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教案(全国)
(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基本问题”、“两条线索”、“三个意义”、“四对概念”、“五大关系”。 (2)一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条线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个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对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 五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1.哲学的内涵 内涵 注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零散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几组概念的比较 (1)哲学与世界观 联系:①二者对象相同,即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②二者属于意识范畴,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都对人们的行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而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世界观与方法论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区别: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 (3)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物质 区别:二者具有物质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联系: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所以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4)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哲学的基本派别 4.真正哲学的作用 (1)从人类社会领域: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从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 (1)是什么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运动和规律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不要割裂二者的关系,既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3.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三、实践与认识 1.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特点 (2)追求真理的过程 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 例1.(2016·高考江苏卷)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变式探究】(2015·高考山东卷)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答案】B 考点二 辩证唯物论 例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关键是对材料我们要有整体而全面的了解。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②说法错误,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在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变式探究】 (2016·高考全国甲卷)《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④错误。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丙卷)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例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适合题意,③错误;未能通过验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适合题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乙卷)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 。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①③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非真理性认识,故②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④错误。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关键是对材料我们要有整体而全面的了解。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②说法错误,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在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4(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项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项正确;正确选项为B。 5(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答案】D 6(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 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理想的事物;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无关;D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故本题选A. 7(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7).熊猫光伏电站(图12)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推广项目,是根据一位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的。收个熊猫电站正在中国山西打通建设,该电站主题外观被设计成熊猫图案,由黑色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白色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这启示我们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助于发现清洁能源推广的新形式 ②青少年关心和思考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③充分发挥能动性,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无限自由 思维创新是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D 8(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他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C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B是错误的;材料并未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排除D。 9(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0(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5).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卫星,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项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C项不选;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了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学科*网 1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1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0).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王某的创业“点子”使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后来态度发生了转变,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普遍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1.(2016江苏25)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②说法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2016上海2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 世界观践行方法论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D.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是对两者关系的正确理解。 【考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2016上海23)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2016课标Ⅱ22)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选B。 【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2016上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答案】D 【考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1.(2016课标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故①说法错误;马不能进行实践活动,老马识途是动物的本能体现,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2016课标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2016江苏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解析】“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符合题意。 【考点】意识的产生及作用、物质的概念 4.(2016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3分)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答案】 (3)(12分)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解析】(3)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下:吉利集团根据自身条件,萌发海外并购念头;制定完备方案,成功并购;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成功完成并购。分别可以对应: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考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5.(2016海南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 ,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分) 【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分)“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3分)“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3分)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6.(2016上海34)分析说明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海淘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 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因此,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六课:认识论 1.(2016课标Ⅰ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是错误的;新型智库建设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是错误的;选C。 【考点】认识的反复性、发展真理 2.(2016天津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D 【考点】量变质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和曲折性 3.(2016浙江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B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4.(2016江苏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与实践有关,没有体现与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排除②④,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 5.(2016海南21)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澳大利亚人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6.(2016海南22)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该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从而转型成功,说明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把握,①正确;失败与成功的相互渗透与转化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②不选;“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最后取得了成功”,说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③正确;实践转变为现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7.(2016上海28)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这句话强调 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学习愿望 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C.诚信内涵需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答案】D 【考点】诚信建设 8.(2016上海29)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答案】C 【解析】“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故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没有涉及检验认识,故D和题意不符。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9.(2016课标Ⅲ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学科.网.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案】(1)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考点】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 10.(2016海南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习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4分)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3分)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分)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1.(2016江苏37)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说250字左右。 【答案】 (3)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解析】(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可运用多种理论来回答,不必局限于哪一个模块。如果认为风险可控,可以运用相关的哲学观点,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引导智能机器人以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论述。如果认为风险不可控,则可运用认识的发展水平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等知识分析智能机器人发展可能出现的危害,解答时要注意题理的有机结合。 【考点】认识论 1、 (2015·浙江卷)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2、(2015·山东卷)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答案】B 【解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表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项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不符。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项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C项说法错误。 3、(2015·广东卷)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体现了②;“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体现了③;① 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4、 (2015·北京卷)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5、(2015·四川卷)观察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6、(2015·福建卷)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1)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2)。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客观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晴天的室外,不同时间段,密闭装置中该气体的含量是不一样的,这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注意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认识具有上升性,故②表述有误。 1.(2014高考山东卷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2.(2014高考江苏卷26)图 2 漫画“好大的手笔!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漫画中最左边的人说:这字太臭了;中间的人说:这墨太臭了;写字的人说:字好不怕墨臭;大字是经济,水管上字是污水,漫画主要体现了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真理的条件性指的是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漫画中三人不同的反映,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③不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2013·浙江卷)28.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B 【考点定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4.(2013·重庆卷)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会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故②不选;主流媒体的宣传会影响,但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故④不选;①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点。 5.(2013·海南卷)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 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答案】(1)雷锋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励着—代又—代人。(4分)践行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3文化生活中关于文化作用,特别是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有关考点。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分) 【答案】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2分)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2分)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2分)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分) 【解析】本题属于理论再现类试题,考查考生对教材的掌握能力,考查方式为直问直答型。对教材较为熟悉的考生都可以回答正确。解答此类试题时,也要注意原理的“来龙去脉”,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因此在作答时,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回答,一是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三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3文化生活中关于价值观的导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考点。 6.(2013·重庆卷)14.(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谦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举措进行评论。(12分) (2)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12分) 【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②政府贯彻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有助于建设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反对铺张浪费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2)示例一: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 ②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 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解析】第(1)问限定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应从材料中看到,材料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材料中“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一信息,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这一信息,主要体现了政府的宗旨、政府的权威,“崇廉尚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一信息,主要说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本题第(2)问,知识指向明确,相对较易,考生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对应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我国政府的宗旨、政府的权威、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 7.(2013·浙江卷)4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1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只是,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11分) 【答案】(1)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以往列强通过侵略扩张而崛起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国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化解“中国威胁论”。否则,中国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有可能被孤立,中国梦也会成为泡影。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使我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有利于走通和平发展道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