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3收入与分配教案(最强大脑之记忆诀窍)(全国)
1.内容(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为什么):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速记口诀 分配制度有依据,发展与经济制度。 理解经济制度透,公有非公情况明。 公有对应按劳分,还有多种方式存。 1.(2017·江苏卷)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研究机构测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7.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答案】C 2.(2015·山东卷)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C 【解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这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适合题意,排除B。A中的优化消费结构不适合题意。这样做并不是增加货币供应量,D是错误的。 1.是什么: ①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②内容: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如农民承包土地所得 必要扣除 如成本、企业留成、上缴财政部分 分配内容 个人消费品。不是社会总财富 分配依据 劳动(质、量)。不是各生产要素 分配标准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非平均主义 ③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重要性: ①提高效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②体现公平: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速记口诀 按劳分配为主体,基本内容记仔细。 平等分配地位好,共同劳动不可少。 公有制占主体位,决定按劳来分配。 1.(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灯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答案】B 2.(2014·北京卷)“自动稳定器” 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 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 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 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B 【解析】“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的行为就体现了“自动稳定器”功能,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ABC则是不可随便变化的,体现不出自动稳定期的功能。 1.是什么(生产要素种类):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2.为什么(决定因素): 根本原因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直接原因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重要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重要性: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速记口诀 多种分配方式存,个体劳动归个人。 生产要素按贡献,合理合法来兑现。 劳动资本技术等,提高收入促发展。 1.(2016·上海卷)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管理要素分配 【答案】C 【解析】专利成果、科研成果等参与分配属于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因此选C。 2.(2016·上海卷)作为生产要素,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是 A.使生产要素形成合力的要素 B.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实体要素 C.渗透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要素 D.企业生产过程最活跃的要素 【答案】A 比较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区别 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体现关系 劳动者是主人,劳动者平等、互助、合作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主体 分配制度重要组成 联系 坚持二者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经济状况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提醒】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收入都属于劳动收入,但二者适用的所有制经济范围不同。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动要素分配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速记口诀 按劳分配易理解,生产要素种类多。 按劳与生产要素,存在领域有不同。 按劳分配分布单,只在公有制经济。 生产要素分配广,多种经济都可有。 区分按劳与劳动,谨慎做题要谨记。 1.(2016·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远,奖金8000远,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远;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远。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答案】A 2.(2014·天津卷)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有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土地入股,获得的800元租金、1200元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土地要素、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因此①正确。获得的分红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因此②正确。 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宏观上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微观上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的税后利润,形成企业的收入:个人的劳动报酬,形成个人收入。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个税调整、支农补贴等。 速记口诀 收入分配要公平,相对平等才能行。 收入差距悬殊大,社会动乱很可怕。 提高比重涨工资,理顺关系有利于。 效率公平处理好,和谐共富来的早。 1.(2016·江苏卷)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2015·江苏卷)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 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理财、股票等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选B。②不选,材料未涉及投资风险。③不选,材料中居民所得属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 作用 表现 联系实际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社会保障类材料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地区建设 工程建设类材料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 财政政策、税率调整等材料 速记口诀 治理基础和支柱,财政作用要记住。 三个促进求平稳,找准区别不能混。 改善生活促公平,配置资源保运行。 1.2017年4月12日,财政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项目为辅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我国政府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表明 ①财政政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②通过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③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以促进教育公平 ④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国家财政提供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16·海南卷)201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家设立该基金的意义在于 ①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②激发中小企业市场活力 ③扩大国家税收来源 ④扩大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国家设立该基金的意义在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激发中小企业市场活力,所以①②正确。设立该基金并不是为了扩大税收来源,也没有扩大税收来源,所以③不选。设立该基金也不是为了扩大财政资金使用范围,故④不选。 对比理解两类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不同点 解决的问题不同 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 内容不同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相同点 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速记口诀 财政政策分两类,扩张紧缩分情况。 经济滞缓财政扩,拉动经济搞建设。 物价上涨经济热,紧缩财政抑通货。 财政政策用的对,利国利民益无穷。 1. (2016·全国卷Ⅲ)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2.(2016·上海卷)小杨同学列表比较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异同。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选项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A 制定者 国务院财政部等 中国人民银行 B 调控工具 税率等 利率等 C 主要调控对象 社会总供求 D 调控目标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答案】D 【解析】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主要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的变动调节经济,主要解决的是货币流动性的问题。财政政策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通过税收、国债等变动调节基金,实现资源配置等。但是货币政策不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故ABC说法是对两者的正确理解,D是错误的理解。 1.财政收入的四大来源 税收收入 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来源,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 利润收入 国企税后利润上缴部分、参股企业分红 债务收入 债券、借款,一般不统计在财政收入内 其他收入 收费、罚款、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它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如何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②重要因素:分配政策。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不利于企业生产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影响财政收入增加: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如何做: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分类:按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它反映了国家财力使用的方向和目标。 速记口诀 财政收入来源多,税收债务利润等。 经济发展是根本,合理分配成果好。 财政支出非常快,经科教行社保债。 收支关系能不能,搞好平衡和赤盈。 1. 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赤字率或不低于3%,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①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以拉动经济增长 ②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 ③我国赤字率过高,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缩小收支差额以化解债务风险 ④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大,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2.(2014·海南卷)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会议要求,到201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从经济角度看,建立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可以 A.形成新的财政资金来源 B.提高居民储蓄的积极性 C.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D.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数量 【答案】D 【解析】建立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从经济学来看,属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体现,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1.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收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表现: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2.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 欠税 骗税 抗税 不同点 手段 以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 主要是未按时缴而拖欠 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 主要是以暴力、威胁等手段不缴纳 相同点 ①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②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和制裁 速记口诀 税收特征紧相连,三大特征说不完。 取之于民用于民,人民才是受益人。 偷欠骗抗违税法,自觉诚信早交纳。 公民本是主人翁,批评检举监督中。 1.2016年我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发挥税收作用。下列关于税收作用的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③优化财税结构→拓宽财政收入增长空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④对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高档消费品价格上涨→高档消费品消费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2016·海南卷)发行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这些债务最终是要偿还的。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新国债的发行收入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C.国债的投资收益 D.国家税收收入 【答案】D 【解析】偿还国债属于债务支出,国家的债务支出也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的资金来自于财政收入,而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则故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税收收入。故选D。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1)增值税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纳税人 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意义 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包括11大项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特点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所得高税率高,所得低税率低 作用 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速记口诀 税收种类五大块,流离失所为资财。 增值税收意义大,个人所得别害怕。 1.(2016·上海卷)税收政策调整以后,征税对象发生改变的是 A.某高科技产品进口税由10%减低为3% B.由向企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 C.个人所个税征收增加考虑家庭赡养、抚养因素 D.同一货物多次进口,由按次征税改为汇总征税 【答案】B 2.(2018·模拟卷)为巩固和扩大营改增大幅减税成果,201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全面取消营业税,调整完善增值税征税范围。营改增带来的经济影响有 ①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③促进了产业分工优化,带动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④推进增值税改革,增强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营改增可能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但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很多,营改增不一定会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排除①;推进增值税改革,与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没有关系,可排除④;②③属于营改增的直接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