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六章课时规范练21人口的迁移作业(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21 人口的迁移 课时规范练第41页 高考题组 (2018海南卷,11~12)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故B项正确、D项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平稳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两项错误。第2题,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项正确,A项错误。 模拟题组 (2019陕西渭南教学质检Ⅱ)下图示意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读图,完成3~4题。 3.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 ①行业需求 ②二孩政策 ③交通运输 ④工程建设 ⑤家庭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项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项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项错;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项错。第4题,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婚姻、行业需求和二孩政策;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所以①②⑤正确,③④错误。 下图为1999-2014年部分国家迁入韩国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5.中国和越南迁入韩国人口在2002年以后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 ( ) A.中国和越南与韩国的距离比较近 B.韩国经济发展快,对中国和越南吸引力不断增强 C.中国和越南与韩国文化氛围接近 D.中国和越南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增大 6.韩国大量人口迁入会( ) A.导致人口容量上升 B.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C.大幅度降低幼教服务需求 D.促进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人口迁移以经济原因为主。韩国经济发展快,比中国和越南收入高,对中国和越南吸引力不断增强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项对;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2002年以后中国和越南就业压力有所缓解,D项错误。第6题,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大量人口迁入韩国会影响韩国人口容量下降,A项错误;低收入人口增多,人均收入水平下降,B项错误;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出生率较高,会加大幼教服务需求,C项错误;迁入人口加强与迁出国之间的文化交流,D项对。 下图为百度地图记录下的2015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量前五位省份(直辖市)人口流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流动人口。据此,完成7~9题。 7.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方向与图示相反的是( ) A.安徽、河北、广西 B.湖南、江西、陕西 C.湖北、河南、宁夏 D.四川、河南、西藏 8.五省市净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现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来源地远近 B.交通通达度 C.职业构成 D.年龄结构 9.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强度的措施是( ) A.东部地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B.东部地区加快进行高速铁路建设 C.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 D.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 答案7.A 8.C 9.D 解析第7题,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春节期间,人口由图示省市移出进入相邻省级行政区,据此选择与图示省市相邻的较为落后的省级行政区即可。据此选A项。第8题,五省市净流入人口均来自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相当,排除A、B两项。年龄结构不会对波峰波谷出现时间造成影响;职业不同,要求不同,会影响到开工时间,进而影响到波峰波谷的时间,选C项。第9题,东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已经相对完善,A项错;东部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会舒缓交通压力,但不会降低人口流动数量,B项错;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会拉动节日经济但不会改变春运现状,C项错;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会缩小东中西的经济差距,从本源上减少人口流动规模,D项对。 (2018湖南三十四校联考)2017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深圳排名第一。目前,深圳市人口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性别比约为117∶100,而深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00,全国0~14岁性别比为118∶100。下图为深圳人口来源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对深圳外来人口分来源区域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 B.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C.深圳对东部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强,广州也是深圳主要人口来源区 D.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 11.目前深圳( ) A.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少于女性 B.为调节性别结构,应增强第二产业中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 C.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多于女性 D.本地人口性别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性别结构合理 答案10.B 11.C 解析第10题,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区中,相对于中部和东部,西部经济落后,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大,A项错误。空间距离太远,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B项正确。深圳对东部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弱,广州经济发达,迁入深圳人口少,C项错误。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文化差异对来源区人口比例影响很小,D项错误。第11题,根据材料,深圳市人口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性别比为117∶100,而深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00,说明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多于女性,A项错、C项对。增强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会加剧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B项错。在人口统计学上,一般正常范围男性102至107之间,女性为100,深圳人口性别比不合理,D项错。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渭河平原某区域22个行政村调查统计:总户数19 021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1 082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5.7%;在村内有房屋的户数18 315户,闲置房屋户数894户,占房屋总数的4.9%。其中闲置房屋质量较好的405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5.3%;闲置房屋质量较差的379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2.4%;质量极差已无法居住的11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12.3%。闲置房屋中闲置两年以上(含两年)的57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63.8%。 (1)推测该区域村落大量闲置房屋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大量房屋闲置现象的不利影响。 (3)请你为该村摆脱大量房屋闲置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在农村建设上,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等原因,导致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在经济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异增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 (2)村内闲置旧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潜伏矛盾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影响了该村养老、治安等问题严重;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 (3)广泛宣传“空心化”的不利影响,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在尊重民意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与村容村貌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完整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制止违法乱建;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人工回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任答3点即可) 解析第(1)题,村落大量闲置房屋出现是乡村“空心化”的突出表现,这与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入城落户有关,也与旧村落落后的建筑样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有关。第(2)题,村落空心化直接造成土地和建筑的浪费,以及安全隐患等;再从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大量青壮年外迁,在农村遗留下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社会问题,对经济发展、村容改良等都起到制约作用。第(3)题,该村摆脱“空心化”必须从村民思想认识、村貌改造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13.(2018吉林梅河口质检)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2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69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下表为2014年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表。 项 目 总计 回流迁 移的劳 动力 仍在外 就业劳 动力 未曾外出 就业劳 动力 平均年 龄(%) 15~30岁 27.2 19.3 47.0 10.6 30~45岁 40.6 47.3 39.6 36.7 45~60岁 32.2 33.4 13.4 52.7 婚姻状 况(%) 未婚、离异 或丧偶 18.8 10.7 32.4 9.5 已婚 81.2 89.3 67.6 90.5 教育程 度(%) 小学及以下 25.4 24.3 16.3 36.9 初中、高中 或职高 57.4 61.8 60.1 51.1 大专及以上 17.2 13.9 23.6 12.0 个人年收入(元) 17 068.0 14 983.0 22 852.0 11 562.0 有父母在农村(%) 41.8 44.0 48.8 32.0 有配偶在农村(%) 37.6 47.3 12.0 59.5 有孩子在农村(%) 18.7 41.6 7.4 25.0 从事体力劳动(%) 70.7 73.0 69.5 — (1)从社会因素角度,比较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 (2)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有配偶和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平均年龄较大;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教育程度较低等。 (2)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回乡自主创业等。 (3)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结合表中数据,从平均年龄、婚姻状况中的已婚比例、总体教育程度、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等方面作比较。第(2)题,劳动力回流迁移从经济因素角度的主要原因通过读表,从个人在外增收难度和回乡创业等方面分析。第(3)题,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来思考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