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2.1871年4-5月的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维护劳动者利益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3.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旨在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武力        B.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C.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D.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4.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土地革命的进行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5.1937年,中国共产党把设在西安的“红军联络处”改为“办事处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又改为“革命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上述变化有利于 A.协调国共合作抗战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促成国共合作实现    D.积聚城市革命力量暴动 ‎6.“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 ‎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直接促成了两岸的通航和通商 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 ‎8. “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9.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欧欧各国已摆脱美国的控制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D.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 ‎10.2005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废除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农业税源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1.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草市      B.夜市    C.晓市       D.街市 ‎1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C.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D.民族资本相当发达 ‎13.“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14.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①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②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6.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 ‎17.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D.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18.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 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19.据记载:“在罗斯福的号召下,250万失业青年参加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他们从南边的得克萨斯州,一路种树,一直种到加拿大的边界。”上述现象有利于①维护社会秩序②调整劳资关系③改善生态环境④缓解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21.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 ‎22.2014年9月28日新闻联播:“如今的中国,每一秒钟全国就有一家民营企业注册成功,每一秒钟,民营企业的投资就增加90万元,每一秒钟,一千万家服务业企业就能创造出4亿元GDP。”与材料中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3.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图中空格处依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银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24.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下列对“路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各成员国已实现贸易自由化②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③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④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下图为经济全球化形势示意图,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B.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 C.全球化拉大了穷国与富国的差距      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分)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4分)‎ ‎ ‎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5分)‎ ‎ ‎ 材料三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2分)‎ ‎ ‎ ‎27.(13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4分)‎ ‎ ‎ 材料二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 ‎ 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入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5分)‎ ‎ ‎ ‎28.(13分)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1) 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 ‎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2) 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并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  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坯房;而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 (1)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3分)‎ ‎ ‎ ‎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机器工业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 ‎ 材料二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 ‎(2)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4分)‎ ‎ ‎ 材料三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怎样“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3分)‎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A B D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A B B C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 ‎ ‎ ‎ ‎ ‎ ‎ ‎ ‎ ‎ 答案 A D A C B ‎ ‎ ‎ ‎ ‎ ‎ ‎ ‎ ‎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分)‎ ‎(1)原因:二战结束,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势力膨胀,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对立。(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含义: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2分)‎ 表现:西欧、日本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3分)‎ ‎(3)说明: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27.(13分)‎ ‎(1)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分)‎ ‎(2)因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值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也减轻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3)观点: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面临危机。(2分)‎ 论证:封建经济虽然发展,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封闭落后;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程朱理学僵化。(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28.(13分)‎ ‎(1)特点:源于西方侵略;移植西方文明;与救亡图存相结合。(3分)‎ 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受外国资本影响;促成实业救国思潮。(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2)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2分)‎ 原因:帝国主义的包围;苏联工业基础薄弱;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形成。(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3)历程:通过“三大改造”、工业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确立改革开放总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13分)‎ ‎(1)原因:工业革命;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原料;贸易保护政策。(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4分)‎ ‎(2)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意义:有利于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分)‎ ‎(3)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国有企业比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