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湘西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二政治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11月8日,“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拉开大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现当代名家手稿200余件,茅盾唯一存世《简·爱》译稿、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封面设计稿、汤钊猷医学研究笔记卡片等一批珍贵的名家手稿集体亮相。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研究手稿,是因为从中可以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轨迹 ‎ ‎②展示手稿,观众能够在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中提升文化素养 ‎ ‎③收藏手稿,是因为手稿的历史越悠久越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 ‎ ‎④保护手稿,能够让精神产品脱离物质载体而得以更好地留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拉开大幕,一批珍贵的当代名家手稿集体亮相,通过展示手稿,观众能够在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中提升文化素养;我们要研究手稿,是因为从中可以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轨迹。①②符合题意。‎ ‎③:该选项中“手稿的历史越悠久越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 ‎ ‎④:手稿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是因为(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②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 ‎ ‎③文化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 23 -‎ ‎【详解】①③: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是因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①③符合题意。‎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②说法错误。‎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但不是设问的原因,排除④。‎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2019年9月20日晚,全国26个省份48个城市的84座地标建筑同时上演了“向祖国表白”灯光秀。有人说:“以前对国庆节的印象就是‘7天长假’,如今看到五星红旗燃耀夜空,从内心深处涌现一种庆祝祖国生日的感觉,很特别。”由此可见(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人们的主观感受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形式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全国26个省份48个城市的84座地标建筑同时上演了“向祖国表白”灯光秀,使人们从内心深处涌现一种庆祝祖国生日的感觉,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符合题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而不是来自于人们的主观感受,②说法错误。 ‎ ‎③: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排除③。‎ 故本题选B。‎ - 23 -‎ ‎4.某学者在探讨中国文化和全球文化关系时讲道:“你去爱中国的文化,爱中国的食物,还有各种各样与文化有关联的东西,还要非常热心地参与到你的文化当中,非常热心地投入你的文化当中,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然后和其他文化做朋友,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其他文化中特别有价值的部分。”该学者的观点意在强调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文化兴趣越广泛越有益于身心发展 ‎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要认同并包容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该学者的观点意在强调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同时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体现文化兴趣越广泛越有益于身心发展,②与题意不符。‎ ‎④:对于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而不是认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网飞”买下多部中国影视剧版权,供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观看;好莱坞电影等全球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加入中国文化符号。从中可以看出( )‎ ‎①中国影视文化率先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②互联网正在不断强化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③文化贸易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④现代传媒提升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广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①错误。‎ - 23 -‎ ‎②:互联网与强化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无关,②错误。‎ ‎③: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网飞”买下多部中国影视剧版权,供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观看,这说明文化贸易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③正确。‎ ‎④:多部中国影视剧通过流媒体平台“网飞”向世界进行播放,同时,好莱坞电影等全球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加入中国文化符号,这说明现代传媒提升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广度,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2019年7月,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上,来自20多所学校的约260名中小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参赛节目,既有《罗汉钱》《庵堂相会》等沪剧经典唱段,也有《乡思》《草莓姑娘名声响》等校园原创沪剧作品。学生们通过折子戏表演、合唱、小组唱等形式,用吴依软语唱出了对沪剧、对上海的感情。由此可见( )‎ ‎①校园是普及和传承传统戏曲的主阵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校园文化的繁荣 ‎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④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在首届上海市“校园沪剧大赛”上,来自20多所学校的约260名中小学生通过折子戏表演、合唱、小组唱等形式,用吴依软语唱出了对沪剧、对上海的感情,这表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校园文化的繁荣。②③符合题意。 ‎ ‎①:校园有利于普及和传承传统戏曲,但不是其主阵地,①说法错误。‎ ‎④: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古代农民严格按照时节和气候播种和收获,这种习惯世世代代延续至今。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点。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自解释了它们的由来、物候表现。其中,对白露的记载如下:“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反映了中华文化( )‎ A.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B.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立足实践博采众长 D. 薪火相传、从未衰微 ‎【答案】B ‎【解析】‎ - 23 -‎ ‎【详解】A:该选项是针对外来文化来讲的,可见,材料不涉及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排除A。‎ B:材料强调,我国的农耕文化世世代代延续至今,内容丰富,这说明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正确。‎ C:材料不涉及博采众长,排除C。‎ D:从未衰微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中华文化近代衰微了,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区别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 ‎8.“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先若后之古代文化,成已夭折,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中华文化数千年一脉相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缘于其拥有自我修复和吸纳包容的优秀品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①错误。‎ - 23 -‎ ‎②:该选项的说法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错误。‎ ‎③④:中华文化数千年一脉相承,具有强大生命力,不但勇于创新创造,而且拥有顽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非凡的吸纳包容的优秀品格,因此,“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9.“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出14亿华夏儿女对祖国的一往情深。