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许倬云曾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家族主义关系破裂,家族纽带瓦解引起的社会流动”。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宗法观念已经消亡 B. 血缘政治逐渐瓦解 C. 地方势力日益增强 D. 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家族主义关系破裂,家族纽带瓦解引起的社会流动”表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贵族政治逐渐发生变化,故答案为B。宗法观念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势力,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出现中央集权制度,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载:“(唐)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牍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此所以判也。”这说明唐代 A. 科举制标准日益公正公平 B. 行政权与司法权归于吏部 C. 注意考察官吏的实践能力 D. 建立了官员腐败防范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得出唐朝吏部选人,取州县案件让被选之人进行试判,从而来考察官吏的实践能力,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提现出科举制的公正公平问题,排除A。材料是官吏任命前的考察,不是体现行政权与司法权归于吏部,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防范官员腐败机制,只是考察官吏的能力问题,D错误。‎ ‎3.北宋节度使在权力方面比唐朝小,但职衔更高、待遇更丰厚,如宰相带节度使职衔者与地方节度使的俸禄明显高于不带节度使职衔的宰执。节度使作为荣誉被赏赐给宗室、元老旧臣,也被授予给那些在边疆重地手握重兵积极维护北宋王朝统治的将领。据此可知,北宋节度使的设置 A. 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B. 利于提高中央权威 C. 位高权重威胁中央 D. 利于巩固北宋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宋代的节度使除了授予宗室和元老旧臣还被授予手握重兵的将领,并且待遇非常丰厚,主要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即为巩固宋朝统治服务的,故答案为D。节度使的设立并不一定能保障边疆的安全,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节度使的设立提高中央权威,排除B。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的节度使权力较小,不足以威胁中央,C错误。‎ ‎4.《南京条约》第一款规定:“嗣后大清大皇帝与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在此条款中,“persons and property”是一个法律术语,意为“人身与财产(权)”,却被译为“身家”。英方如此翻译意在 A. 使清政府乐于接受 B. 表达对中国的友好 C. 建立中英和睦关系 D. 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闭关锁国的清朝时期,“人身与财产(权)”这一法律术语,是不容易理解的。而身家,在中国可以指家产、身份、地位、家庭出身等意义非常广泛,不但包含了“人身与财产(权)”,还可以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故答案为A。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英南京条约》是屈辱的条约,建立的是不平等关系,C错误。材料内容不是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让政府乐于接受,排除D。‎ ‎5.下面漫画作品名为《革命歌声》。漫画中一农民正手举锄头“锄”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帝国主义吓得趴在地上,军阀倒在他身上作惊恐状。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漫画中“锄列强,倒军阀”联系所学可知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为目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属于国民革命,故答案为C。辛亥革命没有反帝,五四运动没有反对军阀,抗日战争没有打军阀,故排除ABD。‎ ‎6.1938年6月,国民政府制定《沦陷区教育实施方案》,指出应采用一切办法维持各级教育以延续文化生命,派驻敌后的教育督导员须“忠贞而勇敢”,要积极鼓励师生从事抗日的宣传与组织。这一措施旨在 A. 推动国民教育发展 B. 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 C. 激发民族抗战意识 D. 促进沦陷区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派驻敌后的教育督导员须‘忠贞而勇敢’,要积极鼓励师生从事抗日的宣传与组织。”可知要积极宣传抗日,目的是激发民族抗战意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答案为C。材料的主旨是激发抗战意识,而不是推动国民教育发展。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建设问题,排除D。‎ ‎7.‎1949年7月19日,邓小平在信中写道:“我们提出的外交政策的‘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邓小平这一言论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对华采取孤立政策 B. 独立自主外交的需要 C.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进行 D. 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1949年7月19日”很容易推断出当时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即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故答案为D。 ABC都是在建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8.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 A. 实行多党执政方式 B. 实行包容性的民主 C. 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D. 得到全国人民拥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可以发现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表明是实行包容性的民主,故答案为B ‎。材料没有反映实行多党执政方式、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得到全国人民拥护,故排除ACD。‎ ‎9.