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 高一地理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但不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据此分析可知C对。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 金星和火星 B. 水星和金星 C. 木星和土星 D. 金星和木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较易。 【详解】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地球相邻的为金星和火星,故选A。 3.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A. 河外星系 B. 地月系 C. 巨行星之间 D.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为情境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系构成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众多恒星系统之间,如果这颗小行星来自河外星系,在到达太阳系之前,很有可能会被太阳系周边的许多恒星系统所捕获,到达太阳系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地月系中没有小行星分布,排除B。木星与土星之间,没有小行星带,小行星数量不多,小行星到达地球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太阳系中只有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数量多,到达地球的可能性大,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符合题意。 4.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能交通信号灯适宜布局在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答案选A。 考点: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 5.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据此,回答下题。 “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太阳活动耀斑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详解】太阳表面将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①错。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减小,②错。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③对。太阳活动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④对。D对,A、B、C错。 6. 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知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A.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定位能力,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详解】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地形、气候(降水)、纬度(太阳高度角),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Ⅰ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高,位于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区,降水较少,晴日多,Ⅳ地处四川盆地,地势较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及雾日较多,晴日少,故选D。 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 地形开阔,气候寒冷 D.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原因的理解程度。 【详解】青藏高原上水汽较少,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导致太阳能丰富,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导致太阳能丰富,B不符合题意。地形开阔,气候寒冷,与太阳辐射丰富没有因果关系,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导致太阳辐射强度较高,D不符合题意。 8.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 B. 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 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是因为太阳光照稳定 D. 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是因为体积和质量适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的理解程度。 【详解】日地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导致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A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导致白天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温度不至于过低,昼夜温差较小,导致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B不符合题意。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与太阳光照稳定没有因果关系,C符合题意。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引力适中,能够形成厚度适宜的大气层,利于生命存在,D不符合题意。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成反比 D. 没有相关性 10.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9. A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多时,年轮宽度较宽,推测二者的关系大致是正相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题详解】 图中反映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说明温带乔木的生长状况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推测,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而故A正确;该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不能反映太阳活动影响了电离层、“磁暴”和极光现象,故BC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详解】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AD图中箭头方向画反了,AD错误;极地上空往下俯视,呈现北逆南顺的方向特点。向东东经度增大,故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向东西经度减小,故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B正确,C错误。故选B。 12.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地一年两次直射 B. 线速度大小,甲小于乙 C. 丙地经度为80°W D. 角速度大小,丙大于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直射点移动规律、经纬度位置判断、自转速度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图中显示,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A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大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图中显示,甲的纬度比乙地低,因此自转线速度甲大于乙,B错。丙地附近经度向西递增,由此判断,丙地经度为80°W,C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极点外,各地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因此丙和丁自转角速度相等,D错。 13.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表示冬至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图自转方向显示图示为南极上空俯视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故A项正确;B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故B项错误;C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 D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14.下列地球光照示意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图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②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③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④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所以①③是晨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15.产生昼夜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自转 B. 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C. 地球公转存在着黄赤交角 D. 地球的球体形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面为白昼,另一面为黑夜,故B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黄赤交角存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而非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与地球的球体形状无关。故A、C、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答案,注意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 16.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B. 