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三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万州三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万州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高2020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B.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C.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D.华夏族已经形成 ‎2.有学者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下列的西周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 A.鲁国和燕国  B.燕国和宋国 C.鲁国和齐国 D. 晋国和秦国 ‎ ‎3.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4.唐初设政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仅有三省长官,是当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 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 C.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 D.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 ‎5.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A.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B.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 ‎6. 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A.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B.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 C.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D.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 ‎7.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8. 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着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A.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C. 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D.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 ‎9. 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 A.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 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 ‎ A. 完全摒弃了习惯法弊端 B. 崇尚法律面前人人 ‎ C. 与时俱进结合现实需要 D.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11.光荣革命时期,英国国王与议会达成“革命协定”:议会答应给威廉提供一笔稳定的税收支持他对法国的战争;威廉授予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无权解散议会;君主提出要求,下议院批准(或不批准),上议院表决通过(或不通过)。据此可知,“革命协定”‎ A 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最早落实三权分立的理论 C旨在实现国王和议会的相互制衡 D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12. 表1‎ ‎ 表1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 ‎ A.共和主义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 .平等主义原则 D.孤立主义原则 二、材料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8分)‎ ‎(2)综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6分)‎ ‎(3)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8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3分)‎ 26. ‎(12分)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匡衡改“郊祀”之议:“…即于云阳(地名)立泰畸(祭天神之处)。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祜。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祭祀)之,可见也。‎ ‎——摘编自《汉书﹒郊祀志(下)》‎ 材料二 在汉儒刘歆帮助下,王莽根据《周礼》制定了《元始仪》,它既囊括了西汉中期以来泰畴后土祠及雍地两大祭祀中心的重要祭祀,也涵盖了其他所有祠畴的功能。自元始成立,遍布于全国的祠畸就此退出了国家祭祀舞台,长安南北郊成为国家最高祭祀所在地,也是皇帝唯一需要亲临祭祀的场所。‎ ‎——摘编自田天《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匡衡提议“郊祀”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郊祀”最终取代遍布全国的“祠畸”的社会根源。(6分)‎ 答 案 1- ‎---5 BADCD 6-----10 CBAAC 11-----12 DB ‎ 25.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制趋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2分)‎ 经济:①铁犁牛耕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②私田不断增多、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私有化加强; ‎ ‎ 政治:①诸侯割据争雄、需要大量人才;②地主阶级日益堀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 思想文化:①百家争鸣、思想活跃;②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三方面各任答l点2分、共6分)‎ ‎(2)相同点:①都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②都呈现制度化(6分)‎ ‎(3)特点:①官吏选拔权、任免权和考核权都收归中央;②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③选官以才学为标准;④相对公平公正。(8分)‎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3分)‎ ‎26. 示例: ‎ 观点:制度变迁推动中国近代化 (2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中华民国提升资产阶级的地位,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促进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思想理性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社会习俗日趋现代化。(10分)‎ ‎27. (1)理由:原来的祭祀地点(云阳的泰畴)方位不合古制。皇帝祭天地需要长途旅行,安全无保障。皇帝为祭祀频繁出行,劳民伤财。郊祀是古代帝王的传统做法。郊祀符合“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的天人感应理论。(每点3分,计9分)‎ ‎(2)汉代国家的统一;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每点2分,计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