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5讲(第1课时)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案(鲁教版江苏版)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低趋势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深度思考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示意图如下: 高效速记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②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深度思考2】 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 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分析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递增规律 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 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昼夜长短 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点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 赤道 【深度思考3】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 提示 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天文四季 (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第1课时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示)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 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示) 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 (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见上图) 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西北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正西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017·南通一模)下图为“四地连续2个月昼长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连续两月最可能是( ) A.1月、2月 B.4月、5月 C.6月、7月 D.9月、10月 (2)在图示月份的某一天,四地中( ) A.①地日落地方时最早 B.②地正午日影朝向南方 C.③地的昼夜时差最大 D.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解析 第(1)题,四地连续两个月,昼长都是大于12小时,且昼越来越长。这表明四地皆位于同一半球。若都在北半球,则4月、5月符合条件。若都是南半球,则无符合条件的月份。第(2)题,根据四地白昼长度及其变化幅度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分别是④③②①。故而④地日落最早,②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①地昼夜时差最大,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答案 (1)B (2)D 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 (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 若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若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 (3)根据晨昏线走向判断(如下图阴影表示夜)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 (1)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 (2)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 考法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与应用 (2016·上海地理,5)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 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1)~(2)题。 (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 (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 A.9小时40分钟 B.10小时4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解析 第(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时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E,所以B正确。第(2)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时间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钟。 答案 (1)B (2)C 1.常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 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2.规律推断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 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考法 利用对称规律计算昼长 (经典高考题)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科考队出发日和返回日刚好以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对称,出发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短1小时,则返回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长1小时,即13小时。 答案 C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苏锡常镇)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图甲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图乙是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节气太阳最接近图甲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节气与农事、气象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春分——江淮地区播种小麦 B.谷雨——东北地区采摘茶叶 C.大暑——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D.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开 解析 第1题,“露从今夜白”指明此时为白露节气,从图乙看,该节气位于秋分前约15天的时候。图甲中,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运动,地球公转至最左侧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故甲、丁之间为春分日,乙、丙之间为秋分日,乙在秋分前,丙在秋分后。第2题,江淮地区冬季播种冬小麦;谷雨期间江南地区采摘茶叶,而东北不产茶叶;大暑,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有伏旱现象。霜降,冬季即将来临,天山南北气候寒冷。 答案 1.B 2.C (2017·课标全国Ⅲ,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4.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 第3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并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排除答案A、D;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且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更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 答案 3.B 4.D (2017·天津文综,6~7)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6.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解析 第5题,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地方时12:00的时候,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为:120°-(14:08-12:00)×15°/h=88°E,由题干可知,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A市位于天津市以西。冬至日A市昼长=(14:08-10:00)×2=8小时16分,教材上冬至日40°N昼长为9小时9分钟。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因此,A市的纬度较天津(39°N)靠北。因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故本题选C。第6题,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日落时杆影指向排球场,说明太阳从西南面照射过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时杆影指向篮球场,说明太阳从西北面照射过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西南影子朝向东北;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正东;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影子朝向东南。因此从惊蛰到立夏这段时间,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东北方向的排球场逐渐移向东南方向的篮球场,故本题选A。 答案 5.C 6.A (2014·江苏地理,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7~8题。 7.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第7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2不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D正确。第8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2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甲、乙两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因此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选项B错误。由于甲、乙两点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可能相同,选项C错误。 答案 7.D 8.D (2018·连云港五校联考)读图,完成9~10题。 9.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10.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解析 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10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 答案 9.C 10.A (2017·江苏冲刺卷)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此处安放的日晷,其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 A.35° B.40° C.45° D.50° 12.小明同学观测日晷的时间最可能为( ) A.9时 B.11时 C.13时 D.15时 解析 第11题,图示日晷为赤道日晷,其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上端指向天北极。由于北半球各地观察北极星仰角的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因此,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纬度(北京40°N)。而晷面与地面的夹角则为90°-40°=50°。第12题,图示晷针投影约在11时左右,此时刻即为小明观察日晷的时间。 答案 11.D 12.B (经典高考题)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3~14题。 13.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4.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 解析 丙线在60°附近就出现了0时日出的极昼现象,不符合实际;由于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其变化幅度不是匀速变化,因此乙线也不正确。据此可知甲线正确。第13题,若图所示6月22日状况,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北纬40°~50°日出时间为4:30~4:00,其昼长大约为15小时~16小时左右,由于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和夜长相反,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就是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所以A正确。第14题,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根据曲线随纬度变化可知,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或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半球昼短于夜,南半球昼长于夜。当北京时间12点时,30°E为6点,150°W为18点,所以D是正确的。 答案 13.A 14.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 15.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日6时40分左右,嫦娥五号测试飞行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下图为着陆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中四点为二分二至)。当地球公转位置( ) A.由①到④时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由④到③时南京昼短夜长 C.由③到②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D.由②到①时西风带总体南移 解析 飞行器着陆时间为11月1日,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可知④为冬至、①为秋分、②为夏至、③为春分。由①到④公转越来越接近近日点,速度一直加快,A错。④到③是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南京昼短夜长,B对。③到②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海口位于北纬20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度,再减小,C错。②到①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向南移,D正确。 答案 BD 16.(2017·宿迁三校学情调研)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甲地昼长为12小时,该地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昼,位于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丙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丁地夜长大于12小时,两地位于同一半球。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丙地和丁地。 答案 CD (2017·南通如东夏令营改编)下表为12月1日甲、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7~18题。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甲地 5:10 18:50 乙地 5:10 19:50 17.关于甲、乙两地的正确叙述有( ) A.甲乙两地时间相差半小时 B.甲乙两地时间相差一小时 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18.两地同时日落的时间最可能是( ) A.6月1日前后 B.7月13日前后 C.12月1日前后 D.1月12日前后 解析 第17题,12月,北半球是冬季,自南向北昼长缩短。根据表格时间,乙地昼长时间长;从纬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北面。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出两地正午时间,甲地是北京时间12:00,乙地是北京时间12:30,甲、乙两地相差半小时。A正确。从经度看,甲地位于乙地东面,即甲位于乙东北方向,D正确。第18题,材料中,12月1日,两地同时日出,距冬至日约21天。两地同时日落的时间最可能是距夏至日21天时,日期可能是6月1日,或7月13日前后,A、B正确。 答案 17.AD 18.AB 三、综合题(共24分) 19.(2016·江苏冲刺卷)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 C到D,D到A之间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6分)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4分) (3)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 (2分) 解析 第(1)题,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为70°,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说明太阳直射20°S;70°N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故AB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其经度为70°E。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求算北京时间,推断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第(2)题,C和D在同一纬线上,C到D,D到A之间所差经度数相同.因为C点和A的经度相差90度,C到D,D到A之间所差经度数相同,那么D点和A经度相差45度,昼弧长度为45×2=90度,对应白昼时间90/15=6,所以白昼时间是6个小时.太阳直射20°S,出现极昼的范围是70°S 及其以南。第(3)题,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往东到160°E;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20°W,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60°E。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往东到160°E。 答案 (1)70°E,20°S 15:20 昼短夜长 (2)6 70°S 及其以南 (3)从20°W往东到160°E 20.(2018·东海四星高中质检)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中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回答问题。(12分)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4分)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4分)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A地全年昼长都为12小时,故位于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出现极夜现象,为南极圈上。第(2)题,赤道终年昼夜平分,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第(3)题,B地位于赤道和极圈之间,D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位于极点。显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答案 (1)0° 66°34′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