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浏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合格考)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浏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合格考)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浏阳市2019年下学期期终考试试卷高二政治(合格考)‎ 一.精挑细选、体验成功(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该选项填写在相应的方格内。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文化不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动物的活动,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表明 A.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素养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 D. 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B:文化不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动物的活动,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C不合题意。‎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人们常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但现实生活中,仓廪实未必知礼节的情况比比皆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也可以有文化的富足。这说明 A.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D. 经济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也可以有文化的富足,这不是强调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排除A。‎ B:材料强调尽管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B不合题意。‎ C:人们常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但现实生活中,仓廪实未必知礼节的情况比比皆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也可以有文化的富足。这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C符合题意。‎ D:经济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 故本题选C。‎ - 15 -‎ ‎3.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时,就进入汽车社会。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中国梦”已成为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动力。这表明优秀文化 A. 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 能增强人的精神动力 C. 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A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B: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中国梦”已成为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动力。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不合题意。‎ D: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指的是丰富精神世界,D正确但不合题意。‎ - 15 -‎ 故本题选B ‎【点睛】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5. 中国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关注、参与。由此可以看出( )‎ A.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B. 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已经完全融合 C.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关注、参与。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C符合题意;A、D正确但没有C全面;B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 现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 人际传播 B. 商业贸易传播 C. 人口迁徙 D. 大众传媒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2017年举办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为“游孔子故里、品孔府家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进一步弘扬了以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为主流的民族优秀文化。下列对儒家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①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儒家文化是一种财富,我们应当全部继承 ‎③儒家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 15 -‎ ‎④对儒家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因此我们对儒家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④项符合题意;儒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不能全部继承,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1)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 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 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C. 继承文化比发展文化更加重要 D. 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A符合题意。‎ B: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说继承文化比发展文化更加重要,C错误。‎ 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错误。‎ 故本题选A。‎ ‎9. 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15 -‎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说明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自信,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③是不科学,故本题选B。‎ ‎10.油画《父亲》是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大巴山的乡村,作者罗中立曾长久生活在“父亲”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味,听着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 A.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文化创新源自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C. 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 D. 文化创新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漫画未涉及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源自社会实践; C符合题意,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 ‎ - 15 -‎ D说法错误,文化创新受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影响,但不是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故选:C。‎ ‎11.我国的戏剧有北京京剧、河南豫剧、山东吕剧、四川川剧、上海沪剧、浙江越剧等,广东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也各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这反映了 A.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C.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不合题意。‎ B:我国的戏剧有北京京剧、河南豫剧、山东吕剧、四川川剧、上海沪剧、浙江越剧等,广东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也各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这反映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即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B符合题意。‎ C: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过于宽泛,C不合题意。‎ D: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 一种文化中包含着另一种文化 C. 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D. 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A正确但不合题意。‎ B: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不是一种文化中包含着另一种文化,B错误,符合题意。‎ C: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正确不合题意。‎ D: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D正确,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B.‎ - 15 -‎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D.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排除A。‎ 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B符合题意。‎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排除C。 ‎ D: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不是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排除D。‎ 故本题选B。‎ ‎14.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余省,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对长征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走好我们这一代人新的长征路。这表明 A. 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B. 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C. 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D.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今天,我们对长征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走好我们这一代人新的长征路。这表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B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民族精神不能等同于中华传统文化; CD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也没有强调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15.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落后文化的是( )‎ - 15 -‎ ‎①大操大办婚事、丧事 ②修庙宇、祠堂,搞封建迷信 ‎③鼓吹“全盘西化” ④“法轮功”邪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正确,大操大办婚事、丧事,修庙宇、祠堂,搞封建迷信属于落后文化;‎ ‎③④错误,鼓吹“全盘西化”,“法轮功”邪教属于腐朽文化。 ‎ 故选:A。‎ ‎16.2017年端午节期间,F市举办了“棕情端午·童心闪烁”、“我们的节日· 端午”、“追逐梦想·龙舟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 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 发展丰富先进文化,保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C.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D. 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不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区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也没有涉及文化发展的方向; C符合题意,题意表明,H市举办的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故选:C。‎ ‎1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   ‎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 ‎②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    ‎ ‎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 ‎④与我国必然统一世界文化的方向相一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5 -‎ ‎【答案】A ‎【解析】‎ ‎【详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①②③适合题意;④统一世界文化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 ‎18.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 A.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B.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C. 积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 D. 重新确立传统儒家思想在文化建设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此,B、C、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 ‎19.国家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这一活动的推广主要体现了 A. 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 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传统戏曲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答案】B - 15 -‎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符合题意,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可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表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说法错误,传统戏曲是传统文艺,不属于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故选:B。‎ ‎【点睛】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这表明 A. 文化知识比思想道德更重要 B.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 C. 思想道德比文化知识更重要 D. 有德有才与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都很重要,不能说哪个更重要,A错误。‎ B:“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这表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B符合题意。‎ C: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都很重要,不能说哪个更重要,C错误。‎ D:有德有才是‘精品’,有才无德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D错误。‎ 故本题选B。‎ 二.探究分析、提升能力(21、24题每题8分;22、23题每题12分;共40分)‎ ‎21.‎ - 15 -‎ ‎“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使学生在耳需目染中走进高雅艺术,学生对欣赏高雅艺术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校园文化氖围得到改善,对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治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道理。‎ ‎【答案】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入们认识世界和改這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得社会的进步。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谱社会的重要内容”体现这一道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对于国家来讲,必须大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入的精神世界,増强人的精神カ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雅艺术进校园”“使学生在耳需目染中走近高雅艺术”“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治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体现了这点。‎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道理。‎ 从材料可以看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国家来讲,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走近高雅艺术,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可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从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増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说明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道理。‎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15 -‎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22.为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广东省惠州市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子,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间)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的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将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 ‎【答案】①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改造后的水东街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新水东街的设计借鉴了部分西洋风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广东省惠州市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子进行旧城改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调动运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 15 -‎ ‎23.“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中国女排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展示了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团结奋斗的崇高风范、百折不挠的英勇气概、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高超的运动技能,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极大地激发了13亿中国人奋勇前行的爱国热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④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中国女排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可以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等角度入手。‎ ‎24.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 15 -‎ ‎【答案】(1)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3)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但根据设问怎么对待传统文化,可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知识来分析,学生可以依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从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从本题材料中“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思想,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从性质上看,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回答本题学生可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文化继承与创新角度展开说明。‎ - 15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