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的气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的气候

专题二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的气候 考情分析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判读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次较高,既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特点等知识的考查,也有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多以各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表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规律、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关注热点,在此命题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微专题一 全球气候变化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1.(2017·湖北荆州调研)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解析 ‎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第(2)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答案 (1)A (2)A ‎2.(2016·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解析 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由此可知C、D项错误。‎ 答案 B ‎1.全球气候变化表现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 间 特 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前 时间跨度大,周期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趋势 近现代 近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 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给农业生产 带来影响 有利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影响: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 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②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③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 ‎②对农业的影响:‎ ‎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④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全球变暖状况及原因分析 ‎1.(2015·海南地理,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 (1)A (2)B ‎2.(2016·上海地理,25~26)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故①②对;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第(2)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B正确。‎ 答案 (1)A (2)B 考向二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3.(2016·新课标全国Ⅱ,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 第(1)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第(2)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故选D。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退后且缩短,植被缺少积雪覆盖,致使冻害加重。故选C。‎ 答案 (1)C (2)D (3)C ‎4.(2016·新课标全国Ⅲ,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 第(1)题,考查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关系。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B项。第(2)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选B项。‎ 答案 (1)B (2)B 微专题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经典高考题)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解析 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及河流状况等信息可知,图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故A项正确。第(2)题,干旱气候条件下,若树种根系不发达,很容易死亡,故A项错误;叶质坚硬,树皮厚有利于旱季时保存水分,故B项正确;在干燥的情况下,叶面宽大、多气孔,更有助于水分的散发,故D项错误;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故C项错误。‎ 答案 (1)A (2)B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表解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图示 对应 自然带 植被 农业生产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 雨林带 树木常年花开果熟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 草原带 草原湿季一片葱绿,干季一片枯黄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季 雨林带 树林旱季有落叶现象 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热带 荒漠带 荒漠 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尼罗河谷地)‎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图示 对应 自然带 植被 农业生产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 水稻、柑橘、茶叶、甘蔗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农业: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图示 对应 自然带 植被 农业生产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田为主,小麦、玉米、谷子、苹果、梨子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温带森林、草原、荒漠 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棉花、瓜果,小麦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乳畜业为主 ‎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气候成因的分析 ‎1.(2015·海南地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 ‎,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地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答案 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考向二 气候特征的描述 ‎2.[2013·福建文综,37(1),7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描述M城气候特征。(7分)‎ 解析 依据M城的位置和M城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判断出M城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信息从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即可答出气候特征。‎ 答案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微专题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1.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 A.开罗 B.上海 C.开普敦 D.悉尼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2)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答案 (1)A (2)C ‎2.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 ‎(1)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2)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类型的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解析 第(1)题,除南极洲外,世界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第(2)题,Ⅰ 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温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的综合影响。