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3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作业)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阳模拟)1956年初,美国黄金储备为219亿美元,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115亿美元黄金(不能动),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104亿美元,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为161亿美元;1956年底,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到100亿美元,国际流动美元为165亿。据此可预测( ) A.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 C.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 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 解析:“一固定两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必然导致对固定汇率的冲击,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在全世界始终处于前列,排除A、B两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D 2.(2019·晋城模拟)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这表明( ) A.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B.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 C.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解析:由材料“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可知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受到挑战,故A项正确;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提议下创立的特别提款权而非欧洲的联合,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立体系瓦解于1971年,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9·茂名二模)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解析:20 世纪70 年代初,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美国首当其冲,表现为美元多次贬值,其他国家纷纷宣布与美元取消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欧、日纷纷发展自己的货币体系,美元失去了霸主地位,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多元化,故B项正确。 答案:B 4.(2019·洛阳模拟)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 “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得出欧盟通过加强合作以应对欧债危机,体现了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得出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综上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B 5.(2019·湖北联考)2017年,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二是英国全民公决“脱欧”。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团结”,而英国“脱欧”的关键词是“分手”。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对全球化地区化带来的挑战的回应 B.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 C.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D.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解析:欧盟的高度发展和团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区域集团化,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是逆区域集团化,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欧盟内部和对外的经济政策,无从判断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故B项错误;欧盟强调团结而非欧盟发展的差异,故C项错误;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国家主权和区域集团的矛盾,但不能说明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A[来源:学#科#网 6.(2019·荆州质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3 年内,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300亿美元,是过去25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1994年为510.6亿美元,2002年则达到1 430亿美元。材料表明( ) A.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 B.墨西哥农副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C.对等的关税税率促进美墨贸易增长 D.金融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墨西哥投资增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墨西哥的劳动力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推断美国和墨西哥关税是否对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9·济南模拟)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洛美协定》。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这说明( ) A.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世界格局 B.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C.欧洲经济复苏奉行独立外交 D.世界经济两极分化严重 解析: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大为提高,而非洲国家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故《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9·石家庄模拟)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 A.市场 B.科技 C.交通 D.资本 解析:由材料中“集装箱航运”“高速公路和高铁……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可知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故B项正确;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故A项错误;交通迅速发展源于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并未提及资本,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9·菏泽模拟)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战后发达国家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一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是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故B项正确。 答案:B 10.(2019·石家庄模拟)近年来,在美的非法移民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015年,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年至2013年,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滞胀” C.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 D.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贫富差距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收入差距现象与经济“滞胀”无关,故B项错误;在美的非法移民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下人口的流动,因为文化水平低,导致收入降低,资源分配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9·唐山模拟)台湾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 ) 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 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 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 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解析:全球化下的区域分工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不同,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做佣人、保姆不能构成移民浪潮,故B 项错误;材料中20世纪晚期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做佣人,体现了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非科技资本的流动,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9·湖北三市联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A.建立世界货币体系利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B.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必要性 C.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经济发展 D.为摆脱滞胀各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贸易的自由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不是货币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为摆脱滞胀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湖北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 年份 年均增长率 年份 年均增长率 世界贸易额/亿美元 1913—1948 0.5% 1990—1995 10% 1950年:607 1973年:5 740 2003年: 91 000 1950—1973 10.3% 1996[] 6.7% 1973—1980 3.6% 1998—2001 负增长 1981—1982 负增长 2002—2003 3%左右 1983—1989 6.2% 2004 8%左右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 400千两增加至171 697千两;出口也由25 460千两增加至143 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1981—1982 负增长,1998—2001负增长”而其他时期世界贸易年增长率都为正得出波动、增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建议,结合所学世界经济发展制度化的时代的到来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结合所学创新是时代的灵魂建议自主创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商品竞争力;结合所学“一带一路”的倡议的史实得出建设“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倡议;结合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发展战略建议积极开发国内市场。 答案:(1)发展趋势:波动、增长。 波动原因: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 增长迅速原因: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育;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世界经济体系化)的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 (2)特点:海禁政策被打破,贸易主权沦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 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自主创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建设“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倡议;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14.(2019·湖北八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 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如: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观点一 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 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 政治文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观点二 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 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的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 结论: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