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大附中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学稿:第十二讲 唯物辩证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深大附中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学稿:第十二讲 唯物辩证法

深大附中2016年高考思想政治二轮复习讲学稿 第十二讲 唯物辩证法 一、知能要点 二、体系构建 三、考情分析 ‎ ‎ 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从命题内容上看,重视重点原理与方法论的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命题形式:对本专题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选材侧重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科技文化发展。‎ 四、课前预习案——辩证法原理的实际应用。‎ ‎(一)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1.先看材料中是否有两个以上事物(不同的主体)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 ‎2.再找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一般有关联词连接。如:……有利于……;影响;事关……;……结合;相协调、相促进等。个别材料内容可能没有明显的关联词,这要从其意思上把握。‎ ‎(二)联系具有多样性、‎ 材料中说到……事物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结果时。‎ ‎(三)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理解材料时注意其中关键词句,如:‎ ‎1.长期性与艰巨性、复杂性……从而取得了成功、荣誉;‎ ‎2.……挫折……成就;‎ ‎3.奋斗、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 ‎ ‎(四)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一般有以下词语明示或暗示: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分步走,分阶段、步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无以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结构调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等。‎ ‎(五)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题目材料中一定要同时存在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双方。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纯粹的光明,就像纯粹的黑暗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让人欢喜让人愁;有利有弊等。‎ 或者材料中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和……”;“同时”;“……但是……”;“兼顾”(或“统筹”)等词眼或意思,说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六)矛盾具有特殊性 ‎1.“特点、特色、特征、分类、分别、各地、各部门、具体(不同)情况、具体实际”等词义。‎ ‎2.成语俗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一般来说材料中能体会出“共性与个性”意思同时存在。如材料中有如下情况:‎ ‎1.“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2.试验、推广经验要结合实际、先进事迹报告。‎ ‎3.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4.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在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的结合。 ‎ ‎6.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情。‎ ‎7.描述工作方法:针对……部分地区,观察……形成报告,……认识、理论、政策用来指导实践。‎ ‎(八)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1.注意前提: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一般适用于解决问题。‎ ‎2.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等。‎ ‎3.抓主要矛盾的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蛇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提纲挈领;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 ‎4.防止不分主次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 ‎5.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九)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1.提醒: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在认识、评价事物,尤其是认识事物的性质时使用。认识事物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方面,(反义词)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等,都是用矛盾主要方面原理。‎ ‎2.把握关键性词语:性质、本质(实质)、主流、方向、主体(主导)、总的看、绝大多数(九个指头)、成功(成就)、形势、辨方向识大局、利大于弊或弊多利少等。‎ ‎(十)矛盾分析法主要方法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看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判断对错。‎ ‎1.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2.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3.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 ‎4.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 ‎5.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 ‎6.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7.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 ‎8.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9.量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10.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11.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12.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13.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14.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 ‎15.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16.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典题精练】‎ ‎1.一项新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不仅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大脑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有规律食用益生菌食品,可改善大脑功能,提升辨识情绪能力,使大脑更能适应环境变化。该研究有助于研发新的饮食、治疗方式,以帮助提升大脑功能。这表明(  )‎ ‎①调整和优化事物之间的联系能促进事物发展 ②大脑功能的提升离不开有规律的饮食安排 ③新发现引导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研发新的饮食、治疗方式的前提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如果把传统龙头企业比作“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有 (  )‎ ‎①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促进组织形式的创新 ③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短诗《土》(作者:林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①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5·全国卷Ⅱ)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5·天津高考)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材料说明 (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整体具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正是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2015·江苏高考)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  )‎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5·山东高考)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 ‎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9.(2015·浙江高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5年夏季,我国南涝北旱形势严峻,各地政府都要求想尽一切办法,突出抓好民生工作,重点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了 (  )‎ ‎①科学的抗灾措施可以改造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 ‎ ‎②抗击灾害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科学的统一 ③科学抗灾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看待自然灾害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1.(2015·四川高考)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  )‎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3.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为此,必须 (  )‎ ‎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 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③把握事物的联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④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的力量;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多需要智慧、创新等精神的力量。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向“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升级。‎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告别传统粗放型模式,增长速度“下台阶”,也意味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加快转型、发展质量“上台阶”。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为,趋利避害。‎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社会主体(公民或法人)来讲,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有法律约束。德是自律,法是他律。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共同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针对失信被执行人推出多项信用惩戒措施,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 材料二 “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说明促进社会主体诚信离不开道德和法律。