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 考(12 月)试题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孔子说,“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这 孔子倡导的礼 A. 体现强烈的秩序意识 B. 易造成家族间的对立 C. 无益于和谐家庭关系 D. 意在稳定西周分封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礼”“上下长幼”“父子兄弟”等信息,体现了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强烈的秩序意识,A项正确。材料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强烈的秩序意识,没有体现易造成家族间的对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无益于和谐家庭关系,而是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强烈的秩序意识,排除C。材料强调孔子倡导的礼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强烈的秩序意识,与稳定西周分封制无关,排除D。‎ ‎2. 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 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战国百家思想。 从材料中“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 在法律和统治者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 可以看出依法治国, 符合法家的思想主张, 故答案选 A项;B项代表中下阶层利益,提倡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儒家思想强调仁与礼,与题意不符,C不选;D项主张无为而治,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 ‎3.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 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正解释了清雍正时期山西人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无涉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是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发生的改变,而未提及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清代山西的商业发展状况与对民众思想的影响 ‎4. 李申在《简明儒学史》 中指出,古代儒学的演进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重视礼乐教化阶段和重视 心性理论阶段,其中“重视心性理论阶段”是指 A. 汉代经学 B. 隋唐儒学 C. 宋明理学 D. 淸代考据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礼乐教化阶段”是指先秦、两汉、隋唐重视“仁”“义”“礼”“忠孝”等思想;“重视心性理论阶段”是指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发明本心”等,故可知C项正确。汉代经学属于“重视礼乐教化阶段”的内容,排除A。隋唐儒学也是属于“重视礼乐教化阶段”的内容,排除B。淸代考据学是指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与设问“重视心性理论阶段”不符,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重视礼乐教化阶段” “重视心性理论阶段”的内涵,运用儒学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5.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 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 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 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 梭伦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材料指出“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即可判断是指文艺复兴。‎ ‎6.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 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 题。”这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 A. 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B. 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C.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C项正确。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反对神性,故A项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正确,但与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的说法不符,排除。用人性对抗神性,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等,就是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的体现,排除D。‎ ‎7.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以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 ④“存天理,灭人欲”‎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应该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④“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肯定不会被利用,排除含有④的ACD项,故本题答案选B项。‎ ‎【名师点睛】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最佳方法是排除法,通过题干结合所学排除④“存天理,灭人欲”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8. 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 皇帝说:“也帷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 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 行。”这说明康德 A. 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 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 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 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表明康德侧重点在于思想自由,B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与材料中“康德(1724―1804)宣称”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等于认为所有君主都具有理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只是条件之一,没有涉及推崇军国主义,概念混淆,故D项错误。所以选B ‎9.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 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 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 君主立宪的主张 B. 自由平等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议会至上的特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君主立宪,与材料中“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不符,故A项错误;没有涉及自由,与材料中“这就好像一条纽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表明是社会契约,故C项正确;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与材料中“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相符,但直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议会权力确立,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10. 1900 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迎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 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没有论及雕版印刷的效率,故A项错误;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应该是两宋时期,故B项错误;《金刚经》是我国最早雕版印刷品,并不是最早印刷品,故C项错误;材料中“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图文浑朴凝重”说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印刷术 ‎【名师点睛】《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依鸠摩罗什译本为流行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指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科判则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刚经》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11.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 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 双氢青蒿素并成为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 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 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 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 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可知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作用,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对中医古籍的研究,没有体现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排除D。所以选C 点睛:探究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这种题型是伴随着新课改流行起来的一种试题,这种题型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问题。‎ ‎12. 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 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 小说的兴盛 B. 文人画的兴起 C. 京剧的发展 D.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表现出高雅文化倾向,不能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故答案为B项。小说的兴盛和京剧的发展表现出世俗化的趋势;“工商皆本”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对立,表现出反传统的趋势。排除AC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画·文人画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的选项,最后确定不属于这一趋势的正确选项。‎ ‎1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汉赋和唐诗 B. 话本和小说 C. 元曲和傩戏 D. 风俗画和文人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D项正确。元曲和傩戏、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故AB两项排除;汉赋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C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画·风俗画和文人画 ‎【名师点睛】‎ ‎14. 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 年 11 月 24 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 1250 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信仰再次产生 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 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答案】B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生物进化论 ‎【名师点睛】‎ ‎15.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 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 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 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 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 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答案】D ‎【解析】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机构,但“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晚清近代化进程实在是步履维艰,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均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理衙门的官员并非低人一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6.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 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 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 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 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 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D. 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讲到“开明的士大夫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这促使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到的变革,即思想和制度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A。BD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C项说法是错误的。‎ ‎17. 思想家张申府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指出:“我以为对这两个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 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实在不够深入,不够 广泛,不够批判。在深入上,在广泛上,在批判上,今日的新启蒙运动都需要多进步。”这反映出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场新启蒙运动 A. 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B. 对五四精神提出了疑问 C. 倡导民族自觉与自信 D. 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张申府认为要对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做必要的补充--‘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可见没有否定新文化运动,故A错。同样,材料是对五四运动的反思不足,而不是怀疑五四精神,材料一再强调“批判”,所以不选BD。故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18.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 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微,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 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 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 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 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与材料中信息相反,故A项错误;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的是中国共产党,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介绍对农民土地的分配,不能说明国民党开始关注民生,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均地力”说明国民党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发展,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 ‎19.