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时作业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基础巩固 1.“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 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个顺口溜称赞 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1950年土地改革 解析:据材料“大包干”“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可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B项正确。 答案:B 2.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 引出的……》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 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材 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 解析:中国的知识经济兴起于 20世纪 90年代末,故 A项错误; 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 1995年,故 B项错误;根据材 料“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 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可知,这种经济模式已然突 破计划经济的框架和束缚,故 C项正确;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上才正式提出且直至 21世纪初我国才初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D项错误。 答案:C 3. 在 20世纪 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 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 米下锅’”可知,20世纪 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 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 答案:C 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 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于 21世纪初,排除 A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 1984年已经启动,故 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 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 D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 -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 以得出开始于 1978年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答案选 B项。 答案:B 5.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断言“21世纪始于 1978年”,因为 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 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 指( ) A.结束“两个凡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 幕,这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个关键性的步骤。 答案:B 6.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 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 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 A.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解析: 根据材料“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可知, 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 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 C项正确。 答案:C 7.目前我国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 商品不足 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 99%。这一 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商品 价格由市场调节,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已摆脱计划经济,实行市 场经济。 答案:C 8.1991年 3-4 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 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 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 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解析: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 1984年,A项错误;推行 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 1978年后,B项错误;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应该 是在改革开放之前,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 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 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等信息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D项正确。 答案:D 9.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 统计。其中 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案:B 10.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 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 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 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解析: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的演变轨迹,体现了我国经 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的过程,是我国改革不断 深化的表现。 答案:C 综合创新 11.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 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 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主要是指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故 A项 正确,C项错误。20世纪 90年代以后,我国的生态农业战略、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兴起,故 B、D两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 答案:A 12.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 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 1977年高考的是( )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 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 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 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 登” 解析:A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可以判断 是 1958年总路线精神,A项排除;B项正确,因为从“做十几年前 应做的事”“向‘四人帮’讨还时间”可推导出时间(粉碎“四人 帮”的时间是 1976年);C项有“同外国人做生意”,对外开放决策 是 1978年;D项“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至少是 1978年后 的事。 答案:B 13.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其工整、对偶、简洁、精巧 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情感。“十年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 朝政策暖人心千帆竞发”。下列关于对联中“政策暖人心”解读正确 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平反冤假错案激发了被错误打倒的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道路 D.对外开放政策很快融入了世界市场,赢得了世人认可 解析:“一朝政策暖人心千帆竞发”体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后了农民积极性提高的场景,故 A项正确;“平反冤假错案”,不 是“千帆竞发”的原因,故 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 要内容为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没有直接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路,故 C项错误;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即使对外开放,也 不会很快融入世界市场,故 D项错误。 答案:A 14.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 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 节应属于( ) 第十八章 南方吹来春天的风 第一节 改革走到十字路口 第二节 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 第三节 迈出改革新步伐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 第一节 配套的改革规划 第二节 重大的改革措施 第三节 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A.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 B.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 C.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 D.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 解析:材料中选编的内容“南方吹来春天的风”,可以判断出是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结合第十九章关于市场经济等信息判断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5.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 30年, 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 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 ) A.“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D.“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农村改 革启动,农民的自发改革转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大型改革;1988 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农村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充满了曲折; 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走出曲折历程的中国农村改革开 始进入新阶段。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黄金十年出现的关 键词是“家庭联产承包”“万元户”“乡镇企业”;曲折十五年诞生的 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民工潮;历史跨越五年的关键词主要有“税费改革” 和“新农村建设”,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粮食布票”出现于 新中国成立后,排除 A;“合作社”出现于三大改造期间,排除 B; “股份制改造”是在 1992年开始的,排除 C。 答案:D 合作探究 16.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 口号作为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 种反映,不同性质的口号起着不同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提供的口号 回答问题。 材料一:“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 20世纪 70年代末广州某地区农村的宣传标语。 材料二:20世纪 90 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 流行的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列举材料二中“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 件。指出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对内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答案:(1)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解放了农村的 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的体制;推动了城市经 济体制的改革。 (2)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对 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