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对对练:专题十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对对练:专题十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专题十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命题角度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非选择题命题点)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9全国Ⅱ·2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①说法错误,认识源于实践,而不源于直接经验,排除;②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材料中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体现了③④,故选D项。‎ ‎2.(2018全国Ⅰ·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由中国的社会实践决定,①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错误;这一思想符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是中国社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果,②③正确,故C项应选。‎ ‎3.(2017全国Ⅰ·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创业者的问题来自于创业实践,专家回答、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创业实践发展,故①正确。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专家把创业者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排除③。创业者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体现了认识经过实践转化为成果,可见④正确。‎ ‎4.(2017江苏·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实践的发展。科技发展引发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治理认识的深化,可见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5.(2017北京·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点,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舟一号”促进了科学研究,说明实践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了条件,C项符合题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A项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排除B项;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不是促进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排除D项。答案为C项。‎ ‎6.〔2018全国Ⅱ·40(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投身实践,开拓创新;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 解析 本题以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推广为背景,综合考查对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知识范围要求是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技术,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3)问,准确列举发言要点,必须结合材料把握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报国精神,据此列举发言要点。‎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模考一)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成功软着陆并巡视勘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探月的第一行足迹,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月背影像是探测器对月背面貌作出的能动反映 ②探测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月球面貌的认识 ③探月科学实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对人类的制约 ④探月活动是人们获得对月球认识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相关知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探测器不是人脑,不能作出能动反映,①错误;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②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③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2.M市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在参观中,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及生产流程,目睹污水变清澈的过程,改变他们对污水处理厂“臭气熏天”的偏见。这既加深了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也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该举措蕴含的哲理有(  )‎ ‎①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人们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③只有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才具有实际意义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反复性等知识。公众在参观环保设施的实践中改变对污水处理厂的偏见、增强环保意识,这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真理的发展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内容,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生物钟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人类对生物钟的工作原理长期不清楚。三名美国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典型生物体进行研究,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从而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以适应昼夜变换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揭示生物钟的奥秘是进行该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②人们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建立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③实践是人们深化对生物钟工作原理认知的根本动力 ④所有生物钟的共性包含于果蝇生物钟的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实践与认识、共性与个性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基于人类对生物钟的工作原理长期不清楚的实际问题,科学家通过实践揭示了自然规律,推动了对生物钟工作原理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③正确;这一实验也是从个性中总结生物钟共性的例证,体现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哲学道理,故④正确;①表述错误,科学研究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创造条件而刻意建立的,②说法错误。‎ ‎4.(2019湖南百所名校联考)善用诗词古语来表情达意,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对东北地区企业转型的改革生存攻坚战,习近平主席强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下列语句与之寓意一致的是(  )‎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答案D 解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是不能达成目标的,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雏凤清于老凤声”是指刚出生的凤凰要比年老的凤凰的声音更加清脆,体现了发展的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重视量的积累,B项与题意不一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C项题意不一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发掘人才要经过长期的考察和锻炼,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与题意主旨一致,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从认识论看,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①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④直接经验获得的认识比间接经验获得的认识更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以实践决定认识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现在借助技术手段,可以间接地获知天下事,而天下事是真正亲知的人实践的结果,故选①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同等重要,故排除④;③在题中未说明。‎ ‎6.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实验,发现了胰岛素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此发现可能实现重新编程干细胞来产生胰岛素。研究人员使用人类干细胞可以产生胰岛素分泌细胞,将来可以将其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给治疗1型糖尿病重症患者带来希望。