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原通辽铁路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原通辽铁路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梦”、“一带一路”以及“命运共同体”等词汇应运而生,并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知和理解,成为高频用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文化就是人类全部精神产品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随着近年特色小镇建设热的兴起,文旅特色小镇游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说明特色小镇文化( ) ①来源于小镇的历史建筑和美食 ②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 ④决定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看一看鲁迅,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必须要觉醒;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就会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觉醒与力量。以上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18年12月9日,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大剧《江河水》在南京举行开播发布会。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以改革开放为背景、港口改革为主线,讲述了一个老港口在新局长江河带领下不忘初心,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的故事,展现了江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就。这表明( )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②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流浪地球》上映,引发了国内外观影热潮。这部展示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中国式的文化表达、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中国式”科幻电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家快速崛起的现代化状态和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更多的孩子心中埋下了勇于想象、崇尚科学的种子。“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 ) ①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 ②取决于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 ③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④能够表达中国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湖笔是中华“文房四宝”之一。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和网络条件下无纸化信息传播的冲击,湖笔的故乡湖州善琏镇转变思路,将湖笔的文化功能作为突破困境的主要出口,把湖笔制作纳入旅游和休闲文化产业链,不但开放工艺过程,还可以私人订制成为收藏馈赠佳品。这体现出( ) ①文化产品的兴衰变迁折射出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化 ②走产业化道路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③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充分利用文化的经济价值 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永远具有生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7.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的“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积极、人文等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儒家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 ②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软实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在首都机场快轨线,一趟以展示“春天的画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连环画集”为主题的文化专列徐徐驶人站台。车厢内,随处可见《平凡的世界》《北京人在纽约》等连环画中的经典场景和对白,人们纷纷驻足,从中找寻曾经的记忆,感受画面传递的精神与气息。这些连环画集所承载的文化元素( ) ①通过人们自觉欣赏,成为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②不受历史条件限制,满足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 ③伴随一代人的成长,激励着青年一代奋力前行 ④蕴含改革开放文化,展现时代精神气度与梦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风,千千万万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 ②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家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部分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并于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联通了线上与线下,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 ①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②倡导全民阅读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你是更喜欢确定性吗?”某研究机构在研究跨文化沟通时,调查发现东亚人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程度很高,把“安全”与“归属感”的需求置于第一位;欧美人更多属于“风险偏好型”,更喜好冒险,对“成功”与“成就感”的需求更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②文化差异会影响彼此的沟通,应促进交流消除差异 ③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欧美的“风险偏好型”文化优于东亚的“风险规避型”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德国制造”中被重塑。可见( )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3.“2018年,总有一封信,让你泪流满面。”《信中国》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再现历史。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 A.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优秀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大众传媒是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已经被新媒介取代 14.近年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以山呼海啸之势奔赴全球各地,成为最具规模、最具购买力的旅游部落。各国商业部门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不少国家社会民众对部分中国人的文明素质颇有微词,一些地方甚至专门用中文标语提醒中国游客主义文明礼仪。这体现出( ) ①文化素质会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而提高 ②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未必匹配 ③物质条件好了必然会暴露出精神文化贫乏的弱点④不但在物质上富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富起来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提出,“珍视文化多样性是金砖合作的宝贵财富,强调文化和文化多样性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鼓励金砖国家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多元共享基础上培育共同价值理念”。材料表明 (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逐渐趋同 ③不同文化的交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④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多元风土孕育出多彩的食物《风味人间》利用超微观摄影,细数了粗狂野、烟火气正足的“马肉阔尔扎克" ,历史悠久、细腻 鲜美的“伊比利亚火腿”,甜蜜浪漫、爽口丝滑的“法国瀑布土豆泥”,展示了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这印证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饮食文化多姿多彩 ②借助科技手段能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多样文明 ③独特的文化内容,是辨别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 ④多样的饮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的走出去,需要( )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实践,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8.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这说明( ) ①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 ②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宣传海报《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中出现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三杯茶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海报的设计 ( ) 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诠释了共话建设美好世界的主题 ③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文化借鉴与融合中实现了文化发展 ④发扬了中国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展示了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 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 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 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 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中国的端午节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融入了韩国的文化土壤,在江陵被演变成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世界了解韩国和江陵的窗口。材料体现( ) ①吸收和借鉴是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首要因素 ②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学习中创新 ③文化的交流是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力 ④优秀文化首先是世界的,然后是民族的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2.通过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一大批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外国读者知晓和喜爱。据统计,近五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 ( )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地位,抢占世界文化发展至高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短视频由于互动性高、趣味性强,已成为青年最喜爱的信息获取形式之一。