‎ 答案 (1)B (2)C ‎1.根据地理位置判读气候类型 ‎(1)根据热量带判断气候类型 ‎0°~30°为热带,30°~40°为亚热带,40°~60°为温带(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的影响,实际略有误差,如我国的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约34°N,而日本的为40°N)。‎ 例如,[2014浙江文综,10]题中既有纬度信息,又提供了实际气温信息,实际气温明显低于本纬度的正常情况,可判读①地为高山高原气候。‎ ‎(2)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 ‎【特别提醒】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大陆西岸;季风气候仅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下图为模式图的判断步骤:‎ 如判断某地(46°N,148°E ‎)的气候类型,其步骤是:由46°N知道该地为温带气候;由148°E知道该地位于120°E(北京附近)以东,属于季风环流模式,进而得出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区域自然特征主要受气候类型影响,如典型植被、典型动物、水文特征、土壤等。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只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再如斑马是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从文字材料或气候资料图中获取气温和降水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气候统计图 判读方法 ‎(1)横坐标为气温,纵坐标为降水量;‎ ‎(2)12个点分别表示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从图中可以读出每个月的气温及降水量;‎ ‎(3)关键在于判读1月、7月(分别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组合情况;‎ ‎(4)该地气温1月比7月低,降水1月比7月多,可知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1)横坐标为年降水量,纵坐标为月平均气温;‎ ‎(2)每一条闭合曲线表示一种气候类型,横向看,可读出其年降水量的变化范围;纵向看,可读出其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但无法具体判读其最热最冷所在月份,故无法定半球;‎ ‎(3)关键在于读出每条闭合曲线的月均最低温及最高温、年降水量的变化范围,从而综合判读气候类型;‎ ‎(4)综上所述可知①最低月均温大于15℃,年降水量在1 500~3 000 mm,为热带雨林气候。同理可知: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为温带季风气候;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为苔原气候 ‎(1)横坐标下为7月气温,上为7月降水;纵坐标左为1月气温,右为1月降水;‎ ‎(2)每一个单元格表示气温和降水量的范围值;‎ ‎(3)关键在于看准目标,读准值;‎ ‎(4)a的1月气温低于0℃,降水少,7月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冬冷夏热,为温带季风气候。同理,b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1)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前后延伸的坐标表示气温;‎ ‎(2)柱状图上下延伸,越高降水量越大,气温曲线在水平面,可作平行线进行判读;‎ ‎(3)7月降水最多,气温最低,0℃以上;1月降水最少,气温最高,雨热不同期,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1)横坐标为年降水量,纵坐标为月平均气温;‎ ‎(2)每个“Ⅰ”字形代表一种气候类型,横坐标为年降水量,纵坐标为其年内最高温至最低温的变化范围,其长度越短,气温年较差越小,但无法确定其最高温所在月份,无法判读半球;‎ ‎(3)综上所述,可知①的最高温28℃、最低温12℃、气温年较差16℃、年降水量约550 mm,为地中海气候。同理可知②、③、④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判读关键】 从气候资料统计图中读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及降水。‎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读气候类型的步骤及方法。‎ ‎①根据温度确定所属半球 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谷形(凹形)‎ ‎②判断其所属热量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最冷月 均温值 ‎>15℃‎ ‎0~15℃‎ ‎<0℃‎ ‎-‎ ‎-‎ 最热月 均温值 ‎-‎ ‎-‎ ‎>15℃‎ ‎<10℃‎ ‎<5℃‎ 气候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但依然属于温带,其判读时注意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即气温的年较差小,可将其与亚热带气候类型区分。‎ ‎③以水定型 ‎ 类型 ‎ 指标  ‎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雨林 气候 草原 气候 季风 气候 沙漠 气候 季风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季风 气候 海洋性 气候 大陆性 气候 降水量 ‎(mm)‎ ‎>2 000‎ ‎750~‎ ‎1 000‎ ‎1 500~‎ ‎2 000‎ ‎<125‎ ‎>1 000‎ ‎300~‎ ‎1 000‎ ‎500~‎ ‎600‎ ‎700~‎ ‎1 000‎ ‎<400‎ 季节 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少雨型 上表内容可以简化成如下的表格:‎ 雨型 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无法通过降水的季节分配判读气候类型,可根据年降水量判读。如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同属于热带,且均为夏雨型,需要通过年降水量区分。‎ ‎4.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类型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受季风影响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据气候的成因和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1.(2016·江苏地理,12)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5个城市中(  )‎ A.有4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 D.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解析 图示5个城市中,东京和香港属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A项错误;香港、东京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受台风影响,奥兰多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受飓风影响,B项错误;巴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洛杉矶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C项正确;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京、香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奥兰多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项错误。‎ 答案 C 考向二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成因分析 ‎2.[2015·江苏地理,27(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图2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图2‎ 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气候的差异可从气温、降水两个角度比较。从两地的气候资料可知,喀什冬冷夏热,而瓜达尔全年高温,喀什夏季降水稍多,瓜达尔冬季降水较多。喀什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稀少。‎ 答案 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三 气候特征类题目 ‎[题 型 解 读]‎ ‎1.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类型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 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2.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典 题 示 例]‎ ‎ (经典高考题)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10分)‎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1)考生答卷 ‎(2)阅卷点评 ‎①地理专用名词掌握不准确。如把“温带海洋性气候”,写成“温带海洋气候”,不得分。