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8月13日至20日,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是东西方哲学家追问内心、寻求知识、展开思索的原初起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本届大会的5个分主题,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和传统,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命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 ‎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 ‎④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故①错误;哲学对时代发展不起支配作用,“哲学是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的说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故②错误;材料中,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和传统,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命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可见,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故③④正确。故选D。‎ ‎2.‎2018年8月13日凌晨4时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对于此次流星雨,天文机构早有精确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天文机构精准预测流星雨,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①项不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 ‎②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③以实践的观点为其基本观点,以解释世界为其最终的任务 ‎④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真理也是发展的,不存在终极真理,排除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排除③。故选C。‎ ‎4.2018年1月,全国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温度骤降,开启了速冻模式。围绕南方供暖的话题,有人感慨:“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该感慨体现了 ‎①世界本原是物质的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物质运动是相对的 ④真理是无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南方大面积雨雪天气,温度骤降,天气寒冷,人们开始讨论供暖的话题,南方市民想要供暖的想法来自生活在其中的寒冷的气候物质生活环境,这说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①符合题意;南方出现艳阳天下大雪,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均未体现,排除。故选A。‎ ‎5.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这是基于 ‎①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 ‎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选项①说法错误,承认、尊重自然物本身的客观性、属性及其规律,是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选项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些观点依次各体现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该观点看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故体现了运动具有绝对性的道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的能到作用的哲学道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了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故选B。‎ ‎7.‎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在世时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从意识的角度看,霍金的回答反映了 ‎①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④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①表述错误。霍金的话强调的是意识是人脑的特有的机能,没有强调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不符合题意。“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说明了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符合题意。“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下列名句与右面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解自然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漫画中的鱼想变成蝴蝶,这是不可能的,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不合题意,“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解自然”意思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万物的兴衰死亡其实皆由于自然,强调规律的客观性; ③不合题意,“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意思是:奢华生活来自于不断努力后取得的成功(而在没成功前该当艰苦卓绝).而安逸享乐的背后经常隐藏着祸患(不要过度贪恋安逸享乐),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故 ②符合题意;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 ‎9.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理想的事物;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无关;D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故本题选A.‎ ‎【点睛】‎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10.双胞胎的哥哥在地球一端遭到不幸,而处在地球另一端的弟弟同时产生了不详的预感。随着现代物理学中“量子纠缠”理论被证实,类似这些过去被视为“迷信”的神秘心灵感应,将会被得到科学的解释。这说明 ‎①科学实验是人类不断获得正确认识的重要源泉 ‎②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不会再遇到疑难的问题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背后都有科学的理论支撑 ‎④任何神秘现象都应该能够被科学的发展所破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随着现代物理学中“量子纠缠”理论被证实,类似这些过去被视为“迷信”的神秘感应,将会得到科学的解释。这说明科学实验是人类不断获得正确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①④符合题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类不会再遇到疑难的问题说法错误,排除②;唯心主义观点的背后并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1.党的十九大一致同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体现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②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的过程 ‎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但说循环的过程这一说法错误,故①错误;真理探索的过程性不是由认识的无限性决定的,故②错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的过程,故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表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该思想将指导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D。‎ ‎ 【点睛】‎ 学习认识论知识注意以下易错点: ①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成分 ②真理是永恒的 ③真理能超越历史条件 ④真理在不断推翻中发展 ⑤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⑥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 ‎12.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间,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它就不再适用了,必须让位于相对论力学。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玻尔、海森堡等一些年轻学者,又发现在微观领域内,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这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④真理是相对的,已有真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被推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真理和谬误相辅相成,①不选;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并不适合于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和微观运动领域,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也说明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②③正确;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关于真理的几个易混易错知识点: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真理可以被自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真理是发展的,没有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13.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正确认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海底生物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但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不会停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项符合题意;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但不是一个循环过程,①项说法错误;认识始终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有人用一首诗表达了对“慢生活”的理解:“慢”是“快”的基础/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要慢下来/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慢生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快”和“慢”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快”和“慢”的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③“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快”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慢”促进“快”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慢生活”体现了对立统一观点,“快”和“慢”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快”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①③项符合题意;“快”和“慢”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②项说法错误;“慢”促进“快”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15.“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即2020年,是此前我国多项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截止年份。接下来的2021年,自然是未来新一轮中长期规划的起点。因而,历史赋予“十三五”规划以双重任务,既要为此前的中长期规划圆满收官,又必须面向未来,为实现下一轮新的中长期规划作好铺垫。这说明 ‎①不能忽视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 ‎②要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需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历史赋予“十三五”规划以双重任务,既要为此前的中长期规划圆满收官,又必须面向未来,为实现下一轮新的中长期规划做好铺垫。说明不能忽视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要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没有体现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和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16.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社会变革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产生断裂,导致现代社会陷入困境。使传统文化摆脱困境的方法,是以传统文化为本,借鉴现代文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及精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塑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②遵循“普遍—特殊—普遍” 的方法以解决问题 ‎ ‎③承认、分析、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 ‎④把握对立和统一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故排除④。根据题目的表述,对传统文化的这一要求体现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承认、分析、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故本题选B。‎ ‎【考点定位】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名师点睛】 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运用矛盾观点或矛盾分析法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是政治考试命题时常采用的方式。‎ ‎17.海洋是人类最后一块净土,海洋产业布局应按照更长远的设计规划,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考虑,不能将发展陆地经济的模式照搬到发展海洋经济之中。为此我们要 ‎①坚持发展的观点  ‎ ‎②重视量的积累 ‎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④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海洋产业布局应按照更长远的设计规划”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将发展陆地经济的模式照搬到海洋之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正确;②④ 没有体现;答案为B。‎ ‎18.有专家指出:人为型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和尾气排放等)是产生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对此,需要运用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减少汽车出行,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绿色家园。