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 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 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南非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南北极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A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大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纬度逐渐增在,则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减小,B错。南北纬30°处,纬线长为赤道长的cos30°倍,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以上,C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极点外,各地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因此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南非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 黄赤交角始终不变 D. 黄赤交角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 18. 若黄赤交角变大,下列说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轴和黄道平面夹角变大 B.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变大 C. 直射点的回归范围扩大 D. 地球自转角速度会变大 【答案】17. D 18. C 【解析】 本题组以黄赤交角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黄赤交角的大小及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7题详解】 目前的黄赤交角约为23.5°,A错。图中显示,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B错。黄赤交角是不断变化的,只是变化幅度和速度较小,C错。黄赤交角度数决定了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幅度,而直射点移动的南北界线即为回归线,因此黄赤交角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D对。 【18题详解】 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夹角互余,当黄赤交角变大,则地轴和黄道平面夹角变小,A错。黄赤交角的变化不影响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B错。黄赤交角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变大,则直射点的回归范围扩大,C对。黄赤交角的变化不影响地球自转角速度,D错。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表示秋分日节气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21.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段是( ) A. A至B B. B至C C. D至A D. C至D 【答案】19. B 20. B 21. A 【解析】 本题组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节气判断、季节判断、昼夜长短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地球在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节气应为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图中表示秋分日节气的是B位置,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图中显示,地球在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应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图中D位置应表示春分日,排除C、D。 【20题详解】 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D位置表示春分日,A位置表示夏至日,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即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吃月饼,共庆团圆,表示中秋节,应在农历八月十五,一般在9月份,不在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排除A。荡秋千,踏青插柳,表示春季,在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B符合题意。放鞭炮,守岁迎春,表示春节,一般在1、2月份,不在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排除C。望双星,鹊桥相会,表示农历七月初七,一般在8月份,不在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排除D。 【21题详解】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说明直射点向南移动,由此推出应为夏至日至秋分日。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图中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段是A至B,选项A符合题意。B至C,即秋分日至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排除B。D至A,即春分日至夏至日,直射点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排除C。C至D,即冬至日至春分日,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排除D。 22.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B. 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º C. 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 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D项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只在春秋分日。 23.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PQ线为昏线,当PQ线与极圈相切时,一艘轮船从里斯本出发将一批货物运往马赛港。此时,里斯本与马赛相比( ) A. 自转线速度小 B. 自转角速度大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 白昼时间长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图中PQ线为昏线,结合经线与昏线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越向北白昼越短。当PQ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是极夜现象,是冬至日。里斯本与马赛相比,里斯本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A错。自转角速度相同,B错。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C错。白昼时间较长,D对。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时有两条日期分界线,分别是( ) A. 国际日期变更线、本初子午线 B. 150°E,0° C. 150°W, 国际日期变更线 D. 180°,150°E 25. 此时北京时间和该日纽约日落时刻分别是( ) A. 10时、12时 B. 18时、18时 C. 14时、16时 D. 12时、18时 【答案】24. C 25. B 【解析】 本题组以侧视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日期分界线判断、时间计算、日落时刻推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条日期分界线是指:一条为固定的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变化的0时经线。图中半球被经线分为6等份,每等份表示2小时时差,图中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应为6时,本初子午线位于该交点以东2等份,即早4小时,图示时刻本初子午线为10时,由此推算出0时经线为150°W,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5题详解】 根据前面判断可知,本初子午线为10时,北京时间比本初子午线时刻早8小时,则此时北京时间18时;图中显示,此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由此可判断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两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日落地方时刻均为18时。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读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26. 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是( ) A. 90°W,15°S B. 90°E,15°S C. 90°W,23.5°S D. 90°E,15°N 27. 此刻( ) A.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 北半球昼在变长 C.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D. 安徽有可能处于深秋季节 【答案】26. A 27. D 【解析】 本题组以某时地球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直射点位置、直射点移动方向、昼长变化、公转速度变化、季节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6题详解】 图中显示,75°N纬线与晨昏圈相切,出现极夜现象,说明直射点位于15°S,排除C、D。图中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为18时,根据经度变化规律推算,该交点的经度为0°,即0°为18时,时刻为12时的经线为90°W,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时,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是(90°W,15°S),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 【27题详解】 根据前题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15°S,可能会向南移动,也可能会向北移动,A错。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不确定,因此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趋势也不确定,B错。