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4
学案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属性。 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重点、难点)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重点)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2)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出现认识差异性的原因 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14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试判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 提示 错误。真理和谬误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二者界限清晰,不容混淆。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重点提醒: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4.方法论意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请思考:有人认为,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提示 错误。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14 探究点一 真理及其特点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物学家。1863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物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起来,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夫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因为他坚信真理是在自己这边的。 (1)你认为什么是真理?真理具有哪些属性? (2)为什么谢切诺夫会坚信真理是在自己这边的。 答案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2)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客观的,其内容和检验标准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强权不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正确理解真理的属性 属性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具体的 14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联系 真理 谬误 区别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混淆 联系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例1 柏拉图曾说过:“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这意味着( ) ①真理与权威相互对立 ②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题中柏拉图对真理的认识,表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④符合题意;真理并不排斥权威,但权威不一定是真理,①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是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②错误,故选D。 题点 真理的客观性 探究点二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由于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星体都是绕着它而运行的。古希腊的托勒密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并成为以后1 000多年中天主教会奉行的正统理念。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正确地解释了太阳系内各个行星的运动。这样,“地心说”才逐渐被淘汰。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不过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已。随着技术进步,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会进一步提高。 (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反映了认识过程具有哪些特点?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14 (2)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我们追求真理有何启示? 答案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正确区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图示: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图示: 上升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图示: 提醒 真理的向前发展,并不意味着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内,永远是真理。 例2 在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预言百年之后,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从而找到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引力波的发现再次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转化为现实 ③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者是不存在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恒的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恒的使命,①④符合题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排除;不可知论者是存在的,③排除,故选B。 题点 综合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4 “墨子号”开启星际首航 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墨子号”承载着在国际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颗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墨子号”开启星际之旅。此次旅程将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从而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充分说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墨子号”开启星际之旅,将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题点 实践的基本特征 2.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性认识需不断推翻和完善 ③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答案 C 解析 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说明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④中“循环性”说法错误;故选C项。 题点 认识的特点 3.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科学界也出现了许多对于量子通信的质疑。对此,中国科学院某院士表示,科学实验中应允许质疑、争论的存在,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院士观点的正确性。 答案 (1)真理是客观的。科学实验中应允许质疑、争论的存在,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对量子通信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清。 (3)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质疑、争论,有利于人们明晰真理,克服谬误,使真理在辩论中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或接受。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还需要在量子技术研究上进行不断探索。 题点 综合考查真理 1.近日,网络有视频传播“紫菜是塑料做的!”。这一耸人听闻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但最后被证明是包藏祸心的谣言。可见,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从哲学角度说是因为(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 D.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相互联系的桥梁 答案 C 解析 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是因为谣言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的反映,而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界限清晰、不容混淆,D项错误。 题点 真理的客观性 2.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 14 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答案 A 解析 题干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故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判断是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C、D两项错误。 题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下面漫画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主观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答案 D 解析 漫画说站在不同高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视野,说明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认识是有客观标准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B两项不符合题意。 题点 认识的特点 4.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结论惊人的研究,大脑会通过淋巴管道与免疫系统直接联结。在原有的认识中,淋巴管道并不存在于脑部,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书写在教科书上的结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的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要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书写在教科书上的结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②③符合题意;①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④排除;故选C项。 14 题点 认识的反复性 5.根据党建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而且比起以往有了全新的表述,从以往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 ) ①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 ②人类认识在推翻以往真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④人类要随着时间推移和条件变化去发展真理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要随着时间推移和条件变化去发展真理,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认识向前发展不一定必须要推翻以往的真理;③与题意无关;故选D项。 题点 综合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答案 F。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 答案 T。 3.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答案 F。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答案 F。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答案 T。 二、选择题 6.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4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 D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选D项。 题点 真理的含义 7.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段话表明( ) A.学以致用,有用的就是真理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 C.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 答案 C 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有用不是真理的评判标准,A项错误;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项错误;谁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谁就发现了真理,说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项正确;D说法太绝对,通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误。 题点 真理的客观性 8.“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 C 解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标准,是错误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面对同一客观对象,由于认识主体的差异性,会形成不同的看法,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说法均错误。 题点 真理的客观性 9.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D.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答案 A 14 解析 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 题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0.不同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从“十五”“十一五”的“科学发展观”,到“十二五”“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 ) ①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不同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④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故选C项。 题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1.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答案 C 解析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表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世界是可知的;D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能混淆。 题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2.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14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④正确,③错误;认识发展的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①错误;故选D项。 题点 认识的过程 13.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希望掌握一种可以预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防范,但一直未能如愿。如今,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个性化预防疾病已经成为可能。这表明( ) ①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受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随疾病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人类一直希望掌握一种可以预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防范,但一直未能如愿”,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说明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题点 认识的反复性 14.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专家学者的认识活动更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综合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 ③认识得到不同主体的认同才具有真理性 ④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说明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综合不同主体的认识,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②④符合题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①③均错误;故选D项。 题点 认识的反复性 14 15.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不少家庭的年夜饭搬到了酒楼,看春晚、短信微信拜年、抢电子红包等新年俗逐渐流行,放爆竹也因为环保、安全等原因被广泛限制……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年该怎么过了。也有人认为,在数字技术条件支撑下,年味更浓了。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③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④人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们对春节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项。 题点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6.有学者说: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之所以要承认和宽容“无知”的存在,是因为( ) ①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每个时代人的认识则是有限的 ②社会实践会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无限发展 ③个体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单个人无法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作为个人不可能正确认知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要承认和宽容“无知”的存在,是因为人的认识的有限性,①③符合题意;人的认知能力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无限发展,②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作为个人在有限的生命和条件下可以正确认知世界,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题点 认识的无限性 1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答案 D 解析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做学问要不知足,才能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题点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三、综合题 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4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 从1953年到1956年底,随着土地改革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案 (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我国对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真理性认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的变化相符合。 (3)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从确立到发展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从真理的含义或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题点 真理的知识 19.2017年暑期爆款电影《战狼2》,它突破了中国传统华语电影中的英雄故事的叙事方式,即总是在屈辱和困境中通过武功的较量为中国人赢得一种“象征性”的荣光,以喻示中国未来的兴起。影片主人公冷锋和世界的关系不仅是一种期望自己民族和国家兴起的“象征性”的关联,而且也关联世界的存在,它映照着当下的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置,代表着中国大众文化超越了过去的想象局限性,这是一个新的中国故事,也开启了一个新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故事。 透过《战狼2》对中国的“映照”,我们能感受到“认识的无限性”。请予以说明。 答案 (1)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对象的中国无限变化发展,《战狼2》对中国的“映照”也随着中国的变化发展而改变英雄叙事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认识的无限性。 (2)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中国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不会停止,新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故事已然开启,这让我们憧憬祖国发展的无限可能,再次感受到认识的无限性。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