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2第10单元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2第10单元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学案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 一个核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两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大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金融、贸易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标志: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 ‎3.特征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两大机构 ‎5.影响 ‎(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 ‎(1)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 ‎(2)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关贸总协定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和组织,其规定对成员并无严格的法律约束,也没有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这也是后来被世贸组织取代的原因。‎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探究 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史料一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简称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思考] 结合当时经济状况,分析史料一的规定对哪国最有利?反映了当时经济体系的何种特征?‎ ‎[解读] 史料一阐述了“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它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试答] 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产品需要输出,因此规定对美国最有利。特征: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史料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仅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生效的临时协定,并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所有缔约方完全协商一致做出决策,只要一个缔约方不同意争端解决专家小组的仲裁结果,则该争端解决专家组报告就不能通过。‎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关贸总协定”有何问题?最终归宿如何?‎ ‎[解读] 史料二主要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不足,这决定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试答] 问题:“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不具有法律约束性。归宿:其局限性决定了它终将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 ‎ 比较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项目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点 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混乱;美国的倡导及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作用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便利了美国经济扩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以唯物史观看待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6世纪开始,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猛涨。19世纪中后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支付,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阅读材料,以“货币与时代的演变”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首先,围绕“货币与时代的演变”这一主题,来确定对史料信息进行解读的核心观点,如货币的演变反映国家实力的变化、货币的演变反映了货币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等;然后,依据史料中的时间信息“16世纪开始”“19世纪中后期”“二战后初期”,结合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分别提炼出史料中与货币的演变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等;最后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货币的演变反映国家实力的变化。‎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西欧封建王国的衰落和以英国、荷兰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霸主,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 ‎(3)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实力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 ‎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 ‎)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 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B.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 C.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 B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强,美国提出按照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投票权,而英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所以提出“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二者的主张体现了各自的利益诉求,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权问题的争议,并未加剧欧洲的紧张局势,排除A项;美国当时并未成为世界霸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排除D项。]‎ ‎2.(2019·南充二模)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材料表明(  )‎ A.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 D.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基础上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衰退,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故选D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衰退,但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衰退,排除B项;不管实行哪种汇率都会存在风险,排除C项。]‎ ‎3.下面是二战后多边贸易谈判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47年4-10月 ‎1949年4-10月 ‎1950年9月-1951年4月 使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 使占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 使占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6%‎ A.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 B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故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与关税无关,故C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与关税无关,故D项错误。]‎ ‎ “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背景 ‎ 文化传统 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历史教训 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现实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的强大和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 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2)过程 ‎1951年 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 六国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67年 欧共体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欧盟合作领域最广泛,一体化程度最高,其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更紧密。‎ ‎(3)特点 ‎①从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③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④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起共同的管理和协调的机制。‎ ‎(4)影响 对欧洲 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对资本主义世界 推动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对世界 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挑战;美国认识到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的重要性。‎ ‎(2)建立 ‎ ‎①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目标: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5)作用 ‎①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促进了北美地区的经济增长。‎ ‎②促使三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反映了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反映了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过程 ‎1989年 堪培拉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1年 通过《汉城宣言》,确立宗旨和目标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基本特点 ‎①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 ‎②该组织成员社会发展差异大,经济结构互补性强。‎ ‎③其合作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松散性,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 ‎(5)评价 ‎①成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②问题: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③影响 对中国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对亚太地区 有利于推动亚太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升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 对世界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进程 ‎(1)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 ‎2.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1)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 ‎(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3)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教材补遗]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贸易自由化 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生产国际化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资本全球化 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表现为,‎ 科技全球化 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3.影响 利弊共存 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是最大的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三、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与中国的加入 ‎1.世贸组织的建立 ‎(1)原因 ‎①“关贸总协定”存在弊端,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②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时间: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3)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作用 ‎①使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②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 ‎③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和中国相互需要。‎ ‎(2)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机遇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挑战 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全球化发展历程 困境: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 经济半球化:“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导致。‎ ‎►探究1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思考] 有学者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排他性,是一场反全球化潮流。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解读]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试答]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史料二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思考]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解读] 史料二表明西欧已经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试答] 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基本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中心的格局。‎ ‎②区域内的合作程度日益加深,规模日益扩大。‎ ‎③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发达国家扩大至发展中国家。‎ ‎(2)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成员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②消极:由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区域经济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加大,贫富分化加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探究2 “天涯若比邻”——经济全球化 史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原因。