‎ ‎②气候特征回答不完整,只回答了A地气温特征,没有描述A地降水特点,要扣一半的分。‎ ‎③气候成因上描述过于简单,回答不完整,回答不够具体。如回答A地的气候成因除了回答出“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外,还要结合图中位置回答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在回答B地气候成因时没有回答出具体的风带和气压带。‎ ‎(3)应用流程 ‎(4)标准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答 题 模 板]‎ ‎1.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气温 ‎①气温的高低;‎ ‎②气温的年较差或日较差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降水稀少 光照 ‎①光照的强弱;‎ ‎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日照时数长,日照强烈;光照充足 ‎2.气候特征类题目描述技巧 ‎(1)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再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①气温的描述: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温和、温暖(低温),0℃以下——寒冷,-20℃以下——严寒,-30℃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凉爽,20℃以上——炎热,24℃以上——高温。‎ 注意: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气温术语。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②‎ 降水的描述: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在100 mm及以上——多雨,50 mm及以上——湿润,30~50 mm——少雨,30 mm以下——干燥。‎ ‎③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的描述:常用“终年……冬季……夏季……”语句描述。‎ ‎(2)气候分布的描述 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3)气候成因的描述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描述 主要分析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多少对农业的影响。‎ ‎[实 践 应 用]‎ ‎ [2012·新课标,37(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解析 根据经纬度坐标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美洲西部,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沿海地区受离岸风和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燥。‎ 答案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课后作业 ‎1.(2017·山东青岛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简述人们建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墨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 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有效地保护流域内生物的多样性;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调节了灌溉用水,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任答5点即可)‎ ‎2.(2017·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在我国各省区中,四川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 分析四川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 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生存环境角度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面积广大,地域辽阔;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地形),地形类型多种多样,高差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高山(高原)气候过渡地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②严格执法,严禁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③严禁向环境排放“三废”,防治环境污染。(答对两点得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017·东北三省四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下图为上海PM2.5平均每小时质量浓度日变化情况图及上海PM2.5来源示意图。‎ 简述上海PM2.5日变化特点及最大峰值出现的原因。‎ 解析 变化特点从变化幅度和极值两方面进行描述。出现最大峰值的原因需结合PM2.5产生的原因作答。‎ 答案 特点:一天中PM2.5浓度变化较大;9:00左右达到峰值。‎ 原因:9:00左右达到上班高峰,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早晨地面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随着地面的温度升高,逆温消失,污染物逐渐扩散。‎ ‎4.(原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浙江沿海温岭市西部平原原始高程2.5~3.3米,地下水位埋深0.03~0.25米,河流水位高程1.8~2.0米。从1971年开始,温岭市西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如图)。‎ 描述1970~2005年温岭市西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解析 首先据图示曲线变化转折分段描述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地下水位下降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而过度开采的原因是水资源需求量大,受总量不足、利用率较低或水资源污染所致。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则是地表水供应能力提高、地下水开采减少所致。‎ 答案 变化特点:地下水位总体下降;1970~1985年,地下水位缓慢下降;1985~2000年,地下水位加速下降。2000~2005年,地下水位有所回升。‎ 原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地表水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要;地表水污染,导致开采地下水增加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2000年后,加强地表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污染、关停机井等,地下水开采减少,水位上升。‎ ‎5.(2017·辽宁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等灾害,目前该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请你谈谈应如何治理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现象。‎ 解析 石漠化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石漠化的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可从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作答。‎ 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任答四点即可)‎ ‎6.(2017·湖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目前,固体废弃物中的废弃塑料袋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 材料二 固体废弃物在环境中转移示意图。‎ 分析废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 废弃塑料袋被称为“白色污染”,主要有三个特点:不易回收、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表现为: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因其无法降解,且对土壤有极大的危害,会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物吞食,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解决措施可以从技术、循环利用、替代品、价格杠杆、宣传教育等方面叙述。‎ 答案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及动物安全;影响土壤透气性,使土壤劣化;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任答三点即可)‎ 措施: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塑料袋循环使用、塑料袋有偿使用;提倡绿色消费,使用环保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等。(任答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