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太原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相应位置。)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台风“白鹿”给我国多地带来强降雨天气 B. 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 C. 某校举办“红心向党、唱响青春”合唱活动 D. 某社区围绕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召开居民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现象。A:台风“白鹿”给我国多地带来强降雨天气,属于自然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属于经济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某校举办“红心向党、唱响青春”合唱活动,属于文化现象,C符合题意。 D:某社区围绕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召开居民会议,属于政治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从静态角度(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精神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某市文化惠民工程巡演为社区民居民群众送上了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社区百姓的家门口,活跃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见,文化惠民 ①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 ③有利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④改变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③:“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社区百姓的家门口,活跃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说明文化惠民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就不体现文化惠民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涉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3.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历来被人们推崇备至,作为名著收藏。这是因为家书 ①对人的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是凝结着家庭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而主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影响。①②:曾国藩的家书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被人们推崇备至,作为名著收藏,这说明家书作为文化对人的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说明家书是凝结着家庭文化的物质载体,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要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 ④:只有先进的、健康的、优秀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才是积极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消极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兴起于山西中部,它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道白清晰亲切,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西的独特风格。这表明 A. 生活在文化环境中能自然获得文化 B.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时刻影响我们 C.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新和享用文化 D. 特定的生活环境孕育出特定的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A:生活在文化环境中能自然获得文化,说法过于绝对化,A排除。 B: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新和享用文化,C不符合题意。 D :材料阐释晋中文化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西的独特风格,反映了特定的生活环境孕育出特定的文化,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日益活跃,读书、看戏、听讲座、插花、品茶、习琴等“文化味儿”十足的活动正把“雅生活”带入寻常百姓家。这折射出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B. 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C. 各种各样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走向趋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A:我国文化市场日益活跃,读书、看戏、听讲座、插花、品茶、习琴等“文化味儿”十足的活动正把“雅生活”带入寻常百姓家,这折射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A符合题意。 B:错在“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B排除。 C: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C不符合题意。 D:错在“趋同”,D排除。 故本题选A。 6.“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和“传家宝”。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传承的好习惯,还能影响、带动身边人,推动整个社会风气持续良好。这是因为家风 ①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媒介 ②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精神力量 ③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④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播。①:并不是所有的家风都能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媒介,①错误。 ②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和“传家宝”。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传承的好习惯,还能影响、带动身边人,推动整个社会风气持续良好,这说明家风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精神力量,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②④符合题意。 ③:家风属于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C 7.“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右图。它启示中学生要 A. 优化学习结构,促进全面发展 B. 强化文化基础,重视积累知识 C. 学会自主发展,突岀生活技能 D. 投身社会参与,弱化文化学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图示显示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优化学习结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A符合题意。 B:“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不是强化文化基础,重视积累知识,B不符合题意。 C: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利于学会自主发展,但并不是突岀生活技能,而是突出关键能力,C不符合题意。 D:错在“弱化文化学习”,D错误。 故本题选A。 8.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浓厚民族和地域色彩的东西,讲真实的中国故事,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是因为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中华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 不同民族的文化会逐渐融合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A: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题中强调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 B:寻求与世界的共鸣,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仅仅是题目主题的一个方面,B排除。 C:寻求与世界的共鸣,并不是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C错误。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仅仅是题中强调主题的一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依托二维码技术,报纸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读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报纸提供的“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屏幕获得报纸上文字或图片的相关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有利于 ①新闻传播媒介的丰富与融合 ②新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③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报纸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①③:报纸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读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报纸提供的“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屏幕获得报纸上文字或图片的相关视频这说明传播形态的创新有利于新闻传播媒介的丰富与融合,也能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③符合题意。 ②:在材料中创新形态之前,新纸媒已经面向大众传递信息,②错误。 ④:传播形态的创新不会使报纸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对咖啡的尝试,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味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往来应 A. 保护传统、加强融合 B. 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C. 承袭传统、面向世界 D. 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交流。A:传统不一定都是优秀,因此保护传统说法错误,A排除。 B:文化继承应推陈出新,材料阐释的是文化交流,而不是阐释文化继承,B不符合题意。 C:传统不一定都是优秀,因此承袭传统说法错误,C排除。 D:文化交流营尊重差异、平等交流,D正确。 故本题选D。 11.2019年8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实体火炬在太原市传递。传递沿线,太极拳、儿童跳绳、老年啦啦操、空竹表演、花键表演、五彩拉面等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表演争相登场,吸引了广大市民。火炬传递中的特色表演旨在 ①展示文化魅力 ②创新交往方式 ③传播优秀文化 ④实现文化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①③:火炬传递中的特色表演旨在展示文化魅力,传播优秀文化,①③正确。 ②:火炬传递中的特色表演仅仅是一场表演,一种文化活动,未涉及交往方式,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的特色表演未涉及文化创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投入总量仅次于美国,保持世界领先。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投入,是因为 ①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科技创新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物质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②: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投入,是因为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①②正确。 ③:科技创新影响文化发展方向但不是决定,③错误。 ④:文化创新会促进民族进步,但不是民族进步的物质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13.2019年8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模拟研究平台“多场耦合实验室”在甘肃敦煌投入运行,这有助于整体提升破解石窟围岩风化和壁画盐害机理的研究能力,对文物保护将转入“主动”预防。这是基于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④正确。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4.2019年8月5日,海峡两岸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武术”为主题,以武会友,交流文化。此活动旨在 ①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②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③促进两岸武术文化交流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①: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武术”为主题,以武会友,交流文化,说明此活动的目的是文化交流,而不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阐释的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未涉及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武术”为主题,以武会友,交流文化,说明该活动旨在促进两岸武术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 .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逢中秋团圆之夜,海外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便更加浓烈。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传统习俗。①④:每逢中秋团圆之夜,海外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便更加浓烈,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正确。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因此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②错误。 ③:传统习俗不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通常是风尚、礼节、习惯等。 16.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为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手机微信 D. 大众传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B: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B不符合题意。 C:手机微信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不符合题意。 D: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7.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全球联动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共计250余场,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升级成果。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交流 ②促进文化传播,展现中国风貌 ③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 ④繁荣中国文化,同化世界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①:材料显示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引进来”,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全球联动举办,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升级成果,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展现中国风貌,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②③符合题意。 ④:“同化世界文化”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8.数字圆明园、敦煌数字化平台、虚拟现实考古展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借助数字化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重生”。这展现出科学技术 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②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③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使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①错误。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重要源泉和动力,②错误。 ③④: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借助数字化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重生”,这说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变革,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9.时值牡丹花期,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在北京圆明园含经堂遗址牡丹丛中上演,并通过网络同步直播。此番世界级皇家园林与昆曲相结合,一场“园林+戏曲+现代科技”的跨界组合《牡丹亭·游园惊梦》,为现场观众带来鲜活的文化体验。这场跨界组合 ①推动了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②表明体制机制创新是传承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说明在当代文化的形式比文化的内容更重要 ④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世界级皇家园林与昆曲相结合,一场“园林+戏曲+现代科技”的跨界组合《牡丹亭·游园惊梦》,为现场观众带来鲜活的文化体验。这场跨界组合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了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①④适合题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是传承文化的必由之路,②是错误的;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不能说谁更重要,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0.下图以传统剪纸艺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艺术创作形式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符合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 ③有利于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 ④准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了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用传统剪纸艺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传统的和现代的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了文化创新。有利于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③④项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21.在“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众多佳作以高超的艺术水准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广大美术工作者继承传统、扎根生活、不断创新,是因为 ①形式创新是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 ②扎根生活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③文化创新的核心是继承传统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形式创新是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广大美术工作者继承传统、扎根生活、不断创新,是因为扎根生活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②④符合题意。 ③:传统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创新的核心不是继承传统,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2.下边漫画警示我们 ①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要传播汉字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要正视汉字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传承 ④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不能遗失其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①: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错误。 ②③:“我已经不会用笔写字了”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要正视汉字的文化价值,也说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传承,②③符合题意。 ④: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中华文明重要标志——汉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23.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山西的“大院”、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它们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这主要展现岀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造诣深厚,独领风骚 C. 风格独特,独树一帜 D. 固守传统,缺乏创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A: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这表明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符合题意。 BC:材料不是显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BC不符合题意。 D:固守传统,缺乏创新,这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4.自古以来,中国史上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节日、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①②:自古以来,中国史上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这些呐喊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①②符合题意。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③错误。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为就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5.2019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要在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是因为特区精神 ①集中展现了优秀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突出展示 ③直接转化成为推动改革的现实力量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①④: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进一步弘扬城市文化和特区精神,这是因为特区精神集中展现了优秀文化的价值与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①④正确。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错误。 ③:特区精神不能直接转化成为推动改革的现实力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二、分析说明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6.山西武乡是著名的革命圣地。近年来,武乡县挖据太行精神、八路军文化、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2018年接待游客541.