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寻觅社会的真谛 [易错澄清练]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点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3.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点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点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 [小题提速练] 6.《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为“土豪”添加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这一释义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 解析:选B 依据“土豪”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这一释义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决定于。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应该说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故本题答案选B项。 7.(2017·山东济南模拟)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②正确。③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A项。 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就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属于生产关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故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故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一观点( ) ①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②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在改革中发展,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没有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③ 不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要求,④错误。 10.(2017·山东日照模拟)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这表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选C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以使其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答案为C项;A、B两项与题目无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而非根本动力,D项错误。 11.2016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指出,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从哲学上看,实施这一举措意在( ) A.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C.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 D.解决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材料中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说法错误,行政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而不是生产关系,排除;C项说法错误,这一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12.2016年6月30日,公安部等12个部门发布《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列出了公安派出所不再开具证明的20类事项和应当或者可以开具证明的9类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因为(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积极作用 ②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必须引导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C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选择,②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①是不科学的;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 13.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述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 ①坚持判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和动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应该是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因素应该予以摒弃,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排除④;材料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说明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项。 14.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指导,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也体现了党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④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②不是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的,不符合设问指向,排除。 15.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古文来阐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下列古文所蕴含的哲理与这一理念相一致的是( ) ①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就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④体现了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入选。①说的是关于清正廉洁的问题,②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 16.(2017·山东枣庄一模)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材料中雕塑艺术家的话告诉我们,艺术创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17. 0.015 ~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选D 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故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 [大题规范练] 18.(2017·北京海淀区一模)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企业“死亡率高发”。有专家指出,“工匠精神”本就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是“ 工匠们”精益求精地实践、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结晶。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应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为此,有人认为,即便在电脑控制、精密制造的后工业时代,重提“工匠精神”也不过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对“即便在电脑控制、精密制造的后工业时代,重提‘工匠精神’也不过时”的观点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社会意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可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角度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工匠精神”是对“工匠们”精益求精地实践、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工匠精神”的形成历史久远,其核心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工匠精神”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对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