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不确定,图示日期也不确定,有可能是地球到达近日点(1月初)之前,也有可能是地球到达近日点(1月初)之后,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趋势不确定,C错。如果图示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直射点位于15°S推算(直射点约4天移动1度,直射点由赤道南移至15°S,约需2个月时间),则此时应为11月下旬,安徽省处于深秋季节,D符合题意。 下图标注的是北半球某河流两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9. 六地中适宜建港口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④⑥ 【答案】28. C 29. C 【解析】 本题组以北半球某弯曲河段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弯曲河道的外力作用规律、港口选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8题详解】 由于流水的惯性,使得弯曲河道的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为主。图中六地中,①、③地位于弯曲河道的凹岸,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②、④地位于弯曲河道的凸岸,以沉积为主;图中六地中的⑤、⑥地位于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⑤地流速快,以侵蚀为主,⑥地流速慢,以沉积为主。综合上述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9题详解】 根据前题判断,六地中①、③、⑤三地以侵蚀为主,泥沙不易淤积,河水比较深,适宜停靠轮船,因此适宜建港口,而②、④、⑥三地以沉积为主,泥沙容易淤积,河水较浅,不适宜停靠轮船,因此不适宜建港口,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30.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回答,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A. 沈阳 B. 西安 C. 乌鲁木齐 D. 武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详解】根据当地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计算中点时间),大致推算出当地的正午时间为14:45(北京时间),故该地大约位于北京西侧2个多时区,乌鲁木齐最符合。故选C。 二、综合题 31.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和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 。 (2)写出太阳大气层的名称:A ;B ;C 。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和 ,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 (4)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1)氢 氦 核聚变反应 (2)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3)耀斑 黑子 11年 (4)B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特点,难度低。 【详解】(1)太阳的组成成分中,71%为氢,29%为氦。太阳发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 (2)图示太阳大气层由里往外ABC,分别对应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耀斑,分别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对地球影响很大。根据图2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图,选取两个最低黑子相对数出现时间,统计发现相邻低值跨度为11年,即黑子周期为11年。 (4)极光是太阳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与高纬地区稀薄大气碰撞摩擦形成的,在高纬度区极夜时易观赏到。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大部分国土在低纬地区,最难观测到极光,排除AD。意大利和西班牙在中纬度地区,也不太可能欣赏到极光,C错。加拿大和挪威大部分位于高纬地区,最可能看到极光,故选B。 32.读图,回答问题。 (1)将上左图中的A、B、C、D标在上右图适当的位置。 (2)在上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慢。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并且逐渐向_____移动,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变_____。 【答案】(1) (2) (3)B (4)北 北 慢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和地球公转中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左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右图左边地球位置可以看出太阳直射北半球,应为二分二至中的夏至日,应标B,右图右边地球位置可以看出太阳直射南半球,应为二分二至中的冬至日,应标D,再根据地球逆时针公转方向判断,右图下边地球位置表示秋分日,应标C,右图上边地球位置表示春分日,应标A。 (2)图中已经标注北极方向,顺着北极指向,地球自转应从左至右自转;由地球北极指向而确定,该公转示意图是从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应呈逆时针公转。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7月初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在左图中各点来看,B点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离远日点较近,公转速度较慢。 (4)图中显示,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逐渐向北移动,此期间,地球逐渐靠近远日点,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变慢。 33.读图“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_____,表示晨昏线的是_____,在上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作图)。 (2)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是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此图表示的节气三个月后是_____(节气)。 (3)该日,关于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双选)。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的地方时为6时 C三地正午人影等长 D.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1)EF CD 作图见解析 (2)23°26′N(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 (3)BD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日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轴和晨昏线的判断、绘制夜半球、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期判断、昼夜长短变化、地方时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EF与多条纬线垂直,应表示地轴;CD与太阳光线垂直,应表示晨昏线。在上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见下图)。 (2)图中显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则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是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该图表示的节气为夏至日,三个月后是秋分日。 (3)图中显示,甲地出现极夜现象,而丙地昼长夜短,两地昼长不相等,A错。图中显示,乙地位于赤道,并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B对。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正午人影不会等长,C错。图中显示,丙地所在纬线全部位于黑夜中,因此出现极夜现象,D对。 34.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2)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E点昼长为_______;弧AE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3)此时,B地方时是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地球上新旧一天的比例为__________。 (4)C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答案】 (1). 夏至日 (2). 66°34′N,120°W (3). 24 (4). 晨线 (5). 8 (6). 6 (7). 22 (8). 16 (9). 5:1 (10). 20 (11). 16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时某半球太阳光照俯视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节气判断、地理坐标、昼长估算、晨昏线、时间计算、日期分布、日落时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图中自转方向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图中显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 (2)图中显示E点位于北极圈上,纬度为66°34′N,图中显示,E点所在经线与60°E构成经线圈,经度应120°W。图中显示,E点所在纬度圈全部位于白天,因此昼长为24小时;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弧AE为晨线。 (3)图中显示,60°E为白天中央经线,为12时,B所在经线位于60°E以西4小时,则B的地方时是8时;北京时间(120°E)位于60°E以东60度,即早4小时,北京时间为16时,根据前面判断可知,此日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经计算,此时0时为120° W,则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120° W 以东至180°,跨经度300度,旧的一天跨经度为60度,因此此时地球上新旧一天的比例为5:1。 (4)图中显示,C点此时位于晨线上,经推算时刻为4时,至中午12时,上午有8小时,下午对称相等,也为8小时,因此日落时刻是20时,昼长是16小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