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 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胰岛素细胞的形成机制,造福患者 ③研究人员发挥意识作用,通过实践把观念变成了现实 ④人们根据干细胞固有属性建立新的联系,服务医疗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以联系的客观性、认识发展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借助认识工具的实践活动推动认识发展,舍去①;研究人员的新发现,表明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胰岛素细胞的形成机制,造福患者,根据干细胞固有属性建立新的联系,服务医疗实践,故选②④;题干只说明新发现,但这一新发现还没有成为现实,故排除③。‎ ‎7.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南纬45.5°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嫦娥四号”精准着陆月球检验了着陆方案的科学性 ②“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是对月背的能动反映 ③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体现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④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问世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嫦娥四号”精准着陆月球检验了着陆方案的科学性,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问世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①④符合题意;“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是对月背的如实反映而不是能动反映,②错误;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而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③错误。故选B项。‎ ‎8.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驾驭“蛟龙”号深潜器、“科学”号科考船发现多处“热流”“冷泉”等深海奇景,并在这些奇景周边发现数十种与甲烷共生的新物种,不断丰富了人类关于海底世界及生命存在条件的认知。我国科学家的深海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实践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④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正确认识只是一定层次、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题中强调我国科学家在深海发现新物种,没有涉及①④。科学家的新发现佐证了②③。‎ ‎9.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这是第一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家级表彰。受表彰人员都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弄潮儿,是40年来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启示我们要(  )‎ ‎①以抓住发展机遇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站在时代潮头,奋斗实干,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①说法错误;“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都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弄潮儿,是40年来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启示我们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也要站在时代潮头,奋斗实干,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③符合题意;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不能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中心,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10.(2019湖南雅礼中学)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这次嫦娥四号任务,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这次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了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要激励更多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嫦娥四号任务成功对此作了生动诠释。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1)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3)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从实践中产生,又激励探月工程的实践不断发展。(4)中国的探月工程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创新,填补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空白。(5)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坚持了实践第一,促进了探月工程的不断发展。‎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设问指向是说明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生动诠释了“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等角度回答即可。‎ 命题角度2理解真理的属性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Ⅲ·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让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①正确;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没有提供统一的模式,也没有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②③错误。‎ ‎2.(2018天津·6)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这一理论还未得到验证”。 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未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3.(2017全国Ⅲ·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以真理、认识过程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过程,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人类可以获取真理性认识,故②错误;认识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故③错误;人们获取认识是一个长期过程,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故①正确;旧问题的解决,引发出新问题,再去解决新问题,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故④正确。答案为B项。‎ ‎4.(2017海南·22)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以真理、实践决定认识的必备知识考查调动知识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不少国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需要,故选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舍去错项③。以前人们对狼赶尽杀绝,现在人们对狼有新的认识,说明④。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符合客观才是真理性的认识,舍去①。‎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开学考)2019年1月4日,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此次降准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  )‎ ‎①稳中有调,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向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 ②稳中有调,坚持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定向调控,由自在事物的联系向人为事物的联系转化 ④定向调控,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②符合题意;“此次降准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其目的是定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④符合题意;“稳中有调”是坚持稳和调的统一,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无关,排除①;定向调控本身就是人为事物的联系,③说法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18年2月22日召开会议强调,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要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这说明(  )‎ ‎①雄安新区的建设蓝图设计前就以感性形式直观地存在于观念中 ②雄安新区要建设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需凸显雄安新区的特殊性 ③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是人将自己的情感智慧进行对象化的过程 ④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体现人们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创造“雄安质量”,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是基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又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故选④,排除①;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将情感智慧和科学规划转化为实践的过程,③入选;雄安新区疏解非首都功能,有着特殊性,要以其特殊性凸显高质量,故不选②。