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思想政治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袁隆平和超级杂交水稻、李振声和远缘杂小麦、李登海和紧凑型杂交玉米……近年来,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品种,截至目前,全国选育农作物品种4万多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达到2.7万个,位居世界第一。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曲线(S和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能正确反映发展农业科技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D:材料中,全国选育农作物品种4万多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达到2.7万个,位居世界第一,说明了发展农业科技使我国粮食的供给量不断提升,本项符合题意,D正确。‎ A:本项意味着粮食产量的降低,不符合题意,A错误。‎ - 19 -‎ B:本项说明粮食的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本项说明了粮食的需求量降低,而供给量不变,不符合题意,C错误。‎ 本题选D项。‎ ‎2.政府消费券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即以财政收入作为背书,向全民或特定群体发放特定形式(非现金且限定用途)的消费补贴。今年以来,济南、青岛、济宁、威海、临沂、潍坊等市已先后启动惠民消费券的发放,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政府发放消费券( )‎ ‎①是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提振消费的一种形式 ‎②旨在提高全民收入水平以实现内需回补 ‎③可以通民购买力提高社会的总需求 ‎④是在透支未来消费,不能转化为消费潜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3.自2019年8月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增加了5年期LPR报价,每月20(遇节假日顺延)公布一次,实际上取代了贷款基准利率。近几个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有所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下列对LPR改革产生的影响路径表述正确的是( )‎ A. LPR下调→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刺激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B. LPR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差进一步缩小→商业银行利润缩减 C. LPR下调→降低刚需购房群体房贷成本→激发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活力 D. LPR下调→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并不会刺激商品价格全面上涨,A传导错误。‎ B:银行存贷款利率差缩小,商业银行利润不一定缩减,B传导错误。‎ C:LPR下调,有助于降低刚需购房群体房贷成本,刺激购房消费,而不是激发房地产市场的投资,C传导错误。‎ D:LPR下调,将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减少贷款成本,降低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D传导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 19 -‎ 传导效应类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影响传导路径;一类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传导路径。其解题思路是:1、确定一个传导源,弄清传导源的内容或表现。先要确定传导源产生的“第一波”影响是什么,根据“第一波”推断以后的连锁反应。2、各传导环节之间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构成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且传导链不能断裂,上一环和下一环不能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选项要排除。3、根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排除“因果关系明显错乱”的选项。4、确定传导的结果必须和题干相符合。‎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说明( )‎ ‎①我国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 ‎②第三次分配已成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 ‎③第三次分配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主要靠市场机制推动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第三次分配与弥补第一、第二次分配不足作用,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等,这表明我国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①符合题意。‎ ‎②:第三次分配属于分配方式,已成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②正确。‎ ‎③:第三次分配的目的缩小差距,注重公平,而不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错误。‎ ‎④:第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主要靠道德、精神的力量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在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后,进入以降税率为主的增值税深化改革。2017年,取消13%档增值税税率,将四档税率改为三档税率。2018年,降低17%税率和11%税率1个百分点,改革后的增值税适用税率分为16%、10%和6%三档。‎2019年4月1日,进一步分别降低16%税率和10%税率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改革后的增值税适用税率分为13%、9%和6%三档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适度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 19 -‎ ‎②优化税种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加强宏观调控能引导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④深化增值税改革可以让企业分享政策红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适度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①排除。‎ ‎②:优化税种结构不一定能够有效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因为增加税收收入还涉及税种、税率等问题,②符合题意。‎ ‎③:加强宏观调控能引导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不一定能使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③符合题意。‎ ‎④:“深化增值税改革可以让企业分享政策红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④排除。‎ 故本题选C。‎ ‎6.为推动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破解区色事工作程民生难题,某市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建,创社区工作新“红色议事厅”机制。下图为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由此可见( )‎ ‎①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②创新民主实践形式可以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③人大代表通过质询权对居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 ‎④涉及居切身利益的事情应由红色议事厅讨论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 19 -‎ ‎【详解】①②: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建,创社区工作新“红色议事厅”机制,因为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新民主实践形式可以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的对象是政府等机关,而不是居委会,③错误。‎ ‎④:社区大事居民定,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应由居民大会讨论决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质询权:所谓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2.居民自治的内容:居委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民主协商);社区大事居民定;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3.基层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7.编纂民法典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件大事。‎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 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0年1月26日 对于上述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良法内容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以良法保障善治 ‎②民法典的编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制定宪法、民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④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19 -‎ ‎【解析】‎ ‎【详解】①④:将《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通过信件提出意见,这体现了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也说明良法内容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以良法保障善治,①④符合题意。