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具有自然科学前提,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②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科学理论来源和基础是实践。②不合题意,材料问的是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是因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而是因为其有与时俱进的品质。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故选B。‎ ‎【点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表现在: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表现在: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2018年3月31日,“蓝月亮”天象亮相天宇。天文专家介绍说,所谓“蓝月亮”并不是指能用肉眼可以看到蓝色调的月亮,而是指天文历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月圆之夜时,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据预测,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将出现在2020年10月。这说明 ‎①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事物取决于人的想象力 ‎ ‎④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人们能够预测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说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②表述错误,过于绝对。③表述错误,人的想象力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④符合题意,人们能够预测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说明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故选D。‎ ‎【点睛】‎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要求我们: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把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3.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 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 ‎②物质的运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③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④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出现了变化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②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③符合题意,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解开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说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故选A。‎ ‎4.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秋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从哲学角度看,古人这一饮食观反映了饮食和季节的联系 ‎ ‎①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是多样的,因人而异 ‎③是变化的,因时而异 ‎ ‎④是具体的,要因地而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能够根据季节选择饮食,说明饮食和季节的联系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不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因人而异。③符合题意,不同的季节食用不同的食物,说明联系是多样的,是变化的,因时而异。④不合题意,材料提到的联系是因时而变,不是因地而异。故选A。‎ ‎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至。”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③事物变化无常,难以把握 ‎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符合题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表述错误,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故选A。‎ ‎【点睛】‎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如果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静止是诡辩论的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的观点。‎ ‎6.每年的元旦,国家主席都要作新年贺词。在2017年的元旦贺词中习近平号召我们说:撸起袖子加油干。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下列选项中与这两句话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②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③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④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两句话从哲学角度都体现实践的重要性,“物有甘苦,尝之者识”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知所不豫,行且通焉”意思是说如果有不明白的事,只要实践就可以弄通了;二者都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体现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④体现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如何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7.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卖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李克强总理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无中生有”脱离了客观实际,是一种唯心主义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 ‎③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④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材料中的“无中生有”没有脱离了客观实际,而是根据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题目中,李克强总理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表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选B。‎ ‎8.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如果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将它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①意识活动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②困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意识作用的发挥 ‎④想问题、办事情应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的意识活动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受到制约。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出现了不少困难,但犹太人都有解决办法,说明困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③表述错误,意识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④符合题意,犹太人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应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B。‎ ‎9.《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食也。这启示我们 ‎①善于用人为事物的联系代替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 ‎④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是要用人为事物的联系代替自在事物的联系。且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随便用人为事物的联系代替自在事物的联系。②符合题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启示我们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物质的客观性。④符合题意,针对春夏秋冬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对策,启示我们要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故选C。‎ ‎10.一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一项名为“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成果未来或许会改变这一状况。它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实现不用土的植物生产。这说明 ‎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人在改造世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人并不能改变规律,①不选;“智能LED植物工厂”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植物以确保健康生长,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也说明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②③正确;人并不能改变世界的物质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1.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体现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D符合题意。A强调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B和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2.“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接近真理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与“非常接近于正确”说明失败与正确是相伴而行的,因此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答案D正确;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B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 ‎13.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 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一直在持续,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正确;借助高科技设备,深海的秘密正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能把人们的想法变成直接的现实;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社会上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14.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发展新动能。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农业发展的必要准备是调整好农业的内部结构 ‎②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质的发展 ‎③农业的发展是从推动农业实现质的飞跃开始的 ‎④发展就是新事物与旧事物彻底决裂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是因为要积累好量变,因为调整好农业的内部结构是农业发展的必要准备。②符合题意,之所以“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积累量变是因为其利于实现农业质的发展。③表述错误,先从量变开始。④表述错误,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不是与旧事物的彻底决裂的过程。故选A。‎ ‎15.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材料表明 ‎①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 ‎②人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立足部分 ‎ ‎④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进其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注重“旅游+”、“生态+”与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表明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符合题意,人们将“旅游+”、“生态+”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表明人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表述错误,在系统优化的情况下,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表述错误,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才会促进发展。