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专题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 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面前 。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理论与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 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 ,再从 到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 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 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 或螺旋式 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和 真理,在实践中 和 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 21 - 【答案】 1.(1)主观 客观 正确 (2)客观性 (3)人人平等 2.(1)条件 范围 谬误 (2)过程 客观 实践 相伴而行 3.(1)限制 实践 认识 认识 实践 (2)无限的变化着 人类 社会实践 永无止境 (3)前进 上升 认识 发现 检验 发展 1.真理的特点 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原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严格划清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反对不顾条件和范围的主观随意性 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因循守旧和激进盲动 【典例1】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21 -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这是真理,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的循环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发展的规律及其方法论要求 一般规律:①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发展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②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典例2】2017年1月3日,国家教育部发函至各省教育厅:要求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 21 - 区别 真理 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在同一范围内,二者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容混淆 谬误 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联系 真理和谬误都属于认识范畴,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又是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依存。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无所谓真理。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一,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第二,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典例3】“错误”说:“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中得出的结论有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只要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就发现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4.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 21 - 区别 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相对于谬误而言) 理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理论和错误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相对于零散的认识而言)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联系 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派生的,统一于实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典例4】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都是 A.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人们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答案】C 1.无 - 21 - 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是因为谣言违背了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多样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 2.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碘盐,网络争议不止。有网友称:我国补碘这么多年,不需要再食用碘盐;沿海地区吃海鲜多,靠食物补碘即可……也有观点认为,碘缺乏后果严重,应继续补碘。关于碘盐的争议体现出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深圳市为了治堵启用了HOV车道(指专供乘载至少2人以上汽车所行驶的车道)。针对HOV车道,第一次民调显示,深圳六成人认为HOV车道合理利用了现有道路资源,提高了城市出行效率。但第二次民调时却有超六成人认为HOV车道不适合在公共交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推行;还有人认为,推行此举,需要规范合乘、设置拼车专用道、拼车专用停车点、拼车保险等。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无法达成共识 ③通过实践的效果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④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 21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在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预言百年之后,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从而找到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引力波的发现再次佐证了 ①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②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意识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D.真理与谬误是无法分开的 7.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实现了首例可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利用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抢红包”是近几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 ●反方:冲淡年味 “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抢红包”让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难免会让他们失落。 ■正方:回归本质 “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 - 21 - ,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网络红包这种形式很好,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 1.(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都是具体的 2.(河北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 A.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月考)“十三五”的规划过程,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最终成文公布。这一过程表明 ①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过程是一个推翻原有认识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 ③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④编制流程的完整性能够检验并保证认识的准确性 - 21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向日葵,被誉为向往光明之花。但研究发现,其向阳性主要是生长索和叶黄氧化素共同作用所致。茎端的生长素不喜欢阳光,会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聚集,促使背光面长得快,再加上叶黄氧化素这种抑制物质的反向作用,茎的两侧因生长速度不同导致弯曲,呈现出向日葵的向阳性。这表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传统认识往往存在缺陷 ②真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 ③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自身特征和固有属性 ④认识的深化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直接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C.只有掌握科学理论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D.谬误虽然来源于实践但不需要实践检验 6.(河南省豫西名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河南将于2018年开始实行高中文理不再分科,“高中文理是否分科”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在量子力学理论提出之后,科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论:量子力学是否仅仅是定域实在论存在隐变量时的一种不完备的表达方式。直至1964年,科学家约翰·贝尔提出了可以区分量子力学与定域实在论的测试方法即贝尔不等式,并在随后的实验中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后,争论才告一段落。由此可见 ①人的实践活动赋予了真理客观性 - 21 - ②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经过科学实验检验 ③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追求真理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新发明、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做出的,微软、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业孵化而来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但同样也存在缺钱、缺人、缺市场等瓶颈问题。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关注首次创业率,更要关注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创业率。要从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民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2017·新课标Ⅲ文综)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北京文综)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 21 -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3.(2017·江苏政治)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6·新课标I文综)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上海文综)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6.(2015·天津文综)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21 -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7.(2015·安徽文综)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8.(2015·新课标Ⅱ文综)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 21 - 9.(2015·浙江文综)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6·新课标III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 21 - 伟大旗帜引领新时代 真理火炬照耀中国梦 党的事业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理论创新,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党的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天地。