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第9次周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9次周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第9次周练试题(含解析)‎ ‎1.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钱伟长认为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C选项错误,哲学不能成为物质力量。D选项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含义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 32 - / 32‎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 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飘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能为人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的进步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④哲学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科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犹如一片水中飘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哲学归结到一点就是一门智慧之学,真正的哲学能为人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答案为A ‎【点睛】‎ - 32 - / 3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3.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天理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源 ②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③心染则国土染,心静则国土净④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外界加给人的,是人本身就固有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项观点与其相同;①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 32 - / 32‎ ‎4. 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它们观点相左,名称各异。但所有的哲学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A.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与“物方生方死”‎ B. “气者,理之依也”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D. “一切物质都具可知性”与“除了经验,我们什么都不可能知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物方生方死”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体现获取认识的途径;“一切物质都具可知性”属于可知论,“除了经验,我们什么都不可能知道”属于不可知论。答案为B ‎【点睛】‎ - 32 - / 32‎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从属意义,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5.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下面对于“四个全面”认识不科学的是:‎ A. “四个全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四个全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 “四个全面”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D. “四个全面”符合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B选项错误,“四个全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但是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说其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表述错误。与题意相符入选。其他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 ‎6. 新疆吐鲁香火焰山沙由于含有特殊的矿物质,具有较强的磁性,能产生红外线、热力辐射。用此作沙疗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每年6月至8月间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这里享受沙疗。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沙漠,今天却成为人们治病、疗养的宝沙。这表明 ‎ - 32 - / 32‎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物的属性为自己服务 ‎③自然物能否被利用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 ④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能否被利用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沙漠,今天却成为人们治病、疗养的宝沙,表明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物的属性为自己服务,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能否被利用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自然界能否被利用取决于自然物自身的属性,③错误。答案为D ‎【点睛】‎ ‎7.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最真实的是 A. 一棵树 B. 勾股定理 C. 儿童的照片 D. 关于手机的概念 ‎【答案】B ‎【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这种观点否定了运动的重要性,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最真实的是勾股定理,B不适合题意;A、C、D均可以从运动角度思考理解,不适合题意。‎ - 32 - / 32‎ ‎8. 2016年1月25日,S市某医院成功地为患上了“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俗称音乐家手)的专业演奏家李先生实施了我国首列“脑部深电刺激术”。在手术中,患者需要保持清醒,并弹奏乐曲,医生根据患者的表现来确定电极植入患者大脑的最佳位置。这一手术过程体现了 ‎①人手功能是大脑功能的有效延伸 ②人体生理活动受人脑意识的影响 ‎③意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活动 ④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为李先生实施“脑部深电刺激术”的过程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患者需要保持清醒并弹奏乐曲的情况下,医生根据患者的表现来确定电极植入患者大脑的最佳位置,说明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机能。②④项符合题意;①项混淆了人脑和大脑的功能,说法错误;③项混淆了意识活动与物质活动的不同,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9.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从探究世界的本质角度看,这强调的是( )‎ ‎①意识有时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独立存在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风声鹤唳”与“草木皆兵”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 - 32 - / 32‎ ‎④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十分形象的形容了失败者的恐惧心理。从探究世界的本质角度看,这强调的是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也说明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②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③选项不是从探究世界的本质角度来分析的。选C。‎ ‎10. 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B.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深化 C. 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D. 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答案】B - 32 - / 32‎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B适合题意;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不适合题意;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C错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D错误。‎ ‎11. 一杯豆浆加一个鸡蛋是很多市民的营养早餐。然而,很多网站发帖质疑这种早餐搭配不合理,称豆类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它会干扰鸡蛋中的蛋白质吸收,容易引起腹泻。专家研究证明,网传说法并不可信,煮熟的豆浆和鸡蛋搭配是安全的。这说明了 ‎ ‎①真理和错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专家研究证明,网传说法并不可信,煮熟的豆浆和鸡蛋搭配是安全的,说明实践是由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表述错误,答案为D ‎12.‎ - 32 - / 32‎ ‎ “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即2020年,是此前我国多项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戒指年份。接下来的2021年,自然是未来新一轮中长期规划的起点。历史赋予了“十三五”规划以双重任务,既要为此前的中长期规划圆满收官,又必须面向未来,为实现下一轮新的中长期规划做好铺垫。这说明 ‎①不能忽视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②要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④要根据人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孤立的事物不存在。但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项说法错误;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而不能根据人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④项说法错误;①②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A。‎ ‎【点睛】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13. 以色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它们使用绳状蛋白质纤维一一细胞骨架,重新排列细胞:当身体被切或者被撕裂时,细胞骨架模型将幸存下来,变成新身体的一部分。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 - 32 - / 32‎ ‎①改变创造条件可以克服规律的必然性 ②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 ‎③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能产生新的系统 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联系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真理的知识。规律是客观的,①说法错误,新的具体联系是建立 在事物固有联系上,②说法正确。该科学研究是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的,④正确。题中所讲述的水螅身体片断再生,并没有产生新的系统,③说法错误。答案选C。‎ ‎14. 