‎ ‎3.五十多年前,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枫桥经验”从地方精致的“盆景”上升为全国精彩的“风景”;从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学习“枫桥经验”我们应该(  )‎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枫桥经验”与当地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思考 ②以“枫桥经验”为出发点,坚持从普遍——特殊——普遍的方法,结合实际解决矛盾 ③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④坚持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哲学的知识。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以“枫桥经验”为出发点的表述错误,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且“普遍——特殊——普遍”的认识方法也不正确,②不选;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说明学习“枫桥经验”应该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③符合题意;“枫桥经验”是五十多年前创造的,当前学习“枫桥经验”应该坚持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4.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围绕新的时代课题,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获得理论突破是我们党艰辛探索的目的和归宿 ③追求和获得真理是一个不断否定原有认识的过程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以真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是否认原有的认识,故不选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否认实践是第一性的,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说明①④。‎ ‎5.某地依靠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精准扶贫,收效甚微。2018年该地政府改变扶贫策略,将资金扶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扶贫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可知(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真理性认知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性认知活动具有客观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以真理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立的,②混淆两者的本质区别;真理具有客观性,认知活动不具有,排除③;该地政府的扶贫策略的改变说明①④。‎ ‎6.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间,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它就不再适用了,必须让位于相对论力学。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玻尔、海森堡等一些年轻学者,又发现在微观领域内,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这表明(  )‎ ‎①真理和谬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④真理是相对的,已有真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被推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排除①;真理在发展中不会被推翻,排除④。‎ ‎7.下面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 D 解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 一个。所以谎言即使重复千遍也不会成为真理,故D项观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观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与题意不符,排除。‎ ‎8.“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认识它又一无用处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下列观点中与卢梭的主张一致的是(  )‎ ‎①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②真理应是有用的 ③实践是真理的目的 ④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说明了真理是有用的,要用于指导实践,体现了实践是真理的目的,②③正确;①错误,因为有用的观念不一定是真理,否认了真理的检验标准;④与材料无关。‎ ‎9.“指尖轻触,哀思关山飞渡。”成都、南京等地先后推出微信祭扫活动,只要打开微信公众号,约定时间输入密码,就能观看祭扫现场直播。对于这种祭祀方式,有人力挺,认为这是成人之美,希望少一些道德绑架;有人却表示质疑,认为不去现场祭扫就失去了祭奠的意义。这给我们的思考是(  )‎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争论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 ③微信祭祀是否适合社会发展应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不同的人总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对于微信祭扫活动,有人力挺,认为这是成人之美,希望少一些道德绑架,有人却表示质疑,认为不去现场祭扫就失去了祭奠的意义,这说明争论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微信祭祀是否适合社会发展应接受实践检验,故②③正确;①与题意无关;④中的“总会”说法太绝对,对同一确定对象,不同的人也可能会产生相同的认识。‎ ‎10.“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018年是马克思200周年诞辰。‎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一个青年埋头翻译一本册子。‎ 母亲在屋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青年应声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水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这个青年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甚至比红糖水更甜?因为这是信仰的味道,是真理的味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真理的味道为何是甜的?‎ 答案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用真理指导实践,可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光明大道上。‎ 解析 以求索真理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审读设问要求,扣住“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依据材料中《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传播,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指导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H省兴办“新时代讲习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该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理念,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该省高举“绿色指挥棒”,对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传统套路当头棒喝。善用“慢思维”,对可能造成生态影响的项目坚持规划“留白”理念,从长计议,决不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努力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面对群众和企业在长期生态效益与短期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彷徨,耐心细致地讲清道理,认真负责地帮助转型,化阵痛为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该省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请你对企业如何自觉承担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 (1)①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不断追求真理,树立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觉性。②运用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③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高践行能力。‎ ‎(2)答案示例: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通过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 第(1)问要求运用实践与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该省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渗透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通过对材料的提炼,确定具体的“理论逻辑”。该省兴办“新时代讲习所”让习近平思想落地生根,即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不断追求真理;遵循“两个重要理念”,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即用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善用“慢思维”,坚持规划“留白”理念,即坚持真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真理的认识。