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下列说法中,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最具借鉴意义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天人感应”‎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属于儒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部分。C项对处理人际间、国际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故C项正确。‎ ‎2. 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分别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关于两者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孔子主要研究人类社会 B. 老子主要探讨宇宙本原 C. 老子主张“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D. “道”的提出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与人们认识领域扩大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墨子出身于小生产者,主张“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其他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 ‎3.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 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 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 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政治不感兴趣 ‎【答案】C ‎【解析】一种思想能否被重视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庄子的思想,排除A;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排除B;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这种政治上的不得意,才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 ‎4. 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民贵君轻”‎ C.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习近平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不法故、不一道的理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贵君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天下为公,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兼爱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5.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A.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B. 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C. 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 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可知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不是单纯的像父子那样的亲属关系,而是从计算利害出发的,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韩非子个人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与其他诸子思想主张无关,故A项错误;秦国商鞅明确主张军功授爵制激励百姓建功立业,早于材料时间,故C项错误;专制集权理论从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对材料“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 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 A. 高二(3)班儒家信徒安仁 B. 高二(10)班道家信徒吴伟 C. 高二(17)班法家代表严肃 D. 高二(18)班墨家代表尚彤 ‎【答案】B ‎【解析】道家主张无为思想,顺应自然规律发展,所以不会参加救灾,故B项正确;其余人群均会参加救援。‎ ‎7.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 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 C.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墨家……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墨两派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儒墨两派都关注社会大众,故B项错误;当时儒墨两派都没有受统治者重用,故C项错误;儒家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墨家代表平民,故两者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故D项正确。故选D。‎ ‎8. 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 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 D. 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 ‎【答案】C ‎【解析】西汉初年实行“无为”政策,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错误,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喜欢不喜欢”为标准的,排除。‎ ‎9.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是指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即统治者要爱民和敬民的思想内涵,故答案选C。A项是战国时代荀子的思想主张;B项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仁政”观点;D项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体现。‎ ‎10. 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候”,这表明 A. 儒学得到重视 B. 民间广泛接受儒学 C. 平民地位提高 D. 西汉重视人才选拔 ‎【答案】A ‎【解析】《春秋》是儒家的经典,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候也反映了儒学得到了重视,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汉武帝接受儒学而非民间广泛接受儒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平民地位提高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西汉重视儒学而非重视人才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儒学得到重视。‎ ‎1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儒术”指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是魏晋时期的儒学而非汉代的儒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里的“儒术”不再是正统的孔孟学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权术属于法家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2.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 人定胜天 B. 无为而治 C. “天人感应”‎ D. 实行仁政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发展了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人定胜天”属于荀子思想,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老子思想,故B项错误;“仁政”属于孟子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13.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 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答案】B ‎【解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固然能够提高个人修养,但这并不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的根本出发点,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是五代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理学家为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提出,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的思想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与题干不符合,故C项错误。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是因为其符合统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不能成为宋明理学所倡导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错误。‎ ‎14. 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D.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佛经中夫妻关系的问题,不足以冲击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佛经译文,无法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佛经译文遭改动,不能说明西学东渐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据材料“佛经译文遭改动”、“‘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和“‘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体现了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强调三纲五常,外来文明汉化明显,故D项正确。‎ ‎15.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无论元世祖怎么劝降,都坚持“忠臣不事二主”的人生信念,坚决不投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这表明程朱理学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 A. 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B.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天祥宁死不降,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他的行为主要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调人的自身修养,D项正确。题干强调程朱理学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与文化教育的普及无关,排除A。南宋时期,中国尚未具备社会转型的条件,排除B。题干强调程朱理学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与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睐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出题思想很明确,儒者直接点明本题的考点——儒家学派。作为思想领域中的翘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断传承与发展。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儒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状况。儒者的复古思想传达出的是一种治国理念,提倡仁政、德治。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只要抓住儒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本道题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正确答案。‎ ‎17.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答案】C ‎........................‎ ‎18.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民族迁徙频繁,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到秦大一统时期,各民族和睦相处于中华大地,即便后来是蒙古人和满人入主中原也维持了这种相对的稳定。