与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B适合题意;A是正确意识的作用,不适合题意;C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不适合题意;D是实践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 - 32 - / 32‎ ‎【点睛】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只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15.‎ - 32 - / 32‎ ‎ 2016年全年比特币价格上涨了180%。对于比特币涨幅如此凶猛的原因,有专家指出,央行准备发行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概念推动了大众认知比特币投资;投资环境,包括股票、楼市的投资整体表现欠佳,资金需要优质的投资渠道。该专家的分析 ‎①坚持了发展的观点,精确地预测到了比特币价格上涨的发展趋势 ‎ ‎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比特币价格上涨的原因,克服了主观随意性 ‎ ‎③综合分析比特币价格上涨原因,认识上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根本方法 ‎ ‎④坚持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综合考虑了影响比特币价格的多方面因素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事求是、发展观、联系观。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专家对比特币价格上涨原因的分析,而不是预测其发展趋势,①不选;对比特币价格上涨的原因,该专家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坚持了实事求是及普遍联系的观点,②④符合题意;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③观点错误。故答案选D。‎ ‎16.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方言的存废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又要科学保护方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表明( )‎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通过创新能够实现矛盾对立双方无条件的转化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对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③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矛盾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要促进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32 - / 32‎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又要科学保护方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对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说明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②③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矛盾向对立面转化是需要条件的。④选项错误,题目中不涉及方言与普通话二者转化的问题,故排除。选D。‎ ‎17. “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会推动你向上攀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会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下列句子与此寓意一致的是( )‎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 32 - / 32‎ ‎【解析】题目中,“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会推动你向上攀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会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该观点认识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对立面进行转化的哲学原理,故②③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①选项错误,强调了不同的人的价值取向不同。④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不符,排除。选D。‎ ‎18. 《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A. 联系是发展的根本内容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D ‎【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适合题意;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内容,A适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9.‎ - 32 - / 32‎ ‎ 秦始皇陵内所有兵马俑的身子都非常相似,它们的脚几乎都是几块泥巴粗制滥造的,但兵马俑的各异脸型却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赫赫军威以及气吞山河的王霸之气。这说明,当时的匠人 A. 在立足关键部分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制作方案 B. 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把不同的兵马俑区别开来 C. 通过共性化的制作使兵马俑栩栩如生 D.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包容使兵马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答案】B ‎【解析】人们在立足整体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制作方案,A项错误;兵马俑的各异脸型却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赫赫军威以及气吞山河的王霸之气,这说明当时的匠人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把不同的兵马俑区别开来,B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的匠人通过个性化的制作使兵马俑栩栩如生,不是通过共性化的制作使兵马俑栩栩如生,C项不选;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因此矛盾特殊性包容普遍性,普遍性并不包容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包容”观点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20. 为什么登山者选择曲径登顶,滑雪者选择曲线奔向终点,河流选择蜿蜒流向大海?原来经过试验和论证,两点间最快的路线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段旋轮线,也被称为“最速曲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是因为 A. 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 B. 质疑权威否定一切有助于开拓创新 C. 成功的路径取决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D.‎ - 32 - / 32‎ ‎ 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是因为 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A适合题意;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不是否定一切,B错误;创新思维方式影响成功的路径,但不起决定作用,C是错误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是错误的。‎ ‎21. 如何利用秸秆一直是个难题。不让农民烧吧,秸秆怎么处理?让他们烧吧,卫会造成大气污染。某地通过购买草绳编织机,免费发放给农户,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还使秸秆得到了有效利用,极大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这启示我们 ‎①解决社会管理难题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相互转化 ‎③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④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32 - / 3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创新性思维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先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重点论的要求,④与材料不符;秸秆由“废”变“宝”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也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22. 被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的沧源岩画遗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可辨认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房屋、树木、太阳等,多为狩猎和采集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面。材料表明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 生产试的制约社会发展的进程 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沧源岩画遗址包括可辨认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房屋、树木、太阳等,多为狩猎和采集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面。材料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D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B选项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 ‎2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民事权利宣言书”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亮点。例如:首次在法律上正式确认隐私权,将个人信息明确为新的民事权利,胎儿也享有民事权力,8岁孩子可以“打酱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降至8岁并受法律保护),“QQ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享有法律保护等。这就是说:‎ ‎①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反映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32 - / 32‎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民法总则》,增加以许多反映现实问题的法律条款,说明了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反映,①项符合题意;法律制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使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②项与题意不符;③项符合题意;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基本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及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4.‎ - 32 - / 32‎ ‎ 2017年,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这一改革 ‎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③顺应了经济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 ④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属于上层建筑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③项符合题意;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②③项符合题意;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项说法错误;优化政府供给是政治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不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所以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25. 