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理)试题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 A. 仁者爱人 B. 君主法治 C. 礼乐规范 D. 三省吾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的学说,可知内部的自律指的是伦理道德,外部的他律指的是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A、D项属于内部的自律,排除;B项属于法家思想,排除。‎ ‎2.下图为明代《列仙全传》中的一幅插图,并配有诗文“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观察此图,你认为这幅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 道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由插图和“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 信息可知,这是道教的人物,道教的起源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思想主张“非攻”“尚贤”“节用”等,故B项不符合题意;儒家思想主张“仁”、“仁政”、“德治”等,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刑罚,故D项错误。‎ ‎3.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这说明董仲舒 A. 主张约束君权 B. 支持君权神授 C. 迷信崇拜君权 D. 主张“大一统”‎ ‎【答案】A ‎【解析】材料“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天人感应”理论把天人格化,把自然界的灾异与君主统治联系在一起,一旦有灾异发生,皇帝就要审视自己的德行,看是否有不当之处。这有利于限制君主的暴政,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天”对君主行为的监督,“君权神授”强调的是君主权力的来源,故B不符合题意。“天人感应”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君主权力,故C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大一统”,排除D。‎ ‎4.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 A. 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 B. 以孝治国开始成为官方意识 C. 庙号制度源于北宋南宋时期 D. 儒学在宋代战胜了佛道挑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孝、理等均和理学密切相关,仁宗、孝宗、理宗成为皇帝庙号则说明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孝宗,不符合题意,排除;庙号制度并非源于两宋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5.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列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与材料最为接近,故C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人与人的和谐,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未涉及为国为民,故B排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义利关系,故D排除。‎ ‎6.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实质上都是 A. 倡导民主共和 B. 批判传统儒学 ‎ C. 抨击君主专制 D. 主张主权在民 ‎【答案】C ‎【解析】由“藏天下于天下”和“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可知,两人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所以选C;黄宗羲和王夫之反对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君主制,排除A;黄宗羲和王夫之思想的实质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排除B;作为封建知识分子,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没有主张人人平等,排除D。‎ ‎7.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关注的是向外探求天理,而且只研究理论,对于实践没有实质帮助,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陆九渊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关注于反省内心得到天理,同样只研究理论,对于实践没有实质帮助,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也是只研究理论,对于实践没有实质帮助,不符合题意,故C 选项错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认为研究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符合题意,故D选项正确。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8.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思想精髓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主要表现在 A.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主张用教育启迪人们认识自身美德 C. 提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 倡导以智慧品德为准进行社会分工 ‎【答案】B ‎【解析】“学不厌,教不倦”体现的是教育和学习的态度,苏格拉底重视教育,主张用教育启迪人们认识自身美德,即认识你自己,故选B;A是普罗泰戈拉,CD是柏拉图,排除ACD。‎ ‎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人们可以自由的阅读圣经,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B;马丁·路德是用新的宗教来取代旧宗教,并没有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排除A;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都强调上帝是最高的权威,排除C;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0.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是(  )‎ A. 《人权宣言》 B. 《法国民法典》‎ C. 《权利法案》 D. 《论法的精神》‎ ‎【答案】D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制度,《论法的精神》论述了三权分立,这为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故D正确;《人权宣言》产生于1789年,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法国民法典》产生于1804年,故B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了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 ‎11.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 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C. 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D. 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分别是指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与新航路的开辟,这二者产生的原因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有关,故A正确。‎ ‎12.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是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造纸术 D. 火药 ‎【答案】B ‎【解析】我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故B正确;指南针和火药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AD;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14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3.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 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 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 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答案】B ‎【解析】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均为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这一时期“赋”为主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气势恢弘”,故选B;《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排除A;C项是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排除;D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簧,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属于 A. 人物画 B. 花鸟画 C. 文人画 D. 工笔画 ‎【答案】C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郑板桥的《竹石图》,诗画一体,注重意境,是典型的文人画,故C项正确,人物画的对象主要是人物,A错误;花鸟画绘画的对象是花鸟,B错误;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D错误。‎ ‎15.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 东汉洛阳 B. 唐末的长安 C. 北宋的东京 D. 明初的南京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有铭文的青铜器出现在西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出现在两晋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出现在元朝,隶书出现在秦朝,因此他最有可能是明朝南京的商人。故答案为D项。A项东汉时期,还未出现楷书,《窦娥冤》,排除;B项唐朝时期还未出现《窦娥冤》,排除;C项北宋时期还未出现《窦娥冤》,排除。‎ ‎16.有学者高度评价伽利略,认为“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B. 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 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 伽利略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 ‎【答案】C ‎【解析】根据“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可知,伽利略研究物理学具有使实验方法与学术思维兼备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映了伽利略研究方法试验事实与逻辑相结合的特点,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未体现伽利略众多的科学发现,排除D。