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1.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A. 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 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郭家沟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D正确且符合题意;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A说法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B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影响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决定经济发展,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 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275台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故①符合题意;“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体现了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故②符合题意;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故③‎ 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故④和题意不符。故选A。‎ ‎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不是因为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而是因为这些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是否正确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所以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正确发展理念,②正确。‎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材料中的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上的创新,所以要坚持贯彻,③正确。‎ ‎④:以往的发展理念也有借鉴意义,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故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说法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C。‎ ‎4.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脱贫手段的差异性,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等“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脱贫的手段差异,说明了事物在绝对运动中保持相对静止 ‎ ‎②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信前途光明,重视量变的积累 ‎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的路径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 ‎:脱贫的手段差异,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①错误。‎ ‎②③:依据题意,材料中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四个一批”措施,说明致贫的原因很多,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信前途光明,重视量变的积累,②③符合题意。‎ ‎④:要尊重历史条件,而不是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显著地、根本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的。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5.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要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孤岛现象就是部分之间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应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不符,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且本题题干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排除。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排除。故本题选D。‎ ‎6.(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20)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明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这表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性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推动社会的发展,④符合题意;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7.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 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 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 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把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的关系看成是新旧事物的关系是错误的,A排除;与“人”字形铁路相比较,京张高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方面要高得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C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性论断为材料,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说明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①②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③中“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表述错误;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中“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 表述错误。故选A。‎ ‎9.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充足,各类针对性政策的出台将为战胜疫情和恢复生产提供支撑,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光明,疫情缓解以后定会出现“补偿性恢复”。国家力量所在,正是战“疫”底气所在,制胜信心所在。这表明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以上材料表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光明,疫情缓解以后定会出现“补偿性恢复”。由此可看出中国经济前途是光明的,但当前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影响巨大,表明道路是曲折的,②③符合题意。 ‎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①说法错误。‎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材料中没有涉及到,④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C。‎ ‎10.“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这一要求启示我们在党的建设中要 ‎①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质变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这一要求启示我们在党的建设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立足整体,突出重点,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方法论: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2)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①是错误的。‎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②④:正是因为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2.93岁“最美浙江人物”郭口顺是一位有着70党龄的老党员离休31年间,他依然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致力于服务群众,热心社会公益。材料表明 A. 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选择人生的道路 B.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B ‎【解析】B:老党员郭口顺离休31年间,依然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致力于服务群众,热心社会公益。材料表明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B符合题意。‎ 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选择人生的道路,A说法错误。‎ C:材料强调的是郭口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不体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与题意不符。‎ D:材料不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己的满足。(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脱贫攻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挑战。‎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但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解析】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知识结合材料阐释即可。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以从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角度进行阐释。材料中“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可以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角度进行阐释。‎ ‎【点睛】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直面挫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度,或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来势汹汹,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截至‎2020年1月23日1时,湖北已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54例,死亡17例,疫情已迅速传播至国内外多地。‎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答案】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解析】本题以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可结合材料,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等方面,说明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逐步取得成效,说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可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等方面,说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关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人关注民生,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创造美好生活。‎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为情境,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运用,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社会意识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等方面来回答。‎ 材料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说明价值具有导向作用,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材料中,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材料中,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制定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材料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睛】历史唯物主义从宏观角度的答题要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