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14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教案
第14课时 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备考导航] 考点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真题分布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b 选择题Ι(2017,4月,T23、2016,10月,T24)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 判断题(2018,11月,T6)选择题Ι(2017,4月,T22) 文化在继承 中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 选择题Ι(2016,10月,T2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 选择题Ι(2017,4月,T25) 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a 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 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 选择题Ι(2018,4月,T23) 文化创新的作用 b 判断题(2016,10月,T6) 选择题Ι(2015,10月,T25)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b 判断题(2017,11月,T6) 选择题Ι(2016,4月,T24) 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a 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b) 1.(2017·4月浙江选考,23)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在实践中发明创造出来的,至今仍指导着生产实践,所以③能够体现。至今仍发挥作用,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①符合材料。②说法不准确,应该是传统习俗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④观点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 A 2.(考查科学精神)“嫦娥”是中华民族对未知月球的传统叫法,以“嫦娥”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的特点 C.特有的包容性 D.博大精深的特点 解析 “嫦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叫法,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B不能体现;C、D两项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 A 3.(2016·10月浙江选考,24)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国家文物局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①④正确。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的问题,②错误;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③观点错误。 答案 B 特别提醒 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 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 4.(2017·11月浙江选考,23)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前所未有的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国家重视对老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复兴,其目的是为了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其对今天的社会生活发生积极的作用,故②③正确,入选;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故①错误;④不是我们保护老城的目的,故排除。 答案 B 名师指津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其糟粕则起阻碍作用。 (2)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的部分也要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才能起促进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也会起阻碍作用。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 5.(考查科学精神)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双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的鞋,认真研究了“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民间美术、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加强文化教育,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C.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解析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无所谓先后之分,A错误;全盘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B不选;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错误的,C不选;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正确。 答案 D 名师指津 准确把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认为是先后两个阶段。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 6.(2017·4月浙江选考,25)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故宫+互联网”的模式,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这样既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又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①②入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因此得以创新,③排除;融合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与题意无关,④排除;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文化创新的途径(b) 7.(2017·11月浙江选考,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 解析 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F 8.(2016·4月浙江选考,24)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 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④排除。①②③分别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的角度正确阐释了某市发展乡贤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启示,都应入选。 答案 A 9.(考查科学精神)中医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兼收并蓄、创新开放,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医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在文化传承中,要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 B.在借鉴融合中,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创新 C.在走向世界中,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 D.在博采众长中,以优秀文明成果为源泉 解析 中医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在借鉴融合中,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创新。B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在博采众长中,以优秀文明成果为食粮而不是源泉,D说法错误。 答案 B 方法技巧 解答实现文化创新的策略 必须把握一个主体,即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两条途径,即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即强调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四种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作用(b) 10.(2018·4月浙江选考,23)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文化走出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因此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③错误;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11.(2015·10月浙江选考,25)开封是首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 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题干主要阐述了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不选;网络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 提醒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矫正训练1 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②说法不符合题意;④错误,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 答案 B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定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矫正训练2 (考查科学精神)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材料中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的价值选择深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因此C项正确。A项否认了传统道德与现代生活的区别;B项否认了文化的变化发展;题干材料没有说明传统文化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所以D项也不选。故选C。 答案 C 易错点3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 提醒 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矫正训练3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材料说明的是“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而“富有时代气息”,即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不符合题旨。 答案 A 易错点4 错误理解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提醒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矫正训练4 (考查科学精神)2018年7月26~29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智慧农业论坛” 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农业遥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与自主作业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等。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助推农业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决定经济发展规模 ④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农业遥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与自主作业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等。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助推农业发展,①②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③错误;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④错误。 答案 A 易错点5 错误认识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提醒 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矫正训练5 (考查科学精神)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 “偏爱画马”是情感因素,“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是生活感悟,因此C项当选。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均否定了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答案 C 易错点6 混淆文化创新的源泉、根基、渊源和主体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矫正训练6 (考查政治认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只有把生活……才能激荡人心”,说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故③符合题意。“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这是因为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故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②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D 易错点7 不能正确理解发展我国文化的关键 提醒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矫正训练7 (考查科学精神)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题意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③与题意相符。材料未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不选。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④不选。 