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讲义: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建知识体系] [明学习目标] 1.把握1个主要矛盾——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2.掌握2对目标——两个百年目标和两个阶段目标 3.掌握3项措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4.理解5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备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我们党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奋斗目标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实践中去 第一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历史性变革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表现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1.精准扶贫 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精准脱贫 从“靶向精准度、政策精准度、效果精准度和外力精准度”四个维度来实施“精准扶贫”,最终达到“精准脱贫”的目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表现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两个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目标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判断题 1.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高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提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2.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速度。(×) 提示:应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到建党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选择题 5.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5年我国( ) ①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③经济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④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①③符合题意,是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②④不符合题意,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 ) A.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B.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C.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D.着力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解析:选C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7.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 ) ①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我国已经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们必须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平衡充分发展 ③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高速发展 ④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错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经济高速发展”说法不当,③排除;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意味着我们必须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更充分发展,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②④符合题意。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 [例1] (2018·天津高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①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 000多元 ③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解析]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实现减贫目标,因此传导路径为③—②—①;④与①②③没有直接传导关系,排除。 [答案] C [例2] (2018·海南高考)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下列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是( ) ①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②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③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 ④整合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会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不能直接改善民生,①排除;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但也不能直接改善民生,③排除;②④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当选。 [答案] C [例3] (2018·天津高考·节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请按示例列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完成下表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 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① ② ③ ④ [解析]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生活环境等方面阐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具体表现需要指出存在的不足。 [答案] 示例:①人民需要更满意的收入 ②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③人民需要更优美的环境 ④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高考对本框内容的考查,从已有的试题来看,重点考查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对上述知识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两种题型难度都不大。 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①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②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①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经济建设水平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②不充分,表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这有利于( )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②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合法财产权益 ③激发农业活力,鼓励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形成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④符合题意,“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形成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②③不符合题意。 2.(2019·绵阳模拟)某省为推进金融扶贫,组建“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银行贷款”的产业联动扶贫机制,形成“扶贫贴息贷款+贫困户”模式,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抵押权贷款”试点。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①产业联动扶贫机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市场拉动,助力脱贫 ②扶贫贴息贷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贫困户贷款成本 ③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④两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民融资难题→盘活农村存量资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扶贫贴息贷款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②传导错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属于商业保险,与完善社会保险无关,③传导错误;实施产业联动扶贫机制,可以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形成市场拉动,助力脱贫,①正确;实行两权抵押贷款,可以缓解农民融资难题,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④正确。 3.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表述,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 ) ①深化改革,妥善解决“国进民退”问题 ②坚持创新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 ④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要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妥善解决“国进民退”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④表述明显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热点材料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①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②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③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信息获取] ①体现两个“百年目标”; ②表明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③表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热点训练] 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________为主线。( ) A.转变发展方式 B.优化经济结构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转换增长动力 解析:选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都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C项符合题意,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之所以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因为( ) A.有了新发展理念,我们在新征程中就不会有任何失败 B.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理论 C.新发展理念能够解决我国的一切问题 D.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解析:选B A、C、D三项说法错误。之所以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因为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理论,B项正确,入选。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实现决胜期的百年目标? 解析:本题可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及对外开放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适应国际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框题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起来。广大农民富起来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内需 ②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农业反哺工业 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同步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③错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④错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富裕;①②符合题意,广大农民富起来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内需,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2019·绵阳模拟)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海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其原因如图所示,它给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有( ) ①要扩大进口产品规模,提高消费者信心 ②要加强品牌建设,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③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 ④要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①不符合题意,该选项不是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阐述的。② 说法错误,加强品牌建设,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③④符合题意。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下列选项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是( ) ①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②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③增加政府补贴,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④通过减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政府补贴,刺激消费需求均属于需求侧改革,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减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提高竞争力。 4.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动动力变革,就要( ) ①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题 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③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 ④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①错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②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推动动力变革”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无关;③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推动动力变革,就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5.当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动力之源,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这也是中国经济稳住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所在。发展动力转变的合理传导路径是( ) ①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 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③倒逼供给质量的提高 ④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解析:选A 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这样有利于④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③倒逼供给质量的提高,促进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①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A项正确;B、C、D三项均传导错误。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是( ) ①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坚持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 ④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但与解决发展不平衡无关,①不符合题意;坚持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与解决发展不平衡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②正确,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④正确,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 7.(2019·长沙质检)某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同时,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该市的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 结合材料和经济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获得感的。 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并解读信息。注意每个要点都要最终落脚到提升人民获得感上。 答案:①该市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机制,扩大就业创业。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有效需求。④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跃升。⑤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解决的问题(作用)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含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内容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措施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判断题 1.为了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我国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提示:应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提示: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农业,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提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提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二、选择题 5.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________的发展理念。( )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解析:选A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此,必须( ) ①实现农业反哺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兴农 ③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发挥农业的主导作用 ④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①错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③中“发挥农业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兴农;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④符合题意。 