‎ ‎[解读] 史料一主要说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因素。‎ ‎[试答]‎ ‎ 市场体制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史料二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的原因。‎ ‎[解读] 史料二中“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的实质是倡导自由贸易,这说明当前经济全球化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 ‎[试答] 因为美国在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上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 ‎ 认识经济全球化 概念 生产要素(原料、资本、劳动力等)依据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分工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也称经济一体化 原因 ‎①国际环境: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和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②物质条件: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协作程度越来越高。‎ ‎③主要力量: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表现 ‎①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各国经济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 ‎②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和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 ‎③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 实质 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以家国情怀看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也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往往处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 阅读理解材料,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简明扼要,300字以内)‎ 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首先,根据题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视角;然后,根据所选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角度进行简要论述。‎ 答案:示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贸易机构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的开放和流动,一方面促进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让全世界受益。‎ ‎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吸引外资,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最大限度地获益。‎ ‎(2)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方针。增强经济实力,维护经济安全。‎ ‎(5)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走向世界,保护知识产权,修改与世界贸易规则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积极应对倾销指控等。‎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乌鲁木齐二模)‎2018年1月25日,欧盟特别峰会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及英欧未来关系宣言两份文件。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表示,“没有人因此感到高兴,但这证明了欧盟27个成员国团结一致。”他在谈到英欧关系时指出:英国与欧盟的谈判恐怕不会一帆风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仍将是朋友。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个曲折的发展 B.英国通过法律程序完成脱欧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曲折发展 D.大国强权政治在主导着国际关系 C [由材料中图斯克的言论可知,英国脱欧影响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这说明欧洲一体化是在曲折进行的,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而非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完成脱欧进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而非大国强权政治,排除D项。]‎ ‎2.(2019·南通二模)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直接推动(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B [从地理范围上讲,东亚、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地区或国家都属于亚洲太平洋地区,故选B项;关贸总协定不仅仅涉及以上这些区域,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没有美国、澳大利亚等,排除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仅仅是美加墨三国,排除D项。]‎ ‎3.(2019·天津一模)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  )‎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 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A [之所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球化只是半球化,是因为当时处于两极格局之中,而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实现是因为当时苏东剧变,两大阵营的对峙结束了,这能够体现出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A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实现不是因为自由贸易,排除B项;‎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建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但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经济区域化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并不是到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排除D项。]‎ ‎4.(2019·上饶一模)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加入WTO的发达国家有4个,发展中国家有31个。截至2005年,WTO成员国数量达到149个,约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3%。这表明(  )‎ A.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B.国际旧政治格局遭到冲击 C.新兴独立国家数量猛增 D.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推进 A [WTO的宗旨和其成员国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当今世界的经济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A项;国际旧政治格局是指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它遭到冲击,排除B项;新兴独立国家数量猛增是在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材料信息展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体现“曲折”的特点,排除D项。]‎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 (2018·全国Ⅱ卷·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明立意:本题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北部落后农村的变化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北部”。‎ 理思路:解答本题首先应抓住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二是国家类别。从这两点出发判断,排除明显不符选项。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 练点1:西欧经济逐渐恢复 ‎(2014·海南卷·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A [材料“‘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清除,故D项错误。]‎ 练点2: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7·全国Ⅰ卷·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A [七国集团原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组织,后来发展为二十国集团,这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说明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一开始出现就涉及贸易金融领域,B项错误;亚非拉国家本身就是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C项错误;七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D项错误。]‎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 (2016·全国Ⅰ卷·34)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明立意:本题以部分国际组织切入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茶业”“石油”“可可”“天然橡胶”,据此可知,这些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大都是生产原料的发展中国家。‎ 理思路:解答本题应从所列国际组织的性质、类别着手判断,再根据成立时间很容易明确这些国际组织成员走到一起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答案为B项。‎ 练点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016·海南卷·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A [根据材料“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美国欲凭借其经济实力加强对世界金融的控制,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故A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为应对苏联的冷战而建立的军事组织,故B项错误;1947年,以美国为首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故C项错误;对欧洲经济援助指的是马歇尔计划,也是冷战的组成部分,与美国保持这种优势(世界经济霸主)的“关系模式”无关,故D项错误。]‎ 练点4:世界银行的变化 ‎(2015·全国Ⅰ卷·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A [从材料中世界银行1968年与1981年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额对比,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为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故选A项;C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导致题干所述变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海门一模)《漫长的20世纪》指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 C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与题干强调的货币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表明世界经济混乱,处于无序状态,为此,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 ‎2.(2019·衡阳一模)下表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 ‎1951‎ ‎33.5‎ ‎22.9‎ ‎8.9‎ ‎1968‎ ‎38.7‎ ‎10.9‎ ‎38.5‎ 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滞胀”致使美国债务增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D.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C [由表格信息可知,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减少,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增多,说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量抛售黄金目的是稳定美元汇率,故选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3年美国因经济“滞胀”被迫放弃金本位制,排除D项。]‎ ‎3.(2019·安庆二模)下图英国脱欧的漫画反映出(  )‎ A.加入欧盟完全违背英国国家利益 B.欧洲的联合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C.英国脱欧增加欧盟内部不稳定性 D.英国脱欧必然会导致欧盟的解体 C [根据漫画可知,英国脱欧使本有12颗星的欧盟“蛋糕”变成11颗星,“一个缺口”出现,于是欧盟的结构出现不平衡,这就增加了欧盟内部的不稳定性,故选C项;在两极格局下,虽然加入欧盟,对英国来说有利有弊,但符合英国国家利益排除A项;欧洲的联合符合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潮流,排除B项;英国脱欧破坏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英国的退出会让欧盟内部的分离力量增强,但不必然导致其有解体的危险,排除D项。]‎ ‎4.(2019·湖北七市联考)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D [题干中提到的组织都属于地方性的组织,往往具有民族性,且属于区域治理,故选D项,排除B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建立不能体现国际资本的情况,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组织成员有很多属于发达国家,排除C项。]‎ ‎5.(2019·宜宾二模)据统计,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经全球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美国却开始反向而行,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600多项。据此可知(  )‎ A.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 B.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C.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 D.贸易保护加剧了各国政治冲突 C [作为主要发动者和推动者的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故选C项;仅有美国一国的做法不能得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的结论,排除A项;美国在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B项说法错误;贸易保护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各国政治冲突,但是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 ‎6.(2019·南京、盐城一模)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C [“单边主义政策”使得“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说明全球贸易的体系、制度、规则等亟待完善,故选C项;美、日、欧同盟属于政治军事性质,与材料中“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问题不符,排除A项;B项与事实不符,排除;“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不能代表国际社会抵制互利共赢原则,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