故选B。‎ ‎16.百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布联名公开信表示,长期调研表明,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至今从未有过一起经过确认的致病案例。这有助于让转基因争论回归科学,让公众信赖科学。这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②越能得到更多人认可的认识越具有真理性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 ‎④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经过长期的调研进行验证,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表述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不是越能得到更多人认可的认识越具有真理性。③符合题意,对于转基因问题存在争论,科技家进行长期调研,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表述错误,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故选B。‎ ‎17.“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动互联网与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对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①科技进步不断的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 ‎ ‎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 ‎③人们的创新意识可以不断创造联系 ‎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断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与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对接表明科技进步不断的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②符合题意,让互联网与哲学资源的结合可见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③表述错误,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创造联系。④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不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断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故选A。‎ ‎【点睛】‎ 联系的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我们要:(1)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8.中国是产笔大国,但圆珠笔的钢材和加工机器都依赖进口。为实现圆珠笔钢材的国产化,我国科研专家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有趣的是笔尖钢研制突破的灵感竟然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笔尖钢的研发成功说明 ‎①面与笔尖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科研数据的不断积累为实现笔尖钢研制的成功提供必要的准备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笔尖钢精神助我们收获笔尖钢研发成果 ‎④创新来源于生活灵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笔尖钢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面与笔尖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灵感的重要性,不是积累的重要性。③符合题意,从“和面”中获得灵感,把握住本质和规律,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笔尖钢精神助我们收获笔尖钢研发成果。④表述错误,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故选B。‎ ‎19.国务院法制办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反复研究修改,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方案》的制定及出台过程遵循的哲理是 ‎①认识事物应从矛盾的普遍性入手 ‎ ‎②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认识事物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②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③符合题意,国务院法制办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制定《方案》表明国务院法制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方案》要求先进行试点,就是要从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选D。‎ ‎【点睛】‎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表现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的场合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并用共性指导个性。或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某人做关于跳蚤的听力实验,把跳蚤放在玻璃瓶里,大叫:“跳、跳、跳!”,跳蚤跳得很高。然后切去双腿,再叫“跳、跳、跳!”,跳蚤再也不跳了。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跳蚤切去双腿后,失去了听力。”从哲学上看,该实验者 A.在实验中获得了正确认识 B.不懂得跳蚤是没有语言和思维能力的 C.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没有认识到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不合题意,该实验者没有获得正确认识。B不合题意,不是哲学角度。C不合题意,该实验者主要错在没有认识到联系的条件性,不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符合题意,该实验者切断了跳蚤腿与跳跃的联系,认为切去双腿失去听力有联系,没有认识到联系是有条件的。故选D。‎ ‎21.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①真理是在不断推翻原有真理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过程的制约 ‎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要发展真理不是推翻真理。②符合题意,某地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过程的制约。③表述错误,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认识主体。④符合题意,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认识,表明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故选D。‎ ‎22.“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这一法则要求我们 ‎①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立足全局 ‎②关注对事物发展起破坏作用的量变,防微杜渐 ‎③关注细节,把握部分的状态及变化 ‎ ‎④杜绝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很小的可能性会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不是强调整体的作用。②符合题意,强调要注意小的可能性,要求我们要关注对事物发展起破坏作用的量变,防微杜渐。③符合题意,强调小的可能性,要求我们要关注细节,把握部分的状态及变化。④表述错误,无法杜绝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故选B。‎ ‎23.坚持全面改革,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总体效果。这说明 ‎①关键部分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遵循有序性 ‎③做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系统优化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立足全局抓大事,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符合题意。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集中发力,说明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整体处于主导地位,①观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而非抓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24.我国刚刚全面步入4G网络时代,更加强大、敏捷、灵活、快速的5G网络又来了。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这表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 ‎③人们的需要决定事物的发展 ‎ ‎④后出现的事物才是新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提到网络时代的发展表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符合题意,网络时代由4G到5G的变化表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③表述错误,需要是主观的,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表述错误,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不是以出现的先后作为标准。故选A。‎ ‎25.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通过不断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发展 ‎②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总趋势 ‎③认识和把握量变、质变规律推动社会进步以造福人民 ‎④正确把握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解决矛盾,不能消除矛盾。②表述错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③符合题意,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的阶段性安排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量变、质变规律推动社会进步以造福人民。④符合题意,十九大的战略安排把握的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表明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故选D。‎ ‎26.有人说,微博是天使,它拓展了网友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传递爱心的便利工具;也有人说微博是魔鬼,是造谣生事的可怕利器。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好和不好的两个方面 ‎ ‎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③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 ‎ ‎④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双方,但不是好与不好两个方面。②符合题意,人们对微博的不同认识说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表述错误,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一事物都有区别其他事物的特色本质,不能说是不确定的。④符合题意,人们对微博的不同认识表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故选C。‎ ‎27.在山西大同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内,采煤过程中伴生的黑色高岭岩经深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化妆品和陶瓷的重要原料,而发电厂排出的废料也被用作水泥厂的原料。材料反映了 ‎①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 ‎②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③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 ‎④主次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做法将污染物变废为宝,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②表述错误,联系的客观的,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③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将污染物变废为宝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主次矛盾的转化。故选D。‎ ‎28.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体现了善和恶是对立的,不足以成名和不足以灭身,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③正确,②没有体现二者转化,④说法错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答案为C。‎ 考点:矛盾的观点 点评: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和量变和质变关系。‎ ‎29.