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可见,这次会议强调 A. 法制建设 B. 司法独立 C. 人人平等 D. 人民民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可知会议从法制机关的独立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方面强调加强法制建设,故答案为A。材料虽然提到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但是材料主旨是法制建设内容而不是司法独立,排除B。人人平等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人民民主,排除D。‎ ‎10.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A. 始终坚持不结盟的政策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 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与他国的政治合作增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为B。材料没有显现不结盟政策,排除A。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改革开放前的就实行的外交政策,排除C。材料不能表现与他国的政治合作问题,排除D。‎ ‎11.梭伦改革时,有意将某些法律条文含糊化,以使争执双方“既然不能从法律得到满足,结果就总是要由陪审员来裁决,既然每一争执都要提到陪审员们面前,他们也就可谓法律的主人了”。由此可知,陪审法庭的设置 A.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确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 C. 使立法权受到公民的监督 D. 促进了雅典直接民主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陪审法庭的作用非常大,它的目的是要使公民受到最公正和最无私的审判,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法院专制作风的打击,从而促进了雅典民主的发展,故答案为D。A是解负令的作用,不是陪审法庭的功能,排除。材料反映许多问题有陪审法庭来解决,不是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立法问题,C错误。‎ ‎【点睛】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梭伦改革时期及以后),成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产物,其职权也随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而扩大;还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政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陪审法庭的制度设计和拥有的权力合乎雅典人的民主观念。‎ ‎12.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罗马十人立法委员会制订颁行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主要是对王政前后罗马社会习惯的整理编订,同时吸收了一些希腊法律的规定。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是一部成文的习惯法 B. 使平民权益得到保障 C. 剥夺了贵族的司法权 D. 实际具有国际法效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权益,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答案为A。《十二铜表法》是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的权益,而不是使平民权益得到保障,B错误。剥夺了贵族的司法权不符合历史史实,C错误。《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不具有国际法效力,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积极影响,要求对其识记和理解。‎ ‎13.当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以后,阶级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就会通过政党政策和政党利益来委婉、间接地表现出来。最能体现这一政治状况的近代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因政体的不同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符合上述内容,故答案为C。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分开,不符合题意,A错误。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不符题意,B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帝是国家元首也,首相是政府首脑,D错误。‎ ‎【点睛】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14.腓特烈二世(1740~1786年在位)时,军火工业、军需生产成为国王最关心的问题,工商业贸易、农业等部门一切以军队需求为转移。由此可见,当时的德意志 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B. 政府支持垄断组织扩张 C.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D. 军国主义传统十分浓厚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出皇帝最关心的是军火产业,其他行业为军事工业让路,表明德意志崇尚武力的军国主义传统十分浓厚,故答案为D。当时德意志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A错误。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材料没有对比不能显示专制的不断强化,C错误。‎ ‎15.巴黎公社无偿地向粮食供应商提供储存粮食的粮食仓库;采取经济手段来调节食品、蔬菜的价格;采取降低商品价格的经济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 维护农民利益 B. 打击投机行为 C. 注重改善民生 D. 准许商品交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采取经济手段来调节食品、蔬菜的价格;采取降低商品价格的经济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可以看出巴黎公社采取措施解决居民食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措施,发映了巴黎公社改善民生,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农民利益问题、打击投机行为,AB错误。商品交易是符合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D错误。‎ ‎16.下图是俄国国内对“你认为导致十月革命发生的因素有哪些”所做的社会舆论调查(单位:%)。