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网上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年 高二年级 5 月阶段性考试 地 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示意甲、乙两岛屿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1. 甲岛的面积约为( ) A.0. 96万km2 B.4.8万km2 C.8.4万km2 D.14.5万km2 2. 甲岛植被茂密,多河流、湖沼,有“绿宝石岛”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4.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湿热 B.信息闭塞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湖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周边的河流水,水面面积大时有8000多平方千米,但大部分时候湖床干涸。左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略图,右图为a、b两地降水月分配图。据此回答下题。 5. 下列各月中,艾尔湖湖水最多时最可能在(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6. 造成a、b两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大气环流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8.“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9.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读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10. 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 有关甲地洋流成因及海洋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题。 12.图示区域(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阴影区农业类型为以养羊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 C.乙地受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题。 13.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读某区域地图(图甲)及某国家首都内罗毕的气候特征图(图乙),完成下题。 14.内罗毕周围地区适宜种植园艺作物,传统园艺作物以茶叶和咖啡为主,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 B.地处低纬,地势较高,气候全年温暖,年温差小 C.河流众多,流量稳定,灌溉水源充足 D.地处低纬,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种植园艺作物以花卉为主,并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东临印度洋,海洋运输便利,便于花卉销售到国外市场 B.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市场需求量大 C.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D.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政策支持 16.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甲、乙两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7.甲、乙两岛的共同特征是( ) ①终年盛行西北风 ②地形类型为盆地 ③河流流程比较短 ④地热资源较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气候温和,人口密度大 B.甲岛以阳光海滩、椰林风光闻名 C.乙岛西南海域有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D.乙岛对外交通方式主要为航空和海运 读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纬度位置,完成下题。 19.有关①-④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④地大 B. ②地海拔较④地低 C. ③地河流含沙量大 D. ④地常年交通通畅 20.④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为( ) A. 地高天寒 B. 荒漠广大 C. 河谷农业 D. 地广人多 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游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表示7月该河段河面的平均宽度,虚线表示1月该河段河面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所示河流的乙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22.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循环7月比1月活跃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23.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读我国“胡焕庸线”和省级行政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 24.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 C. 社会文化差异 D. 人口政策差异 25.随着我国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胡焕庸线( ) A. 以西地区人口占比升高 B. 以东地区人口占比升高 C. 以西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D. 以东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26.下列举措可能会加剧“胡焕庸现象”的是( ) A. 巴西开发亚马孙雨林 B. 越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C. 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 D. 中国开放沿边地区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湖北某养蜂人制定的“追花夺蜜”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各地蜜源植物花期早晚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坡向 C.树龄 D.海拔 28.该蜂农在甘肃定西停留时间较长,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开花期提前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相对高差大,气候多样 D.梅雨季节,多阴雨天气 下左图分别是滦河流域(117°12′E,40°36′N)附近1990年和2016年不同时期农田灌溉引水工程示意图,右图为漫水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初冬时节该区域经常大雾弥漫,柳树林挂满树挂(类似雾凇),水汽来源主要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0.1990年到2016年引水区域植被变化说明了 ( ) A.流域内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B.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C.引水渠水量增大 D.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两国交界处,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周围群山环抱。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目前,卢旺达与邻国刚果(金)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下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4分) (2)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试分析其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4165米。阿特拉斯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山顶终年积雪,山脉东南侧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山麓地带有喜温湿的棕榈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下图为阿特拉斯山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 指出阿特拉斯山脉的走向,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说明其形成过程。(4分) (2) 阿特拉斯山一面是沙漠,一面是“北非花园”,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1) 简述M地有棕榈树生长的原因。(4分) (2) 试分析说明阿特拉斯山区域适宜发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圣米格尔岛(下图)距葡萄牙本土约1500 km,为孤悬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新航路开辟后,该岛成为大西洋航线上过往帆船(以风为动力)的重要物资补给站。此后的300年间,各地船只停靠在大里贝拉附近的海港,岛上熙熙攘攘的集市里食品堆积如山。19世纪后期,大型蒸汽机船出现,该岛一度衰落。20世纪起,该岛逐渐发展成为夏季的疗养、旅游胜地。 (1)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圣米格尔岛成为大西洋航线上的重要物资补给站的原因。(3分) (2)说明过往圣米格尔岛的帆船大多选择大里贝拉附近海港停靠的原因。(3分) (3)分析大型蒸汽机船的出现导致圣米格尔岛衰落的原因。(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