‎ ‎②:2010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②错误。‎ ‎③:材料反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但全国人大常委会不能制定宪法、民法及其他基本法律,这些应由全国人大制定,③错误。‎ 故本题选B。‎ ‎8.‎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由此可见( )‎ ‎①生物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②生物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加强合作 ‎③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总体国家安全观 ‎④我国重视生物安全有利于更好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因为生物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重视生物安全有利于更好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能体现生物安全是否是全球性问题,是否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加强合作,②排除。‎ ‎③:材料未涉及外交问题,也就未体现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排除。‎ 故本题选B。‎ ‎9.下面是新华网‎2020年2月23日刊发的两张图片。‎ - 19 -‎ 这带给我们的思考是( )‎ ‎①和谐医患关系得益良好家风,应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新时代要赓续传承 ‎③要发挥大众传媒最大限度穿越时空的优势,大力传播传统礼仪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医者心怀仁心,患者心有感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说法有误,①排除。‎ ‎②④:不同时期的小患者,不同时期的医者,传递着中华传统美德,传递着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新时代要赓续传承,也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医者心怀仁心,患者心有感恩,②④符合题意。‎ ‎③:传统礼仪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辩证对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意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未来,当我们漫步其中,通过长征传奇历史的再现,就能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也能更深刻体悟到自身肩上的重大责任。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 )‎ ‎①传承革命文化和精神,凝聚时代发展力量 ‎②唱响时代英雄赞歌,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发掘长征文化的价值,继续高举奋斗旗帜 ‎④引领共同价值追求,推动人类文化交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 19 -‎ ‎【解析】‎ ‎【详解】①③:“感受到先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也能更深刻体悟到自身肩上的重大责任。”启示我们传承革命文化和精神,凝聚时代发展力量,发掘长征文化的价值,继续高举奋斗旗帜,①③符合题意。‎ ‎②:庆祝民族节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②错误。‎ ‎④:材料阐释的是对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不是阐释引领共同价值追求,推动人类文化交融,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某地海边矗立着两座石像,造型生动,设计精巧,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是,它们原本只是海边一块块不起眼的粗砺原始的乱石而已。这表明( )‎ ‎①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②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随机创造出新联系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人们将粗砺原始的乱石加工成造型生动,设计精巧的石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体现了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也反映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在“随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②排除。‎ ‎④:创新意识是主观的,不能成为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错误。‎ 故本题选B。‎ - 19 -‎ ‎12.病毒学专家称,接种疫苗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方式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模拟感染提高人体对入侵病毒的免疫力,一支疫苗的诞生,最少要经过四个阶段:‎ ‎☆从患者身体中提取病毒样本。‎ ‎☆分离病毒,制成疫苗传统疫苗是选最合适的病毒经过灭活、减毒等处理制成疫苗;而核酸和病毒载体类疫苗则通过对病毒基因测序,找到关键靶点,将蛋白或它的某一部分制成候选疫苗。‎ ‎☆动物实验。首先为试验动物注射疫苗并进行观察、抽血检测,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过关后,还要做动物保护试验,用活病毒攻击注射了疫苗的动物,并观察这些动物是否会被感染。‎ ‎☆在确保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及安全有效后,可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门申请开展临床试验 下列对一支疫苗的诞生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才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科学实验与真理应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社会性,可以推动人类揭示自然界之谜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一支疫苗的诞生,最少要经过四个阶段”,没有阶段都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这说明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才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①符合题意。‎ ‎②:科学实验属于实践,真理属于认识,应该是真理与实践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而不是思维与存在具有社会性,③排除。‎ ‎④:从疫苗研制的过程可以看出,要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要推广应用,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明确了任务目标,指明了落实路径。这表明( )‎ - 19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改革应着眼于事物关键部分,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革经济基础方能适应环境治理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①符合题意。‎ ‎②: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明确了任务目标,指明了落实路径,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②符合题意。‎ ‎③:改革应着眼于事物整体,而不是着眼于所谓的关键部分,③错误。‎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应变革上层建筑方能适应环境治理需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之所以要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 )‎ ‎①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④我们获取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劳动教育对人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 - 19 -‎ ‎②④:材料反映之所以要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因为我们获取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②④符合题意。‎ ‎③: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劳动,而不是劳动教育,③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前提。第二,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三,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的劳动实践。‎ ‎15.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中欧关系经历近半个世纪风雨考验,正日趋全面、成熟和稳定。‎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为历时3年多的脱欧历程划上句号。多年来,英国一直以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国际贸易、外交事务和全球治理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英国对欧盟进口的贡献率高达14.5%,对出口的贡献率达11.6%。