香港《文汇报》的社论称,习近平视察广东,释放两大讯息,一是表明将坚定不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二是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下面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社会主义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32 - / 32‎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选项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题目中,我国坚定不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故社会主义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 ‎26.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1980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因为当年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健全,当时的很多民法原则、规则已经与当下经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而当前的《民法总则》更多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化契约权利。从哲学角度看,《民法总则》的编撰表明(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③社会物质生活状况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客观依据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 32 - / 32‎ ‎【解析】原有的《民法通则》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由此《民法总则》应运而生。新的《民法总则》更多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化契约权利。这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关系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①④项符合题意;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②项说法不完整;③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27. 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 ‎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 32 - / 32‎ ‎........................‎ ‎28. 强调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①②③适合题意;我们要做到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29.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 - 32 - / 32‎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选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选项错误,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成为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题目中,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故②③选项入选。选B。‎ ‎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 32 - / 32‎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3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向农民“确实权、颁铁证”。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意见》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探宄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之路。‎ ‎【答案】①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同经营权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国家实施土地三权分置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国家实施农村±地三权分置是建立在土地制度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的。 ‎ - 32 - / 32‎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认识,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知识回答也可。‎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之路。‎ 本题首先要注意知识要求“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是指《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整个范围知识,选择适合本题的用来分析;其次要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之路。‎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土地制度改革是针对我国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提出来的,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材料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同经营权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国家及时实施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可以说是顺应潮流,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做到了 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从材料中看出来,国家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建立在土地制度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32 - / 32‎ ‎32.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仁者爱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解决人类的“现代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儒家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它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皇权统治下发展起来的,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和“忠”“孝”等思想,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提供理论阐释、支撑和服务,现已落后于现代,如果不顾时代的变迁来倡导儒家文化,会导致封建专制主义沉渣泛起,拖延中国现代化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 ‎【答案】①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儒家传统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我们既要看到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包含着封建主义糟粕。‎ ‎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对“忠”“孝” 的思想要具体对待,不能愚“忠”愚“孝”‎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 注意什么叫社会价值。简单说社会价值就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可根据题意要求从矛盾特殊性的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 32 - / 32‎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儒家传统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我们既要看到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包含着封建主义糟粕;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对“忠”“孝” 的思想要具体对待,不能愚“忠”愚“孝”。要不断赋予时代的内涵,让其顺应时代的变迁,对于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和积极作用。‎ ‎33.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5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 - 32 - / 32‎ ‎【答案】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或者用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 法),对儒家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答“坚持两点 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并 且从矛盾主次反面的角度分析,也可给分。)‎ ‎②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或者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儒家思想强调与外来文化“兼容并包”、“以和为贵”。 ‎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儒家思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更新。 ‎ ‎④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儒家思想既因时而变,又保留基本特征;儒家文化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达成文化共识(讲到一点即可给分)。(如果③④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来回答,包括两个方面的,也可同等给分。)‎ ‎【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首先,可以从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说明对儒家思想,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角度说明儒家思想强调与外来文化“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第三,可以从矛盾具有特殊性的角度说明儒家思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更新。 最后,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说明儒家思想既因时而变,又保留基本特征即可。‎ - 32 - / 32‎ ‎3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并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 32 - / 32‎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有着光明的未来。‎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明确这一知识范围,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与此相联系,社会意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其形成和发展也有自己的规律。因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 32 - / 32‎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 32 - / 3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