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必修)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二历史(必修)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明节祭祖是对祖先的怀念,突出了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故A项正确;禅让制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的制度,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血缘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世袭制,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特点,清明节祭祖突出了血缘关系,这就符合了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点。‎ ‎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法家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变法革新 C. 主张选用贤能 D. 主张严厉法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世异则事异”可知,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选项B正确;选项A是儒家思想,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用人标准,排除C;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变革而非严刑峻法,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世异则事异”的解读。‎ ‎3.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专制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祟。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对“天下之一人”的最佳解读是 A. 天下为公 B. 皇权至上 C. 中央集权 D. 分权制衡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祟”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专制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B项正确;“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体现的是王位禅让制,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体现的是皇权基于一身,而非分权,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秦朝皇权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结合皇权特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4.董仲舒指出: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的天数相符;大骨12节,与一年之月数相符;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符;外有四肢,与四季相符。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宣扬阴阳五行 B. 实现思想一统 C. 迎合专制统治 D. 完善儒学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信息说明人的结构能与天地偶合,属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的思想,这一思想实质是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故C 项正确;宣扬阴阳五行不是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的根本目的,A错误;思想一统是服务于政治一统的需要,B错误;完善儒学体系也是为政治统治的需要,D错误。‎ ‎5. 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 A. 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 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 C. 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 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该题考查关于西汉初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解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B。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过于夸化此史料的价值。‎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初的政治体制·郡国并行制 ‎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普及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和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C两项错误;“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程朱理学使人们的价值观得到重建,D项正确。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明朝的内阁距皇帝寝宫有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50米”信息可知,这说明军机处受到皇帝的控制更强,从而在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是表面上的理解,不是本质;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 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儒学对立”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从南宋之后到近代,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完全丧失”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未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具备成熟启蒙思想的属性,故D项错误。‎ 考点: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9.2017年6月,因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要求首相特蕾莎·梅下台。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 A. 特蕾莎·梅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 英国女王的态度 C. 议会对特蕾莎·梅政府的信任程度 D. 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答案】C ‎【解析】‎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规定,英国首相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出的多数党领袖来担任的,所以首相要对议会负责,因而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议会的态度,故C项正确;英国首相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出的多数党领袖来担任的,故AD项错误;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果女王的态度与首相的任职无关,故B项错误。‎ ‎10.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导致该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 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 B. 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 经济大危机扩展到各个领域 D. “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 由“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可看出当时的政府松散无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后的邦联体制造成的,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自由放任强调的是政府不插手,让企业自由经营贸易,但不代表政府无权;C项错误,经济危机时政府是可以调动资源的;D项错误,分权制衡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此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判断出此时中央政府是没有权力的,结合所学的邦联体制做出选择。‎ ‎11.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至此,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上述十二大生肖兽首丢失在哪次战争当中(  )‎ A. 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丢失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掠夺所得,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没有打到北京,故A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时期圆明园已经被焚毁,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也没有打到北京,故D错误。‎ ‎12.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 “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C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与以往两次鸦片战争要求商品输出相比,标志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C正确;A项是《马关条约》关于赔款的规定,但是赔款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因此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A错误;B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规定,割地属于政治侵略,破坏领土完整,与题干中“经济侵略”不符,故B错误;D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要求增开通商口岸,但是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如《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天津条约》规定十口通商,因此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D错误。‎ ‎13.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 ‎【详解】智者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都是相对的;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材料中的观点最接近。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不属于智者学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 ‎14.“他们(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提出了 A. 天赋人权说 B. 分权制衡说 C. 人非工具说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人非工具说是突出个人的主体价值和思想自由,排除C。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故D正确。‎ ‎15.《论语》记载:“孔子谓季氏(鲁国权臣),‘八佾(天子乐舞)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表明孔子 A. 推崇为政以德 B. 提倡仁者爱人 C. 反对奢靡享乐 D. 注重克己复礼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季氏(鲁国权臣)……八佾(天子乐舞)舞于庭”可知季氏违反了等级礼仪,孔子表达了周礼遭到破坏后的愤怒,要求克己复礼,D项正确。材料体现孔子关注礼仪问题,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材料强调孔子注重克己复礼不符,排除B。材料涉及礼仪等级问题,与奢靡享乐无关,排除C。‎ ‎16.《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揭示的是西周权力继承与分配的矛盾问题。为避免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实行按宗法等级实行再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理论基础,故B正确;A是地方制度;C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晚于题干中的时间‘西周时期’”;D是皇位官位爵位等世代因袭的制度。故选B。‎ ‎17.自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花园中秋天便来临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竞相争荣斗艳的百花纷纷凋零,只有儒学一颗硕果沉重地挂在枝头。这段材料旨在 A. 怀念春秋战国思想活跃的局面 B. 说明理学开始取得了正统地位 C. 论证实行政治大一统的合理性 D. 强调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繁荣 ‎【答案】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制了传统思想的自由发展,说明强调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繁荣,D正确;A中怀念不符合事实;理学是宋明时期,B错误;C中合理性不符合事实。‎ ‎18.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 汉武帝设立刺史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等信息可知废除了分封制,故A项排除;据“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等信息可知是秦代的郡县制,故B项正确;“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不存在分封制,就不应该是郡国并行制,故C项排除;刺史属于地方官职,具有监察的职能,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9.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 略 ‎20.有学者指出:东汉士大夫风习为后世所推美。然分析其常见的美德高行,不外乎是让爵(父有高爵兄让弟袭)推财(兄弟分财推多取少)清节(一介不取推财与人)等。与上述士大夫所为联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现象是 A. 察举选官 B. 佛道盛行 C. 儒学正统 D. 知行合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察举制。让爵、推财和清节都是彰显高尚品德的行为,汉代通过察举制选官,才学和品德是选官的重要内容和标准,所以东汉士大夫的这种风习与察举选官最为密切。东汉儒学为正统,佛道并没有得到盛行,故排除B项;儒学正统与题意中的风习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最为密切的联系,故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的主张,故排除D项。故选A。‎ ‎【点睛】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 ‎21.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据此,他们主张 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阳明学说……‎ 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空谈心性导致亡国的后果,故一些知识分子主张经世致用,故B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不是明亡后,故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22.