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表现了矛盾存在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答案】B ‎【解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道理,A项不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统一的,评价一个人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正确反映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B项正确;“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的道理,没有反映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C项不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没有反映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3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答案】D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规律。荀子的话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B体现了矛盾的观点,C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荣枯自有时说明是不以人的意志国转移,D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近年来,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海宁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 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化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结合材料,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其原因。‎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本题以各地竞相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审读设问抓住限定的知识范围是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可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两个角度思考即可。‎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 ‎3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众多领域对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巨大。1994年,中国“北斗”正式立项。一批批北斗人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和覆盖亚太的北斗二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近年来,卫星导航系统在运用中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我国加快了北斗项目的实施步伐,将在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届时,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技术将会更为成熟,应用将更加广泛。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卫星导航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有理由相信,“众星拱北斗”不仅是人间天象,也必将是大国崛起之象征。‎ 结合材料,说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 ‎【答案】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促成我国北斗项目的立项。近年来卫星导航运用中的实践中的商业价值得以认识,加速了我国北斗项目的实施。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促进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成熟。③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科学家们在科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攻克难关,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众多领域对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巨大”、 “卫星导航系统在运用中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可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 “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技术将会更为成熟,应用将更加广泛”可见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一批批北斗人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和覆盖亚太的北斗二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可见实践还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3.党的十九大从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 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陕西咸阳袁家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该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从当地实际出发,带领村民从发展乡村旅游起步,把陕北美食和民俗做到了极致,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同时,还把饮食文化、民俗艺术带进城市,打造出关中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党员干部调研后提出,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单一产业发展限制,带头带领村民把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种养殖结合起来,并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量化到户,新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高度统一,打造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袁家村致富的成功经验。‎ ‎【答案】‎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系统优化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袁家村把发展特色小镇作为整体奋斗目标以此推动本村致富。③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该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突破点,以此促进其他产业发展。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该村把饮食文化、民俗等融入到旅游发展中,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种养殖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当地致富。‎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要求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袁家村致富的成功经验,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要表明系统的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袁家村把发展特色小镇作为整体奋斗目标以此推动本村致富,说明其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该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突破点,以此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说明其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该村把饮食文化、民俗等融入到旅游发展中,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种养殖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说明其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4.中国高铁事业在过去十几年间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高铁建设频频刷新世界纪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回顾高铁发展历程,我国高铁经历了装备领域技术、材料、工艺等全面落后的“技术积累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先后派人到外国企业学习、在国外企业的技术指导下实践,由于外方只转让了设计结果,并未转让核心技术即包括控制算法、调试运行在内的设计能力,因此很多环节还需要外方协助,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引进期”。但通过大规模引进,成功获得了日本、法国、德国的高铁技术,锻炼了设计能力,拥有了来图制造能力,实现了技术积累,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如今我国已经具备完全自主的高速列车技术、装备、产业化能力和运行服务能力,标志着我国高铁装备进入“完全自主创新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高铁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的。‎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②矛盾具有斗争性,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促使我国必须进行高铁技术的学习和积累。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通过大量引进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为我国高铁的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加强自主创新,又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加强技术引进和交流合作。‎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要求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分析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答题,首先要说明矛盾的基本属性的内容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然后再描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之举的斗争性,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促使我国必须进行高铁技术的学习和积累,再描述二者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通过大量引进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为我国高铁的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我们既自主创新又技术引进,由此推动我国高铁的变化和发展。‎ ‎35.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日渐活跃,消费活力正在加速释放,农村消费正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让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网络购物、数字电影、手机点餐、净水器等成为农村消费新时尚,农村消费升级已是必然趋势。然而,农村消费升级还有不少梗阻,如消费设施仍不够完善、消费环境仍不尽如人意、消费维权仍有不少困难等。应该看到,这些阻碍农村消费升级的“最后一公里”,既是难题,更是机会。解决好这些难题,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谈谈你对农村消费升级的认识。‎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普遍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农村消费的升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满足了人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能够得到支持;但同时消费升级还存在梗阻。③事物发展是量变、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以促进农村消费真正升级。‎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辩证发展观的知识,要求谈谈对农村消费升级的认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问题的能力。“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日渐活跃,消费活力正在加速释放,农村消费正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农村消费升级已是必然趋势”可见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农村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让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农村消费升级还有不少梗阻”可见农村消费升级的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些阻碍农村消费升级的“最后一公里”,既是难题,更是机会”可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我们应该抓住农村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不断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以促进农村消费真正升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