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乌丹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政治卷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 ‎1.‎2019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它 ‎①可以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与生活密切相关,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 ‎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科学之科学 ‎④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也是因为正确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强调哲学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不是科学之科学,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误排异法解答,排误即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如③,排异即排除与题意不符或与题意无关的题肢,如②。本题即可确定选B。这样的方法解题准确率较高。‎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的新飞跃,而且成为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材料说明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是根本观点,方法论是具体知识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错误;方法论不是具体知识,②错误;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成为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既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也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③④当选;正确选项为C。‎ ‎【点睛】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海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人的认识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 D.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不止一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材料中悲观者和乐观者对“希望”和“风”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A符合题意。‎ BC:B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D说法错误。‎ 故选A。‎ ‎4.莱布尼兹、奥本·海墨、玻尔、爱因斯坦等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具有深邃哲学思想的哲学家。这说明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莱布尼兹、奥本·海墨、玻尔、爱因斯坦等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具有深邃哲学思想的哲学家。这说明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但不是科学之科学,①说法错误。‎ ‎③: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同样可以取得进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5.‎ ‎2019年4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正式确认了13个新职业信息。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中,大部分与当下新兴的技术有关,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②存在变化带动思维变化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①说法错误,存在独立于思维而存在,思维依赖于存在;②④符合题意,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发布通知,正式确认了13个新职业信息。这表明存在变化带动思维变化,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说法错误,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故本题选C。‎ ‎6.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指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的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①与题意不符;“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③符合题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问题的解决也影响第一个方面问题的彻底解决 ‎7.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在概念中驱动 ‎ ‎②运动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移的变化所造成的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④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②→①→③ D. ③→②→④‎ ‎【答案】D ‎【解析】‎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万物在概念中驱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故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③→②→④,本题答案选D。‎ ‎【点睛】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8.朱熹说,“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朱、孟二人的观点 ‎①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 ‎②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 ‎③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④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朱、孟二人的观点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④符合题意。‎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的主观唯心主义,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朱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他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①错误。 ‎ ‎②: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朱、孟二人的观点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②。‎ 故本题选D。‎ ‎9.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成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 ‎ ‎③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④居安思危——故步自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指鹿为马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乐极生悲是说乐和悲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二者不属于哲学上两个对子的范畴,①与题意不符。‎ ‎②:形谢神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相对立,②符合题意。‎ ‎③:盲人摸象和一叶障目都是片面地、机械地看待问题,均属于形而上学观点,③与题意不符。 ‎ ‎④:居安思危属于辩证法观点,故步自封属于形而上学观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10.‎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就是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者理解为绝路逢生的哲学。这说明 ‎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纷纷提出哲学观点,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帮助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这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符合题意;物资匮乏的年代,民不聊生,哲学向政治探索型发展,探索人的生存之道,说明这种形态的哲学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③符合题意;哲学是社会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错误。故选C。‎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是“科学之科学”,可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指导 ‎③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是“科学之科学”,②说法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2.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思想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④来自于实践,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正的哲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①②正确。‎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不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涉及关于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在哲学讨论课上,甲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乙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你认为下列对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①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 ‎ ‎②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 ‎③甲同学的观点是对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 ‎④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③不合题意,④符合题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则是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只要世界存在,物质就是永恒的、不灭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其自身的产生、消亡过程。所以甲乙两人的说法,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并不自相矛盾、相互对立,①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②符合题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则是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正确。 故选:C。‎ ‎【点睛】世界的物质性 ‎(1)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2)考查物质概念。注意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14.2018年,我国共有15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有评论指出,最低工资上调应当谨慎,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和企业税负及盈利能力等诸多因素。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诸多因素”是因为()‎ A.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物质性 C.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劳动使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诸多因素”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C符合题意。A选项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B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人类社会关系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 ‎15.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运动是绝对性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③④符合题意;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①说法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6.“三年级效应”指的是一些孩子在上小学前接受了小学课程的相关学习,一年级时因什么都会时常开小差,到了二年级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三年级时孩子就开始出现厌学情绪。“三年级效应”的出现启示我们 ‎①学前教育是一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 ‎ ‎②教育活动不能违背孩子成长规律 ‎③人的生理活动受意志支配 ‎ ‎④教育理念会影响教育的客观效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部分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化,这种做法不科学,但不能以偏概全,否认整个学前教育的作用,①错误。‎ ‎②④:“三年级效应”的出现说明教育活动必学遵循教育规律,端正教育理念,②④符合题意。‎ ‎③:题干主要说明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该选项与题干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鹦鹉学舌 ‎②风吹沙化 ‎③天人合一 ‎④葵花向阳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风吹沙化”排第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葵花向阳”排第二;再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鹦鹉学舌”排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天人合一”排第四,故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②→④→①→③,故本题答案选D。‎ ‎18.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刺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的重要因素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③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 ‎④意识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心理活动是人的主观状态,心理活动影响意识,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①入选。