这反映出十月革命 A. 其爆发具有必然性 B. 未得到俄国国内人民认可 C. 其负面评价越来越多 D. 其历史作用得到客观评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调查统计表中的数据得知,绝大多数人认为十月革命发生的因素是“劳动者处境艰难”,人民必然起来反抗,表明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故答案为A。B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显示的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而不是评价,CD错误。‎ ‎17.有学者提出,21世纪不会属于美国、中国、亚洲或者其他任何一方,它将会是没有主宰者的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独立的世界将不会拥有一个引力中心或者全球监护者。这说明当今 A. 美国称霸全球计划破灭 B. 大国强权政治无法推行 C. 世界多极化日益凸显 D. 各种政治力量趋于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它将会是没有主宰者的世界”表明世界不再是一方独霸世界或几方称霸世界,而是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凸显,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美国称霸全球的内容,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强权政治,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发展,D错误。‎ ‎18.北齐规定:“男18岁以上为丁,丁从课役,60岁为老。”而隋朝规定:“男以21岁为丁,58岁为限实行从丁课。”隋朝这一变化 A. 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B.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 推动了农产品商业化 D. 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北齐到隋朝男子从18岁提到21岁,而老的年龄则从60降到了58岁,说明纳税服徭役的成年男子的年龄段缩短,服徭役的时间缩短,表明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增加了,故答案为B。丁课要服徭役和缴纳赋税,所以A表达不全面,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产品商品化,C错误。通过材料内容可以得出是减少政府的赋税收入,D错误。‎ ‎19.据史料记载,明代江西省农民往往“外如石工、缝工、木工”,“非习之不熟者,亦皆以力穑之家,兼营其业”。这折射出明代 A. 政府对经商政策放宽 B. 社会各阶层变动频繁 C. 传统经济政策被动摇 D. 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亦皆以力穑之家,兼营其业”可知明代江西省的农民在耕作之余外出从事手工业工作,折射出农民通过手工业与市场紧密联系,答案为D。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不是经商,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变动问题,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传统经济政策问题,C错误。‎ ‎20.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各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 B. 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C.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不是晚清积极引进外资,而是被迫的,B错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不是在华企业激增的主要原因,排除C。‎ ‎21.近代中国手工业对新式工具的引进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下表是近代中国工场手工业的产值变化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年 ‎1936年 ‎1949年 产值 ‎10.7亿元 ‎19.6亿元 ‎28.7亿元 占全部手工制造业产值的比重 ‎25%‎ ‎30.6%‎ ‎47%‎ A. 传统手工业在近代长期居于主导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不足 C. 采用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必然 D. 近代中国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极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得出新式工具的引进在全部手工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从1920到1949年逐步增加,表明采用机器生产的效益逐步增加,从而促进引进机器生产,故采用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为C。从材料不能看出传统手工业居于主导,排除A。材料没有显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动力问题,B错误。近代中国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极低不符合史实,排除D。‎ ‎22.1952年,国家组织大批农业劳模赴苏联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参观访问,回国后在媒体上以问答方式介绍访苏见闻,具体问题见下表(摘选)。‎ ‎1.集体农庄到底什么样?有多大?谁来管?怎么做活?‎ ‎2.用机器种地到底是怎么个好法?会不会伤庄稼?机器贵不贵?‎ ‎3.干活都用机器,牲口怎么办?有没有人失业?‎ ‎4.集体农庄收的东西怎么个分法?一个庄员一年能分到多少东西?‎ ‎5.庄员病了老了,不能干活怎么办?妇女参加生产,孩子怎么办?‎ ‎6.农庄里有人不好好劳动怎么办?庄员还有没有私有财产?‎ 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 采用有效策略为合作化做动员 B. 民众对苏联的认识充满幻想 C. 建构意识形态以巩固新生政权 D. 工业化深受苏联经验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1952年派农业劳模到苏联参观,对人们对于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疑问进行答疑,让人民打消对公有制的疑虑,为农业合作化做动员,故答案为A。材料“集体农庄到底什么样?有多大?谁来管?怎么做活?”显示是对苏联的农业化认识的疑问,而不是幻想,B错误。材料不是从意识形态来给人们答疑,而是从劳动和分配等角度分析,目的不是巩固政权,而是让人们打消疑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方面,D错误。‎ ‎23.