‎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 ‎16.‎ ‎[2015·合肥一模]材料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这条大走廊却在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落差巨大,使整个经济带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指出,“一带一路”的发展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 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应如何突破“经济凹陷带”的制约。‎ ‎17.[2015·河北监测]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专题十二参考答案:‎ 典题精练 ‎1.解析: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实践的作用、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等知识。有规律地食用益生菌食品,可改善大脑功能,体现出了调整和优化事物之间的联系能促进事物发展,①正确;④是材料的转换表述,符合题意;②有规律的饮食安排有利于提升大脑功能,但不能说“离不开”(并不是必要条件);③错在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由其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 答案:B ‎ ‎2.解析: “蚂蚁”借助互联网合理组织成一个协同作战的整体,可以吃掉“大象”,①②符合题意;③错在后半句,自在联系不能创造,④也错在后半句,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指的是双方的地位、作用之间的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转化。‎ 答案:A ‎ ‎3.解析:该诗描述了土在不同的条件下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现,这启示我们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现人生价值务必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实现,①④符合题意;该诗并未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③干扰性较强,该诗描述的是不同条件下事物的价值的不同,意在强调实现价值要注重社会条件,而不是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 答案:C ‎ ‎4.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①②符合题意。③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说法错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最终形成,④不符合现实。‎ 答案:A ‎5.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了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②;新常态没有体现出曲折性的问题,排除③;④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联系、发展。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①④正确;②③材料未体现。‎ 答案:C ‎ ‎7.解析:由底线思维能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在立足最低目标的基础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③④符合这一思想,当选。“尊重经验、崇尚权威”犯了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错误,不符合底线思维,①排除;②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符合底线思维,排除。答案:D ‎8.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问题,也没有体现发展的趋势,A、D两项与题意无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B项说法错误。‎ 答案:C ‎9.解析:本题的题眼是“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①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不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应是新事物,不是新出现的事物。‎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哲学的学科思想的理解。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①中“改造自然规律”的说法错误。②是用哲学的学科思想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抗击灾害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突出抓好民生工作,重点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③。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如何抗击自然灾害,没涉及分析自然灾害的利与弊,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D ‎ ‎11.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对传统培训的发展,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与传统培训存在着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能够检验和发展真理,思维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故②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改革的有关知识。②④是对改革的正确认识;①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说法错误,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C ‎ ‎13.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创新等知识。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①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应该是直接动力。‎ 答案:A ‎ ‎14.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其历程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来看需要既保留又克服,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同时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第(2)问考查矛盾分析法。材料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材料中指出经济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方法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是贯彻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及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 答案:(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发展战略。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这要求我国对传统制造业即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③量变是质变的准备,“中国智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要求我国要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存在着速度与质量、机遇与挑战等矛盾,我们应主动适应,趋利避害。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应主动适应,把握机遇。 ③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 ‎15.解析:第(1)问本题旨在考查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道德和法律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是相互区别的,这是矛盾对立性的表现,这也说明促进社会主体诚信离不开道德,也离不开法律;矛盾具有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说明促进社会主体诚信既要发挥道德的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作用。‎ 第(2)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依法治国理论的不断完善体现了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党不断丰富依法治国的理论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依法治国理论不断创新体现了辩证否定观。‎ 答案:(1)①道德和法律可以被看做是矛盾的双方。‎ 矛盾双方是相互区别的。道德具有自律的特点,法律具有他律的特点。③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促进社会主体诚信要全面发挥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合作备忘录》依“法”推出多项措施,弘扬诚信“道德”风尚,体现了德与法的贯通和转化。‎ ‎(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依法治国理论的不断完善,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矛盾。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党不断丰富依法治国的理论。③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依法治国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身。 ‎ ‎16.‎ 答案 ①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要从整体着眼,通过两边经济发达地区带动“经济凹陷带”的崛起,实现共同繁荣。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率先实现亚洲的互联互通,使得亚洲“经济凹陷带”地区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不断缩小差距,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经济带的发展。③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各国要加强互联互通,使各种资源能够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立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体发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突破“经济凹陷带”的制约。‎ ‎17.解析 首先应明确设问,要求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述两种观点的合理性,而非全面评述两种观点。对于赞成者的观点,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语“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便可知道可运用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知识。当然,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因而也可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予以评述。对于反对者的观点,根据关键语“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可知涉及的哲学原理分别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评析赞成者: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统率部分。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是立足全局的表现,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②评析反对者: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阅读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阅读立法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实施起来不会一帆风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