‎ ‎17.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 哈维 B. 拉瓦锡 C. 道尔顿 D. 拉马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物学的基础;拉瓦锡是法国化学家,是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拉马克提出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这与李时珍的观点有一致性,所以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 ‎18.京东生鲜已与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达成战略合作。从“跑步鸡”到波士顿大龙虾,京东生鲜通过海外直采模式,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由此可知互联网 A.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B. 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 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 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东利用互联网“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可知,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选项C正确;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时间越少则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出互联网对时代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排除D。‎ ‎19.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 A. 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B. 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 C. 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 D. 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作者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20.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A. 魏源 B. 康有 C. 严复 D. 谭嗣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康有为为了宣传变法减少阻力,创作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变法。故B项正确。‎ ‎21.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重申:民族主义,应力图取消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此可见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已经明确表达的思想是 A. 实行三权分立 B. 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平均地权 C. 实行平均地权 D. 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应力图取消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可知,已经明确表达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和平均地权,故AC项错误。君主专制在辛亥革命中已经被推翻,材料也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 ‎22.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 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表格中显示1860—1899年主要侧重于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902年—1904年主要学习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故此题应选A。‎ ‎23.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答案】B ‎【解析】本题中关键找到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个人的文章使得毛泽东不再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就是说抛弃了立宪派的思想。因此是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站点就是《新青年》,因此选择B选项。‎ ‎24. 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A.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 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C.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萌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此时正处于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时期,找到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在1927年,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也是在1927年,排除C项;D项也是1927年出现的,排除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25.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B ‎【解析】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故答案为B项;毛泽东思想是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排除A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懊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已,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答案】(1)思想家:A孟子;B荀子;C孔子。‎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主流)思想。‎ ‎(3)方法:格物致知。‎ ‎【解析】‎ ‎(1)思想家:根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A是孟子;根据“制天命而用之”可知B是荀子;根据“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可知C是孔子。‎ ‎(2)主张:根据“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思想。‎ ‎(3)方法:根据“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懊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得出格物致知。‎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请回答:‎ ‎(1)列出材料一中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答案】(1)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答出两人即可)根本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 ‎(3)卢梭;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权民;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有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分析回答。‎ ‎(2)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可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角度分析总结。‎ ‎(3)根据“发表的《社会契约论》”可知是卢梭;主张:根据“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得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根据“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得出主权在民;根据“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得出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28.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19世纪中后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创新机运”的主张及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答案】(1)主张: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开展洋务运动。‎ ‎(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成果: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解析】‎ ‎(1)主张:根据“19世纪后半期”,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实践: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 ‎(2)原因:根据“甲午战后”得出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所学,还可从洋务运动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等方面分析回答。‎ 成果:根据“甲午战后”“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得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2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树料一中“X”处应补充什么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分为哪两个步骤?依据是什么?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答案】(1)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如答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也给分)‎ 会议:中共七大 ‎(2)步骤:民主主义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如答社会性质或国情也给分)‎ ‎(3)精髓:实事求是 ‎【解析】‎ ‎(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联系所学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得出: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根据“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得出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精髓: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