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媒体顺应时势做出有益调整,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发声表达方式,确保正能量传递到青年心中,在“未来阵地”的建设上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材料说明( ) ①正能量的传播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②正能量的传播离不开短视频等物质载体 ③新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资源传递的方式 ④新传媒的出现激发了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核心,不应该是那些分崩离析、被量化的“知识点”,而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 A.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B.古诗文应成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古诗文教学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26.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 )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7.新零售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营销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品牌搭乘网络快车,为传统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可能。在北京,近30家老字号积极与电商合作开辟新疆域,利用大数据支撑开展定制生产,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承载着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老字号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老字号借助新零售这一手段( ) ①主动搭建联通传统与现代的通道 ②为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③可以丰富老字号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传播老字号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 28.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世代称颂。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已及人,善心善行”的新型人际关系仍然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友善。这体现了传统文化( ) ①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始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④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中国人的气质与素养。而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材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要提高自身素养,做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③中华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 ④要继承中华民族讲究“礼仪”的优良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 ①“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既重“戏”又重“技”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可以脱离“戏”单独存在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丰富“戏”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2017年10月29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大学举行。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张岂之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张岂之先生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我如果生命还能延续下去,还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传承,创新,发展。”由此可见( )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3.近年来,一个个响当当的国家级奖项被重庆万州收入囊中,被称为中国戏剧的“万州现象”。“现象”何来?来自于人民。万州的文艺创作者一直坚持根植于基层去观察、发现,创作出让人民有共鸣的好作品。由此可见( ) ①扎根社会实践才能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 ②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等。影片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这表明( ) ①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④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5.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 ) ①汉字“冬”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④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6.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传递出人类共同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透过《最忆是杭州》的成功,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③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文化创新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7.2018年8月17日是今年的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人们不再单单过七夕节,如西方的情人节,甚至超过了七夕节的热度。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碍了中华文化发展 ②文化交流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④必须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吸引力、渗透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2018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火爆,学者、明星、主持人绝括选出,不但把古诗词唱出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磅礴的现代风范,让观者听者心魂俱醉。清代诗人袁牧的《苔》并不知名,被乡村教师与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们天籁般唱出,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一夜爆红,被世人牢记。这表明( ) ①经典诗词作品只有娱乐化才能打动人们的情感②古典文化借助大众传媒手段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③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在于文化形式的不断创新④文化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9. 在长期的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0.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该网站( ) 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 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材料一: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指出,要建立健全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 材料二:每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都在呼唤英雄人物的诞生,都需要英雄精神。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英雄精神能引领方向、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信心,激励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意义。(9分) 42.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近年来我们的文化海外传播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走出去”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度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很少;认为文化就是文艺,给外国人造成中华文化就是唱歌跳舞的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12分) 43. 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12分) 44. 文化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然而面对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少文化企业所创作的文化产品却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效益,更不用说走出国门了。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对历史的过度娱乐化、同质化以及一味抄袭国外产品而缺乏创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反观众多的结合本土文化元素与外国文化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却能引领潮流、风靡全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为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精品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政治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CCBDB ACDAD BCBDB CADBD BCCBA CABCB BDBDC CCDBC 二、主观题 41.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或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英雄精神,国家对其予以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保持其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发挥英雄精神的感召力,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3分) 42.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文化发展的共性和普遍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3分) ②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资源,精心选择内容,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2分) ③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创作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2分) ④创新手段和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2分) ⑤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3分) 43.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3分)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3分)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3分) ④ 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APEC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 44.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