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苏省滨海中学2019-2020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解析版)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9-2020学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产生于 A.主观想象 B.实践活动 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答案】B 【解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A排除。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B排除。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C符合题意。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D排除。故本题选C。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答案】C 【解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选项说法正确入选。ABD三个选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而不是相互决定。故故本题答案选C。 4.下列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都是错误的,A错误。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B错误。C: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正确。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错误。故本题选C。 5.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他们的理论都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人们无论在哲学还是现实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而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国古代的一些观点,无论是“人与社会”还是“人与修心”或者是“人与自然”,其实质都是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答案应选C。 6.《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A.唯心主义思想 B.形而上学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辩证法的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水、火、木、金、土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将其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7.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B: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B正确。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A错误。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基本形态,C不符合题意。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属于唯心主义的一种基本形态,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信仰宗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A不符合题意。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不符合题意。D:是否信仰宗教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D错误。故本题选B。 9.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是被感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BD中的“想、心、感”强调的都是意识决定物质,认为意识才是世界的根源,是唯心主义,只有C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故选C。 10.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1.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世界是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A能说明题中论述,A不符合题意。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B能说明题中论述,B不符合题意。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C能说明题中论述,C不符合题意。D:世界是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是关于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的回答,D不能说明题中论述,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正确且适合题意;A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C 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适合题意,排除。 14.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只讲需要,不讲可能;只讲干劲,不讲条件;只讲热情,不讲科学”错在 A.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客观规律性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片面强调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主观能动性,其实也就否认了客观规律性 D.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A:“只讲需要,不讲可能;只讲干劲,不讲条件;只讲热情,不讲科学”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A不符合题意。B:题中观点片面主观能动性,不是片面强调客观规律性,B错误。C:主观能动性是主观的东西,客观规律性是客观的,因而不能说否认了主观能动性,其实也就否认了客观规律性,C错误。D:题中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意识不一定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A:意识源于物质,而不是源于人脑,A错误。B:世界上没有上帝,是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B错误。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所以,鸟所创造的上帝一定鸟,牛所创造的上帝一定是牛,因此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C符合题意。D:意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错误。故本题选C。 16.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17.“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事物存在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材料说明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故C符合题意;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排除A;B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 18.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他有句名言: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正是他拥有了这种不懈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有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毅力和勇气,使得许振超创造出了“超人”的业绩。许振超的事迹对我们的启迪是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奋发的精神能催人奋进 B.精神不是万能的,意识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C.知识决定个人的命运 D.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拥有不懈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有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毅力和勇气,使得许振超创造出了“超人”的业绩,这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奋发的精神能催人奋进,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而不是强调精神不是万能的,意识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B不符合题意。C:知识不能起决定作用,C错误。D: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A。 19.在治理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却在费尽心思地植树造林,结果是年年种树不见树。有些地方为种树,超采地下水,影响周围植被。“绿了一线,黄了一片”。这种行为 ①没有发挥意识的作用 ②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③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没有尊重规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①:“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却在费尽心思地植树造林”这说明在发挥意识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却在费尽心思地植树造林,结果是年年种树不见树。有些地方为种树,超采地下水,影响周围植被。”,这说明这种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没有尊重规律,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0.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表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意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过程开始前其结果就已经在人头脑中观念的存在着了,这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A说法正确;B是唯心主义观点;CD与题意不符。 21.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论上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题中材料“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D符合题意。A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说法均正确,但均不是试题主旨,AB排除。C:材料并未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下列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永远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认识的关系。①:真理不是永远不变的,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①错误。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②错误。③④: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 2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条件性 D.无限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真理是客观的,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选A。 24.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A.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存在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D.认识具有无限性,需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认识的无限性、真理与谬误、量变和质变。A:材料没有体现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存在的,A不符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不符合题意。C:材料不是反映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C不符合题意。D:题中的两个“没有推翻”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需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5.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主观臆造的联系 ④真实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其中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没有实践的参与,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有实践的参与,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主观臆造的联系并不是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真实的联系与实践之间并没有关系,故排除。 26.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态系统支持,经济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可能受到破坏。同样,没有生态安全,国家的国防与军事安全也难以保障。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A:材料未涉及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A不符合题意。B:材料不是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不符合题意。C:材料反映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与国家的国防、军事安全的联系,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符合题意。D:试题要求的是辩证法角度,“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属于唯物论范畴,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7.下列说法中,反映矛盾双方转化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失败是成功之母 【答案】D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矛盾。