2019年国庆节期间,这首情感真挚的歌曲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该歌曲( )‎ ‎①以现代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中华文化中的爱国情怀 ‎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华儿女与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 ‎ ‎③以特殊的音乐形式为中华儿女注入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 ‎ ‎④将语言美与韵律美糅为一体,塑造了无法超越的爱国主义音乐形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2019年国庆节期间,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出14亿华夏儿女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该歌曲以现代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中华文化中的爱国情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华儿女与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①②符合题意。‎ ‎③: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而不是由该歌曲注入的,③说法错误。 ‎ - 23 -‎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④说法错误,错在“无法超越”。‎ 故本题选A。‎ ‎10.2019年8月,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这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 ‎②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 ‎④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这是因为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一些城市开始趁势宣传自己的“哪吒基因”。四川宜宾和江油、天津陈塘庄、河南西峡均宜称自己是哪吒的家乡,并在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对“哪吒故里"之争的合理解释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信和担当 ‎②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地方对文化资源的争夺 ‎④不同地方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展开对“哪吒故里”的争夺,这与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信和担当无关,也没体现不同地方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①④排除。‎ - 23 -‎ ‎②③: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一些城市开始趁势宣传自己的“哪吒基因”,这说明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地方对文化资源的争夺,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12.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失范现象2019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该 ‎①把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 ‎③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统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培育公民正确的道德判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该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把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②符合题意。‎ ‎③: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并不是统一人们的价值取向,③说法错误。‎ ‎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么办:4点)‎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3.2019年9月17日,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1、2、3、4、5、6、7……在普通人看来再平凡不过的数字,在吴文俊眼中却如此美妙,值得用一辈子求索其中之“道”。吴文俊追求的“道”( )‎ A. 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 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C. 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 D. 是数学领域的具体规律和本质 ‎【答案】D - 23 -‎ ‎【解析】‎ ‎【详解】D:在普通人看来再平凡不过的数字,在吴文俊眼中却如此美妙,值得用一辈子求索其中之“道”。吴文俊追求的“道”是数学领域的具体规律和本质,D符合题意。‎ A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的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而吴文俊追求的“道”是数学领域的具体规律和本质,未涉及哲学,AC排除。 ‎ B:吴文俊追求的“道”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B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4.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这一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D: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 变化的基础,这表明该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符合题意。‎ A:“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说明该观点属于唯物主义,A不符合题意。‎ B:题干没有阐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因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B不符合题意。‎ C:题干并没有出现具体的物质,也没有把具体的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15.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开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于是,有学者认为:“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下列选项与学者观点的哲学立场相同的是( )‎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答案】C ‎【解析】‎ - 23 -‎ ‎【详解】C:有学者认为:“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学者观点的哲学立场相同,C符合题意。‎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A不符合题意。‎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 D:“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1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才能理解周围的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③符合题意。 ‎ ‎②: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②说法错误。‎ ‎④: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才能理解周围的世界,④说法错误。‎ - 23 -‎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人类使用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无冰表面来提供食物、养活自己。但是,现在每四公顷土地中就有一公顷土地的生产力正在下降,影响到32亿人,并削弱了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的能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 ‎②自然界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表明人类过度使用土地造成土地的生产力正在下降,并削弱了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的能力,这进一步佐证了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②说法错误。‎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8.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所示,S1=S2=S3。由此可见( )‎ - 23 -‎ ‎①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②行星与太阳间存在稳定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 ‎ ‎③运动是事物存在的特殊形态,具有绝对性 ④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行星与太阳间存在稳定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有条件的,是客观的,而不是永恒的,①说法错误。‎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9.千百年来,幸福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命题。神经系统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物质对身体和心理的舒适感起着根本作用,它们的活动能够刺激或者消灭愉快、渴望、积极等多种情感。据此可知( )‎ ‎①意识并非一定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意识的产生有其生物学前提 ‎③人脑具有自行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神经系统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物质对身体和心理的舒适感起着根本作用,它们的活动能够刺激或者消灭愉快、渴望、积极等多种情感,这表明意识的产生有其生物学前提,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②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只有参与社会实践,客观存在才能作用于人脑,人脑对其加工处理,才能形成意识。