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催生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如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命题,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回顾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在研究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上,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针体系。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强调五大新发展理念,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全面铺开。在理论、实践和制度三者有机联系和互动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形成,并且在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了关键指导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拥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我们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了新时代,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其中,“八个明确”,清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2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新时代的伟大旗帜,是照耀中国梦的真理火炬,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从今后5年直至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一刻也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仅要围绕其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丰富内涵深入研究,更要运用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心协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通向梦想的壮美蓝图已经绘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将不断铸造新的辉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一座丰碑,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备考指南】 材料涉及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有: 1.真理 ①真理的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③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的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④对同一个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特点 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原理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严格划清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21 - 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反对不顾条件和范围的主观随意性 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应循守旧和激进盲动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①受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 ②受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广度和每一具体事物的深度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 ③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3)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认识过程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 (4)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21 - K基础 1.D 【解析】对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D。 2.D 【解析】“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反复性。深圳市针对HOV车道进行民调的结果不同,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符合题意;有人提出推行此举的配套措施体现了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④符合题意;认识虽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人们的认识可以达成共识,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D。 5.C 【解析】引力波的发现佐证了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①正确;材料中人们认识到了“引力波”的存在,这表明人的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但没有反映人的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②不选;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③不选;人们经过不断的实验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从而证实百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是准确的,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正确。 6.B - 21 - 【解析】A、C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体现了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B符合题意。 7.D 【解析】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这表明科学实验推动认识的发展,①正确;规律是不可以被创造的,②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错误;经过多年研究,反复试验,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正确。 8.【答案】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抢红包”现象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抢红包”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抢红包”的尺度,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类,题目类型为原因类。问题指向“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本题知识范围涉及基本理论不少,要用到的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分析本题的原因,可从主体、客体等角度思考。 K能力 2.B 【解析】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故排除A。题目中,l+1=2在十进制中是正确的,但是二进制中就不正确,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C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D与题意无关。 3.A 【解析】根据题意,五年规划的编制,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方能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①③ - 21 - 符合题意;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原有认识基础上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并不是推翻原有认识,②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编制流程即过程的完整性不是检验并保障认识正确性的标准,④错误。故选A。 4.C 【解析】①说法错误,人们对事物的传统认识不一定都存在着缺陷。③表述错误,认识源自于实践。根据题意,人们对向日葵的这种趋光性的认识与我们的实践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即认识的深化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直接相关,④正确。从人类的认识的角度来看,我们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②正确。故选C。 5.B 【解析】A与题意无关,排除。C错误,不掌握科学的理论同样可以发现真理。D错误,认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题目中,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这说明人们追求的真理需要一个过程,B符合题意。 6.D 【解析】材料中“高中文理是否分科”的争论,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影响,也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故③④符合题意;对同一确定对象只有一个真理性认识,故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不符,排除。 8.【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 21 - 【解析】本题以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特征、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回答本题,学生可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等方面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K真题 1.B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的,②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不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正确。故选B。 3.A 【解析】材料中王某的创业“点子”使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后来态度发生了转变,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普遍性,④不选;故选A。 4.C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符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错误;故选C。 5.C - 21 - 【解析】“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即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A与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故D与题意不符。 6.B 【解析】本题属于漫画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B符合题意;漫画指的是画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的结果不同,A不符合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排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C表述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D表述错误。 7.A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文字“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和“那儿很美呀”“我看不见”,可知人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D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 8.D 【解析】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对画家的画有不同的看法,在艺术领域,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符合题意;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有直接关系,A说法错误;在艺术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客观的评价标准,C说法错误;以往的认识经验影响认识的发展,B错误;故选D。 10.【答案】(1)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属于措施类试题。结合材料,可从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以及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等角度回答。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