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文科)试卷 命题人:丁文萍 一、选择题(每小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鲁国历史更为悠久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 D. 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齐鲁的历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说法错误,称“鲁”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 兵部隶属门下省 B. 君权受相权制约 C. 唐太宗大权旁落 D. 门下省独掌大权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兵部属于六部之一,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之下的,故A错误;在唐代,门下省是负责封驳审议,此处的独掌大权是错误的表述,故D错误;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皇帝一人独揽大权,故唐太宗大权旁落说法错误,C项不正确;唐太宗的敕令被魏征拒绝,这说明了门下省驳回了皇帝的敕令,门下省代表的是相权,因此材料反映了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故B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唐太宗时期的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了对唐朝“三省六部”制以及对“门下省”职能的掌握;但材料中的观点是君权受相权制约,与课本中的观点相反,解答时一定要注意。‎ ‎3.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 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B. 吸取宋代地方分权的教训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节制 D. 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等信息可知,是分割地方割据势力的天然屏障,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 ‎4.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做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执政官 D. 民众法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故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负责主持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没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力,故B项排除;执政官主持国家日常事务的领导者,国家大事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故C项排除;民众法庭是日常的司法机构,主要负责对违法犯罪的审判,故D项排除。‎ ‎5. “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 内容相当广泛 D. 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二铜表法》并不是习惯法,材料是在强调对耕地的庄稼的保护,即损害了私有财产是要受到惩罚的,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而不是强调内容的广泛以及未成年人的利益的维护,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6. 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据此推测,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 )‎ A. 道光帝 《南京条约》 B. 咸丰帝 《天津条约》‎ C. 咸丰帝 《北京条约》 D. 光绪帝 《马关条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进京”、“内江通商”可知此应为《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条款。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某位皇帝”应为咸丰帝。故本题应选B项。‎ ‎7.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可知,在与日本的对抗中,中国的官兵不怕牺牲,勇于杀敌,这有力地驳斥了“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所以答案选D。A、B、C选项都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但与下材料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8.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以下实践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 ‎ 实践 ‎ 结果 ‎ A ‎ ‎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 ‎ B ‎ ‎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 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 C ‎ ‎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 ‎ 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实现 ‎ D ‎ ‎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故ACD说法均不正确。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徐州会战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9.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江夏临时审判所条例》,它规定:“本所为图司法独立,特提前办理,以为各属之先导,”“本所民事、刑事两庭均用合议制组织”。此条例表明 A. 三权分立原则被引入地方政治制度中来 B. 此时中国已经是民主共和国 C. 湖北军政府为反动势力所控制 D. 湖北军政府只进行了司法改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湖北军政府在《江夏临时审判所条例》中强调司法独立,免受立法、行政的干扰,将三权分立原则被引入到地方政治制度中来,故A项正确;湖北军政府成立于1911年,只是革命党人主导的地方的革命政府,中国大片地区仍然被清政府控制,故B、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湖北军政府是否进行其他改革,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0.毛泽东于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文中的“从头越”指的是 A.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 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 召开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 D. 长征胜利,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此摆脱国际左倾错误思想指引,开始不断走向成熟,C正确;A是1927年,时间不符合,A错误;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1927年9月,B错误;长征胜利是1936年,时间符合,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 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共性。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三者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B项正确;A中“不同的社会制度”错误;特殊的民族政策不是三者的共同点,不选C;D中自主权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新中国初期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名师点睛】‎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12.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提出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来“取代‘九二共识’”。其意在 A. 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C. 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 D. 与大陆进行政治对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九二共识”指的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题干中台北市市长用新提法取代“九二共识”,便是在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C项正确;台北市市长用新提法取代“九二共识”,不利于祖国统一,A项错误;同样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B项错误;台北市市长提出两岸“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并非公开与大陆进行对抗,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 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 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 七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请回答:‎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七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及意义。‎ ‎【答案】(1)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或突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 原因:改革开放,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文革结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史观;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有利于两岸统一。‎ ‎(2)新视角: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 性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突出:根据“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可知,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日贡献。‎ 原因: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是1985年,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史观和有利于两岸统一等角度分析总结。‎ ‎(2)新视角:根据“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得出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 性质: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应该体现多种抗战力量的作用,即: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援助的、全民族的抗战。‎ 意义:联系所学,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总结,国内意义,可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分析总结;国际意义,可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分析回答。‎ ‎14.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至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 ‎(3)材料四中关于选举法的修订,体现了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答案】(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2分)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分)‎ ‎(2)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制。(2分)‎ 原则:制约和平衡(或三权分立)(2分)‎ 实现: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4分)‎ ‎(3)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特点或原则(共6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法治精神、主权在民(写出两点即可)‎ ‎《共同纲领》:议行合一、多党合作、外交自主(写出两点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4)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学习西方等。(答其中两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题干分析了“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关系,“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等可以得出《十二铜表法》特别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材料二针对妇女犯下的罪,“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审判要取决于皇帝。比较西方法律注重平等,中国法律是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同,根据中西方法律的侧重点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三题干“总统”“国会”“联邦”“合众国”,得出《1787年宪法》所遵循的总统制和联邦制原则。美国政体为了达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使用三权分立体制,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总统的产生和权力的制约来回答。‎ ‎(3)关于“民治”就是“法治”的过程,本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到建国初期的法制化建设,既有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的法制化成果,又有新中国成立前后无产阶级的法制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例举三部法律回答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学习西方等角度回答。‎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