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讲义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讲义4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案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走进生活 目标导航 ‎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说,他所看到的历史发展,只是像一浪一浪那样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而人类命运的发展,只不过是一些偶然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游戏罢了。‎ 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不同人的主观愿望,而产生无数个发展方向。历史的发展往往与许多人的愿望相反。历史事实证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发展,也有客观规律。‎ 思考 你如何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提示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难点)‎ ‎3.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难点)‎ ‎4.理解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重点、难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3‎ ‎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地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 ‎1.判断 13‎ ‎(1)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提示 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  )‎ 提示 错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提示 错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 ‎2.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吗?‎ 提示 错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探究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探究导引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牛头变成了鱼头,牛尾巴变成了鱼尾巴,牛身上长满了鱼鳞和鱼鳍。‎ ‎(1)你能推测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吗?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请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1)小鱼脑海里的奶牛的形象是由它自己想像完成的,当然也听了青蛙的描述。这个故事说明人的意识的形成是要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实际制约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小鱼的“社会意识”由社会环境决定,与它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与“社会交往”相关。‎ 核心归纳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 别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13‎ 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典型例题 例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探究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探究导引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1)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 ‎(2)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哪些?‎ 答案 (1)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核心归纳 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 典型例题 例2 (2016·江苏高考)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C 解析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改革的性质,而不是目的;故正确答案是C。‎ 探究点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探究导引 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多种所有制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1)你知道人民公社的由来吗?‎ ‎(2)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哪些道理?‎ 答案 (1)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北、河南与山东等地视察,与当地的负责人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毛泽东说道:“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毛泽东还总结“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四处响起“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而“人民公社好!”被人民网评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2)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步向前,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②但是,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我国的改革开放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经验与教训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与把握。 ‎ 典型例题 13‎ 例3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他说:“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3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改革(  )‎ ‎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就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说法不准确;改革不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应选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据此回答1~2题。‎ ‎1.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在此情况下国家提出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说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 D.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答案 A 解析 “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这是社会存在,“国家提出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社会意识,材料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材料无关。‎ ‎2.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90后,他们的生育观念变化了,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增加了,同时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养儿防老的社会观念明显弱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从而使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这体现了(  )‎ 13‎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作为生育主体的80后、90后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从而使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A与题意无关,舍去。‎ ‎3.“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 D 解析 题干说明了“民生厚”“仓廪实”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所以其实质是强调生产的重要性,D符合题意;B、C观点错误;A与题意无关,舍去。‎ ‎4.“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之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基础,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C、D说法错误。‎ ‎5.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现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答案 C 解析 歌舞属于文化范畴,源自少数民族生活,可见文化源自实践,也体现了生活本质是实践的,②正确;《云南印象》歌舞源自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可见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④正确;本题没有涉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舍去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舍去③;故应选C。‎ 一、选择题 题组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符合题意;B、D两项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语言的变化属于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由物质的变化决定,C说法错误。‎ ‎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开幕。本届孔子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办成了一项对外有影响力、对内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盛典。据此回答2~3题。‎ ‎2.孔子能够生存于今天世人的心中,最根本的还在于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A 解析 几千年前的孔子能够生存于今天世人的心中,最根本的还在于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说明作为社会意识的孔子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A符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C、D说法错误。‎ 13‎ ‎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也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大作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精神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学说及儒家思想的作用。A、C两项说法错误;B与题意无关;应选D。‎ ‎4.“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①②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③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题组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5.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而非仅仅在阶级社会,①②说法错误,舍去;故应选③④,答案为D。‎ 13‎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上层建筑,其运行顺序应该是: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因此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只涉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符合。故选A。‎ ‎7.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21世纪初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3年起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胎”。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表明了 (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党的政策出发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①说法错误;生育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而非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故应选②④,答案为D。‎ 题组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 A.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B 13‎ 解析 题干中的“制度改革”属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是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项说法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9.“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也就是说,改革创新被放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战略位置,任何一项规划的编制,都必须能够突出改革创新这个主题。改革创新(  )‎ ‎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①④从原因和意义角度对改革作出了正确分析;②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③错在“决定”,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10.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同时指出,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期间充满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这反映了(  )‎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实现 C.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D.人类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答案 A 解析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充满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故本题选A项;在阶级社会中,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来实现,B项说法错误;C项错在“必然”上;D项与题意无关。‎ ‎11.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所蕴含的哲理有(  )‎ 13‎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问候语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符合题意;不同时代人们的问候语不同,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舍去;故应选A。‎ ‎12.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广东始终走在前列,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我们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人说,“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善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敢于直面矛盾,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否定实现的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社会发展过程中,因为有诸多矛盾,因此要不断改革,故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善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错误,应为“善于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二、非选择题 ‎13.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13‎ ‎14.“十三五”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最后五年。展望“十三五”,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通过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7.18%以上,加大居民收入分配力度,努力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改革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改革措施促进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形成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相互促进的局面,最终要在全社会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改革的保障是加快收入分配立法,通过立法将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成功经验不断固化,使之成为全民遵循的共识,全面规范人们的收入分配行为,在全社会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定型的、成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只有全面把握改革的重点、关键和保障,精准发力,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尽管人民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相对滞后,这种情况决定了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分配制度不合理,任由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3)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设问很明确,要求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回答。答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材料,找出其所蕴含的相关知识点。之所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从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两大方面来作答。具体的知识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作用等。‎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