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英国脱欧( )‎ ‎①会削弱欧盟整体经济实力,影响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②会重创欧盟作为最大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迟滞欧洲一体化进程 ‎③不会影响中欧在维护国际规则、多边主义等方面拥有的重要共识 ‎④会使中欧互补优势丧失,影响在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英国一直以欧盟成员国身份参与国际贸易、外交事务和全球治理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这说明英国脱欧会削弱欧盟整体经济实力,影响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①符合题意。‎ ‎②: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②排除。‎ ‎③:不会影响中欧在维护国际规则、多边主义等方面拥有的重要共识,故③正确。‎ ‎④:材料未涉及中欧互补优势,材料未涉及数字经济,④排除。‎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2019年,新基建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20年,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 19 -‎ 材料一 新消费和新基建具有相同的“数字”机理和“智能内核”。在线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零售等新消费业态依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大量绿色智能产品。而新型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方面内容,与信息智能技术紧密关联,具有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等特点。加快推进“新基建”,就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 材料二 新基建的“新”,不应仅仅指的是新兴产业的“新”,只要能够发掘出基建领域的新增长点,便能够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但需注意的是,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市场化,像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是新基建的深度参与者。以‎5G为例,既有以四大运营商为代表的国家队,也有华为和BAT这样的行业巨头。这些市场化主体既有资金实力,又有技术支撑,有些甚至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基建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 ‎(2)有人认为,新基建比传统基建门槛更高,推动新基建只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新基建具有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等特点,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可以升级“新消费”,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 - 19 -‎ ‎(2)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更容易满足新基建在科技、资本等方面的门槛要求,可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动新基建,增强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同时,发展新基建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形成推动新基建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基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新基建”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基建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抓住设问的关键词:新基建,由此联系材料可从新基建的特点展开分析,可从消费、就业、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新基建比传统基建门槛更高,推动新基建只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这一观点加以评析。考生可对该观点分层次分析:推动“新基建”需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此处可结合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分析;推动“新基建”除了需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还需要什么?处处可联想市场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分析;最后从两个“毫不动摇”上总结说明。‎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此类试题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要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材料+观点(核心)+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或者观点(核心)+材料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进行回答。‎ ‎17.‎ - 19 -‎ 云南省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州之一。面对纷繁复杂、如大山般沉重的脱贫任务,怒江州选派了驻村扶贫工作队257支,涵盖了全州255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235名村(社区)第一书记全部由科级以上干部担任。1611名处级科级后备干部、涉农部门专业技术干部、有乡镇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有驻村工作经验的干部、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五类干部”驻村作战,确保最强力量到一线实战攻坚、发挥作用,围绕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整治、易地扶贫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走进怒江峡谷任何一个村子,都能看到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把汗水洒在山前村后,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大批群众走出大山、进城入镇,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明显转变。‎ 通过不懈努力,2019年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6.78万人降到4.43万人,贫困率由56.24%降至10.09%,贫村由249个降至80个,独龙族、普米族已率先实现整脱贫,全州已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怒江州驻村工作队是如何助力该州脱贫攻坚的。‎ ‎【答案】发展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贫困治理能力;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脱贫技能,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云南省怒江州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明显转变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怒江州驻村工作队是如何助力该州脱贫攻坚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思路,先阐释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再从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党群关系、思想观念、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党员的作用、民族原则。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18.山川异域,风雨同天。病毒没有国界,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场严斗争。‎ - 19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尽全力协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初,联合国启动由世卫组织领导的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参与单位包括世卫组织、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民航组织、世界粮食计划暑、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秘书处等。危机管理小组机制帮助世卫组织将重点放在卫生应对上,其他机构积极利用其专业知识应对疫情对社会、经济和发展的更广泛影响。‎ 中国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以巨大代价换来人类与病毒斗争历史中的一笔贵经验财富,用中国速度为全球作出防疫准备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撑起了控制疫情蔓延的坚固防线。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包括派遣专家团队、医疗物资、经验分享等在内的重要援助。同时,开展机构之间、专家之间在检测、诊疗救治、医药研发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了应对能力。‎ ‎(1)结合材料,分析联合国启动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责任和担当的。‎ ‎【答案】(1)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启动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利于引领国际社会及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构建沟通、联结的平台和框架,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和应对措施建议,凝聚全球性大合作、大团结的合力。