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主要原理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Y 一、经济常识主要原理 [基本经济理论]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 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 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 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 要 劳 动 时 间 决 定 , 商 品 交 换 要 以 价 值 为 基 础 , 实 行 等 价 交 换 。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 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 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 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 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个手 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 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 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 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流 通次数)成反比。 知识运用: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8、通货膨胀与纸币的发行 原理内容:货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 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 膨胀。知识运用:人们可以改变纸币的面额。但改变不了纸币的实际购买 力。 9、社会主义的本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知识运用: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区域、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乡协调发展。 10、“三个有利于”标准 原理内容: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 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力。知识运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状况下是 对的。 11、科学发展观 原理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 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 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 调发展,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识运用: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增加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 1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原理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 度,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的规律。知识运用: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国 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 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 知识运用: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1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原理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一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知识运用: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 15、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原理内容: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 要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知识运用:反对地方 保护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6、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原理内容:在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只有使资源得到 优化配置才能促进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计划与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 两种手段。知识运用:发展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 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 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 过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18、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 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知识运用:面对 禽流感,国务院采取紧急措防止禽流感扩散。 19、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 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能促进优胜劣汰,促进资源和优化配置。 知识运用: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引入竞争机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 经济的结合,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传递 信息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通过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运用: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控制调控体系。 21、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原理内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毫 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 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知识运用: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未禁 止的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 22、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 原理内容: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 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 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知识运用:优化分配体制,努力构建和谐 社会。 [生产理论] 23、企业是市场最重要的主体 原理内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 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 用: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的 生产和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 流通的直接承担者。③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知识运用:区分不同的市场主体;理解企业国民经济的细胞等观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24、公司是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 原理内容: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盈利为 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的组织机构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知识运用:对国有企业实 行公司制改造。 2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依靠加强管 理、提高科技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知识运用: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 26、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 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法 纳税、搞正当竞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目前 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知识运用: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坚持对 黄山重要风景点实行轮休制。建设与保护并重。 27、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和出发点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 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运用: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个个 重大的政治问题。 28、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原理内容: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 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巩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知识运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重大。 29、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原理内容:从全国来看,搞活国有企业必须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行 两个根本性转变;就企业来说,国企必须有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政企分开、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等。 知识运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 3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原理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 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 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知识运 用:“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1、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原理内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 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①靠政策。即稳 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②靠科技。③靠投入。④靠产业化经 营。⑤靠发展乡镇企业。⑥靠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城镇化水平。知识运用: 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2、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增强企业信誉 原理内容: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尤其是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更显得重要。企业的信誉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运用:海 尔品牌,名扬天下;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行各牌战略。 33、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原理内容: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接受优胜劣汰的有效形式,是我国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高经济效益 的有效途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知识运用:关于国有企业兼并与破产。 34、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 原理内容: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 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业 务素质)。知识运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企业要加强管理。 35、优化产业结构 原理内容: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发展 滞后。因此,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调整提 高第二产业,继续加强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 并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 极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 知识运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 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3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原理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 分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 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知识运用:企业应按时支付民工的工资,民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作技能。 37、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 原理内容:劳动合同是指劳动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这一订立 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及“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实 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 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 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知识运用: 个别企业与民工订立“生死合同”,这是无效合同。民工要维护自身合法权 益,必须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38、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原理内容: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 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可靠性 保证。 知识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分配的理论] 39、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 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 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兼顾公平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 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 社会稳定。 知识运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要防止两极分化。努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安定和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40、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原理内容: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积累增加,有利于生产扩大, 从而增加消费,反之亦然。 知识运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41、国家财政政策 原理内容: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 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 出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 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知识运用: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2、财政的作用 原理内容: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②国家通过财 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 业的发展。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 权的物质保证。 知识运用:国家财政直接支持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 投资兴建青藏铁路等。 43、我国税收的特征 原理内容: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 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知识 运用:国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44、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原理内容: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用: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 入的基本形式。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 督的重要手段。知识运用:国家降低进出口关税。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 征收办法。 