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9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乌丹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30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B. 乙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 C. 丙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 D. 丁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 ‎2. 当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 C.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D.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答案】1. A 2. D ‎【解析】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特点。‎ ‎1.‎ ‎ 甲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故A正确;乙圈层是水圈,对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B错误;丙圈层是地壳,丁圈层是上地幔的顶部,丙和丁由岩石构成的共同组成了岩石圈,C、D错误。故选A。‎ ‎2. 图中①是地下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下降。故选D。‎ ‎3. 形成下图中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的高低起伏 B. 海路之间的水循环 C. 地球的自转运动 D. 近地面的温度差异 ‎【答案】D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所以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故选D。‎ ‎4. 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一般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地堑 ‎【答案】B ‎【解析】考查地质构造应用。‎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选B。‎ ‎5. 读某海域表层洋流构成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示甲洋流可能是( )‎ 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墨西哥湾暖流 C. 秘鲁寒流 D. 巴西暖流 ‎【答案】D ‎【解析】考查洋流分布规律。‎ 从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逆时针可知,该环流圈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洋流性质大洋东寒西暖,甲位于大洋西部为暖流,所以巴西暖流符合。故选D。‎ 读四川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 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温带荒漠 ‎7.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 B. 热量 C. 海拔 D. 土壤 ‎【答案】6. B 7. A ‎【解析】试题分析:‎ ‎6.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从图中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也可以判断出来。‎ ‎7.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 ‎【考点定位】垂直自然带 ‎8. “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多样性 D. 区域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比中西部地区高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人均消费水平高 C. 科学技术发达 D. 传统婚俗影响 ‎【答案】C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容量比中西部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发达,排除ABD,故选C。‎ ‎【点睛】‎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0. 我国华南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乳畜业 D. 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D ‎【解析】考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1. 瓶装饮料记忆家具制造工业属于( )‎ A. 原料导向型 B. 市场导向型 C. 技术导向型 D. 劳动力导向型 ‎【答案】B ‎【解析】考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瓶装饮料及家具的特点是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布局的原则是接近消费市场,正确答案选B。‎ ‎12. 我国东北畜牧业区( )‎ A.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东部 B. 降水一般在300-400mm C. 以发展舍饲养畜业为主 D. 以牧羊为主,牛、马等品种较少 ‎【答案】B ‎【解析】考查畜牧业分布的自然条件。‎ 畜牧业区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东北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西部,降水一般在300-400mm,B正确。故选B。‎ ‎13.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是( )‎ A. 辽中南地区 B. 京津唐地区 C. 沪宁杭地区 D. 珠三角地区 ‎【答案】D ‎【解析】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该工程主供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地区。故选D。‎ ‎14.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面积减少 B. 污染严重 C. 气候变暖 D. 水资源短缺 ‎【答案】B ‎【解析】考查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型城市是以某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地区,随着主导资源的枯竭,主导产业下滑,往往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困难,污染严重是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故选B。‎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补给来源分别是(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B. 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C. 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大气降水 ‎16. 图中虚线表示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河流流量曲线,该人类活动可能是( )‎ A. 下游修建水库 B. 上游植树造林 C. 下游疏浚河道 D. 上游维湖造田 ‎【答案】15. A 16. B ‎【解析】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15. 据图可知,该河在3~4月、7~8月形成了两个汛期,因此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3~4月份的春汛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7~8月的夏汛是由降水丰富造成的。因此主要补给水源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②是大气降水。③补给全年较稳定,为地下水补给。故选A。‎ ‎16. 图中虚线流量曲线表示流量较稳定。下游修建水库对上游河流流量没影响,A错误;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使流量变化减小,流量变得稳定,B正确;下游疏浚河道,对上游河流流量没影响,C错误;上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调节径流减弱,会使下游流量变化增大,D错误。故选B。‎ 读四个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7. ④国家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8. 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与尼日利亚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A 18. C ‎【解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17. 读坐标图,④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故选A。‎ ‎18.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与图中③国家相同。故选C。‎ ‎19. 形成桥下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D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桥下峡谷位于陆地上,不会是海水侵蚀,A错误;桥下有河流,峡谷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谷地,不是冰川侵蚀与风力侵蚀形成,B、C错误;所以桥下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三江平原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上图中甲、乙、丙图例分别代表的土地类型是( )‎ A. 耕地、林地、湿地 B. 林地、耕地、湿地 C. 林地、湿地、耕地 D. 湿地、耕地、林地 ‎21. 上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 地下水位下降 B. 沙尘暴增多 C. 旱涝频率增加 D. 泥石流多发 ‎【答案】20. B 21. C ‎【解析】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20. 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较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该地区50年代以后的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故选B。‎ ‎21. 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故选C。‎ ‎22.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滥垦滥牧,砍伐森林④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考查荒漠化加剧的原因。‎ 荒漠化的扩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大等和人为原因:过度用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植被的破坏,滥垦滥牧,砍伐森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等原因,而与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关系不大。故选B。‎ ‎23.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 A.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 成都、武汉、南京 C. 沈阳、天津、青岛 D. 贵阳、昆明、重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A项符合。‎ 点评:本题考查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 网络冷链销售模式是指人们利用网络订购生鲜食品,生产厂家通过冷链物流把商品快递到购买人手中,是逐渐兴起的生鲜食品的销售模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4. 网络生鲜食品冷链销售,将使生产商( )‎ A. 增加原料成本 B. 扩大市场 C. 降低生产效率 D. 减少利润 ‎25. 与传统的生鲜食品销售模式相比,网络冷链销售( )‎ A. 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B. 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C. 增加营销环节,降低销售成本 D. 增加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答案】24. C 25. C ‎【解析】考查网络冷链销售模式。‎ ‎24. 网络冷链销售通过网络实现市场信息的获取,而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无地域限制,所以可以使生产商扩大销售市场;原料成本与销售形式无关;网络冷链销售对市场的针对性更强,会提高生产商的生产效率,提高利润。