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案(全国)

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讲备考】‎ ‎1.本专题的复习要把握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条线索。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复习,要把握“一个主体”“两个规律”“三对关系”。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复习,要把握其内在的逻辑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分析。‎ ‎2.两条主线:围绕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条主线展开。‎ 一个主体:人民群众。‎ 两个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对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三个层次:人生价值观。‎ ‎(1)是什么:价值观的内涵、人的价值的内容。‎ ‎(2)为什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3)怎样做: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讲重点】‎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消失,只能由社会存在的状况及其变化发展来说明 坚持实践的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③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3.社会历史的主体 基本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民群众 的含义 ‎ 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 的地位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的作用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人生价值观 ‎1.是什么(人生价值)‎ ‎(1)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为什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怎么做(实现人生价值)‎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哲学依据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2)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群众利益是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的体现。‎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维护群众利益是党员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讲典例】‎ 考点一 社会历史观 ‎ 例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①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是错误的;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举一反三】(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1)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C ‎【解析】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B和材料无关;‎ D的说法错误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目的,正确答案是C。‎ 考点二 价值观、人生观 ‎ 例2.(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30)2016年年初,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谣言、暴恐、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的网站,这一净网行动的哲学依据有 ‎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确定④的说法错误,因为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排除BD,③必选;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所以①和材料无关,不选,正确答案是C。‎ ‎【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9)2016年新学期开始,浙江多所大学的学生社团共同发起了“蚂蚁助学计划”,发动大学生每月捐出2元钱,50个大学生组成一个“蚁窝”,资助一个蚂蚁宝宝(贫困地区小学生)。三月份,他们已经用875位大学生的捐款,资助了安徽省17名“蚂蚁宝宝”。这些大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 ‎ A.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B. 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C. 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答案】D ‎【举一反三】(2016年高考上海卷27)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2016年2‎ 月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引力比的探测汇集了全球几代科学家的心血,他们用探索和坚守向世人展示了科学研究应有的精神,也告诉我们,人生的社会价值是 A.发挥自身潜能为社会做贡献 B.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 C.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尊和自强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答案】A ‎【解析】他们用探索和坚守向世人展示了科学研究应有的精神”体现了人生的社会价值在于为社会做贡献,故A符合题意;科学家的探索不是义务,材料没有涉及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故B和题意不符;在实践中体现自尊与自强是实现社会价值的一个途径,本身不属于人生的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不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故选A。‎ ‎【讲方法】‎ ‎1.已混全锁定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4.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6.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7.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8.客观条件是制约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2.对策、措施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题型综述】‎ 这一类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主要对策”、“应该如何做”等词语来进行设问,回答的是应该怎么做,如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设问前面多有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背景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泛泛地罗列、背诵知识或政策内容。从能力角度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都给出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考查分值一般在12分左右。‎ ‎【巧思妙解】‎ 一、抓主体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 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 ‎(1)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2)从材料中找措施。‎ ‎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3)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 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