45、现代银行的业务和结算方式 原理内容: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 务。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转账支票、汇票、信用 卡等。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和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步伐加快, 信用卡已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知识运用:国家十分重视信用建设。 信用卡成为便利居民出行、购物的信用工具。 46、银行的作用 原理内容:①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 行的纽带。②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 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分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 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知识运用: 增加农村信贷资金;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努力防范金融风险。 47、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原理内容: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也可以称为“银行的银 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管理全国金融事 业的国家机关,属于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主要职能有:其一,依法制定 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二, 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其三,经理国库。其四,持有、管理、经 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知识运用:中央银行及时出台相关货币政策, 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钢铁、水泥、电解铝产业的过快增长。 48、几种不同的投资方式 原理内容:居民可供投资的对象有:银行储蓄,国债,企业债券,保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险,股票,基金,外汇,邮票,贵金属,钱币,艺术品,古董等收藏品, 房地产,实业投资等。选择“投资”项目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 收益,二是风险。 知识运用:居民踊跃购买国债卷。居民投资趋于多元化。 [交换和消费的理论] 49、完善商品服务市场体系 原理内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必 然要求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是由各种市场组成的,如资本市 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以 及服务市场等。如果缺乏完善的市场体系,就失去了商品交换的场所,充 分的商品和信息的交流就不能得以实现,必然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知识运用: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必要前提。 50、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原理内容: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为 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家庭 消费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发展 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发展不适应 的消费将会阻碍生产的发展。知识运用: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鼓励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1、市场交易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原理内容: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 进行的基本条件。市场交易原则对于规范经营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 实信用”的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能使市场交易 健康、正常、有序地运行,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知识运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52、公民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 原理内容:首先,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 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随着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第三,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知识运用:反对超前消费,反 对铺张浪费。 53、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原理内容:安全权、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 其次还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 俗习惯受尊重权。此外,消费者还享有获得消费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对商 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知识运用:“汽车召 回制度”反对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损害消费者利益。反对“霸王合同”。 54、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原理内容: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 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反之,缺乏诚实信用,正常的交易活动无 法进行。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知识运用:市场经济就是诚实经济。“失信”并 非市场惹的祸。 [对外经济理论] 55、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 原理内容: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科技研发的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在全球传播。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它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我国主张抓住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要提高自身素质,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努 力创造共赢、平等、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知识运用:布什总统访华时指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中国的发 展对美国是有利的。中美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 5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原理内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 观要求。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中国实行对外 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知识运用:中国入世进入“后保护期”。中国企业“走出去”。 57、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大意义 原理内容: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 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 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 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知识运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 驾马车”之一。 58、汇率升降及其影响 原理内容:汇率会因为各种因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外汇的供求状 况、国家的经济政策等)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如果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 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反之,则说明 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汇率升降对一国进出口有影响。本币升 值有利于进口,同样的资金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会使一国出 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不利于一国的进口。 知识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接轨。2005 年 11 月 1 美元兑人民币低于 8 元。人民币汇率升高。 59、关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原理内容:(1)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 (2)关税是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措施。 (3)关税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税率的调节,影响商 品的成本和竞争力,影响进出口商的利益,来实现其调节作用的。 知识 运用:加入 WTO 以来,我国逐年降低关税。 6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原理内容: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始终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要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 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 外经济关系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 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知识运用:中国积极应对“反倾销”,有关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 主体地位。 二、哲学常识主要原理 [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 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 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 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 原是物质。(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 的客观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 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 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是 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 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 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 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 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 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 来。 反对: 不尊重规律的主观蛮干的冒险主义(唯心主义);否定人的主观 能动性(形而上学)。 运用:培根说过: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 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 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 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 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联系观】 8、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反对孤立的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运用:用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 9.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忽视联系,也不能否定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 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系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 认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 预期的效果。 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 给事物。 10、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 由其他现象引起的。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科学 研究的前提;②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反对: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及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辨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 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部分也影响整体。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统帅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决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合理组合时,整体功能大于部 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组合,就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整体和部分又是联系的,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整体 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发挥依赖各部分功能的发挥,部分制约整体,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状决定整体的性状及变化;部分又是整体的部分, 离开整体就不再有部分的功能,整体性状影响决定部分性状及变化。) 方法论: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 到最大发挥。 反对:没有全局观念;忽视局部的作用。 运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观】 12、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用: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 的。如何理解? 13、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 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事物看成静止不变;否认相对静止的存 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辨析: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 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实质)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是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①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弄清事物在 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③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运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 体现了什么哲理。着力自主创新。 15、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时存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反对:片面强调外因或只讲内因的错误观点。 运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坚持对外开 放。 16、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 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 —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 单到复杂永不信息地向前发展。(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事物在数量上的 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事 物在总体上的数量没有变化,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 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具体要求:①坚持 适度原则;②不失时机促成飞跃;③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结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反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 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 运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体现的哲理。 17、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 内容: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的成 长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对新事物的成长持怀疑态度;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条直线, 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运用: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矛盾观】(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8、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 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 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 谈对立。 