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习必修3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习必修3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 3   文化生活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三 文化创新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考点整合 世界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民族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 (1) 原因 ①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 要求 ①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其他途径。 4.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b) 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盲点 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点拨: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盲点 2   世界 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点拨: 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盲点 清除 盲点 3   尊重文化多样性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点拨: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 盲点 4   大众传媒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点拨: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盲点 5   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 点拨: 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盲点 6   文化 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点拨: 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际社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文化交流有利于但不一定会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考向聚焦 命题点一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 . ( 2018· 浙江 11 月选考 )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 “ 儒家倡导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主张 ‘ 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 ’ 。这种 ‘ 和合 ’ 理念同 ‘ 上海精神 ’ 有很多相通之处。 ” 与 “ 上海精神 ” 相通的 “ 和合 ” 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 我们 A . 文化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 的 B . 中国 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 . 传统 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 的 D . 传统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真题感悟 √ 解析 答案 解析  “ 和合 ” 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项符合题意 ; 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B 项错误 ; C 、 D 不符合题意。 【 方法点拨 】 组合型 选择题是常考的一种题型。可以采用排谬误法或排异法来解答。排谬误法即找出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排异法即找出题肢中说法正确的,但与题干主旨无关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命题点二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2018· 浙江 4 月选考 )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 ① 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 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 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④ 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 符合题意, ② 是错误的;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 符合题意; ③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命题点三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某市推动 “ 短、精、新 ” 的 “ 微宣讲 ” 走进新兴媒体,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新人新事的辐射面。这一做法 ① 体现了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  ② 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③ 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④ 有利于用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大众传媒的正面作用,故 ① 与题意不符 ; 大众传媒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 ②④ 符合题意 ; 材料 中未涉及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故 ③ 与题意不符。 4.(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①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电视剧《琅琊榜》虽讲述中国故事,但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热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 当选 ; 尊重 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 表述错误 ; 商业 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 ③ 表述错误 ; 通过 电视台、电视剧网站,亿万外国观众能欣赏到中国电视剧,说明大众传媒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 当选。 考向一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 判断 ) 古琴音乐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答案   F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文化的多样性。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是因为其民族性。 答案 命题预测 2.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两大瑰宝。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人工与自然的高度谐调,西方造园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两种园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这表明东西方园林文化 ①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② 在相互借鉴中渐趋融合  ③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④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 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虽有不同,但两种园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 ” ,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③④ 正确 ; “ 东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相互借鉴中渐趋融合 ”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①② 。 3. “ 鸡 ” 在中国被赋予 “ 文、武、勇、信、义 ” 五德,而韩国人谈到 “ 鸡 ” 形象时一般会与 “ 活泼 ”“ 吵闹 ” 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 “ 鸡 ” 形象的理解 A. 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B. 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与普遍规律 C. 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D. 表明不同地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 √ 解析 答案 解析   中韩两国对 “ 鸡 ” 文化的不同理解,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故 A 项符合题意。 考向二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 判断 )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启示我们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答案   F 。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启示我们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 答案 5. 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 “ 仁学 ” 为当今世界的 “ 文明的共存 ” 提供了积极意义的资源:治国、平天下应该行 “ 仁政 ” 、行 “ 王道 ” ,做到 “ 和而不同 ” ,不应该实行 “ 霸道 ” 。儒家的 “ 王道 ” 告诉我们 A. 要认同文化的 世界性 B .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 要弱化文化的 民族性 D . 要继承文化的传统性 √ 解析 答案 解析   儒家的 “ 王道 ” 要做到 “ 和而不同 ” ,做到 “ 和而不同 ”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B 项正确。 6.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 — 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 “ 五色交辉 ” 相得益彰, “ 八音合奏 ” 终和且平。这说明 ① 求同难以存异,消除分歧才能合作共赢  ② 文化包容性能使文化和睦相处交流共生  ③ 繁荣世界文化要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 不同意识形态相融合才能促进文化繁荣 A. ①② B .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材料说明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包容性能使文化和睦相处交流共生,共同发展, “ 五色交辉 ” 相得益彰, “ 八音合奏 ” 终和且平, ②③ 符合题意 ; 文化 交流上可以求同存异,相互包容, ① 说法错误 ; 不同 意识形态可以共处,但不一定融合, ④ 说法错误。 考向三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判断 ) 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   F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而且大众传媒不一定只传播先进文化。 答案 8. “ 低头族 ” 反映了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读者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报纸、刊物和书籍等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内容的传统阅读载体日渐萎缩。