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 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 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主要因素 A.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思想和政治的现代化,而中国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现代化运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故中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故C正确。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没有突出中国救亡图存的背景,故A排除。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片面强调文化方面,故B排除。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片面强调政治方面,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特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影响 ‎20.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 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 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 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 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D. 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可知梁启超的态度是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题干材料选自他的《欧游心影录》,‎ 表达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怀疑,对东方文明的期待。一战给人们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当时不止梁启超,凡对人类命运略表关注的东西方学人,都在思考着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除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好处外,是否也有值得反思、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他们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而以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文明似乎正好可以用来补西方文明之穷,这在梁启超那里的表现,就是比较审慎地提出了东西文化融合的看法。AC材料没体现;B是洋务派主张; D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一战后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21.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 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 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时间提示“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可见这一时期是在北洋军阀时期,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的时期, 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排除后选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22.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 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故D正确。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属于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A排除。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故B排除。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没有发生变化,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故C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即致力于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结合。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毛泽东领导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制订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3. 温家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 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 杂交水稻——“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B.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C.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 实施希望工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指的是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或是中国人在科学方面的首创。根据所学可知只有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方面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体现了这一点,A符合题意;BC两项美苏都走在我们前列;D不属于科技创新。‎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农业科技 ‎24. 近代前期,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 有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 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①正确;近代历史上先后向西方学习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无产阶级,所以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所以③ 正确;由③ 可知向西方学习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所以④正确。所以本题选B,A、C、D不全面。‎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25. 1919 年 12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 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 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 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 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 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胡适的“整理国故”。胡适的“整理国故”并不违背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不能选A。胡适只是强调要继承创新,要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本题答案就是C。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问题材料并未涉及,不能选B、D。故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追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 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 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 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 ‎【答案】(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 近代科学的兴起。‎ ‎(3)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 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神创说)。 ‎ ‎【解析】(1)关于牛顿的创新成就,根据材料“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并结合牛顿力学体系的内容思考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可概括为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第二小问,关于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 ‎(3)根据材料三“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产生)、推动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冲击了神创说)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 “成就”“主题、原因”“影响”等相关设问要求。‎ ‎........................‎ 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抓住教材中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相关内容,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材料即可解决。‎ 第四步,提炼答案,分点作答,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后得出的。‎ ‎27. 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 18‎ ‎ 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二者所表现 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 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先天不足”; 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 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 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 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 文化,以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 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上的一 致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21 世纪 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 ‎【答案】(1)两者都崇尚理性与追求理性: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弘扬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 科学,实质上也是对理性与自由的呼唤。 两者都起到革命导向的作用: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 19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 生极大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2)先天不足:中国儒教文化和封建统治依然根深蒂固,缺乏民主思想资源。 后天失调: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更加凸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弱小, 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 ‎(3)内容:西方文化中的人权、自由、民主和法制思想以及理性批判精神。‎ 文化体系:21 世纪的中国需要建立一种融合中西古今优秀思想资源的全新启蒙文化,鼓励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建构多元化文化体系。 ‎ ‎【解析】(1)本题要求“指出两者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方面的一致性”,实际上是考查两个运动的联系或相似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方面回答“崇尚理性精神”;可从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指导(美国、法国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产生提供思想基础方面回答“革命导向作用”。‎ ‎(2)关于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根据材料“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儒教文化和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缺乏民主思想等方面回答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根据材料“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 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弱小等方面回答中国文化启蒙 “后天失调”。‎ ‎(3)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关于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权、自由、民主、法制、理性批判精神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21 世纪 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融合中西古今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多元文化等角度思考作答,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历史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是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答案】(1)评分说明:指出差异+论述说明。 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 论+总结。 具体分层评价的等级如下:‎ 等级 说明 一等(10—8 分) 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7—4 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消楚 三等(3—0 分)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 ‎(2)答案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 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 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 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袭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 本题是阐述题,题干要求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中反映的是从宋元到改革开放以后,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其次是选择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再次对观点进行论述,论述时宋元时期可从经济、文化、佛教的本土化趋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明清时期可从经济、文化、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得出结论,即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2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表 1 1876 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表 2 2010 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比较表 1、表 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表 1: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资 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表 2: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题型,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从表1中观察中美的代表性展品来提取信息,可得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而中国则没经历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展示的仍然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从表2中的代表性展品可看出都是高新技术,由于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也展示出了最高新技术成果,主要从展示的内容来展开论述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