19、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即向自己的对立面转 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反对]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虚幻的、任意的,否认了转化的条件 性,是错误的。 20、矛盾客观性原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原理内容]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 [方法论]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反对]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2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内容: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地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 运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哲学依据。 2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 点;矛盾双方也有各自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的千篇一律、一刀切。 运用:“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还可采取更为灵 活的形式。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内容: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 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 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 中来,致电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反对片面强调普遍性和片面强调特殊性。 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2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 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 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抓中心、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反对:不分主次的均衡论,只抓中心的“单打一”,将主次矛盾绝对化 的静止的观点。 运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5、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 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 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 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方法论:认识事物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质和主流。 反对: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 运用:党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腐败现象,这是支流,但如果发 展下去,就会改变党的性质,就会亡党亡国。 2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 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 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 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 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一点论)或离开重点谈两点 (均衡论),都是错误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也就是我们看问题、办事情、 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主次不 分的均衡论。 27、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基 础,坚持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①唯物论与和辩证法尽管都以 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存在着区别: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 是什么的问题,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不断运动着 的物质世界。辩证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状态,即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告诉 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充满矛盾的世界。②坚持唯物论 与坚持辩证法是有机统一的。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基础,只有在承 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状态,才是唯物的辩证法。坚持 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方法论: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坚持从全面的、发展的实际出发。 反对:反对分割两者联系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 运用:“经济工作要上去,领导干部要下去”(调查研究) [认识论原理] 2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 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反对:只强调规律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无能为 力的形而上学观点,也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唯心主义观点。 29、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根本动力、检 验的标准、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 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 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反对盲目实践和空洞的理论。 运用:实践出真知;没有革命的实践就没有革命的理论(恩格斯语)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30、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达到改造客 观世界的目的。 31、人类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只是一定阶段、一定层次、一定 范围的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扩展、发展认识。 反对:任何僵化的、静止的、停滞不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运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2、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原理内容:合理的科学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 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创造性思 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干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创新哲学依据:唯物论〈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辩证法〈事物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要坚 持创新,破除思想合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认识论〈整个 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 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 [人生观、价值观原理] 3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 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 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反对:反对历史唯心史观,反对以错误的思想为指导。 运用: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 的诚信建设;适时调整宏观政策。 3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 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 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 的导向作用。 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7 35、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又是处理国 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 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 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 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 体利益。 方法论:要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我国,集体利益 和个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 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反对:反对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 3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者缺一不可。在人生价值的两个 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 价值的基本标志和可靠标志,也充分体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 统一。 方法论:既要认识到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又要认 识到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 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反对: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反对割裂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运用:王顺友、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 37、人生价值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原理 原理内容: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8 条件,其中主观条件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顽强拼搏 的精神。 方法论: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目标、人生理想要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条件。 反对:反对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愿去创造条件;或者不实际出发, 盲目蛮干。 运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青年人要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器。 38、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理想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 方法论:要树立崇高理想,又不能脱离实现;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反对:反对心无大志、眼高手低、脱离实际。 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两个务必”。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 主要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方法论: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走与 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反对:认为“英雄造成时势”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运用:我党加强党的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40、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 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 造,两者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9 方法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努力实现主 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反对:反对只要改造了客观世界,就自然而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 运用: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三、政治常识主要原理 [国家制度] 1、国家具有三种属性 原理内容:(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 力机关。(2)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3)国 家具有社会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知识运用:(1)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维护的是以布什为代表的石油财 团的利益。(2)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3)面对海啸造成的灾难,各 国都积极组织救灾工作。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原理内容:(1)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 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2)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 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知识运用:(1)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既要发 扬民主,又要坚持专政的职能。(2)美国两党制的总统选举其实质是资产 阶级专政的工具。 3、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关系 原理内容: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知识运用:中央提出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施政理念,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0 4、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原理内容: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 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知识运用:实施行政许可法,发扬民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5、我国的对内国家职能 原理内容:对内职能有:(1)政治职能:即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 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2) 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3)文化职能:包括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文化 建设,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 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即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知识运用:中央决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打击犯罪、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维护社会治安、保护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设 和谐社会等等都体现了国家行使国家职能。 6、 我国的对外国家职能 原理内容:对外职能有:(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发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 际环境。(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 的作用。 知识运用:我国积极参与印度洋海啸救灾,参与灾后重建,展示负责 任的大国形象。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坚决反对和打击各种形式的分裂 活动。 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1 原理内容: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 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政体受历史条件、阶级力量的对比、传统 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运用:西方七国国家性质相同,但国家政体有所不同,有其深刻 的根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必须坚持人民大会制。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8、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 原理内容:(1)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2)职权:有 立法权,其中,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决定全国和 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任免权、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 “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3)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知识运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和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的决定》。