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高一第二次段考试卷 历史 第I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 等级观念 B. 宗法观念 C. 法治观念 D. 辈份观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题干名字中“敬先”“孝祖”“茂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怀恋和尊重,对祖宗的敬仰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依据,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 2. 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越级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反映了 A. 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 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 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 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周天子的独享特权被打破,孔子因此十分愤怒。可以看出,生活礼仪被赋予政治色彩,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主要内涵; C选项曲解材料的主要含义。 3.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 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D. 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郡县制下,郡守实行任官制,有俸禄,无封地,故D符合题意;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主要长官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故A不符合题意;郡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就齐郡而言,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故B不符合题意;县令由中央任免调迁,故C不符合题意。 4.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藩镇割据出现 B. 科举制完善 C. 分割事权 D. 理学兴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等,本题考查宋代政治制度相关内容——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宋代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主要理念是分化事权。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行政机构臃肿,即形成“冗官”局面,从而导致效率极其低下,C项符合题意。其余AB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 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行省制的推行 B. 丞相制度的废除 C. 内阁地位的上升 D. 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的强化,导致了君主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制的推行和君主权力的加强无直接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丞相制度的废除是明太祖而非材料中的嘉庆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内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皇权不断加强 D.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是指汉代宰相只有一人,行政决策由宰相一人作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是指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职权由三省长官共同行使,故是委员制,宰相职权由一人被分割为三人说明了相权的削弱,而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C项。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排除D。 点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问题一直为高考所关注,不同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的本质目的,那就是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说到底还是为了强化和稳固政权。秦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的阶段,相权对皇权有极大的制约,在秦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皇权的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7.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 科举制 B. 分封制 C. 察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一种选官制度,而B、D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察举制在汉初选拔了大量人才,但由于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多为现任官吏,诸多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门阀士族把持察举,令其流弊百出,察举制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故排除A;题干强调该制度使“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即扩大了人才选拔的基础,与之相符合的只有科举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 8.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 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 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 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 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的内阁并不是行政中枢,从材料来看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并不是已经颠覆而是在不断的加强,廷杖之法并不是严刑峻法,但是“廷杖之法”却能表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新发展 【名师点睛】从当今的历史试题命制的潮流上来看,历史题目经常以文字材料或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读懂材料是关键。需要考生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或主旨信息,例如本题的材料就是很长,如果材料很长一定要读完,可以用划分层次、简化材料的办法提取主旨信息。 9.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A. 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B. 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 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D. 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指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容易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平等”思想,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包括:①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②民主范围的狭隘性。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中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③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好误用。 10.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 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D.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意思是,希腊人的自由受到法律约束,对法律的畏惧胜过对国王的畏惧。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排除A ;材料没有反映波斯人对希腊的制度的态度,排除B;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为法律至上,因此古希腊的民主以法律为依托,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波斯实行君主专制,排除D。 11.“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可知,被告与原告在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颁布的,故A项错误;B项居民权利的平等的说法有误,排除;罗马法的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本质,故D项排除。 【点睛】题眼在于“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12. “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定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A. 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B. 王权开始受到限制 C. 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事件是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到议会,这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考点:光荣革命 点评:本讲内容中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英美法德四国宪法的内容及代议制的特点等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命题与其他专题链接进行考查,且有增加的趋势。估计高考命题仍侧重对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宪法的内容及代议制特点的命题考查。命题可能会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德国君主代议制的特征等方面重点考查,特别是对四国代议制的特殊性方面分析比较的考查,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状况被根本改变是在 A. 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 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 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 光荣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时期,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议会也能体现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故C项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是1688年光荣革命后,此时议会主要代表大贵族的利益,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故A项不符合题意;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是18世纪中叶,此时议会主要代表的还是大贵族的利益,故B项不符合题意;1688年光荣革命时期,此时议会主要代表大贵族的利益,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故D项不符合题意; 14.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2月28日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总统在财政上受到国会监督与制约 B. 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 总统提交的各种议案需经国会审议 D. 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和行政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材料的核心内容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通过了众议院的批准。材料反映了总统在财政上受到国会监督与制约,A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提交的各种议案需经国会审议,C正确。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符合美国的情况。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D错误。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分权制衡 15.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市民的整体素质 C.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革命的彻底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和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市民的整体素质以及革命的彻底性无关,故ABD错误。 16.“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答案】B 【解析】 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君主派仍然强烈反对共和政体和共和派,据此可知法国国内封建势力斗争激烈,共和体制的确立艰难。材料的一票之差、君主派的叫嚣,都反映了君主派的反复阻挠,共和制建立的艰难,故B正确;材料确实反映了君主派力量强大,但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排除A;C与材料和实际的历史事实都不符,故C错误;实践证明,法国共和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到目前为止法国存在时间最长的宪法,故D错误。 17.某部历史题材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 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 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1843年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明显不符合史实,此状况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进一步可知,其余ACD三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的状况 18.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 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 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 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 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南京条约》……制定……进出口关税……的则例”,结合所学可知,该项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C符合题意;AB表述与材料无关;D“完全”表述太绝对。故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 19.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 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说明该事件与农民的反清斗争有关;材料中的“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说明该事件与英国人的侵略有关,符合这两点的只有B项,一为太平天国运动,一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项。A项不涉及农民的反清斗争,C项是反对日本的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非只是“英国人的滋事”,排除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同点 20. “他的宗教热忱与爱国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到来给太平天国后期较为沉闷的政局注人了新的观念和意识……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段材料中的“他”应是 A. 洪秀全 B. 陈玉成 C. 洪仁玗 D. 李秀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太平天国后期”、“新的观念和意识”、“探索近代化道路”及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前”可知,应是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内容。所以应C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21.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 A. 四口开埠通商 B. 广州贸易权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中可以看出这是有关贸易的特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项特权应该是片面最惠国待遇;C项是司法特权;AB项是早已取得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片面最惠国待遇 22.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全输之倭奴”等信息,根据《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可以判定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3.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内容“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可知这次战争的赔款是中国的财力所无法承受的,导致的结果是对满清政府失望转而革命,由此判断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详解】 请此输入详解! 24.“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D.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对“疯子”定义从反对皇帝的人转变为想做或拥护皇帝的人,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材料所说对皇帝态度的变化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后,不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中国人民对皇帝态度的转变,与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无关,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民主与科学在当时并没有实现,D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是辛亥革命后两大社会进步潮流。 25.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 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体现补课和起点,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这属于高考的热点之一。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指的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体现出明显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指的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2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答案】(1)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保证了中央集权。“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关于“区别”,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下,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即“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而且可以世代为官。郡县制下,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职业官僚。关于“意义”,结合所学,可以从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和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等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的措施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举措就是民主政治措施。关于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在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在权力结构上,分权制衡。 27.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材料五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3)材料五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1)英国《权利法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法国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选举和议会立法。 (3)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为:英国《权利法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基本类型:英国和德国是君主立宪,美国和法国是民主共和所以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代议制度,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核心特征: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利 本质:资产阶级力图通过立法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3)所谓“错位”,指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关于“影响”,德国表面上是君主立宪,实质上是君主专政。德国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请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 (3)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中华民国等。 (2)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教训: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 【详解】(1)关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革命斗争,可从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动武装起义 及建立中华民国等方面着手归纳。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就地位而言,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就内容而言,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辛亥革命失败表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