‎ ‎②:“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刺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说明人的生理活动是意识产生的前提,②入选。‎ ‎③:社会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③错误。‎ ‎④:大脑≠人脑,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19.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②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反映 ‎③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④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题中西游记西域各国的菜名绝大多数是中餐,且主要是江淮美食,说明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说明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②③符合题意。‎ ‎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人们的反映方式并不能决定意识的内容,①说法错误。‎ ‎④:内容的多样性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决定的,而不是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2018年8月,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发布了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会徽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元素组成,下方标注主办城市名称、举办年份。这一创作(  )‎ ‎①源于设计者的丰富想象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③是设计者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这一创作是设计者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④符合题意。‎ ‎①:会徽“潮涌”的这一创作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源于设计者的丰富想象,①说法错误。 ‎ ‎②: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 ‎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1.科学家通过对3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④:科学家通过对3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①④适合题意。‎ ‎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D。‎ ‎22.2019年6月,新华社发布了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把荒地变良田的“绿色奇迹”消息。海水稻是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培育出的存活率高、抗病性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它的推广可以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历史性飞跃。这表明( )‎ ‎①海水稻种植通过改变盐碱地属性获得成功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将荒地改造为良田的前提 ‎③科学家在实践中培育出了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④海水稻成功培育是人们尊重和改造自然规律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表述“改变盐碱地属性”是错误的,①排除。‎ ‎②③:海水稻是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培育出的存活率高、抗病性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它的推广可以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历史性飞跃。这表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将荒地改造为良田的前提,科学家在实践中培育出了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③选项正确。‎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自然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3.历经9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之后不久,美国科学家收到了“新视野”从52亿千米之外传回的信号,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高清照片。科学家对冥王星开展探测研究活动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科学实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历经9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使得整个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高清照片,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符合题意,因为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才使得整个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高清照片,说明科学实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 故选:B。‎ ‎24.纪录片《辉煌中国》讲述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让人大开眼界:这五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观看影片,我们都会由衷点起不得不服的赞--厉害了我的国同时也激励我们斗志昂扬,继续前行。这表明 ‎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有一个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实践并非认识的唯一来源,观看影片也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观看影片,我们都会由衷点起不得不服的赞--厉害了我的国,同时也激励我们斗志昂扬,继续前行,这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符合题意。‎ ‎④: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创造的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表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④符合题意。‎ ‎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①错误。‎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错误。‎ 故选C。‎ ‎25.全面二孩的放开,使得人口政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但究竟应该怎么调整、应该在何时调整,各学界、专家给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这表明( )‎ ‎①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有很多 ‎③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随着我国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但究竟应该怎么调整、应该在何时调整,各学界、专家给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④符合题意。‎ ‎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错误。‎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开始了今年的第5次地方考察调研之行,目的地是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二次考察内蒙古。习近平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早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就指出,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现如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饲料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内蒙古做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内蒙古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因。‎ ‎【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材料中的做法,充分地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內蒙古这一新模式尊重规律,恢复了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了自然界平衡。‎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分两问,第一问为原因类试题,要求学生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内蒙古做法的合理性。第二问为原因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内蒙古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因。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材料“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饲料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可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根据材料“现如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可从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作答。‎ 根据材料“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饲料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可从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角度作答。‎ ‎27.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郑州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 绿色郑州工程 ”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郑州市空气质量的好转。‎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郑州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质量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作出启动“绿色郑州工程”的正确决策。‎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郑州市政府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启动“绿色郑州工程”,采取相关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郑州市政府在实施“绿色郑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从而使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解析】‎ ‎【分析】‎ 此题以郑州市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设问,明确考点“辩证唯物论”,然后调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 郑州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质量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作出启动“绿色郑州工程”的正确决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郑州市政府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启动“绿色郑州工程”,采取相关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这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郑州市政府在实施“绿色郑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从而使郑州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这表明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5年来,我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了4%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政府在脱贫减贫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扶贫思想: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尊重贫困群众扶贫脱贫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这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治理体系,不仅为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材料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经济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的? ‎ ‎(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政府在脱贫减贫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精准扶贫思想。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精准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正确的指导,也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相关知识等。‎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方面,说明中国政府在脱贫减贫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精准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正确的指导,也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真理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过程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方面,说明供给经济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脱贫减贫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精准扶贫思想。经过实践检验的精准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正确的指导,也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方面,说明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的。‎ ‎(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从材料可以看出,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如果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可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方面,说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