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理)试题 解析版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理科)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改变人们日常出行模式。 “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 GIS与GPS B. RS与GPS C. GIS与RS D. 数字地球与RS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详解】“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是为了方便人们打车出行,对车辆进行定位,需要用GPS技术。查寻车辆信息,需要用GIS技术。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CIS与GPS,A对。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方便人们打车,数字地球与方便打车无关, B、C、D错。故选A。 2.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哪一类现代技术 A. GPS B. RS C. 计算机网络 D. 移动3G网络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斗”系统主要起定位和导航的功能,与GPS功能相同,A正确;RS主要是拍摄遥感图像,B可排除;北斗导航系统会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个别接收器如有移动3G网络可以利用“北斗”系统来导航定位。计算机网络和移动3G网络可以有关联,但“北斗”系统主要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和移动3G技术,CD排除。故选A。 3.森林白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下,林区的二氧化碳浓度(PPM)具有如下图所示的明显日变化。读“某高纬地区森林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图”,下列时间当地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是 A. 日出前后 B. 12:00 C. 14:00 D. 日落前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某高纬地区森林CO2浓度日变化曲线, 当地CO2浓度最低时的地方时是,对应的横轴上时刻约是19时,应是日落前后,D对。日出前后在6时左右,A错。12:00是地方时正午时刻,B错。14:00时是地方时午后时刻,C错。 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淮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下列关于南方和北方生活习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指路:南方多说“前后左右”;北方多说“东南西北” B. 洗澡:南方多“淋浴”;北方多“泡澡” C. 道路:南方多“平直”;北方多“曲折” D. 语言:南方“十里不同音”;北方“有差别,但都能听懂” 5. 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南北气候差异 B. 南北物产差异 C. 饮食习惯不同 D. 食用盐种类不同 【答案】4. C 5. A 【解析】 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4题详解】 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流众多,道路曲折;北方地区降水少,土地面积广且连片,道路平直,故C说法错误;其余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只能选C。 【5题详解】 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依据题意故选A。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 B. 环境质量 C. 就业需要 D. 国际背景 7. 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工资水平 C. 消费市场 D. 国家政策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首要原因是我国东西部之间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一线已经建成,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所以继续建设二线工程,故A正确。 【7题详解】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这一线路走向设计所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分布,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故C正确。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故称为“红色荒漠”。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过度放牧 B. 开山取石 C. 滥伐森林 D. 环境污染 9. 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B. 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C. 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D. 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形成的人为原因是滥砍森林,破坏地表植被,进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故C正确。 【9题详解】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严重”说明人类活动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故A正确,B、C、D错误。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此幅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准噶尔盆地 B. 东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三江源地区 11.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B.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C.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答案】10. C 11. A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0题详解】 以小桥,流水景观为主为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故C正确。 【11题详解】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A正确。 读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A. A生物 B. B土壤 C. C枯枝落叶 D. D淋溶养分 13.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雨林土壤贫瘠,养分集中在生物体内 C. 植物生长速度快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由图可以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B表示枯枝落叶,A正确,B错误;A的养分来自C土壤, D表示供给养分,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热带雨林区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植体内,雨林土壤较贫瘠,所以植被一旦破坏,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B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4.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A.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B. 防治水污染 C. 保护水源涵养林 D.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建抽水蓄能电站是发电的措施,不能提高水质,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质。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15.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界后期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不包括() A. 土地退化 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暖 D. 环境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界后期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不包括气候变暖,故C项符合题意。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 西部 B. 东部 C. 南部 D. 北部 17. 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 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 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 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指数越大,植被覆盖程度越低。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南部,干旱指数最低,C对。西部、东部、北部指数较大,A、B、D错。 【17题详解】 图示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说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不同植被的耗水量,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对。B、C、D错。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与美国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 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 B. 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C. 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D. 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19. 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 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营养价值 D. 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共同特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与美国相比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故选B。 【19题详解】 大量使用化肥易使土壤板结,土地容易被污染,故此种方法不可取,选C ,其余选项是可取的方法。 2017年上半年,国家基建投资增长21.1%,导致钢材价格涨幅明显,尤其是螺纹钢,每吨比年初涨了1000多元,创下了四年以来的新高。同时煤炭价格持续回升,自6月7日至8月18日,焦炭期货价格已经持续上涨949元/吨,涨幅达71%;焦煤期货价格涨幅也达64%,焦煤、焦炭合约双双出两年来新高,而迎峰度夏高峰期的到来,更让各界惊叹“煤超疯”又来了。完成下列各题。 20. 导致钢材价格上涨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 A. 煤炭价格持续回升 B. 钢铁生产加大了科技投入 C. 全国钢铁环保限产 D. 国家基建拉动钢铁的需求 21. “煤超疯”来了对山西省的影响是 ( ) A. 小煤窑大量增加 B. 促进煤炭产业发展 C. 减小交通运输压力 D. 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据题干知,2017年上半年,国家基建投资增长21.1%,导致钢材价格涨幅明显,说明国家基建拉动钢铁的需求导致钢材价格上涨明显。故选D。 【21题详解】 “煤超疯”体现了煤炭需求量增加,会促进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但小煤窑数量不一定增加,A错误,B正确;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D错误;增加交通运输的压力,C错误。故选B。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 ①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 ②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 ③占有中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 ④大量增加就业机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3. 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 ①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 ②要鼓励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 ③要降低“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腾笼换鸟”,促使产业不断升级,摆脱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制约,同时利于占有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但就业机会也容易减少,故本题选D。 【23题详解】 产业转移往往伴有污染的向外转移,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引进产业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适当抬高门槛,同时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故选C。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题。 24. 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B. 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 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 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25. 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 资源短缺 B. 劳动力短缺 C. 环境质量下降 D. 农产品供应不足 【答案】24. B 25.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4题详解】 图示反映尽管区域的城市化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其城市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工业化。 【25题详解】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城市病”,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率上升和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中,输送的电力以水电为主的是 A.北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南线工程 D.全部都是 (2)西电东送工程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西电东送工程对能源的输出地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北线由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火电为主);中线由水电构成;南线由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水电为主)。 (2)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缺乏,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3)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北线由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等能源基地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火电为主);中线由长江上游水电构成;南线由珠江上游水电和西南火电两种构成(以水电为主)。故答案选B。 (2)“西电东送”工程三线目的地是我国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三大工业基地,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 (3)“西电东送”工程对能源输出地影响主要在于经济和社会意义。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工业基础好。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等产业。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呼玛县是我国水稻田最北分布区。在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该县开发寒地极早熟水稻的实验示范项目,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旱地改水田等方面进行实验。该项目成功后,当地水稻亩产将达到400千克。 (1)大庆市进行能源工业转型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单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1)工业基础较好;资金、技术等条件较好;政策支持 (2)提高科技水平(培育优良品种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减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详解】(1)大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资金、技术等条件较好;由于矿产资源的枯竭,政策支持转型。 (2)提高单产主要从提高科技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方面进行分析。提高科技水平(培育优良品种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减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2)简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解析】 【详解】(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可以将此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而自己发展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对于发展中国家(例如80年代的中国),接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后,可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缩短产业升级需要的时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的转移可以使各国发挥自己的优势(发达国家发展高薪产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制造工业和纺织工业等),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可以将一个小城镇发展为制造业的中心。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企业往往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转移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的转移,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得发达国家失业的人口逐渐上升,就业压力增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