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各方面协同减排 ‎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创绿色家园 ‎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践行环保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包含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的观点,②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不是唯物辩证法,与设问不符,排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是错误的;治理雾霾天气,需要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减少汽车出行,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践行环保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各方面协同减排,①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9.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2018年7月,M市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共同发展,巡游出租车主要提供基本服务,约租车可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优势,弥补巡游出租汽车供应的不足,成为巡游出租汽车的有益补充。这一创新历程表明 A. 创新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B. 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C.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答案】B ‎【解析】‎ 新出现的事物并不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说法错误,A项不选;巡游出租车主要提供基本服务,约租车可以弥补巡游出租汽车供应的不足,这里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体现了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B项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项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项说法不准确。‎ ‎20.“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来看,这种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①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④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执两用中”是指只有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做到适当的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反映的不是对立统一。④选项“不拘一格”体现的是创新意识问题,与实践的观点无关。故本题排除法选①③。故选C。‎ 考点:辩证否定观 ‎21.“达康书记”“freestyle”“共享单车”“混改提速”“智能制造”等十大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7年。这体现了 A. 语言的变化决定着意识的变化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生产关系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答案】B ‎【解析】‎ ‎【详解】十大新词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十大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7年。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适合题意,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排除C;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2.‎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这种做法的依据在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 ‎③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这种做法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①④适合题意;实践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②错误;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D。‎ ‎2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不断推进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 ‎②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等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体标准。‎ ‎24.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盲人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乞丐说:有饭吃就是幸福。病人说:能够活着就是幸福。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了就是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到了就幸福!由此可见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随着时空推移和条件改变而不同 ‎④我们在不同立场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对错之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即不同的人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材料中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①符合题意。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上作出的,②表述错误。“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了就是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到了就幸福”,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随着时空推移和条件改变而不同,③符合题意。我们在不同立场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5.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近日,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获奖的青年,有的在科技前沿攻关,有的在基层锻炼成长,有的在创业一线打拼。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同样的令人感动,他们组成了新时代新青年的奋斗群英谱。这给青年学生的人生启示是 ‎①要在服务社会的青春奋斗历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把个人价值选择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施展才能的个人奋斗过程 ‎④要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砥砺自我这一根本途径创造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时代新青年的奋斗历程给青年学生的人生启示是要在服务社会的青春奋斗历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把个人价值选择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即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②正确;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的确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但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必须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中实现,③错误;实现人生价值固然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自我,但这是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而非根本途径,根本途径应该是人的劳动创造和奉献活动,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三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材料二:‎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促进小排量汽车发展,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自‎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l‎.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即由10%税率减按5%税率征收)。购置税优惠对于促进汽车销量增长有明显作用,2016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13%,比前5年的年均增速高出两倍以上。后来,政策调整为:自‎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的购置税政策从之前的5%改为按照7.5%征收,依旧低于原本10%的税率,自‎2018年1月1日 起,恢复10%的法定税率。有关学者指出:国家终结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好的应对当前的大气污染。‎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金融机构坚持严控风险“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小排量汽车税收政策调整的依据。‎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是当前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要求。②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既尊重了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2015年至2018年,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小排量汽车税收政策做出调整。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国家对小排量汽车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小排量汽车政策调整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金融机构坚持严控风险“底线思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金融机构坚持严控风险“底线思维”的重要性。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严控风险“底线思维”进行分析,注意解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小排量汽车税收政策调整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小排量汽车税收政策调整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8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近五年,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中华传统文化固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若不注重选择和把关,难免就会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现象。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一哄而上地全盘接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正如鲁迅先生提到的“拿来主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理性地思考,有选择地拿来,在占有中挑选,在挑选中创新。‎ ‎(1)结合材料一,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 ‎(2)结合材料二,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分析“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南、西南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南亚。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从整体的经济布局出发,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 ‎(2)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必然要经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对此要充满信心。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其间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推进。‎ ‎(3)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面对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其中的精华,又要看到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要把握两点中的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不能一哄而上地全盘接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指向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联系观主要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等,按照上述解题原则和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本题考查事物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细化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 ‎(3)本题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解答时首先明确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点睛】‎ 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下降,而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专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助于中国人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材料二: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授予“地球卫士奖”。如今,三代塞罕坝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子孙后代留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世界诠释了“美丽塞罕坝”。‎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说明青年怎样弘扬塞罕坝精神?‎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状,迫切要求全面放开二孩。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二孩政策有助于中国人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 ‎(2)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青年要像塞罕坝人那样听从党的召唤,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青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塞罕坝人永不言败的担当,久久为功的坚守,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青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塞罕坝精神,把自己融入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弘扬塞罕坝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设问指向青年怎样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的理想信念;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弘扬塞罕坝精神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