出现这种局面的决定因素是 A. 政治稳定 B. 经济繁荣 C. 文化认同 D. 国家统一 ‎【答案】C ‎【解析】各民族和睦相、民族的融合是取决于文化的认同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证明政治并不稳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繁荣不是决定因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国家也不统一也会出现民族的融合,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文化认同才是真正的民族认同。‎ ‎19.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A. 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必然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蓬勃发展 C.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D. 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腐败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进步思潮。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正是这一现象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故选A;B中“蓬勃发展”不当,排除;CD明显是陈腐落后的方面,排除。故选A。‎ ‎20.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是 A. 指南针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造纸术 ‎【答案】A ‎【解析】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故答案选A。‎ ‎21.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体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 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B. 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C. 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D.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答案】C ‎【解析】材料“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故C项正确。A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B与材料无关;D项的表述语材料中“中国比我们早”的阐述不相符合。‎ ‎22. 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A. 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 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D.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冲击了“佣书业”而使其“丧失存在的基础”,体现了科技进步与否和佣书业衰兴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AC两项均排除;佣书业的兴衰与文化氛围没有直接关系,D项排除。‎ ‎23. 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唐人 A. 尚法 B. 尚态 C. 尚志 D. 尚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唐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大多法度森严,也是在我国书法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尤其是楷书,在历史上,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以欧阳询为代表的创立的欧体,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创立了颜体,以柳公权为代表的创立了柳体。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中唐朝就占据了三位书法家,可见唐代书法崇尚法度,故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书体可以借助以下表格掌握 书体 ‎ 刻画符号 ‎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时期 ‎ 原始社会 ‎ 商朝 ‎ 商周 ‎ 秦朝 ‎ 秦汉 ‎ 魏晋 ‎ 魏晋 ‎ 魏晋 ‎ 特征 ‎ 图画象形 文字雏形 ‎ 符号化 成熟文字 可识 ‎ 浇铸金味 线条圆润 标准籀文 ‎ 字型略长 圆润纤细 布局匀称 ‎ 字型扁方 雄浑方整 平稳舒展 ‎ 字型方整 平直稳重 实用性强 ‎ 活泼实用 雅俗共赏 ‎ 字型多变 简约跃动 ‎ 代表 ‎ 大汶口 半坡陶器 ‎ 殷墟 十万片 ‎ 散氏盘 毛公鼎 ‎ 泰山刻石李斯 ‎ 曹全碑 乙瑛碑 ‎ 颜真卿 柳公权 ‎ 王羲之 颜真卿 ‎ 张旭 怀素 ‎ ‎24. 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仇英这幅画作是 A. 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B. 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C. 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尝试 D. 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CD;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25.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答案】C ‎【解析】展示风俗习尚、社会生活意在强调《诗经》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即能够反映现实生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艺术感染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现实主义而非古典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6. 据晋代《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在宋元时期文人的笔下,诸葛亮的形象被大力美化或神化,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成为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更成为呼风唤雨、用兵如神的神奇军师。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学风格的发展 B. 主流思想的演变 C. 统治政策的需要 D. 民族矛盾的尖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国司马氏灭蜀国,后建立西晋,陈寿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后北方沦陷于金人之手,元朝汉人处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文人“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 诸葛亮的形象寄托着他们的愿望,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的尖锐,D项正确;ABC 三项都会影响文学创作,但与材料题意无关,排除。‎ ‎27.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B.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C.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答案】B ‎【解析】清代乾隆时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同光年间得以扬名,京剧也是民族瑰宝,即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 ‎28.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可知是“美德即知识”的观点,这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A项错误;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项正确;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地理性思考,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D项错误。综上,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 ‎29.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 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答案】B ‎30.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感叹到:“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材料反映的思想核心 A. 专制主义 B. 自由主义 C. 乐观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十日谈》是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强调谁也不能阻挡人的天性也是反映这一点,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自由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乐观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1.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生存在汉朝的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材料三宋代的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的背景有哪些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1)为政以德,民贵君轻 ‎(2)原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起用儒家学者参政。儒家的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佛道传播,儒学危机;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家学者不断努力创新改造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的思想主张包括两个,一是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二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2)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合理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的需要,二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3)宋代的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的背景主要包括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出现以及儒家学者自身的创新改造等多种因素。‎ ‎(4)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要强调经世致用,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方面的具体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因为君主专制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则表现为工商皆本。‎ ‎32. 中西古代都出现过对人重点研究的思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西方学者在对人的研究有哪些不同。‎ ‎【答案】(1)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主张奠定了“三纲”之说的基础;汉代,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之说,确立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宋代,朱熹将“三纲”进一步阐释为“忠、孝悌、节”,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中:重视对社会阶层划分、等级维护,为统治服务;注重道德修养培养 西:以人为本,关注社会,旨在推动人的思想解放。‎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跨度很大,在叙述时主要包括孔子、孟子的主张奠定了“三纲”的基础、仲舒正式提出“三纲”这个说、朱熹将“三纲”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在回答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时主要突出肯定人的价值和肯定人的作用即可,而社会根源则要从经济方面工商业的发展、政治方面民主政治的发展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即可。‎ ‎(3)中方学者在对人的研究时是重视划分人的等级,是为封建等级秩序服务,而方学者在对人的研究时是重视人性是肯定人的价值,是为解放人的思想服务。‎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