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2.14亿元。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乡县领导干部发扬太行精神,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积极探索多项扶贫措施,2018年54个贫困村实现整村退出,3416户9868人稳定脱贫。同时,武乡县积极探索创新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方式,将革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融合,激励全县人民群众鼓足干劲,建设家乡。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57.3亿元,增长7.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红色革命文化在推动武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并影响人的发展。②红色革命文化作为先进文化,不仅激励着武乡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建设家乡,而且作为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助力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武乡地区经济增长、稳步脱贫和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红色旅游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红色革命文化在推动武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并影响人的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红色革命文化作为先进文化,不仅激励着武乡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建设家乡,而且作为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助力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武乡地区经济增长、稳步脱贫和全面发展。 【点睛】本题材料分析题,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7.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不到三周,票房直破36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全球动画电影的中国市场票房纪录,也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国产动画电影最高分,被称为新的“国漫之光”。电影《哪吒》剧本创作2年,制作近3年,特效镜头设计1500个,特效部分占到了全片的80%。“哪吒”的故事以《封神演义》为原型,融入中国时代精神,“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信命就是哪吒的命”成为贯穿影片的中国魂。“凶萌”的哪吒新形象,中国味道十足又接时代地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简要分析《哪吒》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相对稳定性。《哪吒》成功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影片注入了中国风。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哪吒》继承了《封神演义》的优秀成分,满足了今天观众的精神需求。③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时代需求相适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哪吒》对故事原型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国魂”激发了观众共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演绎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简要分析《哪吒》取得成功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相对稳定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哪吒》成功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影片注入了中国风。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哪吒》继承了《封神演义》的优秀成分,满足了今天观众的精神需求。 ③传统文化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时代需求相适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哪吒》对故事原型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国魂”激发了观众共鸣。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解答: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求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8.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多年来,华为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以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立足为客户提供最有性价比的产品;注重继承成熟技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和降低成本;面向全球,开放多领域的创新合作。截止2018年底,华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项,远超美国的11152项。2019年,华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技术和鸿蒙系统领先全球,截至3月底,华为已经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订了40个5G商用合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华为”进行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意义。 【答案】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华为始终着眼于客户需求,在公司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推进技术创新,既继承已有的成熟技术,又面向世界开放合作,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新文化。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华为进行文化创新,不仅推动了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也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创新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华为”进行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意义。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华为始终着眼于客户需求,在公司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推进技术创新,既继承已有的成熟技术,又面向世界开放合作,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新文化。 ②文化创新的意义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华为进行文化创新,不仅推动了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也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 【点睛】本题的解答可分三步走,第一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解读;第二步:根据已给知识角度,细化知识要点;第三步:根据对材料的解读筛选知识要点并将知识要点与材料的解读对应,整合分析。 三、生活践行题(共10分) 29.2019年8月8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举行。热情的志愿者“青花蛋”,盛大的开幕式,精彩的体育赛事,文明美丽的城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二青会”,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文化盛事。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谈谈“二青会”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则文化现象及它对你的积极影响。 【答案】①简述“二青会”中的一则真实文化现象。②相关的文化生活知识。③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文化元素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谈谈“二青会”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则文化现象及它对你的积极影响。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需根据自己对“二青会”的了解,围绕其中的文化现象阐释这一现象对自己的影响。主要按以下思路解答:①简述“二青会”中的一则真实文化现象。②相关的文化生活知识。③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四、实践探究题(共14分) 30.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消费支出由1956年的88元上升为19853元;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截止2018年末,我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此外,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环保、对外开放等领域均实现跨越式发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华民族的砥砺奋斗,这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二X班以“传承民族精神,献礼祖国华诞”为主题展开系列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描绘家乡发展,感悟民族精神 调查建国7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举一实例阐释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活动二:聚焦中国腾飞,弘扬民族精神 结合我国某一领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成就与现状,简要谈谈新时代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助力中国腾飞。 活动三:争做时代新人,践行民族精神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进一步把握时代机遇、践行民族精神的打算。(两条即可) 【答案】活动一: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故不拟定具体参考答案。答案中要包括实例,与实例相关中华民族精神。 活动二: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结合实例略。 活动三:①热爱祖国,为实现强国梦而奋发读书;②勇于创新,在创造中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天翻地覆的变化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调查建国70 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举一实例阐释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调查应有主题,调查步骤、调查结果、调查结论;调查中要有相关事例;调查中的相关事例要体现民族精神。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我国某一领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成就与现状,简要谈谈新时代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助力中国腾飞。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主心骨、对待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社会实践、主体作用。考生从这几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阐释。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进一步把握时代机遇、践行民族精神的打算。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考生可从爱国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第(1)问,第(3)问,均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第(2)问,本题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但要注意精炼简洁,要有事例佐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