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下列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的有( ) ①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②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③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④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②错误,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④错误,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①③符合题意,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高考对本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知识点上,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坚持新发展理念 [例1] (2018·全国卷Ⅲ)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 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解析] 实行“三权分置”首先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这样会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从而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最后实现农业生产率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故④→②→①→③的影响路径正确,C项当选。A、B、D三项排除。 [答案] C 变设问 中央……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 ) 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大力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 ③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共同富裕 ④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①④符合题意;“三权分置”改革是在坚持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没有体现落实按劳分配原则,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准解快解]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为什么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⑤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怎么办 ①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 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分配政策,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③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例2] (2018·全国卷Ⅰ)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推断出( )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题图反映出近年来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发生了变化,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表现,①正确;题图体现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加,③正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不等于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下降,②排除;④错误,我国经济增长还需要投资拉动。 [答案] B [例3] (2018·海南高考)下图反映某服装生产企业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定制生产模式。与传统“设计—生产—门店销售”的模式相比,该生产模式的优势在于( ) ①减少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加速商品流通 ②以线上替代门店,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③既有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又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④促进企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产模式减少了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加速了商品流通,既有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又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因此①③符合题意。该生产模式目的不在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②不选;“促进企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答案] B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从已有的试题来看,多通过创设具体案例作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和重大意义。 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什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怎么办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为什么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怎么办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城镇化未来将迎来乡村振兴和“逆城镇化”的新潮流。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度假、乡村观光农业、乡村居住养老、乡村民宿等新兴消费形式将快速发展,工作方式的深刻变化将使一部分“非上班族”、城市中等收入群体选择乡村田园生活,乡村将会因新的创业和年轻人的到来而重新活跃起米。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 ) ①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地方 ②着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发展 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农业农村配置 ④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品质新需求,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不能体现“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地方”,故排除;②说法错误,不可能消除城乡差距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发展,故排除;③④符合题意,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农业农村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农村服务业。 2.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互联网+”在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能力、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配合和精准对接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下列能体现这一作用的新趋势有( ) ①建设物联网智能家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②线上互联网企业和线下传统企业加强战略合作 ③企业采用大数据技术调研市场,为产品研发精准定位 ④使用信息技术,升级企业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对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而不是互联网对消费者的作用,也不是互联网和生产效率的关系,①④排除。②③符合题意。 3.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 ) ①是推进以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对外开放平台 ②是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国家战略 ③要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④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①错误,我国经济建设不是以协调发展为主线。③错误,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针对港澳地区,不可能建立完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②④正确,粤港澳大湾区是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国家战略,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热点材料 ①实体经济是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根基,应该形成“虚”“实”良性互动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②目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业投资回报率低、生产经营不景气,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快,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和企业“弃实投虚”加剧,加之长期积累形成的供给质量效率不高等结构性问题、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机制性障碍,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国际产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压力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 [信息获取] ①说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②阐释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原因。 [热点训练] 1.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相对应的。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8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近9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如果大部分的公众将更多精力放在房地产上,将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 ) A.实体经济产业关联性强,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B.实体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 C.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保证作用 D.实体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体现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根本原因,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实体经济并非全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项错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项错误。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下列属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有( ) ①完善产权体系→保护投资者利益→撬动民间投资→激发经济活力 ②完善金融体系→扩大信贷规模→激活资本市场→提升股市信心 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产品创新、智能化、高端化→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劳动者收入→扩大住房需求→房产供给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完善产权体系,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这样投资者的所有权得到承认和保护,会激发其投资的积极性,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经济活力,故①符合题意;② 不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会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是创新产品,并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有利于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故③符合题意;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的目的就是减轻企业税负,企业税负的减轻不会必然带来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故④错误。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振兴实体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完善市场环境、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①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可以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②有助于建设完善的市场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投资,形成虚实良性互动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③有助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④有助于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⑤有助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框题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下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③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 ④限制传统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属于需求侧改革,①不选;④错误,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而不是限制传统产业的发展;②③正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必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坚持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 2.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机”,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商业需求尤其是互联网需求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下列正确描述这一经济现象的是( ) ①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②满足经济社会需求 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④实体经济效益提升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解析:选B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商业需求尤其是互联网需求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有利于②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促进①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加快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使④实体经济效益提升,所以,正确的推导顺序是②→①→③→④。 3.(2019·潍坊二模)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 ①深化“营改增”税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利润 ②开征环境保护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④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升核心技术水平→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①错误,深化“营改增”税制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但不一定能保证提高企业利润,故排除;②符合题意,开征环境保护税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从而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符合题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④错误,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利于提升核心技术水平,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增长。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所谓“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指打破传统技术发展路线,能够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 ①应以颠覆现有理论的理论创新为先导 ②应鼓励并全面支持超越常规的新探索 ③需要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④要立足实践,前瞻性把握科技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颠覆现有理论的理论创新”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要求不符,故①排除。②中“全面支持超越常规的新探索”说法过于绝对。③④符合题意,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为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体制保障;把握科技发展方向有利于打破传统技术发展路线,能够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5.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①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②增强消费对生产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④引导发展适度的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培育新增长点,①正确。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有利于在绿色低碳方面形成新动能,③正确。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基础,②错误。“奢侈消费”“超前消费”违背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要求,④错误。 6.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关键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下列措施推导正确的是( ) ①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基本经营方式→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大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传统农耕文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没有关系,②排除;④说法错误,实施乡村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不是传承传统农耕文明;①③推导正确。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抓好2018年的重点工作。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谈谈新时代我国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从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等方面,分析说明新时代我国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②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或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④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在开放中实现自身发展。⑤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核心素养培优](对应学生用书P76) 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2018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动力源,实体经济是着力点。要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情境一 当今世界,①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为在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②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基础研究重大突破;③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情境二 做强实体经济,必须广泛开展①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做强实体经济,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②为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值概率;一并上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③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④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