第(2)问属于开放性探究,要针对企业如何自觉承担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提建议。在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设问的要求:企业、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两条建议以及字数要求。‎ 命题角度3认识过程(非选择题命题点)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Ⅲ·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改革实践发展的结果,①②正确;认识不能超越具体的条件,③中的说法错误;真理可以超越自身,但原有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④中的说法错误。‎ ‎2.(2017全国Ⅱ·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认识发展具有主体差异性,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②错误;失败的实践对认识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③错误。杂交稻实验的结果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认定失败,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入选;杂交稻实验的过程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3.(2017海南·16)2016年科技部、中宣部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将知道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纳入科学素质基准点,作为公民需要具备的科学素质。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上述哲学思想观念是(  )‎ ‎①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资源 ③衡量传统文化有无当代价值的重要尺度 ④前人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思想智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纳入科学素质基准点,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实践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哲学思想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故舍去①。传统文化有无当代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转化,故舍去③。②④是将知道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纳入科学素质基准点的合理性。‎ ‎4.(2017海南·19)2016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从认识论看,这是因为(  )‎ ‎①发挥想象力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②科技创新是用新获得的认识取代已有的认识的过程 ③科技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 ④科技创新充满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用认识发展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新获得认识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故舍去②。科技创新有其必然性,有自身变化规律,排除④。①③是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理由。‎ ‎5.(2016全国Ⅰ·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旨在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指向要求是认识论。重视智库建设,推动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依据在于认识过程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影响,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克服主体的局限性,相互取长补短,故②③正确,C项入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①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不同主体认同的知识不一定是真理,故④错误。‎ ‎6.(2016全国Ⅱ·20)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 ‎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③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属性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故不选②。在西方,《皇舆全览图》的价值得以实现,一是在于西方人正确认识到《皇舆全览图》的价值;二是受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故选①③。在题中未涉及科学内涵的发展,故不选④。‎ ‎7.〔2016全国Ⅲ·3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 本题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文化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等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 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限定了答题的范围是“追求真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可根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等知识来组织答案。‎ ‎8.〔2015全国Ⅰ·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解析 首先要看清题目中“认识论”的知识范围限定,说明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一道常规性题目,难度不大,组织答案过程中注意与材料内容相结合即可。‎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着眼器官移植需要深化、改变着原有认识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认识具有反复性,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认识是无限的、反复的,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故选②④;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是着眼于器官移植,而是造福人类,舍去①;真理在发展中不会被推翻,故排除③。‎ ‎2.对于太阳系的诞生过程,一直以来的主流看法是太阳系几十亿年前形成于超新星附近。2017年12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提出,太阳系是在一个早已死亡的巨大恒星周围由星风吹成的圆罩中形成的。他探究了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宇宙之谜:太阳系中为何有两种元素的丰度不同于银河系中其他星系。这表明(  )‎ ‎①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对宇宙探索的过程性 ②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③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直接推动着有关太阳系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原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发展特点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的诞生过程产生了新的看法,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好奇和兴趣有利于推动人们去进行相关认识,但最终是否能够推动认识发展,还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撑,③错在“直接推动”,排除。‎ ‎3.下面漫画《无题》(作者:白晓东)讽刺了现实中的一些人(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经验,失败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都是宝贵的财富 ③不理解失败与成功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④因怕犯错而不敢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以认识的特点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漫画中“害怕失败而不敢动手”,旨在告诉我们要大胆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漫画讽刺了一些人因怕犯错而不敢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理解失败与成功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C项。漫画中“不敢动手”,说明不敢实践,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失误和错误这一宝贵财富,故舍去②;总结经验可减少失败和错误,而不是避免,舍去①。‎ ‎4.在火炸药的研究领域,如何降低火药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敏感度以提高炮弹的精准度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科学家王泽山创新性地提出“给火药颗粒穿上一层冬暖夏凉‘衣服’”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多种火炮上得到验证并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炮弹的精准度。