这意味着 ①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  ② 手机式阅读必定会逐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  ③ 要全面看待大众传媒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  ④ 阅读方式的变化对人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故 ① 符合题意 ; 手机 式阅读和传统的阅读方式各有其特点,不一定会取代传统阅读,要全面看待大众传媒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故 ② 排除, ③ 符合题意 ; 阅读 方式的变化对人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④ 观点不符合题意。 9. 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人与人联系的速度,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打开 QQ 、 MSN ,或者其他的聊天工具,都可以随时与人联系。互联网的出现之所以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 ① 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具有即时性和便捷性  ② 依托现代科技手段,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 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它具有永恒性  ④ 依靠相关辅助设备,能丰富人际交往内容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 解析 答案 解析   互联网上的 QQ 、 MSN 等聊天工具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故 ③ 说法错误 ; ④ 与题意无关,排除 ; 随时 与人联系,说明互联网工具交流有即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故 ① 符合题意 ; 无论 在哪里都可以随时联系说明互联网传媒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故 ② 符合题意 。 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b) (1) 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 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考点整合 (2)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3)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 移风易俗 ”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 (1)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5.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a) 教育的 功 能和 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传递文化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 传道、授业、解惑 ”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对 文化 创造 的影响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从事文化创造 教育的 影响 越来越 大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盲点 1   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点拨: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盲点 2   传统 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点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盲点 3   文化 发展是先继承,后发展。 点拨: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并非先后关系。 盲点 清除 盲点 4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点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盲点 5   科技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点拨: 科技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盲点 6   教育 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点拨: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命题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 1.(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 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 ②③ D. ②④ 考向聚焦 真题感悟 √ 解析 答案 解析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至今仍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 ①③ 当选 ; 传统 习俗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精华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② 错误 ; 实践 活动决定文化, ④ 错误。故本题选 A 。 命题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 年 —2035 年 ) 》,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 ①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 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要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不能 “ 全面继承 ” , ① 错误 ; 重视 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③ 符合题意 ; ④ 不是老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排除。 命题点三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台风 “ 莫兰蒂 ” 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 300 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① 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 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  ④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修复文物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故 ① 符合题意;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故 ② 表述错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故 ③ 表述错误;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 ④ 符合题意。 命题点四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 APP( 移动客户端 ) 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 “ 活 ” 起来。 “ 故宫+互联网 ” 的模式 ① 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 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 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 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借助互联网,促进了故宫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①② 当选 ; “ 故宫+互联网 ” 的模式没有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 ③ 错误 ; ④ 与题意不符。 考向一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1.( 判断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F 。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不是精神纽带。 答案 命题预测 2. 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治理的智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贤文化正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当下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 乡贤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④ 乡贤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 A. ①② B. ①③ C .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治理的智慧,到今天仍被借鉴,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① 正确;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② 不选; “ 乡贤文化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治理的智慧 ” ,这体现了乡贤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③ 正确; 乡贤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④ 不选。 3. 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材料体现了 ①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 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 ②④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故排除 ①③ 。 考向二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 ( 判断 )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答案   T 。 答案 5. 浙江不少特色小镇依托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等艺术门类,深入发掘茶叶、丝绸、黄酒、青瓷、木雕等传统工艺,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我们对这种发展路径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 文化是经济效益的保证  ②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 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④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体现了文化和经济的相互交融,体现先进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故 ②③ 符合题意。 6. “ 中华有大美,布上绽青花。 ” 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赋予蓝印花布以新的活力。蓝印花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 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②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赋予蓝印花布以新的活力。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同时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 ②③ 符合题意。 考向三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7.( 判断 )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答案   T 。 答案 8. 从全球范围看,纸媒的衰落和电子媒体的兴起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2018 年 1 月,我国至少有 16 家纸媒宣布停办。