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 ‎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 A.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B.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可知体现的是孔子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伦秩序,故A排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排除。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排除。‎ ‎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 A. 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C. 君主无为而治 D.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终身不仕”的决定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D正确;A是儒家思想,B是墨家的思想,不符合庄子,排除AB;庄子“终身不仕”与君主无为而治无关,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弃官隐居”“终身不仕”,联系所学道家学派的思想分析解答。‎ ‎4.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 ‎ 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与法基于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从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儒家主张“出于公心”的举荐制,“内举不避亲”。法家主张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厉行回避制。两者奉行不同的选官标准;B选项错误,儒家吏治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君主专制;D选项错误,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地震发生后,某皇帝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得罪了上天,并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施政得失。这一行为反映了 A. “君权神授”思想 B. “为政以德”思想 C. “君轻民贵”思想 D. “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就是天人感应思想,地震发生后,皇帝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得罪了上天,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施政得失,故答案为D;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君主是天命派遣到达凡间管理,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君轻民贵”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 ‎6.“其实儒家思想的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关于新儒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儒学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家的胜利 B. 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佛家思想 C. 新儒学使君权无拘无束,在君民关系上突出了君本位 D. 新儒学顺应时代需要,有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 ‎【答案】A ‎【解析】‎ ‎【详解】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因此,新儒学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家的胜利,A选项正确。西汉时期佛教还未传入中国,B选项错误。新儒学的天人感应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选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利于其它学派思想发展,D选项错误。‎ ‎【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柔和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成为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讲经图》,促成图中现象出现的统治者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讲经图》描述的是太学中五经博士传授知识的场景,而太学的出现与汉武帝有关,故选D。在汉武帝之前,汉代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施政方针,解读的经典不会是儒家的五经,排除ABC。‎ ‎8.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 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 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 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 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年画属于写实的画风,材料中的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分别是佛教、儒学、道教的代表人物。三者同时在年画中呈现,反映出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三教合一 ‎9.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 A. 道家学说 B. 佛教思想 C. 程朱理学 D. 新儒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程朱理学认为儒家伦理道德就是天理,特別强调人的气节,主张养浩然正气,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就是受到程朱理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宋朝时期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故答案为C;.道家学说不强调民族气节,主张无为,排除A;佛学强调不要与世争斗,并不强调气节,B错误;董仲舒的学说通常被称为新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与材料内容不符,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程朱理学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10.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A. 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 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 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 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理学产生,朱熹编著《四书集注》,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故C正确;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即已确立,并非通过“四书”地位的提升来巩固,排除A;“四书”属于儒家经典,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中《论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论,“四书”地位的提升不会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排除B;“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都是科举考试的内容,D错误。‎ ‎11.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 倡导工商皆本 B. 萌发民本思想 C. 提倡轻徭薄赋 D. 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可以看出商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说明顾炎武认为不应该束缚商业的发展,倡导工商皆本,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材料讨论的是经济问题,与民本思想无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赋税的态度,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批判君主专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12.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信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再由材料信息“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同样合法行为”可知,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卢梭的主张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而黄宗羲的思想未推动当时社会发生巨大变革,A项错误;B、D两项均只与卢梭相符,与黄宗羲不符。故答案选C。‎ ‎13.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国家的统一 B.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西汉时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统一的需要,得到武帝大力支持,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末年孔子就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但当时并没有推动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秦朝时的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D项错误。‎ ‎14.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出现了一批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被称为智者学派。该学派探索的核心问题是 A. 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B. 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C. 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将研究对象从神、自然转向人、社会,故C项正确;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排除;B项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排除;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智者运动出现的原因,不是探索的问题,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智者运动。需要掌握智者学派的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智者学派主张的理解。‎ ‎15.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有机结合 B. 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 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 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根材料”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可以看出西塞罗旨在说明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D选项符合题意。道德和知识的有机结合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属于智者学派的主张的特点,B选项排除。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属于智者学派的主张的特点,C选项排除。‎ ‎【点睛】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16.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 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 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 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 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答案】A ‎【解析】‎ 根据“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A正确;B不是文艺复兴的实质,排除;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排除C;D是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的目的,不符合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垒”排除。‎ ‎17.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 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 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 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及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故答案为B项。A项,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的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的表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项,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8.《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道:“《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图中德意志是A处,故A正确;B是北欧地区,故B错误;C是法国,故C错误;D是意大利,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地图的国家位置,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九十五条论纲》”,结合所学知识从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找出A处即正确答案。‎ ‎19.“15世纪末16世纪初,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无论是贵族还是市民,无论是高级教职人员还是僧侣和教区神父,都对教会的状况痛心不已,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认为教皇制度是欧洲流着脓液的症结所在。”