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大庆十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上述观点依次体现了( ) A. 形而上学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相对主义,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 相对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体现的是诡辩论的相对主义,“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应该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A不选。 B:材料的成语依次体现了相对主义,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B正确。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体现的是诡辩论的相对主义,“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应该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C不选。 D:“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体现的是诡辩论的相对主义,“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应该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D不选。 故选B。 2.2015年1月,浙江大学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24年度最优”,成为我国首次入选的社会科学成果。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它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这一研究表明 ①思维和存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⑨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一个来源和检验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对“石头剪刀布”游戏的科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符合题意,通过对游戏测量揭示隐藏的行为模式,认识其中的规律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表述错误,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④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选:A。 3.下列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观点一致的是() A.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B.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D.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强调的是运动,故A不选。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调了量变与质变,故B不选。 C: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体现了意识的作用,故C不选。 D: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故D正确。 故选D。 4. 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 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 B.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C. 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D. 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不合题意,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一叶障目意思是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这是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两者哲学观点不相似; B符合题意,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认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画饼充饥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这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不合题意,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两者哲学观点不相似; D不合题意,拔苗助长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刻舟求剑没有看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两者哲学观点不相似。 故选B。 5.我国目前已进入春季沙尘天气多发期,预计今春沙尘天气比去年偏多。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这告诉我们( ) A. 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 B. 人们是无法认识客观世界的 C.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人类还无法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对待自然,导致气候异常,沙尘天气频发,因此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 B表述错误,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可以认识世界的; C表述错误,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D不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要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而是强调要要尊重自然。 故选:A。 6.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杞人忧天 ②用烛光装满小屋 ③拔苗助长 ④司马光砸缸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任务。②④: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其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用烛光装满小屋”以及“司马光砸缸”等均体现了这样的道理,②④符合题意。 ①:“杞人忧天”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①不符合题意。 ③:“揠苗助长”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则材料 ①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思想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④体现了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材料中““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故②③正确。 ①:“和而不同”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故①说法错误。 ④:④说法错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能动性,物质是永恒的。 故选B。 8.“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运动具有绝对性;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运动、客观唯心主义、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原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主宰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正确;A、C、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9.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学者公布了一份关于“性格稳定性与年龄变化”的调查。该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青年时期基本成形,中年时逐渐稳定,50岁是最稳定的时候,步入老年后又逐渐衰退。这表明 (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控制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人的性格在青年时期基本成形,中年时逐渐稳定,50岁是最稳定的时候,步入老年后又逐渐衰退,这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符合题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性格稳定性与年龄变化的关系,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④错误,人不能控制规律,该选项观点违反了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D。 【点睛】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0.“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 A.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B.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统一的 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统一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体现的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故A不选。 B:诗中“撸”“棹”“船”“山”,形象的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故B正确。 C:材料未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故C不选。 D:材料未体现改造世界,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确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11.台风来时,大船与小船都躲进避风港里。小船问大船:“我们为什么不出海呢?”大船说:“因为有风,我们就不出海啦。”小船不解地问:“你不是一直教导我要敢于乘风破浪吗?”大船笑了笑说:“风太大了,我们出去会被掀翻的。”大船的回答() A. 否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 B. 强调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C. 肯定了要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D. 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未体现大船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故A不选。 B:大船笑了笑说:“风太大了,我们出去会被掀翻的。”说明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故B入选。 C:C说法错误,材料中大船坚持的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 D:D说法错误,否认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故选B。 【点睛】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1.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特定的联系。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2.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针对经济“新常态”的特点,我国调整了发展经济的举措,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改造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②符合题意,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符合题意,我国调整了发展经济的举措,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说法错误,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但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13.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②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③雾与霾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对雾与霾的分析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关注的是万事万物; ②说法错误,材料中对雾和霾的定义说明了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反映了二者本质的区别,而不是决定; ③符合题意,雾与霾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符合题意,题干中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故选:C。 1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ABC不选。 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1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 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凤去台空江自流”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晋代衣冠成古丘”体现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材料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而没有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没有涉及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选A。 16.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很少有人想起来,星光来自过去,每颗星星与地球都有着遥远的距离。璀璨星空,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星体的拼图,然而,人们却总是认为这些星星是在同一时刻,甚至是此时此刻的景象。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浩瀚星空既是相对静止的,又是绝对运动的 ②未经探索与验证过的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 ③宇宙是复杂的,思维更能让人接近它的本质 ④除了此刻的思维,其他一切存在都是过去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璀璨星空,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星体的拼图,然而,人们却总是认为这些星星是在同一时刻,甚至是此时此刻的景象。”体现了浩瀚星空既是相对静止的,又是绝对运动的,宇宙是复杂的,思维更能让人接近它的本质,故①③正确。 ②:②说法错误,世界是可知的。 ④:④说法错误。否认了客观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选B。 17.