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 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 阁臣多来于翰林院 ‎【答案】C ‎【解析】‎ 材料不承认内阁制度的合法性,“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之下”,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选C;材料中毕竟赋予内阁的职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皇权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来源,排除D。‎ ‎23.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直接促使苏格拉底这样做的原因是雅典(  )‎ A.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 工商业高度繁荣 C. 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D. 人文主义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时期,当时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为此苏格拉底为了拯救雅典道德沦丧的社会现状,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C正确;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时期,A错误;工商业高度繁荣是导致智者运动出现的经济原因,B错误;人文主义的盛行不是导致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主张的原因,D错误。‎ ‎24.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解析】‎ 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早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排除A、B、C三项。工业革命期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急需摆脱政治上无权的地位,故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获得了政治权利。本题应选D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25.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 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 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 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答案】B ‎【解析】‎ 通过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在信徒与上帝之间由原来的教皇、教会变为圣经。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那么由此可以看出A选项是错误的,这种变化是改革的结果,不是原因。从图中正好可以看出教徒灵魂自救的途径由原来的教会变为圣经,因此B项正确。信徒的地位在此并未发生变化,所以C项错误。也不能看出新教主张世俗生活,只能看出“因信称义”。‎ 点睛: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的概念,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理论。灵魂得救不再需要教会或者教皇,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所以B项正确。‎ ‎26.据新华社电:“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这里“断绝了”是因为 A. 总统没有权力否决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的法案 B. 最高法院有权通过特别立法禁止总统使用否决权 C. 总统只能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法案是否生效 D. 参众两院能够再以2/3以上票数否决总统的否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国会与总统之间的权力关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定国会法案,但国会再以2/3以上票数通过该法案后,总统的否决无效,材料中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法案,断绝了总统否决权,正是由于此项条款的规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的作用,同时,最高法院也不是立法机关;C选项错误,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定国会法案,但是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7.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像牛顿先生……‎ 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而不是依赖外在权威,故C项正确;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属于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伏尔泰主张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故D项错误。故选C。‎ ‎28.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43—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要高于1848—1852年,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所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B正确;由图片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在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C;材料没有中国产品输入英国的数据,无法体现贸易顺差,排除D。‎ ‎29.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 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 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 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 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质还缺乏认识,甚至还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惕,排除A;由材料“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可看出,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这都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B;材料中太平天国没有把斗争矛头指向列强,排除C;结合所学,太平天国尚无成熟的外交政策,排除D。‎ ‎30.《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荣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创立了民主共和,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未反映出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选项B排除;材料未体现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地位,选项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结合辛亥革命功绩对材料中“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理解,即强调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 ,共10分)‎ ‎3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了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在其他统治区域内都设立行中书省,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元代的行省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直接管理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设立行中书省,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是由宣政院管辖,并未设立行中书省,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32.明代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但是随着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的上升,逐渐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答案】错误 ‎【解析】‎ 内阁是皇权的产物,不可能制约皇权,本题说法错误,选择B。‎ ‎33.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本题的答案为:错误。‎ ‎34.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作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批判,冲破了传统儒学的樊篱,形成早期民主思想。‎ ‎【答案】错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没有形成民主思想。所以,本题是错误的。‎ ‎35.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在此卢梭强调的是人民主权说。‎ ‎【答案】正确 ‎【解析】‎ 材料中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人民有权废除一切事务,反映了人民主权说,故判断为正确。‎ 三、材料题解析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36.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答案】(1)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本原精神: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解析】‎ ‎【详解】(1)制度:西周:根据“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可得出是分封制;秦朝:结合所学可得出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汉初: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推行了郡国并行制。‎ ‎(2)作用:根据材料“郡县之制,……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稳定、人才的选用、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制度的变革等角度分析概括。‎ ‎(3)原因:根据“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概括得出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本原精神:根据四则材料的主旨可知,材料都阐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抑制地方独立性。‎ ‎37.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一,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的“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 ‎(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吸收诸子百家学说。‎ ‎(2)思想体系: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3)思想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特色:倡导个性解放。‎ ‎(4)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崇尚道德修养。‎ ‎【解析】‎ ‎【详解】(1)建议:根据“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根据“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得出吸收诸子百家学说。‎ ‎(2)思想体系:根据“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可知是理学。集大成者: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3)思想主张:根据“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得出致良知;根据“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得出知行合一。‎ 特色:根据“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得出倡导个性解放。‎ ‎(4)根据“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等信息概括归纳。‎ ‎38.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 ——摘编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里的“笼子”指白宫)‎ ‎ ——摘编自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 下面是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比较项目 美国 英国 政体 ‎①‎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②‎ 世袭 国家元首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通过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补充完成材料三的表格,写出①②所对应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在性质和作用上的相同点。‎ ‎【答案】(1) 权力:立法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 意义: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权力相互制约、平衡)。‎ ‎(3)总统共和制,选民间接选举 ‎(4)性质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任答一点)‎ 作用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1) ‎ 权力:依据材料一“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是立法权;依据材料一“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可知识选举权;依据材料一“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可知言论自由权。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依据所学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围绕美国总统选举制和任期制以及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可知答案。‎ ‎(3)美国的政体依据所学可知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依据所学可知总统是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4)性质相同点: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和英国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作用相同点:依据所学可知英美政治体制都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民主的完善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