故B项正确。‎ ‎25. 与传统生鲜食品销售方式相比,网络冷链销售增加了高新技术的投入,可以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减少了营销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减小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网络冷链销售和传统生鲜食品销售均需要生产企业致力于市场开拓。故A项正确。‎ 读亚欧大陆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夏季炎热干燥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冬季河流出现明显结冰现象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6. B 27. A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及特点。‎ ‎26. 图中③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故选C。‎ ‎ ‎ 图a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8. 图甲中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9. 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 ②-③-④ B. ④-⑦-③ C. ⑥-①-③ D. ③-④-⑤‎ ‎【答案】28. C 29. B ‎【解析】考查地貌成因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8.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岩石类型是石灰岩。读图乙,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即丙是沉积岩,C对。甲由岩浆形成,且位于地下,是花岗岩。乙喷出地表,是玄武岩。丁是变质岩,A、B、D错。故选C。‎ ‎29. 图中显示④为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⑥为重融再生作用,形成岩浆;⑦为地壳运动中的抬升作用,使得岩石出露地表;③为外力作用,即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①②为冷凝作用,分别形成侵入岩、喷出岩;⑤为变质作用。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使得岩石出露地表,再在外力侵蚀、溶蚀作用形成象鼻山景观。故选B。‎ ‎30.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枯竭,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B.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C. 交通拥挤,劳动力成本提高,污染严重 D. 人口大量外迁,劳动力严重短缺 ‎【答案】C ‎【解析】考查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交通状况差、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其实施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本身缺乏,不存在枯竭问题;珠三角劳动力充足,只是工资成本高,A、B、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4小题 共40 分)‎ 本卷共4小题,共40分。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作答。‎ ‎3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了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房。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大荒”橡胶林种植北界17°N扩大至21°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 ‎(2)“西大荒”棉花多分布于山麓冲积扇,试简述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目前,“北大荒”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是 。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 ‎【答案】(1)气候(热量);生产技术 (2)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等 (3)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较高 ‎【解析】考查我国“三大荒”农业发展条件及特点。‎ ‎(1)我国三大荒地分布区分居北、西、南三方,其农业发展条件和地域类型各异。“北大荒”的土壤、耕地面积优势明显,但热量不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基地。“西大荒”干旱,水源条件是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形成典型的绿洲农业。“南大荒”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形成种植园农业类型。“南大荒”橡胶林种植北界17°N扩大至21°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热量)和生产技术。‎ ‎(2)“西大荒”干旱,水源条件是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形成典型的绿洲农业。“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等。‎ ‎(3)“北大荒”的土壤、耕地面积优势明显,但热量不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基地。“北大荒”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特点是“一大二高”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较高。‎ ‎32. 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地区某城市功能区布局图。近年来,该城市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扩建工业园,成果颇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地域结构为 模式,促进该城市形成和早期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若在A、B、C、D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则最佳选择应在 地,因为这 ; ; ; 。‎ ‎(3)分析该市大力招商引资对其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答案】(1)扇形 ;河流 (2)D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随着招商引资,大量企业进驻,该市就业机会提高,导致大批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解析】考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高级住宅区区位特点,招商引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该城市地域结构为扇形模式;图中城市沿河发展,可知促进该城市形成和早期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河流。‎ ‎(2)D地宜建设高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区位要求环境优美的上风上水的高地。因为D临近森林公园,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地势较高;地靠近文化区等。‎ ‎(3)因为招商引资会使工业增多,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所以招商引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随着招商引资,大量企业进驻,提高就业机会,导致大批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33. 下图为英国、阿根廷主要畜牧业(图中阴影所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幅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和 。‎ ‎(2)英国每年从阿根廷大量进口的主要畜产品是 ,其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3)甲、乙两幅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点是 。‎ ‎(4)分析甲图阴影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1)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2)牛肉;海运 (3)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针牧草生长;附近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解析】考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条件。‎ ‎(1)据图分析,甲为英国,所以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西欧的乳畜业,乙为阿根廷,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2)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放牧的是牛,出口的主要是牛肉,随着海上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现在阿根廷的牛肉可以远销到西欧和北美的餐桌上。‎ ‎(3)根据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可判断共同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乳畜业的形成因素①饲料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②市场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乳畜业就更需要近市场分布,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地区。 ‎ ‎34. 下图是攀枝花及其附近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适宜发展的重工业部门有 、 、和 。‎ ‎(2)该地区工业的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 。‎ ‎(3)评价攀枝花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 水电工业 煤炭工业 (2)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 工业“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3)靠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料充足,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1)读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图,并结合周围地区原料、矿产、能源、水源、交通等条件,图示地区适宜发展的重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水电工业、煤炭工业等。‎ ‎(2)工业的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工业“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3)攀枝花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工业基础及建设时国家政策的影响方面分析答题。‎ ‎3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江城镇化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级”(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甲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乙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甲 图乙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 ‎(3)江苏实施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得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② ;③;①‎ ‎【解析】考查不同区域城市化的特点。‎ ‎(1)分析下图可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这是由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 ‎(2)结合上题知,苏南相对于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去分析。‎ ‎(3)此题的解答应依据上面题中得出的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差异着手,找出相应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