‎ ‎(2)果断采取措施,努力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竭力阻止疫情全球扩散;开展抗疫多边合作,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支持其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技术与物资并重、援助与合作并举的合作方式,共同提升应对能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联合国抗疫表现以及中国的抗疫成果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重大国际现象的认知水平,考查考生知识材料整合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 - 19 -‎ ‎)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联合国启动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试题设问主体是联合国,考生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联合国的性质、联合国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启动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利于引领国际社会及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构建沟通、联结的平台和框架,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和应对措施建议,凝聚全球性大合作、大团结的合力。‎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责任和担当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信息中提炼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以巨大代价换来人类与病毒斗争历史中的一笔贵经验财富,用中国速度为全球作出防疫准备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撑起了控制疫情蔓延的坚固防线。”,提炼答案要点:果断采取措施,努力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竭力阻止疫情全球扩散。②材料信息:“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提炼答案要点:开展抗疫多边合作,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支持其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领导作用。③材料信息:“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包括派遣专家团队、医疗物资、经验分享等在内的重要援助。同时,开展机构之间、专家之间在检测、诊疗救治、医药研发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了应对能力。”,提炼答案要点:坚持技术与物资并重、援助与合作并举的合作方式,共同提升应对能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19.‎ - 19 -‎ 然而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在这种情形之下,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即是说,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到了这种时候,人们对于在某一发晨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3-294页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论述的理解。‎ ‎【答案】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科学条件、技术条件等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客观事物的正确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节选)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文献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述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分析,从中获得解题的知识角度,从原定的思想……、实践的失败及其归因分析,可联想认识的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实践的水平等方面结合试题材料分析作答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答题知识角度的确定。考生需认真阅读材料,从中发现解题的知识角度,然后细化知识要点,分析作答。作答时,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族的博大智慧”。某班同学以“中医药学如何守正与创新”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 - 19 -‎ ‎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灵之苦。”《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责于人。”中医强调医乃仁术,不仅是治病的医道,更是治人的医道,其中所蕴含的厚重人本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发掘和发扬光大。‎ 材料二 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核心,就在于中医药学思的规律。中医药学思维的特征可用一个“和”字概括。这既包括形神中和、气血中和、脏腑中和,也包括天人中和、人我中和、人物中和。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独具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学讲究调和致中,如果失调就会生病,治病就是把失调的状态调到中和、平衡的状态。受理调平的“中和观”等中医理念,既可用于临床,以“中国式办法”利于救死扶伤,亦可用于治国理政,以“中国式办法”利于民富国强。所以,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实践的最好范例。‎ ‎(1)“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实践的最好范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医药学思维重要特征“和”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可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原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180字左右。‎ ‎【答案】(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学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中医药学蕴含着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的优秀中医药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医药学立足社会实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答题角度:可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联系的多样性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撰写。‎ 答案示例:‎ 中医药学思维“和”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药学思维中,形神、气血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失调就会生病。中医药学讲究调和致中,以及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就是将人体失调的状态调到中和的状态,实现气血中和、脏腑中和,促进身体健康。‎ - 19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班同学开展“中医药学如何守正与创新”为议题的探究学习为背景,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问题进行考查。‎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实践的最好范例”观点加以说明。设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 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整合答案。依据材料“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独具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学讲究调和致中,如果失调就会生病,治病就是把失调的状态调到中和、平衡的状态。受理调平的‘中和观’等中医理念,既可用于临床,以‘中国式办法’利于救死扶伤,亦可用于治国理政,以‘中国式办法’利于民富国强”,考生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医药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给当代中国发展和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中医药学能够立足社会实践,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角度进行阐述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医药学思维重要特征“和”的理解。设问属于论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生答题时要紧扣题目要求,对中医药学思维重要特征“和”的理解进行论述,论述要合乎逻辑,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可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等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1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