①说法错误。 ‎ ‎③: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有人脑不一定有意识。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 23 -‎ ‎20.一位决定放弃治疗的患者在临出院时间大夫:“回家能吃胡萝卜吗?”大夫安慰病人说:“多吃胡萝卜就能把你的病治好。”该患者吃了一个冬天的胡萝卜,三个月后复查,他的各项指标比预期状况要好很多。这个事例从一个角度说明( )‎ A.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 信心、信念等是战胜病痛的决定因素 C. 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对病人而言,精神力量决定物质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中大夫对一位决定放弃治疗的病人安慰,给了他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的各项指标比预期状况要好很多,这个事例从一个角度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符合题意。‎ B:信心、信念等是战胜病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B说法错误。‎ C: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C说法错误。‎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对病人而言,精神力量影响而不能决定物质力量,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主要强调的是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信心、决心、意志等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推动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1.国家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火灾疏散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逃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这种做法大概是在100年前从美国传来的,当时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烟气少,拿着湿毛巾可通过轻微烟气;但现代建筑材料发生变化,逃生方式也应改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看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推翻原有方法 ④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23 -‎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表明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发生变化,逃生方式也应改变,这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说法错误。‎ ‎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推翻原有方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物质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22.2019年9月11日,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取得重大突破,中铁大桥局圆满完成该桥跨越既有铁路线转体的施工任务。该桥梁由中铁四院负责设计,中铁大桥局、江腾公司负责施工,武铁监理负责监理,中铁武汉局武铁项目公司负责监督管理。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 ‎③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活动的烙印 ④设计和监理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该桥梁由中铁四院负责设计,中铁大桥局、江腾公司负责施工,武铁监理负责监理,中铁武汉局武铁项目公司负责监督管理,这表明实践是社会性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符合题意。‎ ‎③:中铁大桥局圆满完成该桥跨越既有铁路线转体的施工任务,表明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活动的烙印,③符合题意。‎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①夸大了实践的外延,说法错误。‎ ‎④: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3.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1年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但对于鼎内铭文究竟是“司”还是“后”,至今仍有争议;近来,有专业机构通过对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认为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墓主的名字并非“辛追”,而是“避”。古文字释读屡有争议的原因是( )‎ - 23 -‎ ‎①认识因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 ‎③认识的评价标准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④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古文字释读屡有争议的是基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不会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③说法错误。 ‎ ‎④: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4.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该观点表明 ‎①争论有利于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②没有争论就不可能掌握真理 ‎③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融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该观点表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需要争论才能确立说明了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说的是“确立”而非“掌握”,选项偷换概念。且掌握真理不一定要争论。②说法有误。‎ ‎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但却有明确的界限,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坚持已久。例如,古希腊神话就包含了有关创造与人类长相类似的人工生命的想法;近代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在1877年曾预言,未来很大一部分人类的智能将被机器人取代。‎ - 23 -‎ 作为人类科技王冠上的宝石,人工智能凝结了人类想象中最大胆的部分。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时,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而当前,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5G等关键要素的突破,语义识别、刷脸支付、无人驾驶等产品与场景正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正从概念变为现实、从理论转为实践。‎ 有人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得出结论:“人类科技的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说明理由。‎ ‎【答案】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见未来发展趋势,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能为科学探索提供灵感和素材,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甚至指引科技进步的方向。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以科学为基础的合理的想象才能够推动科技事业的进步。‎ ‎②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是由于大数据、5G等技术的突破,人类实践能力有了提高,关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才能够进一步从概念转变为现实。如果没有实践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依然停留在想象阶段。由此可见,大胆想象不是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意识的作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有人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得出结论:“人类科技的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本题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能为科学探索提供灵感和素材,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甚至指导科技进步的方向。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以科学为基础的合理的想象才能够推动科技事业的进步。正是由于大数据、5G等技术的突破,人类实践能力有了提高,关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才能进一步从概念转变为现实。如果没有实践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依然停留在想象阶段。‎ 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见未来发展趋势,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角度说明人们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能为科学探索提供灵感和素材,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甚至指引科技进步的方向。以此说明题中观点的合理性。