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两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纸上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答 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A.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 B.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 D.推崇“立贤而不立长"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则出现了“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 要闹粮荒"的情况,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 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 之际的思想家 A.主张君权神投思想 B.思想受时代所局限 C.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4.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了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 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发展促进科学进步 D.科学观念逐渐推动人文精神 5.20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 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 -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这反映出,早期维 新派 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 B.与洋务派之间毫无渊源 C.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错位 D.从洋务派当中分化而成 6.20世纪初,女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几十年间中国女性走出闽阁,走向学校和职场,获得了独立 和解放的可能。而这--变化在上海这些近代大都市尤为剧烈和多样。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 因素是 A.西方宗教的传人 B.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步发展 D.封建传统礼教的彻底崩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这一.规定意在 A.彰显主权在民的理念 B.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C.有效减少决策的失误 D.增强民众法律意识 8.“边界旗帜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力量的顽强,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 治运动上有重大意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C.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9.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据此可知,两者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认为中国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对近代文明有相对深刻的了解 C.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D.认为应缓和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 10. 1952年的院系调整以华北、华东、中南为重点,实行全国一盘棋。 通过院系调整,绝大多数省份都设有一所综合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校。当时的院系调整 A.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服务 B.优化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 C.建立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D.改变了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局面. 11.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 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 这一-“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出台的背景是 A.建设时期总路线的出台 B.中共八大的成功举办 C.一五计划工业国的建成 D.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12.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贯彻这-方针,并根 据这一方针的精神总结以往的工作,尖锐批判文艺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表明“双百方 针” A.引发了文艺界的混乱 B.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 C.推动了文艺科技发展 D.在贯彻过程中遇到困难 13.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司法助理查尔斯.阿什曼曾说:“美国提出强烈抗议,坚 决主张两个中国代表团都应在这个国际机构中占有席位。”与材料有关的事件是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 C.中国重返联合国舞台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4.下表为1990-2000年部分美国经济数据。这--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新经济的出现 D.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 15.“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 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 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这种文学风格属于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实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规范古代(中国)朝贡体系 实则就是“华夷分治论”。从先秦时期直到清朝,(中国) 虽然统辖华夷两部分,唯其对华夷的统治方式则截然不同。“华”为中国直辖领土,划归郡. 县统治且为义务上贡,“夷”为中国周边领地或国家,实行政权自治,厚往薄来。对“华”实行实效“管辖领有论”,对“夷”则普施以“不治治之论”。亲者法治,疏者礼治;愈亲愈治,愈疏愈不治;半亲半疏者,则行以“不完全以不治治之”。 材料二欧关《国 际法》的秩序原理,基本上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建. 立在近代以来以国际法人(国家)为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上,用以规范西方世界的国际秩序。 不过,从此主权国家也就成为列强对外扩张的利器,因为只有与西欧界定下的国家要素一致 者才是国家,其余的都是无主地,占有之,殖民可也。因此,十九世纪的西欧国家,对外在资 本主义经济不断向海外扩张之下,欧洲国际体系透过殖民(军事)侵略,遂渐膨胀成为全球 体系。 ——摘编自张启雄《中西方国际秩序原理的差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朝贡制度的特征。(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与古代中国在处理外交关系模式上 的不同之处。(4 分) 1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一般是两 条腿走路,一是自身的演进,二是从外界吸收接受。 文化发展,就好像一条河流,自源头一路往下滚流,沿途条条小水流前来汇合,然后成为滔滔 滚滚的大江。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归纳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8.(10分)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就有过并肩战斗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现了中朝两 国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后的辉煌一抗倭援 朝] 材料一( 明朝)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朝鲜),八道糜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 之财,凭圣朝之力,天兵之威,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 流贼(后金)之变,未必不如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 ——《仁祖实录》 [新生的巩固一抗美援朝 ] 材料二朝鲜战争是继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一场时间较长、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性战 争。这场战争虽限于朝鲜半岛,但参战国家很多,影响波及世界,实际上这是当时东西两大 阵营的一次全面对抗,远远超出局部战争的范围...周恩来就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朝鲜战场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 世界性的。”参加朝鲜战争还使中国成为更成熟、受人尊重的国家。朝鲜战争给美国的决策 者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对后来美国在远东的行动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从此美国 和中国再也没有卷入重大战争。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廷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5分) 19.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建立前夕 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立了“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此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六个五年计划 (1976- -1985 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占5.2%..-.纺织、食品和其他工 业所占比重不及15%...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 宪制,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英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超出了欧洲其他国家。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充裕的农产品,而且 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在英国,棉织品需求旺盛,获利丰厚;新兴的棉纺织业几乎不受行会约 束,形成了自由竞争,技术革新的要求十分迫切。棉纺织业等轻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冶铁业、 采煤业、交通等行业与领域的技术革新。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工业化初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关系》 提取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并运用所学的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D B B A C B D B C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10分) (1)特征:历史悠久;(1分)具有较强的政治隶属性和等级性;(1分)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其存在的物质基础;(2分)以不干涉朝贡国内政与和平主义为原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不同之处:近代西方国家主要是依靠殖民体系来维持,而中国古代的朝贡关系则是通过和平主义方式进行;(2分)近代西方国家以经济掠夺为目的,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具有互利性。(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特征:由“华”“夷”可知有较强的政治隶属和等级性;由“厚往薄来”可知双方有一定的贸易关系;由“政权自治”可知以和平主义为原则。 (2)由“欧洲国际体系透过殖民(军事)”可知其是非和平的,具有侵略性与掠夺性。而中国则相反。 17.(10分) 示例: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2分) 论证: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之后,以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继承儒家思想的仁、礼、德政、义利观等内容,既注重自身修养又强调社会责任,使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儒家学者也不断吸取其他派别的思想,包括法家的法治思想、阴阳五行家及黄老之学的天人感应、神权、君权、顺应天命等思想。同时儒家也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如佛教的思辨思想,不断构建儒学体系。 综上所述,儒学在横向和纵向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8分) 18.(10分) (1)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明朝财政的紊乱,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促进了后金(清朝)的崛起;间接地导致明朝灭亡;奠定了东北亚地区200余年的和平局面。(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两点得4分,答三点得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保卫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为世界人民树立起了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典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两点得4分,答三点得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10分) 示例一: 观点: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2分) 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迫切需要加强国防建设;中央制定方针政策并行政推动;借鉴苏联经验。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的方针,使国家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体系。(8分) 示例二: 观点:英国从农业、轻工业发展开始,逐步向重工业扩展。(2分) 说明:英国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的行政推动;农业革命提供大量劳动力、原材料和国内市场;棉纺织业等轻工业获利快、利润丰厚且不受行会约束;英国掌握世界霸权,海外市场广阔。英国的工业化道路使英国走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8分) 示例三:中英两国工业化道路不同的原因。(2分) 说明:综合示例一、二。(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