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东汉哲学家桓谭的观点中,其以烛火喻形神,认为精神依附于肉体而存在,即物质决定意识,“人死如灯灭、火烛具尽”,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的观点中,在“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这句话中,其承认生物进化论,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句话中,其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①错误,选项说法错误,桓谭的观点只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未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未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正确,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正确,在世界本原这一问题上,前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两者在此问题的认识是根本对立的; ④错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属于(不)可知论范畴,材料中未涉及二者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上的观点,此项与题干不符; 故选:B。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1)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高考往往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情境材料,对唯物主义进行考查。要注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原子论”之说,其实质是不同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近代西方的科学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较少。 (2)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注意把主观唯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区分开来。中国古代的“天命观”比较复杂,有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有时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8.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这表明 ( ) A. 存在决定思维 B. 存与思维不可分 C. 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 D.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网络新词属于思维,社会现象属于存在,“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这表明存在决定思维; B说法错误,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存在与思维并不是不可分; C不合题意,心材料不能表明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 D说法错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 故选:A。 19.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 ①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题目中,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错误,题目中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故选:B。 20.日光层是太阳大气稀薄的最外层,是环绕并保护太阳系的--些磁泡,太阳风与来自太阳系其他地方的物质在日光层不断相互碰撞,挡住部分进入日光层的有害宇宙辐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希望借此了解日光层内具体的运行机制。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科学家这样做是基于 A. 思维和存具有同一性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基本粒子是世界的本原 D. 人类的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希望借此了解日光层内具体的运行机制。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科学家这样做是基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不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此事,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1.2018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实体经济面临融资等困难。这表明 ①哲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 ②真正的哲学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方向 ③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本属性 ④意识活动并不能改变客观物质现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实体经济面临融资等困难。这表明真正的哲学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同时体现了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本属性,②③适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①是错误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是不科学的;故本题选D。 22.2018年8月12日,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去“触摸”太阳,进一步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地总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去“触摸”太阳,进一步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①②适合题意;本题是认识世界,不是改造世界,排除③;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3.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单独二孩” 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当前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意识的反作用,①排除;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④说法错误。本题选D。 24.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从哲学角度看:() ①物质和意识都可以是世界的本原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社会存在的客观性④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①说法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④:④说法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③: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②③正确。 故选C。 25.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精卫填海强调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这没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A排除。 B:夸父逐日大意是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这没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B排除。 C:世界的本原问题强调是世界是物质的或者是意识的,盘古开天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可见,这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C正确。 D:愚公移山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没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排除D。 故本题选C。 26.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我能改变的,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给我智慧,让我分辨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这体现了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故②③入选。 ①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的产物,故①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7.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心态可以决定一切,夸大意识的作用,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 B正确,“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错误,事物是可知的; D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是强调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体现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故本题选B。 2018年2 月2 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完成下列小题。 28. 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 A.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B.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 认为自然之根乃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 正确地阐释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9. 下列观点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A.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自然界由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C.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28. A 29. C 【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本题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等知识。张衡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但由于缺少科学依据,都是可贵的猜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8题详解】 张衡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认为自然之根是客观形成的,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A项符合题意;观点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项说法错误;观点认为自然之根是客观形成的,不是神造的,C项说法错误;该观点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并没有正确地阐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29题详解】 张衡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D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正确选项为C。 30.“张衡一号”将收集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电磁信息,进而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为“地震预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解答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思路,突破以往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由此可见 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的状态,克服不利的规律 ②尊重客观规律能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相信人类一定能够认识和把握地震运动的客观规律,③④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汉儒董仲舒的重要哲学思想。他认为:“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分析董仲舒“天人关系”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现代启示意义。 【答案】①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世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董仲舒的说法违背了规律。 ③但他的说法也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董仲舒“天人关系”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现代启示意义。本题实为评析类试题,首先,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是他的局限性;其次,世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董仲舒的说法违背了规律,这也是其局限性;最后,他的说法也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详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有其局限性,但其观点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基进行分析。 3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活处处充满着哲学智慧。同学们在统筹安排解答这份试卷时要考虑考试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命制这份试题时要考虑命题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十九大报告的对未来发展的书写要考虑报告与世情国情现状的关系,这些问题无不贯穿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1)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案】(1)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方法论原则: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 具体要求:①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与时俱进;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研究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解析】 【分析】 (1)本题属于简答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解答时,考生结合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一框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2)本题包括两小问,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属于说明类的主观题;第二小问,要求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 【详解】(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变化;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研究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