在1982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和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都提到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允许农民对完成交售任务后剩余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这些举措 A. 旨在发展农村乡镇工业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出现 D. 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允许农民对完成交售任务后剩余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让农民可以从事手工业,并将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从而增加收入,自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为B。材料没有提到乡镇工业,A错误。允许农民对剩余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农业上的表现,所以C错误。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方向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4.民国中后期,中式的长袍、西裤、礼帽、皮鞋,外加文明杖,是当时较为时兴的一种男性装束。这反映出 A. 崇尚西方服饰成为时尚 B. 传统消费观的根本改变 C. 西服得到国人普遍接受 D. 传承与变异的服饰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正常的服装搭配是中式的或者西式的,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服饰模式,使很多人不想放弃中国服饰的外在气质,而又紧跟时代潮流,出现了“中式的长袍”加上“西裤、礼帽、皮鞋,文明杖”的服饰变异特征,故答案为D。A表述不全面,崇尚西方服饰,但是又没有放弃本国服装,故A错误。传统消费观没有根本改变,B错误。普遍接受的说法有误,C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两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雅典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过:“在人们的记忆中,希腊城邦涌现出大量卖国、腐败和挥霍无度的政客……”从梭伦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各级官员没有任何薪酬,外交使者也如此。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稽查的对象并不限于“贿赂”,任何有意愿的公民可以对公职人员就任何一项罪行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此外,还设立了“审计员”一职,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 ‎——摘编自崔明君《古代雅典的贿赂现象及防治措施》‎ 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1846年,英国最早的行政裁判所——“铁路专员公署”成立。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会成立,主要审查公务人员的任用资格,制定任用标准、考试规程,办理文官的考选、分发事宜。1880年,进一步扩大公共会计委员会的职权,不仅可以审计政府的财政开支、调查财政的不法行为,还可以查究政府的浪费行为等。1973年,英国医疗卫生监察专员署成立,任务是受理公众对国家医疗单位的投诉,解决医疗单位以及个人欺骗国家和公众获取非法利益的问题。1974一年,英国《地方政府法》颁布,设立地方政府监督专员署,监察地方议会及议员,监察地方政府及官员的不良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对离任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的原因及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介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监察机制建立与完善的意义。‎ ‎【答案】(1)原因:保障民主政治的需要;腐败现象严重。‎ 措施: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的问责制度(或审查与审计结合);发挥公民大会等机构的监督作用;鼓励公民参与罪行指控。‎ ‎(2)特点:议会主导;形成了多行业、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3)意义:对贿赂、腐败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 ‎【解析】‎ ‎【详解】(1)原因:从材料“希腊城邦涌现出大量卖国、腐败和挥霍无度的政客”并联系所学可知腐败现象严重,我保障民主政治的需要。措施:从材料“任何有意愿的公民可以对公职人员就任何一项罪行发起指控”可知鼓励公民参与罪行指控;从材料“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此外,还设立了‘审计员’一职,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 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的问责制度(或审查与审计结合);并联系所学发挥公民大会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2‎ ‎)从材料“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可知。议会主导; 从材料“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会成立……1880年,进一步扩大公共会计委员会的职权,……1973年,英国医疗卫生监察专员署成立,……设立地方政府监督专员署”。可知通过设置各个行业的监督机构,形成了多行业、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3)从材料一“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 对贿赂、腐败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从材料二“监察地方议会及议员,监察地方政府及官员的不良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可得出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口开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络绎不绝。据统计,1895~l913年,全国共设厂矿549家,资本投资总额12028.8万元,其中武汉设厂矿28家,占全国的5.1%,资本投资总额为1724万元,占全国的14.3%。这种比例仅低于上海而远远超过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到1936年,武汉共有工厂516家,资本总额5148.66万元,而纺织和烟草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额纺织业第一。‎ ‎——摘编自涂戈尔《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解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制造快速崛起。