答案 B 本课时选考命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具体材料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此考点的命题比重势必会大幅增加。教育、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近两年出现频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主要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中等。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 【例1】 (考查科学精神)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主要说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每一个时代……作为前提”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正确;“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主要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③不选;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答案 A [变式训练] 1.(考查科学精神)“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报以苦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 ④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能够传承人类文明,因此“葳蕤”、“搴芳”都有其产生的渊源,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源远流长,未涉及文化的民族性,故②不符合题意;不仅那些习惯了……报以苦笑,表明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故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④错误。 答案 B 【例2】 (考查公共参与)时代在变,情理不变。像“家和万事兴”“孝老爱亲”“克勤克俭”这样极富哲理的“老理儿”,是我们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不可或缺的价值坐标。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何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解析 回答本题要指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传统家庭美德的同时,根据当今实际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变式训练] 2.(考查科学精神)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和合共赢”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材料中“建设‘第三极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 解析 回答本题要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①“应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经验”建设“第三极文化”,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建设大国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这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③“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中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创新预测] 1.(考查政治认同)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 ②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因此①②③正确;④中“全面继承”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答案 B 2.(考查政治认同)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 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B 3.(考查科学精神)在尊重经典、传承经典的同时,加入了现代理念和青春的气息,使观众不仅能够聆听熟悉的唱段,同时还能感受难忘的味道!经过无数次艺术实践的打磨之后,传承和创新在《小二黑结婚》展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题目未涉及博采众长,因此排除①;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而非成为世界文化,所以错误,排除④;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4.(考查政治认同)《小二黑结婚》该剧演员蒋宁说:我们的民族歌剧有很多宝贵的养料,作为年轻一辈的歌剧演员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塑造好每一个角色,只有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走近角色,全身心地塑造角色,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这充分说明(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文化创新最终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所以②错误,排除;①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课时检测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传统文化具体内涵保持不变。( ) 解析 传统文化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答案 F 2.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 解析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答案 F 3.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答案 F 4.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 解析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答案 F 5.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 解析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答案 F 二、选择题 6.在台湾,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福建的地方戏剧在台湾深受喜爱。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船,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过年,这些都是两岸同宗同祖的文化证明。这主要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习惯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艺具有继承性 解析 两岸同宗同祖的文化表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选B项。 答案 B 7.宋代流行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类似现在的贺年卡拜年。到了明朝时期,出现了互相往拜于门的现象。进入网络时代后,QQ拜年、微信拜年又成为新兴的拜年方式。拜年形式的变迁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科技发展创新了文化的表现形式 ③传统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 ④文化多样性源自时代的变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拜年互相贺喜的文化内涵没有变化,但形式上却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正确;进入网络时代后,QQ拜年、微信拜年又成为新兴的拜年方式,这表明科技发展创新了文化的表现形式,②正确;材料没有表明传统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③不选;文化多样性并不源自时代的变迁,④不选。 答案 A 8.太原,古称龙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山西省政府提出,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小心呵护传统历史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保护,还是要进一步下功夫的,要彰显唐风晋韵的厚重底蕴。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对推动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要与时俱进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说明城市发展需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并没有说明传统文化对推动城市发展的意义,①不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不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核心,②不选;材料说明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这说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要与时俱进,③正确;城市规划要彰显唐风晋韵的厚重底蕴,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正确。 答案 D 9.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的城市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城市发展要(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 ②理解个性,包容一切 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②错误,理解个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是正确的,但是“包容一切”过于绝对;④中的坚守传统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①③说法正确。 答案 C 10.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正确方向。以质量和公平为两大主题,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因为( ) ①教育在人的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决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①符合题意;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符合题意。教育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④错误。 答案 A 11.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我们把文化创新比作一渠清水,那么它的源头就是( ) A.社会实践 B.传统文化的积累 C.创造者的灵感 D.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文化创新的源泉的认识。从文化创新的本源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A。D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答案 A 12.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 ) 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解析 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的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B符合题意。 答案 B 13.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 ) ①其不尽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应该不断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③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须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其不尽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①正确;不断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在材料中没有强调,②不选;材料没有强调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③不选;“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必须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④正确。 答案 B 14.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寻求传统文艺与当下社会精神的契合。涌现出如越剧《山泉映月》《德清嫂》、话剧《凤凰》、昆剧《大将军韩信》等一批新创作品,营造了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气象。这告诉我们,文化发展需要(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解析 艺术创作要寻求传统文艺与当下社会精神的契合,说明了文化发展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正确。A、B、D观点材料不体现。 答案 C 15.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强调,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也不能丧失民族的文化血脉,②④入选。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 答案 B 三、综合题 16.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整个社会正在营造爱护共享物品、文明骑行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民文明意识的觉醒,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逐步养成,推动着共享经济更好地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用文化 创新的动力和作用的知识,说明共享单车的使用与公共文明理念形成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动力和作用。回答本题可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使人们更新观念,共享单车的使用也为发展公共文明理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公共文明理念的形成,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也推动了共享单车使用的顺利进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