‎ 从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角度说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尤其以科学为基础的合理的想象能够推动科技事业的进步,但大胆想象不是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以此说明题中观点的片面性。‎ ‎【点睛】意识能动作用:‎ - 23 -‎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某省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潮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生态环境十分脱弱。该省在住进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出加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力度。同时,通过科学改造利用,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以有限的人工干预手段,实现森林、草原、动物资源和谐共生。‎ 材料二2019年,该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为进一步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效果,查找阻碍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主要因素,该省省委调研组深入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在走访7个乡镇、8个村、12户就贫户和3户贫困户后,调研组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随着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扶贫政策的深度覆盖,贫困地区脫贫质量稳步提高,大面积、规模性返贫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局部或个体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为此,需要把健康扶贫做得更扎实、加大中低产农田改造力度、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蹲点调研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答案】(1)①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该省在住进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出加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力度,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通过科学改造利用,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以有限的人工干预手段,实现森林、草原、动物资源和谐共生。‎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尊重自然,又要呵护自然。‎ - 23 -‎ ‎(2)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脱贫致富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有利于让他们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发展动力。扶贫脱贫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多种手段,依据客观实情,制定合理政策,实现当地脱贫攻坚战的打赢。‎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脱贫攻坚的成效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脱贫攻坚方案立足实践、立足人民、立足客观实际。‎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精准扶贫制定好目标和规划,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该省省委调研组深入贫困地区蹲点调研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然后分析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最后,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该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蹲点调研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 解答时首先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蹲点调研分析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 23 -‎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做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蕴力量。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文化馆站896个,博物馆21个;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个。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影视剧、专题片、戏剧、图书等,深刻反映新中国文艺的辉煌成就,深切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迄今,中国已拥有55项世界遗产,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前列。‎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小巷总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设问是“谈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谈谈你的看法”。其次分析该材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个。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这体现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23 -‎ ‎“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影视剧、专题片、戏剧、图书等,深刻反映新中国文艺的辉煌成就,深切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这体现了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村落不能再造、复制,也不能仿造、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稀缺性、真实性和原生态性。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动发展全域旅游,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原生态性使其日益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热点。‎ ‎2012年至今,我国公布了五批共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它们既是世界农耕文明的源头和我国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所在。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一个个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成为一座座诗意栖居的家园。‎ 传统村落面临的当务之急依然是严格保护,如何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议题。‎ ‎(1)面向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请就如何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提出两点建议。‎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深刻地影响社会发展。传统村落与旅游融合能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②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多样性。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承载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 23 -‎ ‎(2)答案示例: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展传统村落的利用模式。②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③积极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传统村落申报世界遗产。(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村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设问是“面向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其次分析该材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动发展全域旅游,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原生态性使其日益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热点”,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深刻地影响社会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这说明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一个个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成为一座座诗意栖居的家园”,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请就如何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提出两点建议”。其次分析该材设问,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展传统村落的利用模式;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积极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传统村落申报世界遗产。‎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 - 23 -‎ - 23 -‎ ‎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