2017年,生产钢1694.61万吨,比1978年增长6.53倍;汽车89.78万辆,增长663.33倍;卷烟253.18万箱,增长4.69倍……2017年,轻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04.80倍,重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292.12倍。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有、集体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7%和17.i%。2017年,国有、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到8.2%,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和私营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经济比重为58.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比重为32.8%。‎ ‎——摘编自《工业在改革开放和转型中快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武汉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相比新时期的武汉工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从经济角度分析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因素:汉口被列强开辟为通商口岸;地理位置优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实业救国”;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刺激。‎ ‎(2)新变化: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工业发展向重工业倾斜;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且股份制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 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解析】‎ ‎【详解】(1)从材料“汉口开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络绎不绝”可知汉口被列强开辟为通商口岸;地理位置优越;从材料“1895~l913年,全国共设厂矿549家……其中武汉设厂矿28家”可知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扫清了一些障碍;从材料“到1936年,武汉共有工厂516家”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联系这一时期的国内情况如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实业救国”;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刺激。‎ ‎(2)新变化:从材料“2017年,生产钢1694.61万吨……汽车89.78万辆……重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292.12倍。”得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工业发展向重工业倾斜;从材料“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有、集体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7%和17.1%……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和私营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得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且股份制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 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等方面分析。即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则历代设官既多且随意,再则时有变迁而不系统。‎ 它的变迁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致。于是有其 名而无其实的,亦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能知其实。而各官的分职,亦多无理论可循。求明白其真相,就很不容易了。然官制毕竟是政治的纲领。因为国家要达其目的,必须有人以行之。这行之之人,就是所谓官。所以明于一时代所设之官,即能知其时所行之政。‎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阅读材料,围绕“官制与政治”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主题:古代官制变迁客观上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 阐释:汉武帝时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做尚书令、侍中,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后设立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清朝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增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因此,中国古代官制变迁是为了顺应政治统治需要而做出的调整。‎ 示例二 主题:封建君主使官吏名不符实以加强专制集权。‎ 阐释:汉代,丞相是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行政大权,但是汉武帝通过设中外朝制度,使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权力受到抑制,而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内朝官员则成为事实上的决策核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用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设立的内阁,表面看相当于宰相机构,行使宰相的权力,实际并非宰相,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因此.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加强官吏的管理,通过使官吏名不符实来加强专制集权。‎ ‎(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材料主旨是讲官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并且变化复杂,从材料“名而无其实的,亦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能知其实。”