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 点 展 示 素 养 链 接 1.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1.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2. 科学精神: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把握认识的特征 3. 公共参与:参与有关真理讨论的活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调查研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主体 实践必须且只能是人的活动,但并非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实践 对象 从对象看,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生在人和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人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性质 从性质上看,实践是一种改造活动,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形式 人类的基本实践有三种: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特点 理解 侧重点 客观物 质性 ①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 社会历史性 ①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 联系 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项目 正确理解 侧重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原理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促进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典例 分析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除了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外,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①错误;医疗实践使医患换位,这种换位体验转变了医生的观念,增强了其为患者服务的意识,这说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医疗实践推动了医生医疗观念的转变,②③符合题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替代”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选 D 项 澄清 思维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特征 理解 要求 客观性 ①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 实践是客观的。 ②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① 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 ②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①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②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区别 从含义上看,界限不容混淆 联系 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内容 意识 认识 真理 科学理论 区别 含义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性质 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都是正确的 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 联系 ① 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②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过程 理解 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典例 分析 科学家对质子的半径的认识,说明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①符合题意;科学家对质子半径新发现的理论意义,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③符合题意;②中“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④中“不确定的”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 A 项 澄清 思维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与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典例 分析 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是永无定论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①②错误;无论“反转”还是“挺转”,都有各自的理由,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③④正确,故选 D 项 澄清 思维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问题生成 信息 ①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半个多世纪里,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信息 ② :科学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袁隆平的试验田曾两次被毁,在沉重的打击下,袁隆平仍苦笑着继续自己的研究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袁隆平带领的科学家团队是如何发现并不断突破杂交水稻新成果的 信息 ③ : 1981 年,国家科委发明奖评选委员会授予袁隆平特等发明奖,在领奖台上,迎来人生第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之后的几年,又有了一系列突破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 材料 获取信息 ① 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 ② 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体现类 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措施类 ( 1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做。 ( 2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追求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