另有不少纸媒或大幅减版,或宣布由日刊改为周五刊。这一变化 A. 说明电子媒体超越了时空局限 B. 使纸媒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 使新兴媒体取代了传统的媒介 D. 重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 解析 答案 解析   从全球范围看,纸媒的衰落和电子媒体的兴起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D 符合题意; 大众传媒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 A 错误; 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B 、 C 错误。 9. 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 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故 ① 错误;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体现的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 ②③ 符合题意; 不能简单地把儒家思想等同于教育思想,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关系,故排除 ④ 。 考点三 文化创新 1. 文化发展的实质 (a)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考点整合 3. 文化创新的作用 (b) (1)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b) (1)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继承, “ 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 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a) 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盲点 1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点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作为文化现象,其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 盲点 2   人民群众 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点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动力,但文化创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深入实践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盲点 清除 盲点 3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点拨: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盲点 4   体现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点拨: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盲点 5   文化 创新要全面承袭我国的传统文化。 点拨: 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盲点 6   政府 在文化创造中居于主体作用。 点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考向聚焦 命题点一 文化创新的作用 1.(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开封是首个 “ 互联网+文化 ” 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 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  ④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真题感悟 √ 解析 答案 解析   通过二维码、微信等方式传播文化,表明通过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 当选 ; “ 互联网+文化 ” 宣传开封文化,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④ 当选 ; ① 与题意无关 ; ③ 观点错误 。 故 本题选 D 。 命题点二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 判断 )(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 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F 。对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3.(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① 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 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 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 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说明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故 ①②③ 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本题选 A 。 【 方法点拨 】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的指向不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向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指向外来文化。 4.(2018· 浙江 4 月选考 ) 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 7 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① 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 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 符合题意 ; 为了 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 7 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 符合题意, ③ 错误 ; ①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 判断 ) 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答案   F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 命题预测 2. 纪录片《创新中国》聚焦我国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最前沿领域的科学突破,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 “ 中国创造 ” 的辉煌成就,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这说明 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 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③ 人民的意愿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  ④ 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② 选项错误,现实主义作品不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③ 选项错误,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纪录片《创新中国》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 “ 中国创造 ” 的辉煌成就,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 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故 ①④ 选项入选。 解析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 ① 错误 ; 材料 中没有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故 ④ 排除。 3. “ 红包 ” 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 —— “ 抢红包 ” 。这说明 ①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④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 ①③ B. ②④ C . ①④ D. ②③ √ 答案 解析 考向二 文化创新的作用 4. 《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 Running Man 》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 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性  ③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②④ C . ①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因为将韩版《 Running Man 》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而获得成功,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性,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④ 正确 ; ① 中的 “ 可复制性 ” 和 ③ 中的 “ 消融 ” 说法错误,排除。 5. 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选药材的前提下,吸收了西方药学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C. 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D.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解析 答案 解析   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 D 符合题意 ; 材料 中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 A 不符合题意 ; 文化 交流并非就是为了文化创新,故 B 错误 ; 材料 中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故排除 C 。 考向三 文化创新的途径 6.( 判断 )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T 。 答案 7. 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 “ 刷屏 ” ,观众直呼 “ 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 ” 。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① 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② 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 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 ” ,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故 ①③ 符合题意 ; 主动 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体是国家,不是文化工作者,故排除 ②④ 。 8. 自 “ 六朝 ” 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但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①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 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③ 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④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 ②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故 ② 不符合题意;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故 ④ 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