这表明(  )‎ ‎①科学研究对未知世界的创造性探索使人类无限接近真理 ②科学家能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③经过科学实验检验的认识能够推动科研实践的深化和发展 ④科学家的科研方案来自实践的需要并指导科学探索和研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以认识论主干知识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科学研究获得真理,无限接近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排除①;我国科学家王泽山创新性提出解决方案,说明科学家能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②正确;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科研实践的深化和发展,而经过科学实验检验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③表述错误;为了降低火药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敏感度以提高炮弹的精准度这一实践需要,我国科学家王泽山创新性提出解决方案,④正确。‎ ‎5.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表明(  )‎ ‎①历史事实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证实 ②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对抗战的认识应全面、完整地反映史实 ④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以认识发展的必备知识考查调动知识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表明对抗战的认识应全面、完整地反映史实,也体现了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故②③符合题意;应该是认识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故①错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故④错误。‎ ‎6.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①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呈现为波浪式封闭式循环 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以认识运动规律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实践决定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是波浪式的、开放循环上升的过程,故舍去①;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故排除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说明②④。‎ ‎7.(2019全国百所名校等值预测)春节前,一部名为《啥是佩奇》的短片刷爆朋友圈。该短片讲述了一个农村老人为孙女寻找“佩奇”的故事,引燃了观众的情感爆点。有人从中看到了浓浓的“土味亲情”,有人意识到现代社会老人群体的沟通焦虑,也有人关注到年轻人在城市和故乡之间“候鸟”般的迁徙状态。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寸草春晖,恩重如山 B.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C.旁观者清,别有会心 D.顺其自然,各得其所 答案C 解析同一故事让不同的人看到的问题不同,感受不同,体现了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认识会因认识主体的地位、角度等不同而不同,C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符;A项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顺应规律,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8.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替代母亲”“试管婴儿”等技术也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挑战着人类道德底线,引发社会争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伦理道德规定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研究项目的价值要从多角度进行审视 ③科学研究的发展与人类伦理底线不可调和 ④科学研究的伦理争议必然会影响实际应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伦理道德与科学研究相互统一,舍去③;伦理道德影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不能规定,排除①;题旨说明生物技术的两面性,对科学研究项目的价值要从多角度审视,这种争论也影响着科技运用,故选C项。‎ ‎9.(2019山东济南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一论断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 ‎①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说明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物质生产的重要性,排除②;只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才会推动实践发展,④表述错误且题目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故选B项。‎ ‎10.银杏在植物学界被称为“活化石”。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 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银杏见证了沧海桑田,在佛家眼里就具有了神性。植物被赋予文化的意义,其哲学依据是(  )‎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 ②运动的永恒性使我们对事物的把握都是暂时的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④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植物被赋予文化的意义,这是因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具有创造性,同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是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0日,我国首部海洋题材的大型舞台剧作品《平潭印象》在福州首场公演,获得了现场一千多名观众的高度赞誉和一致认可。‎ ‎《平潭印象》以平潭独特的海岛风光为基底,融合了南岛语族、亮丘头文化、妈祖信仰等特色民俗文化;利用动力学数控机械灯光、全息投影舞台特效,演绎原生态海岛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的体验观感;通过舞台展现“人与海”的和谐场景、“开放、包容”“敢拼会赢”的海洋精神;借助艺术语言描绘了平潭全面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宏伟篇章。‎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分析《平潭印象》能获得不同观众一致认可的原因。‎ 答案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受主客体条件的影响,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2)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的客体,在主体的立场、观点一致的情况下,会形成一致的认识。(3)《平潭印象》给不同观众以共同的艺术享受,满足了不同观众共同的精神需求,获得观众一致认可。‎ 解析 以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必备知识考查探究论证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解答设问要紧扣设问中“不同观众一致认可”,依据材料中《平潭印象》创作过程,提炼出特色民俗文化、技术手段、展现“人与海”和海洋精神等关键信息,用真理的客观性相关知识深入分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因在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为了不让“猛虎”伤人,侯云德立志攻克难题。干扰素是病毒的“克星”,但长期以来我国干扰素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为让干扰素“平民化”,侯云德团队克服极为艰苦的条件,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后,研制成功临床级干扰素制剂,并从美国的基因工程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一类新药——αlb型干扰素使上千万名患者得到救活。如今,我国干扰素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价格大幅度下降,产生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 ‎2009年,甲流横行。侯云德团队87天研制成功疫苗,打破世界纪录。在疫苗注射问题上,侯云德力排众议,坚持仅需注射一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两剂”的专家共识,临床检验有效。另外,侯云德主导建立的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1年来国内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世界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检验标准。侯云德团队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科研课题,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临床,接受实践的检验。(2)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侯云德团队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3)侯云德团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做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 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本题设问解答要解读和提炼材料中“国家需要、反复实验、科研成果运用”等信息,调动认识论的主干知识展开分析。组织答案要用观点统率材料。‎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的学说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马克思的学说是对的”。‎ 答案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 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为背景,考查综合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渗透科学精神政治认同。解答本题设问要注意切入点“真理的相关知识”,依据设问“马克思是 对的”,扣住材料中“马克思学说闪烁着真理光芒、对人类产生深刻的影响”等信息,从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论证“马克思是对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