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通过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 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原理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因为它直接体现我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知识运用: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50 同年大会上发 表重要讲话强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 10、“一国两制”的内容 原理内容:“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 际上代表中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权,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 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2 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知识运用:纪念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五周年,“一国两制”在香港、澳 门成功实践。港、澳特别行政区首长每年向国务院总理述职。 1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原则 原理内容:(1)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 武力。(2)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 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知识运用:中台办,国台办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强调, “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不妥协, 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 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诚意决不动摇,对台湾决不容忍。 12、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原理内容: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 设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 知识运用:国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 构改革。我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 行者。 13、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原理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关系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 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2)在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 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 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知识运用:要维护国家政令畅通、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 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14、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3 原理内容:对人民负责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 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知识运用:“群众利益无小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 用”。 15、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 原理内容: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 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 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知识运用:实行政府责任制,大力推行依法行政。第十届全国人大第 二次会议审议和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 容写入宪法。 16、依法治国的要求 原理内容: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 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搞好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 良好风尚;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知识运用:“依法治水”,“依法治国”,“依法治沙”、“依法治县”、:“依 法治国” 17、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原理内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 基本政治权利。(2)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 这是民主政治的基础。(3)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或检 举权。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4 知识运用:近年来全国农村广泛实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 民的民主意识增强,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 1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和表现 原理内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 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具体表现在:(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 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3)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知识运用:一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被查处。先后有李嘉廷、刘方仁、 程维高、潘广田、田凤山、丛福奎、王钟麓、王怀忠、等一批省部级官员 被判刑或查处。 19、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原理内容: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表现在:(1)权利 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 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2)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知识运用:没有无形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在我国,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20、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原理内容: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必须:(1)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 使权利,法律是权利和自由的体现和保障。(2)把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 行义务结合起来,在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3)在行使公民权利时, 必须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知识运用:辨析:由于在我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统一的,因而 坚持个人利益也就坚持了国家利益。 [政党制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5 2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原理内容: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1)掌握国家政权是 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2)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政 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 知识运用:美国总统选举中,以布什为首的共和党在选举中战胜民主 党获得连任。 2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原理内容:(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中国 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行动指南。(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知识运用:优秀共产党员、少数民族干部牛玉儒一心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受到人民群众的深切怀念。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原理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由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是由我 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1)只有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只有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知识运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西 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经济 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4、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6 原理内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 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政治领导是根 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知识运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做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决定》。 25、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内容 原理内容:(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 政水平。(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实出党的思想建设,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武装全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3)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知识运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 能力。 26、“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 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生活需要。 知识运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7 27、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和意义 原理内容:(1)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 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 最新成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强大理论武器。 知识运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 第一位,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 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点,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 地依靠群众。 28、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原理内容:(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 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 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中国共产党和各 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知识运用: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 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 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9、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原理内容:(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职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 主监督、参政议政。 知识运用:2006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8 指导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民族与宗教] 30、民族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基本特征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 心理素质。共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知 识运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理内容: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这三个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 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 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知识运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的修建具有重大的经济和 政治意义。 32、民主平等的表现 原理内容:(1)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2)各 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3)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知识运用: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给予少数民族特殊优惠。 33、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原理内容:(1)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的标志之一。(2)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 证。(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 民族的共同愿望。(4)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必须反 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知识运用:“东突”的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9 统一,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原理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 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现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 自治地方的内部事物。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 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知识运用:我国在西藏、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充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 政策。 35、宗教信仰自由含义 原理内容: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 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 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 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知识运用:国家拨巨资修复布达拉宫,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3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原理内容:(1)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原因: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 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 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2)怎样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求教 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 宗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 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知识运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流行的国家,中国的民族关 系总的来说是好的,这主要在于党实行了正确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和人民群 众拥护党的政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