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 ‎ ‎(解析版)‎ ‎【考情解读】‎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 考题预测 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克服盲目排外思想和复古之风。‎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 ‎3.从党中央的决策及国家的政策措施,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和措施。‎ ‎4.关注教育改革及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5.结合公益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共建活动,重视和谐文化建设。 ‎ 考点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向1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考向梳理】‎ ‎1.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在当代中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基本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特别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高考典题汇编】‎ ‎1.(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2011·安徽高考)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向2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向梳理】‎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含义 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意义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要求 ‎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特别提醒】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只有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文化自觉变成扎实的行动。‎ ‎【高考典题汇编】‎ ‎3.(2018•北京文综•T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 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 ‎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答案】A ‎4.(2018•天津高考)“看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是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已举办七届,来自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青年受邀参加。举办这一活动( )‎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自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看中国”是让外国人以自己的眼光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举办这一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想自信,B正确;A材料未体现;C、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因为每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不同。‎ ‎5.(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 ‎【答案】‎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程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文化自信来自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把握发展趋势、不断科研攻关,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导各国杂交水程研究与生产,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6.(2017·江苏高考) ‎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B ‎7.(2016·浙江高考)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8.(2016•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答案】‎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4)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考向2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考向梳理】‎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什么 ‎ 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重要性 ‎①从各项事业看: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②从三大文明的关系看: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③从精神文明自身看: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怎么样 ‎①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②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③重要途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⑤公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高考典题汇编】‎ ‎5. (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答案】‎ ‎“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原因,从“邻居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举办“邻居节”的主体与举办“邻居节”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