矛盾双方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失败与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反映了题意,所以选择D。 28.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不会改变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D 29.“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答案】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主要矛盾。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说明做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告诉我们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B符合题意。 30.2018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指出,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测否定中非合作的显著成就!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民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③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④中非合作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联系、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测否定中非合作的显著成就!习近平主席这一诊断表明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人民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与材料无关,排除;中非合作必须坚持从中非的客观实际出发,不是从中非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31.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9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机长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冷静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次重大灾难的发生。这表明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有全局观念 ②“冷静”的心态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主观与客观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面对突发事件,机长冷静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次重大灾难的发生,这表明“冷静”的心态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故②正确;四川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9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而险些酿成大祸,这说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故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没体现整体对部分的作用,故①不符合题意;主观依赖于客观,客观不依赖于主观,二者不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故③错误。故选D。 3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需要 ①坚持系统优化方法,健全管理体制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更大的决心打赢硬仗 ④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精准扶贫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表明“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需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精准扶贫,坚持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健全管理体制,题肢①和题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肢②表述错误,排除;题干主要反映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没有反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解答时注意运用学科知识,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统一的原则。 33.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辩证的否定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C: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C正确。A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AB不符合题意。D:辩证的否定观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4.之所以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事物是变化无常的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之所以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不是无常的。故本题答案选C。 35.2018年9月,英国《泰晤士报》撰文指出: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正威胁着世界已经形成的贸易体系,给各国带来一些麻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各国与美国的共同努力,美国会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世界贸易体系会更加合理。从辩证法角度,这表明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中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①:试题要求辩证法角度,“世界统一于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①不符合题意。②:试题要求辩证法角度,“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属于认识论范畴,②不符合题意。③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中”反映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反映了事物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 36.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具有能动性,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本题以北方某县的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北方某县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两个层次: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物质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正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的反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基本特征?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生根据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具有能动性,具有社会历史性。 37.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3点倡议,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大、阻力搞小,就应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要,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1)中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品牌发展严重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品牌是连接需求与供给的桥梁和中介,推进品牌建设,能促进经济向“高精尖”转型,可以说,品牌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目前,我国急需通过自主创新来树立国际化品牌,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增加高品质消费品的供给,打响品牌知名度。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为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目前我国必须把品牌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②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树立创新意识。我国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树立国际化品牌,打响品牌知名度。 【解析】本题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盛况及中国的品牌情况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根据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为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出两点建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五个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否定、创新。结合试题情境和试题设问确定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矛盾的作用、发展的普遍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主要矛盾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必须把品牌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②发展的普遍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树立创新意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国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树立国际化品牌,打响品牌知名度。 三、探究 38.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2周年。22年来香港人民普遍尊重事实,拥护党和国家的决定,认同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离不开。而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罔顾事实,大肆发表不当言论,在香港大肆破坏法治和社会秩序,甚至演化为极端暴力犯罪,严重威胁到香港的稳定和市民的安全。 (1)香港人民和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的言论和行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 (2)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罔顾事实的言论和行为,违背了联系的什么特征?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指出,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拼出来的。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试验场,在“先行先试”中占得发展先机。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3)依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香港发展之路的认识。 【答案】(1)分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2)联系是客观的,是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少数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罔顾事实的言论和行为,违背了这一点。 (3)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的打拼,使得香港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坚持个性与共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国家好,香港才会更好。 【解析】本题以香港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香港的发展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香港人民和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的言论和行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知识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根据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分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罔顾事实的言论和行为,违背了联系的什么特征?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指向的是创新的意义,因此结合材料分析,考生可从联系的客观性角度分析作答。知识角度:联系是客观的,是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少数少部分激进暴力分子罔顾事实的言论和行为,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香港发展之路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需回顾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五个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否定、创新,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知识角度:联系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 联系的普遍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国家好,香港才会更好。 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的打拼,使得香港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坚持个性与共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