可以理解为有些官职有名没有实权,有些官职有实权却没有名,但是不管怎么变化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可以从此拟题,要能准确找到论据的,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比如“统治者通过名不符实的官职加强统治”就可以找出很多这方面事例,如丞相权力很大,在汉武帝设立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分割相权,明废丞相设内阁等方面论述,加强专制集权。‎ 请考生从第28~30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许多城市人口有很大的增长,主要是移民。在纽约市150万人口中,每6个人中就有5个人挤在低矮简陋的房屋中。进步派展开了为移民和定居者改善城市居住条件、消除贫困根源的运动。1901年纽约市、1902年芝加哥市颁布了建造经济公寓和普通住宅的法律。到1917年有40个城市、11个州有了关于提供经济公寓的法律、规定来改进环境卫生和居住状况。改革住房的理念是1914年由美国的劳动者联合会提出来的,虽然遭到了那些认为提供住房不是政府责任的人的反对,但劳动者联合会还是推动了由联邦政府提供贷款、由各城市建造公共住房的方案。191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建筑修正案,允许由州政府建造低成本的住房。‎ ‎——摘编自吴惠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原因:移民大量涌人,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差;城市社会矛盾激化;城市居民住房理念变化。‎ ‎(2)影响: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全有序和发展。‎ ‎【解析】‎ ‎【详解】(1)从材料“美国许多城市人口有很大的增长,主要是移民”得出移民大量涌人,城市人口激增。从材料“在纽约市150万人口中,每6个人中就有5个人挤在低矮简陋的房屋中”可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差,社会矛盾激化。从材料“改革住房的理念是1914年由美国的劳动者联合会提出来的,”得出城市居民住房理念变化。‎ ‎(2)从材料“到1917年有40个城市、11个州有了关于提供经济公寓的法律、规定来改进环境卫生和居住状况。”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全有序和发展。‎ ‎2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 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是同盟国为惩处轴心国战争罪行而成立的国际法律组织。该委员会成立后,主持指导了对德、日等战争罪行证据的搜集和调查,审核了各国提出的战犯名单和案件,对适用法律、审判方式、法律程序等问题进行法理上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将审判纳入“法”的轨道。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同一原则惩治日军暴行”,参加了同盟国家关于惩治战争犯罪行为的有关国际法的论证工作,最终将日军罪行的追溯时期及范围划定为1931年至1945年,从而使得日军侵略战争中对中国人民和整个亚洲人民犯下的种种暴行,以法律审判的方式得到较为全面的清算。‎ ‎——摘编自刘萍《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作用。‎ ‎【答案】(1)背景:法西斯势力二战期间犯下滔天罪行;二战结束,联合国建立;世界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2)作用: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为战后对法西斯恶行进行揭露的重要机构;搜集和整理了法西斯战争罪行的证据,提出了对法西斯分子审判的法理依据;以法律审判的方式清算了法西斯的罪行。‎ ‎【解析】‎ ‎【详解】(1)从材料“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是同盟国为惩处轴心国战争罪行而成立的国际法律组织……主持指导了对德、日等战争罪行证据的搜集和调查……目的就是要将审判纳入‘法’的轨道。”并联系所学内容可知法西斯势力在二战期间犯下滔天罪行;二战结束,联合国建立;世界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2)根据材料“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是同盟国为惩处轴心国战争罪行而成立的国际法律组织。该委员会成立后,主持指导了对德、日等战争罪行证据的搜集和调查,审核了各国提出的战犯名单和案件”可知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为战后对法西斯恶行进行揭露的重要机构;搜集和整理了法西斯战争罪行的证据,提出了对法西斯分子审判的法理依据;从材料“从而使得日军侵略战争中对中国人民和整个亚洲人民犯下的种种暴行,以法律审判的方式得到较为全面的清算。”以法律审判的方式清算了法西斯的罪行。‎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 陈霸先出身寒门,起家下吏,从一介平民成长为一代英主明君,除了天时地利的时势造就外,其自身的英略才智才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南朝在梁武帝统治晚年,遭遇侯景之乱,在这历史转折动荡的关键时刻,陈霸先建功立业,力挽狂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元556年三月,北齐集中十万精锐大军卷土重来,建康被团团包围。但陈霸先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亲率各路军队向北齐军发起猛攻。最终,建康保卫战胜利结束。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依唐虞故事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成为陈朝的开国之君。对于陈霸先受禅称帝,如何评价?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梁陈制度为隋唐制度的三大来源之一。范文澜曾经说过:“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文化事业发展起来了,使隋唐文化得到比两汉提高一层的凭借,东晋南朝对历史是有贡献的。”‎ ‎——摘编自朱子彦《论陈霸先的功业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霸先的历史功绩o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陈霸先的历史功绩o ‎【答案】(1)历史功绩:平定侯景之乱;抵御北齐的进攻;稳定了南方的政治局势。‎ ‎(2)评述:奠定了隋唐政治发展的制度基础;开发了江南地区的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从材料“侯景之乱,在这历史转折动荡的关键时刻,陈霸先建功立业”可得出平定侯景之乱;从材料“北齐集中十万精锐大军卷土重来……陈霸先毫不畏惧,……最终,建康保卫战胜利结束”并根据所学可知抵御北齐的进攻,稳定了南方的政治局势。‎ ‎(2)从材料“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文化事业发展起来了,使隋唐文化得到比两汉提高一层的凭借”可以得出奠定了隋唐政治发展的制度基础;开发了江南地区的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