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必修3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轮复习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必修3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翻转课堂复习学案(直升/实验)‎ 课 题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编制人 ‎ 杨会丽 审核人 陈尧堂 目标 导学 考纲(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1.传统文化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问题记录 学 案 内 容 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一、考情解读:‎ 参见《新时代》153页 考向二 二、考纲展示 参见《新时代》1160页 三、考点梳理(结合新时代160页考点梳理记忆)‎ 四、易错辨析 参见《新时代》160页 五、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中怎样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的关系)‎ ‎(1)继承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13 审批: ‎ 学 案 内 容 自学质疑 ‎(3)立足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 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5)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核心考点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大力发展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更直接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 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⑤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4.科技在文化的作用 六.【知识结构体系】(以课、框、目的形式进行,记忆课、框、目的标题)‎ 我的疑惑 训 练 展 示 学 案 ‎ 训练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传统文化 一、1、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3、4‎ 二 学生笔记 学 案 内 容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Ⅰ·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全国Ⅱ·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7天津·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16全国Ⅲ·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礼仪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 ‎ 学 案 内 容 ‎ 笔记 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 ②既一脉相承,又有因时而变的具体内涵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特征 ④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广东广州一模)我国曾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中医针灸铜人,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向英国女王赠送苏州刺绣,也曾收到过卢旺达的非洲手鼓、印度泰姬陵的仿真石质模型等国礼。赠送国礼有利于(  )‎ ‎①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共通共荣 ②以独特民族文化促进外交关系的发展 ③展示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特征 ④提高本国文化产品的市场利润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7.(2018山东日照一模)大型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读《论语》,可知廉耻,鉴是非;读《庄子》,可养身心,增才情……进入中学课堂的国学经典,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 A.要学会推陈出新,摒弃传统束缚B.能提升文化素养,避免人生挫折 C.应尊重经典内涵,全面继承传统D.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创新相结合,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掀起了全民“诗词热”。完成7~8题。‎ ‎9.(2018广东深圳二模)《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引起巨大反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即时传播与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 ②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才能增强经典诗词的感染力 ③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同和传承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10.(2018河南郑州一检)在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却场场爆满。该剧尽量保留原剧本中的精华部分,大胆借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视觉、听觉、舞美等方面下功夫,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让大批年轻观众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人喜欢上老戏曲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 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 ④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11(2018湖北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 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请列举两条理由。‎ 反思总结:‎ ‎ ‎ ‎1答案 D 解析 坚持“以药立市”,体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③观点正确;坚持“以药立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④观点正确;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没有变化,①观点错误;②中观点夸大了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排除。‎ ‎2答案 B 解析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通过推陈出新,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①④符合题意。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其精神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故排除②;传承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③的说法忽略了其他因素,过于绝对,应排除。‎ ‎3答案 B 解析 以传统文化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汉服在静止和运动的不同状态下彰显出不同的韵味,体现出汉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②符合题意。汉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服饰,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④符合题意。本题未涉及区域性、文化影响人们交往的表现,排除①③。‎ ‎4答案 B 解析 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还紧随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故①当选;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辞海》的出现,体现出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故④当选;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故②不选;③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误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创新的作用,故排除。‎ ‎5答案 A 解析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因时而变,故选①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排除③。题旨说明孝文化的发展历程,④与题意不符。‎ ‎6答案 A 解析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国家间赠送国礼,是展示两国文化,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外交关系发展,故选①②。国礼并没有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特征,故舍去③。④不是赠送国礼的目的。‎ ‎7答案 B 解析 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采用艺术形态,讲述《国家宝藏》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并拉近当代人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启示我们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群众需求,故选①④。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②。③在题中未说明。‎ ‎8答案 D 解析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鉴是非,养身心、增才情,因此中学生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D项正确;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A项中“摒弃传统束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中“避免人生挫折”的说法太绝对,排除;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C项中“全面继承传统”的说法错误,排除。‎ ‎9答案 C 解析 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立足实践,将健康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才具有生机和活力,故舍去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可超越时空,汇集各地信息,但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只有社会实践才为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故舍去①。②③是《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引起反响的启示。‎ ‎10答案 A 解析 以文化创新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排除④。文化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不是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排除②。青春版《牡丹亭》利用新的艺术形式,赢得年轻人的喜爱,①③符合题意。‎ ‎11答案 (1)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做文化传播的使者,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2)答案示例: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兴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②国家文化兴盛才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反对霸权文化的渗透。③民族文化兴盛才能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 解析 以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解答第(1)问要依据材料“整理古籍”,紧扣“继承和发展”,调动文化传承的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传播等方面,用准确的术语分析说明。第(2)问的关键信息是“文化兴盛”,依据设问,调动文化作用相关知识展开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