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14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4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第14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真题速递 ‎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3.(2017年北京卷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C ‎【解析】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19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B项错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是高考必考点之一,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 ‎ 一 美苏“冷战”‎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5.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 “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背景: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概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考点精讲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典例1. 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  )‎ A.重塑国际形象 B.强化反共宣传 C.扩大海外市场 D.维护地区和平 ‎【答案】B ‎【解析】1950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故选B项。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需重塑国际形象,A项错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破坏了地区和平,D项错误。‎ ‎ [知识拓展]二战后,因为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其中,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因为任何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本国利益,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仅仅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典例2 .“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  )‎ 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 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 C.双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答案】B ‎【解析】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A项错误;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故C项错误;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 ‎[知识巧记]两极世界形成的3个关键点 ‎(1)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热战”为辅。‎ ‎(2)三个领域: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军事上,北约和华约。‎ ‎(3)四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背景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 影响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典例.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从材料“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可以看出美国想利用复兴西欧的机会提升美国的领导地位;材料强调援助西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输出民主,故D项错误。‎ ‎[重点分析]漫画理解马歇尔计划 以上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深刻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实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3.美苏“冷战”的影响 ‎(1)积极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战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典例1 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德国的正式分裂 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美苏争霸的形成 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德国正式分裂的标志是民主德国的成立而非苏占区和西占区不同货币的发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是对西占区发行“B”记马克的被迫回应,而非二者之间的默契,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格局正式确立于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故D项正确。‎ 典例2.(2019·武汉调研)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答案】B ‎ ‎【解析】题干的时间点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在此时的西方国家对外大肆殖民扩张已结束,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才有“帝国主义”等表述,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对世界的不利影响,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故D项错误。‎ ‎ [知识点拨]“冷战”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冷战”局势的体现。‎ 考点精练 ‎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 ‎【答案】D ‎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于华约的建立,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意识形态影响外交政策走向,但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C项错误;材料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表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故D项正确。‎ ‎2.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一言论(  )‎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 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 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 ‎【答案】D ‎【解析】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裂的德国”仅是乔治·凯南的个人看法,不可能由个人看法导致两个德国的形成,故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宣称“遏制共产主义”宣告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故C项错误;乔治·凯南作为苏联大使馆参赞,其主张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影响着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故D项正确。‎ ‎3.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事件 ‎1947年5月22日 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4日 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 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 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B ‎【解析】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的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欧洲,是因为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故B项正确;表中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故C项错误;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故D项错误。‎ ‎4.1947 年7—8 月,苏联为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帮助东欧经济发展,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史称“莫洛托夫计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的产生背景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 B.它割裂了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呈现半球化 C.它主要目的是反击美国为首的“关贸总协定”‎ D.它一定程度防止了美国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后提出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材料中苏联加强与东欧国家的联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所以它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的产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的这个“莫洛托夫计划”割裂了世界市场,使全球化变为半球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7年10月“关贸总协定”签订,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苏联的上述做法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二战后初期,西方盟国对在德国实行的“非工业化政策”进行反思,他们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 A.重建世界经济秩序 B.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 C.扶植德国对抗苏联 D.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C ‎【解析】材料“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主张加强同德国的经济联系,西方盟国主要目的在于“冷战”的需要,故A项错误;此举有利于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结合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扶植德国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这一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6.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即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故A项正确;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参加莱比锡博览会后中国的感受,没有涉及经济建设的成就,故C项错误;中国阶级斗争扰乱经济建设是在1957年以后,故D项错误。‎ ‎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该措施是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援助为手段,政治控制为目的,对抗苏联,“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不属于客观作用,故A项错误;奠定战后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是西欧,所以客观上推动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故D项正确。‎ ‎8.(2019·德阳一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部分展览表,据表,美国此举意在(  )‎ 曼谷展览(1954年)‎ 最新建设设备、雪佛兰汽车、空调、玩具、日常用品和医疗设备等物品 法兰克福展览(1955年)‎ 演员在“五间装修完好的摩登住房中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场景”‎ 埃塞俄比亚展览(1955年)‎ 通用电器公司的厨房,演员制作“美国蛋糕”“美国超市”与“都市梦想家庭”相结合 莫斯科展览(1959年)‎ 富足的美国生活、华丽的服饰和摩登洋房等,放映“美国一天的生活”‎ A.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B.推动马歇尔计划全面实施 C.推销美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D.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 ‎【答案】D ‎ ‎【解析】美国在非洲、德国、苏联等多地宣传美国技术和富足的生活,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推知美国意在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9.(2019·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34)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 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可知美苏冷战是利益的争夺,故A项错误;通过在美苏争霸中,“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及“是传统大国的行为”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苏冷战过程中存在“利害关系的大小”,与冷战的不均衡性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9·南宁模拟)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  )‎ 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 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 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 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 ‎【答案】D ‎【解析】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 ‎11.“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材料中的“防御联盟体系”(  )‎ A.维护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B.抵制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渗透 C.是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 D.有助于美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可知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C项正确;这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建立军事联盟而非经济组织,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有助于美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而材料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故D项错误。‎ ‎12.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D.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答案】C ‎【解析】“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和当时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形成对比,具有冷战色彩,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故C项正确。‎ ‎13.(2019·吉林模拟)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美国的行动表明(  )‎ 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 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 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 ‎【答案】C ‎【解析】从材料“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可知美国阻止苏联扩大势力,反映出二战时美苏的同盟关系逐渐被大国对立取代,故C项正确。‎ ‎14.(2019·宁夏银川模拟)1946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成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观点(  )‎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出于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需要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主权 ‎【答案】C ‎【解析】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是在1967年,故B项错误;据题干“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成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可知,美国希望欧洲联合起来,为美国的霸权战略服务,故C项正确;乔治·凯南的讲话是希望欧洲联合来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 ‎15.(2019·重庆调研)20世纪50年代,美国创立德福德出版公司,向访问西方的苏联人递交、或者委托西方人将图书带进苏联。直到苏联解体,该公司共向苏联和东欧散发了1 000多万册图书和期刊。这反映了(  )‎ A.美苏文化交流频繁 B.社会主义国家善于学习西方 C.美国科技较为发达 D.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 ‎【答案】D ‎【解析】材料美国向苏联和东欧散发图书和期刊,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反映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故D项正确。‎ ‎16.(2019·安徽合肥调研)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贸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家的发展道路,这可以从朝鲜的分裂上表现出来,故B项正确。‎ ‎17.(2019·广东揭阳模拟)1956~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可知苏联极力拉拢印度,与美国和英国争夺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18.(2018·大庆模拟)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 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 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 ‎【答案】C ‎【解析】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援助非洲,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发展,与苏联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 ‎19.(2018·合肥模拟)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贸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家的发展道路,这可以充分在朝鲜半岛的分裂上表现出来,故B项正确。‎ ‎20.(2018·‎ 汕头一模,35)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美国此举(  )‎ A.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 B.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 C.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 D.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宣传主要是针对苏联,通过反苏宣传使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从而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故A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