与之相关的史事有 ‎①康德强调“人非工具”‎ ‎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③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④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康德强调“人非工具”是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来的。①错误。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与材料的内容和时间相符,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②正确。加尔文主张“先定论”也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③正确。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也是启蒙运动的表现,属于18世纪,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宗教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20.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的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 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答案】B ‎【解析】‎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启蒙运动的影响而非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是产生启蒙运动的思想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是产生启蒙运动的经济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是产生启蒙运动的科学文化因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考查“原因”时往往会设计出“影响”类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的。‎ ‎21.康德曾对启蒙运动作了这样的论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说明启蒙运动 ‎①倡导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③启蒙运动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与自由 ‎④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说明启蒙运动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这还体现出人身的解放和思想的解放,实质上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22.启蒙运动时期,某思想家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关于这位思想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 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 他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自由 D. 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可知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他主张君主立宪制,答案为B;A是伏尔泰,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C是卢梭,其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马丁路德,其观点与材料不符,排除。‎ ‎23.在欧洲,最早大量出版的就是机印书《圣经》,人人手捧《圣经》独立阅读,不再需要别人的口授与解释;新教就是典型的“印刷宗教”;机印书《九十五条论纲》半个月之内传遍德国,一个月之内传遍欧洲。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印刷术 A. 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B. 破除了民众对教会的迷信 C. 导致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D.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普及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表明印刷术的发展,推动《圣经》和《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对教会的迷信的破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排除C;材料没有欧洲文化的普及,排除D。‎ ‎24.如果我们要研究明朝农业技术,应该查阅、参考的文献资料是 A. 《齐民要术》‎ B. 《汜胜之书》‎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答案】D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信息“明朝农业技术”结合所学可知,D项是明朝的农书,正确;A项是南北朝时期的农书,排除;B项是西汉的农书,排除;C项是元朝的农书,排除。‎ ‎25.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 《本草纲目》 B. 《齐民要术》‎ C. 《九章算术》 D. 《石氏星表》‎ ‎【答案】C ‎【解析】‎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唐朝的孙思邈,《九章算术》是汉朝的著作,《石氏星表》是唐朝的著作,故本题选C。‎ ‎【考点定位】古达中国的科技成就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唐太宗不喜欢“无丈夫之气”的萧子云的书法,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显然,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具有“丈夫之气”及其它艺术特色而“尽善尽美”,深得唐太宗及当时人民所喜爱。此一点,正是王羲之书法艺术高超所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和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特点不无关联。故C项正确;‎ 材料中唐太宗并未明确规定整个社会要对王羲之的书法加以认同,故“决定”表述错误。且“皇帝的好恶”对“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只能起浅层次的影响作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确立的深层原因应当从王羲之自身书法艺术的高超及历史的选择进行考虑。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不可超越”材料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所问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只解释了太宗时期唐朝和南朝后期社会对艺术的认可风格不同。D项不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且不具备普遍性。故D项错误。‎ ‎27.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下列对这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总结了工业革命的经验 B. 形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C. 体现了科学的理性原则 D. 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从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A错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物理学著作,故B错误;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选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8.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知,这一物理理论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量子力学,选项C正确;选项A是生物进化论,排除;选项B是法拉第的理论,排除;选项D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贡献,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的解读,即明确这是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29.下图为张亮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查阅资料时看到的某书的部分目录。该书的出版 A.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 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C. 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D. 促进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给出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出是与生物进化论有关的。A选项说法错误,生物进化论是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之后才出现的;B选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与工业革命无关;C选项说法正确,这是生物进化论的影响;D选项说法错误,这与启蒙运动无关。‎ ‎30.日本科学史专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①‎ ‎1540-1610年 ‎②‎ ‎1660-1730年 法国 ‎1770-1830‎ 德国 ‎1810-1920年 ‎③‎ ‎1920-2000年 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 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 英国、德国、美国 C. 意大利、英国、美国 D. 西班牙、德国、英国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40-161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例如伽利略的科学成就,故①是意大利;1660-1730年,英国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故②是英国;1920-2000年,美国在一战后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等国家迅速开展,90年代美国新经济发展,知识经济地位突出,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故③是美国。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具体主张。‎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的相似之处?‎ 材料四 ‎ ‎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答案】(1)韩非子。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君主要以法治国。‎ ‎(2)内容: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4)原因: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代表是法家韩非子,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强调君主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2)内容:根据材料 “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得出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要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方面来分析。‎ ‎(3)根据材料“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可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根据材料“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可见都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4)依据材料一“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可以得出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三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2)材料二、三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 材料四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指出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因素: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历程: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2)材料三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 ‎(3)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4)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看法一说明:认为理比气更根本,升华抽象思辨;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说明: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工具;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解析】‎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归纳概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字的发展历程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2‎ ‎)考古发掘应是比较可信的第一手史料。材料三所说甲骨文属于考古发掘资料,较可信。在史马迁《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材料三较可信。材料二出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提到的仓颉造字属于传说,可信度不高。‎ ‎(3)关于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主要是指四大发明中的宋代的成就,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4)根据材料“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很容易得出两种看法。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的作用。论证表现在理比气根本、仁者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维、主张格物致知的角度进行思考回答。看法二:理学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论证表现在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的角度进行思考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